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里的孙悟空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在妖怪面前自称“外公”。比如:

他对偷袈裟的黑熊精,说的是:“快还你老外公的袈裟来!”

他对会玩圈圈的青牛精,说的是:“你孙外公在这里!快早还我师父来。”

他对朱紫国赛太岁的小妖,说的是:“我是朱紫国拜请来的外公,来取圣宫娘娘回国哩。”赛太岁还憨憨地问他抢来的金圣宫娘娘:朱紫国请来了一个外公,百家姓里有姓外的吗?

可见,孙悟空真的有这个怪癖。那这个怪癖是怎么来的呢?有这么两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孙悟空想要占妖怪的便宜,但又不想跟妖怪关系扯太近。

传统中国是父系社会,爷爷和外公有非常明确的区别:爷爷和孙子是同宗;外公和外孙一般不同姓,更不同宗,不会出现在一个宗祠里,所以才叫“外”公。

你要自称是妖怪的爷爷,便宜是占到了没错,但你也变成了妖怪的同宗,自己也得被划归妖怪那一类。你要是自称外公,既可以占到便宜,又可以划清界限。因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外孙即使惹人疼爱,也不属于家族一员了。外公虽然是祖辈,但和外孙并不是同宗,所以自称是妖怪的“外公”,也不会和妖怪划为一类。而且在古代,爷爷对孙子,那是有养育责任的。妖怪们为非作歹,这就叫有损门楣,爷爷那得负责。外公没那么多责任,当起来也就心安理得了。

而且,孙悟空其实特别会看人下菜碟。花果山的小猴子们,都叫孙悟空爷爷,孙悟空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这真的是自家人。而且他见了弥勒佛的童儿变化的黄眉大王,也是自称孙爷爷。请注意,这个时候弥勒佛已经告诉孙悟空黄眉大王的真实身份了,所以他再找黄眉大王时便高声叫道:“你孙爷爷又来了!”因为和神仙同宗,那是不会掉价的。和神仙同宗可以,和妖怪同宗就不行,孙悟空的这种心态,在社会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皈依者狂热”。

社会学家发现,有些半路皈依某种宗教的人,往往比那些从小就信教的人更加狂热。他们无论是参加宗教活动或是对外传播宗教,都更加投入,更加热情。这背后的根源有两个:第一,他们因为半路皈依,要完成自己内心认同的塑造,就需要更加投入,这样才能过自己心里这关;第二,也是因为他们半路皈依,他们担心被那些从小信教的人歧视,于是他们拼命要证明自己比那些从小信教的人更虔诚、更专注。

作为一种现象,皈依者狂热并不限于宗教领域,任何精神领域都可能出现皈依者狂热。现实生活中,那些实现了阶层跃迁的人,往往特别鄙视自己出身的阶层。这都属于皈依者狂热。

孙悟空对于自己身份的认同,也是出于皈依者狂热。他本来是天产石猴,在花果山自立为王,和牛魔王这些妖怪称兄道弟,其实应该属于妖怪序列。但他半路进天庭当过散仙,有过编制,心里就已经和妖怪们划清界限了,不仅打起没背景的妖怪来毫不手软,而且特别在意被人叫成“妖怪”或是“妖猴”。西行途中,有老百姓看见孙悟空的相貌,吓得直叫“妖怪”,孙悟空就很在意,还要辩解自己不是妖怪,是保大唐高僧西天取经的和尚。猴哥的这种心结,在“爷爷”和“外公”的称谓之别上显示得淋漓尽致。大英雄各怀心事,这就是猴哥最大的心事。

接下来说第二个原因,这是个令人感到温暖的原因:吴承恩没见过自己的爷爷,但和外公感情很深。当然,《西游记》的作者是不是吴承恩存在争论,本书第一篇就讨论了这个问题。不过吴承恩是作者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因为书中有大量淮安方言,这一点白纸黑字,毋庸置疑。

比如淮安方言有“怪道”一词,意思是难怪,怪不得。原著第十七回,观音禅院的弟子们说起偷袈裟的金池长老跟黑熊精学过一些养生的法门,孙悟空说:“怪道他也活了二百七十岁。”

再比如书里说猪八戒使用钉耙攻击,用的动词是“筑”,这也是淮安方言。原著第十九回,猪八戒自夸九齿钉耙威力大,孙悟空就取笑他:“老孙把这头伸在那里,你且筑一下儿,看可能魂消气泄。”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枚举了。

所以,淮安人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或作者之一,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根据考证,吴承恩的父亲名叫吴锐,爱好是到处旅游,以及阅读各种神魔故事。吴锐四岁那年,父亲就去世了。所以吴承恩出生以来,就没见过自己的爷爷,他也没有机会叫别人爷爷。他对外公倒是印象很深,而且他有两位外公,因为他父亲除了正妻徐氏,还有一位姓张的小妾。吴承恩是张姓小妾的儿子,但也要认徐氏这个母亲。所以他有一位张外公,还有一位徐外公。两位外公和吴承恩估计也不乏含饴弄孙的亲情时刻。对吴承恩来说,“爷爷”这个称呼很模糊,“外公”却很清晰。所以,《西游记》里孙悟空一口一个“孙外公”,也就不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