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本身就是一种偏执,更是一种人格悲剧。抱有完美主义的人,不但自己每日行程排得满满,活得辛苦又一无所获,还会连累他人陪同自己做太多无用功,拖沓事情。最终的结果只会是:锱铢必较,对别人过分苛求,落得众叛亲离。

丽莉在一家公司任职已经6年多时间,从一个小小的销售代表一步步走到销售经理的职位,期间的辛酸真是无人能晓。现如今好不容易升到了管理职位,丽莉也从一个入世的新秀成了奔三的老人。眼看着年年入职的新秀,一代强过一代,丽莉不免觉得自己的竞争力越老越小,内心充满了危机感。

金融危机到来后,公司的业绩一落千丈。因为财务出了状况,公司在硬挺了半年后终于做出了开源节流的裁员计划。一档档计划如期进行着,一拨拨老同事就这样告别了,那些日子里,公司到处弥漫着残酷的血腥气,人人自危。丽莉作为业务唯一的女经理,内心也开始翻腾不安,好在几次的裁员名单中都没有她的名字。

丽莉原本就是一个完美主义的工作狂,下属背地里都叫她“女魔头”。让金融危机的裁员这么一折腾,她更是达到了近乎疯狂的地步。为了不被淘汰,她开始处处要求自己和下属满分,连每一个小细节都不会放过。

一个报告要下属检查十来遍,倘若有个错别字哪怕是标点符号用错了,也要被她骂得狗血淋头;对于给客户的合同就更不得了,不管单子大小,她都要亲自过目,且一字一句看过才算审核完毕;更甚者,有时候审过的东西刚交给下属又觉得哪不对劲,马上要回来重新检查……

时间一久,丽莉觉得自己工作得特别累,心理压力很大,下属却是那么不得力,让她感到很是不满;然而对于她的下属来说,碰上了这样一个魔鬼上司,也让他们够呛。大家就互相这样埋怨着,矛盾不断升级。丽莉越来越苛求下属的工作,而下属也因为实在无法忍受上司的这种变态行为相继辞职。更糟糕的是,这种内部矛盾大大消耗了员工的精力,降低了员工的积极性,影响了工作效率。

像丽莉这样的情况很明显是过于追求完美,受到了职场强迫症的困扰。很多人为了不落后于他人,塑造一个成功的自我,带着强烈的成功**逼得自己团团转。殊不知,凡事过犹不及,最终把自己带进了一个死胡同。

在职场,把工作做好是首要任务,但不能过分追求完美。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无法将事事都做到十全十美。在做任何事情之前,我们就应该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知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正确评估自己的能力,摆正心态,才不至于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

人无完人,就算遭遇挫折和失败也不应该灰心丧失斗志。没有人不经历失败,但是聪明人能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至于犯同样的错误。正视自己的失败,坦然接受现实,才能寻找到成功的密匙。

每个人都需要有目标地去努力,但不要因为急于求成而制定过高的目标。目标的设定需要视个人能力和实际情况而定,一味追求高标准只能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如果长期无法实现自己制定的目标,还会打击自己的自信心,增加焦虑情绪。

在这个世界,你唯独可以改变的就是自己。对于下属要严格要求,但不要用个人的标准去苛求对方。毕竟下属只是你的同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只是你的合作团队,他们需要你的指导,你也依赖他们的帮助。对于下属,要学会适当地放权,让团队来分担你的压力。

总之,工作需要完全投入,亦要适可而止。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学会把握平衡点,使紧张的情绪得到放松,培养健康的身心,才能提高自己的创造力和效率。

恶性攀比不是动力

古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志向,能够出人头地、光耀门楣的人才算是成功人士。于是我们从小开始在家长的引导之下学会比较,小的时候比学校比成绩,长大了比工作比金钱……那些处处都好于同龄人,优于身边人的人就能让家长长面子,就是父母的好子女。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生活的多样化,这种比较愈演愈烈,逐渐转化为攀比,成了我们人性劣根性的一部分。为了证明自己的子女赢在起跑线上,家长不惜省吃俭用,送孩子读名校,参加补习班,即使牺牲十几年的宝贵睡眠,每日早出晚归地接送也在所不惜;而孝顺的子女为了回报父母的艰辛,则顶着巨大压力,背井离乡,漂泊在各个陌生城市的角落,发誓不成就大业绝不回头,就算伤痕累累,眼泪也只往肚里流。

我不否认有不少成功人士就是凭着这样坚定的信念坚持到底,最终赢得了胜利。但是绝大部分人士的下场一定是身心疲惫,劳心劳力,却发现人生不过如此。可能付出全部心血换来的一纸凭还在为做了几年小工后创业的民营老板打工;当年那些优秀的成绩单、鲜红的奖状,亦没有让自己在职场表现得比补考生突出。

一次次的攀比,一次次的失望,内心的那点的自信和自尊早已荡然无存。坚强的人为了面子还在继续死撑,脆弱的人已经开始麻木不仁地混日子。不少人抱怨世态炎凉,怀才不遇,这时间到底还是缺慧眼的伯乐。

说到底,都是攀比惹的祸,让心态失衡了。老板也好,白领也罢,不过是一种职业,那么清洁员、员也只是一种职业。职业是没有贵贱之分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性,适合不同的工作,这是因个性、成长的环境、教育背景的差异性而决定的。盲目为了面子,为了攀比强求自己做不适合的事,往往适得其反,失去了快乐,也阻碍了职业发展。

小秋是一个聪明伶俐的孩子,从小就比其他孩子懂事乖巧,左右邻里都喜欢他。上学后,小秋的成绩一直很好,期末考试年年拿第一,在学校他是老师教育同学的典范,在家里他是父母的骄傲,还经常被邻居作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

时间一久,小秋在内心无形中多了几分优越感,什么事情都要力求做得比周围的人好。读书成绩要好,升学的学校也一定要重点名牌。就这样,凭着优异的成绩,小秋最终从某名牌大学以优等生的名义顺利毕业。

毕业后,他和几个同学一起南下找工作。辗转几个月,他却并没有如自己所愿,好工作真的很难找。让他难以接受的是,他旧时的邻居早已经跟某大外企签订了劳动合同,而且待遇优越。最让他不能接受的是,那个男孩无论从外形、学识、个人素养,他觉得都大大不如自己。

此后,小秋便以此为参考,更加努力地寻找工作,非要找一家比他好的公司。几年后,当邻居那位男孩已经在公司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小秋却还在茫茫职场中辗转反侧。原来当初迫于生活的压力,小秋不得不选择一家比较好点的公司签约,可是他一心看着别人比自己好,处处攀比。这种攀比让他从未放弃内心的执着,到处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一旦有机会他便选择跳槽,可是跳了槽之后又想找更好的……就这样,几年时间,他几乎浪费在了选择公司和跳槽上,业务技能没有丝毫进展,也没有到积累任何有用的经验。反而因为跳槽过于频繁,年纪越来越大,导致找工作越来越难。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所作为,成功对每个人而已都是有可能的,机会面前,人人平等。但是想要成功必须付出多于他人的努力去争取,而不能一味地眼高手低,等着天上掉馅饼。生存是有压力的,要成功就要付出代价。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职场,都需要良性竞争,盲目攀比毫无意义,每天盯着别人的饭碗,只会增加压抑和焦虑。如果人人都只懂得攀比,而不做实事,这个社会早就要停滞不前甚至倒退。

在职场,多数人总希望有良好的外在条件来优化自己,却极少有人去关注自己的作为。究竟什么才是好工作?这不是靠攀比、比较得出来的结论。工作好不好,还要看你会不会做。再好的工作,没有人用心去做,也会变成垃圾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