段子里的“周一”,其实象征着一个员工上班可能遇到的所有麻烦,推而广之,人生的“周一”是所有困难的意象,员工之所以害怕周一,追根究底是人类好逸恶劳的天性。没有人不喜欢享福,当员工抱怨“周一”,就是对职场忙乱、倦怠、程式化的一种心理逃避。

所以,当你反复出现抱怨的行为,说明作为一个企业的员工,你的责任感和上进心已经消失了,这时候的抱怨已不是排解压力,而是一种自我催眠。当你催眠自己所遇不平时,能否跳脱出来想想,对你不好的老板,究竟为什么要对你好,你为他做了什么?完成这个思考过程,再计算一下近期的抱怨成本——工作没有完成,个人也没有提升。

抱怨害了你!现在有两条路:也许这个企业真的不适合你,可以考虑换一份工作,或者干脆换个行业,换个工作职能;尽快忘掉抱怨这回事,端正态度,倾力于解决麻烦,关注于获取成果。

小朱有个绰号叫“没事烦”,口头禅就是“烦死了”,整天都在发牢骚,认为自己怀才不遇,老板不给表现的机会,这种情绪让他对人生悲观失望,干什么都不耐烦。

抱怨会传染,当小朱在办公室感叹命运时,有不少同事附和。这些人都是各部门的小职员,内心深感自己有惊世之才,无奈明珠暗投,来了这个没前途的小公司,遇上一个不懂赏识的老板。一时间众人长吁短叹,乌烟瘴气。

这天,小朱的顶头上司递过来一个企划案,让小朱和另一个同事搭档执行,因为是大老板交代下来的,所以要快又要好。小朱习惯性地开始抱怨:为什么是他?我最不想的就是和他搭档。大老板也真是,不早说,搞得这么匆忙。我手上的工作还没做完,为什么要附加工作量,有奖金吗?就在小朱嘟嘟哝哝,犹犹豫豫之间,另外那个同事已经领了策划案,开始做准备工作。

上司的脸色也奇怪起来,对小朱说:“如果你最近比较忙的话,我可以叫别人。”小朱一听,有休好过有忙!于是以手头事比较多,顺理成章地拒绝了上司。一个月后,执行这份策划案的两个员工受到大老板的当面褒奖。半年之后,本来要和小朱搭档的那位同事,因为工作出色,升为本部门经理。

小朱偷偷地向别人解释:其实他样样不如我,当初是我不想去,才让他占了这个便宜!

以前的顶头上司调到更高层的部门,临走之前对小朱说了一句话:大多数人都想改变世界,却少有人先想到改变自己。

话说得够明白了吧!为什么总有人认为自己应得,而不盘算自己付出。一个不会做事只会抱怨,而且自视甚高的人,心里却总是不平衡。这世上一向只缺千里马,而不缺伯乐,就算是一匹千里马,像小朱这种连跑都懒得跑几圈,伯乐也没心思鉴别。

抱怨的员工有两种,一种是口头派,一种是内心派,可以幻想一下,如果能以办公室的抱怨作为能源,相信全天的办公用电都不用另外付钱。

口头派就像小朱这样,每天婆婆妈妈,觉得世界跟自己在作对,为了一点鸡毛小事就跟人抬杠,那股认真劲,让人觉得他是极端的原则派,但放到正事上,工作懒散比谁都懒散,能敷衍就敷衍,看什么都不顺眼,大到公司规章制度,小到同事的发型。

这种抱怨的状态,多半来自于自身认识不足,不满意现状,所以通过牢骚希望引起注意与同情,当工作出错时,还可以自找台阶下——我是人才只是没努力!这样的抱怨分子,十分讨人厌,除非遇到臭味相投的“人才”,否则忙碌的职场里没人愿意倾听牢骚怪话!

内心派比较压抑,他也不会把极具体的抱怨说出口,但脸色犹如乌云遮日,工作状态是包含怒气,动不动就摔摔打打,不小心踩到他的地雷,一触就炸。这种抱怨状态,多半来自不可承受压力,一点工作上的挫折,就会让他沮丧很久很久。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该脸上温和平静,做事雷厉风行,绝不会让内心一点小情绪停留太久,反复假设反复抱怨,这就是心理素质的问题。

“我们都是经济危机的学生,而且这永远不会结束”。爱抱怨的员工没有紧迫感,也不明白一份工作的意义,所以总是麻烦缠身。反观成功的人,无论在职场处于任何窘境,都会积极接受挑战,坚信活路比死路多,关键是要动脑筋走起来!抱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只会让麻烦越滚越大。

胡乱跳槽无定性

现在企业招聘,都会问未来规划,实际上很大一部分就是在问:你能在这里干多久。

很多应聘者当下都会慷慨激昂地表明心声,给出的规划都是五年十年,大有在本企业扎根落户,大干一番的劲头。但实际情况是,大部分人在半年之内离开,甚至是三个月,一个月,一个星期,连试用期都熬不过。虽然很多人在入职时,合同上注明了年限,但毕竟现代的人事制度不像以前那么死板,所以约束力并不大。

这种状况多发于35岁以下的年轻人,其中一部分是骑驴找马,一山望着一山高,还有一部分是刚刚毕业,内心不是很确定,觉得不爽,马上就走。这些“草莓族”不知道给多少企业带来了麻烦!

无定性员工有很多共同点,年轻时尚,无家累,学历高,眼界也高,有任何不适应,马上就会颓败不堪,遇到压力和挫折,一碰就碎。

每个人梦想的工作,都是钱多、事少、离家近,最好还能兼顾兴趣,自由度高。经常听到有人得意地宣传:今年我换了五份工作,工作嘛,就是要试!

这是把找工作当相亲了!相亲的成本倒不高,撑死了损失一顿饭。频繁跳槽的草莓族,代价其实非常大,年轻时无定性种下的恶果,不用很久,三五年就能品尝到。

很多人都觉得还年轻,多换两份工作没什么,要麻烦也是企业的麻烦。的确,越大的企业,招聘周期就越长,招聘人才的成本就越高,一个员工招进来,干不了几天就要走,真叫人事苦不堪言,就算每天挂着招聘信息,看简历约人面试、复试,没有一样不花时间,不是这边没定好,就是那边约不到,岗位还等着人填空。

最近论坛上,很多企业hr大发牢骚,将近年关,人越来越不好招,一方面媒体天天报道找工作难,一方面企业招人也难,呈现一种畸形的状态。这里的招人,是指找到能长久干下去,努力工作,安心做事的人。

其中一个招聘专员忧心忡忡地说:“打十个电话来不了两个面试,直接在电话里问待遇问上班时间,不满意就不来了,要不说了来面试,到时间鬼影也没有,要不就是面试带着姐姐,回答问题全程姐姐代替。再招不到人我就要开始找工作了。”

另一个人事经理怒气冲冲地说:“我们公司倒是招到了三个,他们当初把自己形容得像天兵天将,我再三提醒岗位责任重,吃苦是必然的,回答是肯定能经受压力。结果计划一天熟悉的流程,人家三天还没入门,一个星期就陆陆续续走光了,最后一个走的时候招呼都不打,还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基本礼貌都没有。我们给的薪水是预期待遇的三倍,就是想高薪求安心,谁知道还是留不住人。现在85后、90后都出来工作了,以前还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我看是一代比一代不靠谱。”

所以现在的很多老板要招人,干脆直接注明要农村户口,或者非独生子女。为什么?有压力才有努力,穷人的孩子才能早当家,从小不娇养,长大了抗压能力才正常。或者更多的老板在合同上注明了,无理由离职属违约,必需赔偿企业损失。这样搞得双方难堪,实在是下下之举,只因为“草莓族”实在太麻烦,企业不弄点麻烦出来,自己就会有麻烦。

无定性的员工做起事来不卖力,随时都在观望着更好的机会,迟早会吃亏。刚毕业的学生,工作经验很重要,在一个公司里呆一年以上,再找工作就有了话事权,而不是等着人挑选。如果一毕业就跳来跳去,毕业一年后依然没有长期工作经验,薪资待遇依然是实习生水平,而此时又失去了应届毕业生的优势,越走越心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