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师傅的女儿名叫姚光华, 因此他的基地就取名叫“光华花卉苗木基地”。八十多亩的花苗基地,按照功能简单划分为育苗区和移栽后的生长区。在靠近路边的地方, 姚师傅建了几间看护房,面积不大但功能很全。除了卧室客厅厨房,还有工具房和办公室。他和姚师母现在吃住都在那里。
基地的大棚还没搭建好,姚师傅就开始育苗了。他跟佳慧商量后,准备培育好几个不同品种的绣球和月季,以及为春节准备的各色节庆花卉,如蝴蝶兰、凤梨、水仙等,还有天堂鸟散尾葵等常见的大型绿植。
基地和石桥南村的村民在种植品种上有所区分,姚师傅这边倾向于培育幼苗和多年大苗。而村民们没经验, 怕养着养着把花草养死了,因此头一年多选择种植绿萝薄荷文竹等绿植,成本低, 好养活, 繁殖快,即使亏了本也不致损失太严重。
让佳慧和姚师傅都很震惊的是, 八十多岁的宋三婆也加入了养花草的行列。她拿出这两年积攒的两千多块钱,请人买了塑料薄膜,在她住的那间小屋旁边寻了块空地, 搭了间花棚。请来帮工的都是村里人,乡里乡亲的都知道她这些年过得不容易, 干完活儿谁都没要她的钱,都说先欠着,等以后赚了钱再说。
花棚搭好后, 宋三婆去请姚师傅教她种花,姚师傅从来没碰到过这么年长的创业者, 忙把宋三婆扶进屋里坐,第二天又和佳慧一起,到宋三婆的花棚里看了看。两人搬来梯子,帮她在花棚里安装了喷淋管,管子是从姚师傅基地拿来了,也没要老人钱。过后姚师傅便让她等一等,基地的红掌白掌苗移栽转盆后,可以在她的花棚里种个两三千盆,到年底别的不敢说,至少盖花棚的钱能完全回本。
宋三婆自然感激不尽,苦拉着佳慧和姚师傅,要留他们在家吃饭。两人知道老人平时吃得俭省,哪肯让她破费?都寻机跑了。宋三婆百般不过意,第二天从自家种的菜园里摘了好些蔬菜给姚师傅送去,反被姚师母强拉着,要留她吃晚饭。
姚师傅的房子盖好后,不时有村民去讨教些种花问题,或送菜借东西。姚师母闲来无事,也常过桥去村里找人聊天。两边处得不像是才搬来,倒像在这里住了七八年。佳慧更是时常给姚师傅拿些地里自产的蔬菜瓜果,有空就拉两人去漫水桥吃饭。
姚师傅还在自己办公室旁边给佳慧留了间空房,让她以后当办公室。两家人处得像认识多年的老朋友,姚光华也知道父母多受她照顾,况且以后两家合作的日子也还长,便有意搞好关系,有次还特意开车过来,送了佳慧几十斤新鲜牛肉。
到了八月底,林芬和文佳的快递代理点也终于挂牌了。佳慧托陈娜帮忙打听,找到临街的一处门面,双方谈好租金,林芬又在近旁租了两间仓库。夫妻俩在城区上班时,同时把驾照拿到了手,文佳便用积蓄买了一辆中型货车和一辆小三轮。挂牌那天,佳慧、冯小河和文琳陈娜等人都送了花篮,还把快递公司的孙总请过来,一群人热热闹闹地放了鞭剪了彩,公司便开起来了。
快递代理点目前的业务主要是负责孙总和另一家快递公司在茏山镇的分发投递,同时也在这边揽件送往市区。因为租门面请陈娜帮过忙,林芬和陈娜也算熟识了,便请她帮忙在朋友间宣传宣传。文佳日常送件时,也都随身带着名片,见人就介绍自家业务,因此快递点开的时间不长,生意却一天比一天好,两口子天天忙得不可开交。
九月份时,上湾村的基地建设全部竣工。有天趁林芬有了点空,佳慧便把她和老人孩子都带着,过去参观了一遭。车开到上湾村头,后座上的孩子们便夸张地发出了大叫。就见对岸几个月以前还是青青麦田,如今却已经矗立起了座座白色大棚和崭新的房屋。
宽敞的水泥路直通到桥上。桥头有岗亭,有位姓张的村民在里面充任保安。张师傅腿有点瘸,但不影响走路,是张广德推荐来的。起初冯小河本想请他张大哥来基地当保安队长,张广德没接受,说自己受不了这份拘束,还是当电工师傅更自在。新请的这位张师傅就是附近人,为人也很认真负责,非常珍惜这份工作。他跟佳慧见过面,知道是冯厂长老婆,忙朝他们打招咱,把横竿抬起来让车开进来。
过了水泥桥,便是停车场和一排平房。厂里没人,张师傅便充当导游,领着他们先参观了平房。里面有值班室、办公室、会客室和厨房。旁边还有烘烤室,现在里面是空的,设备还没买进来。房屋的后面,便是高大宽敞的连栋温控大棚。
里面也是空的,七宝和苗苗跑进去,撒着欢地到处跑着。因为棚子又高又大,跑完了便显得两个孩子特别小。奶奶和外婆看了啧舌不已,连连说:“这也太大了吧!这么大,得搁多少香菇棒啊!”
“我估计全平安市都没有这么气派的基地!”林芬也惊叹着,说:“姐,你跟我哥可真是太了不起了!才回来几年啊,厂子就扩这么大了!”
张师傅跟在旁边,也深感自豪,笑眯眯地说:“可不!村里好多人进来参观,也都这么说!”
出了连栋大棚,旁边是条水泥路。路的另一边则建着一排排低矮的简易大棚,里面已经搭好了搁置菇棒的水泥架。张师傅说:“我们家也准备在这边棚里种个五千根菇棒。跟冯厂长已经签了合同,免费租一年种了试试看。”
“您以前种过香菇没?”佳慧问他。
“早些年种过,”张师傅道:“前些年我这腿在建筑工地上被钢筋扎过,跛了以后就没再种了。粉料拌料都是辛苦活儿,我这腿子使不上力气,光靠老婆一个女人家也太辛苦了。今年买冯厂长的棒子,我们两口子照管照管,采摘一下还是可以的。”
佳慧便向他打听,村里人来租简易棚的多不多,张师傅便介绍道:“除了我们,还有一家。其余人家有的自己家屋旁边就有棚,离家近,照管也方便……”
正说着,七宝一头汗地跑过来,问:“爸爸呢?爸爸去哪儿啦?”
佳慧也不知道,正准备给他打电话,张师傅笑呵呵地说:“冯厂长去了村里,又给大伙儿讲课去了。”
“哇!”七宝惊喜地瞪大眼睛,“我爸爸现在也成老师了?”
她骄傲地指指自己,“七老师!”又指苗苗,“苗老师,”又指佳慧,“罗老师,现在又多了个冯老师!我们一家怎么都是老师啊哈哈哈!”
“走,我们去看你爸讲课水平怎么样,”佳慧便兴致勃勃地辞了张师傅,带着她们往村里去了。进了村部,就见会议室里坐着二三十个村民,冯小河坐在主席台上,一边讲话一边操作电脑,投影仪投在一块白墙上,原来他正在跟村民们讲解羊肚菌的种殖注意事项。
佳慧等人从后门口瞅了瞅,便都蹑手蹑脚走进去,坐到了后排。冯小河眼睛扫到她们,忍不住一笑,随即又收敛笑容,依旧一板一眼地讲解着PPT上的内容。下面的村民都听得很认真,还有人在记笔记,竟没有一个人发现会议室后面进了人。
十多分钟后,冯小河结束了讲解,村民们围上去,继续请教着刚才没太听明白的问题。七宝这才跑过去喊爸爸。旁边一位村民便说:“冯厂长,这是你闺女?走,到我家吃饭去!我家就在旁边,近得很,走路就到了!”
冯小河赶忙推辞,村民们便三三两两散了。老人们这才上前,冯小河笑道:“奶奶,婆婆,你们怎么来了?”
奶奶满脸是笑,说:“佳慧带我来认认地方,我们已经到那个基地去过了。”
冯小河抱起七宝,问:“各位领导们已经视察过了?感觉怎么样?”
大家纷纷夸奖,林芬也笑道:“建得太漂亮了!真是不敢想。哥,你和姐才回来多久啊,就把一个小厂办成了这么大的规模!”
七宝也凑近她爸,认真说:“爸爸,你特别厉害!你真的特别厉害!”
冯小河笑得越发欢畅,几人站着聊了会儿天,佳慧便帮冯小河收设备。这时就见刚才那个村民去而复返,提着一大袋桔子强塞给他们,“拿着!自家树上结的,又不值钱,带着路上吃!家里还多得很!”
盛情难却,佳慧便收下了。等冯小河把设备收好,一群人便往外走。冯小河还要去村部找人商量事情,佳慧便带林芬等人回家。路上大家吃着桔子,都说非常甜,林芬剥了一瓣喂给佳慧,果然甜进人心里。
到了九月下旬,老厂区的菇棒上,菌丝发育得跟鸡蛋差不多大,这时便可以进棚了。一车车菇棒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基地,摆放进了新修建的温控大棚和简易大棚里。把棚子摆得满满当当。
国庆节刚过完,冯小河就把农大的殷教授等人请来,张庆波又请了市里农业局的领导,到老厂区挂了几块牌子,分别是香菇栽培示范基地、新品种选育基地、七宝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七宝家庭农场。这一天香菇厂里里外外全是人,镇上领导都来陪同,上湾村的李书记脸上份外有光,也跟着忙进忙出。
全家人都过去帮忙,佳慧、姑姑姑爹和周梅林芬等人统一穿着白T恤,上面印着“七宝菌业”的LOGO,从事着接待任务。三位董事陪教授和领导们参观了老厂的设备和新装修的研发中心,又乘车到上湾基地,参观了那边的大棚。最后又到镇上吃饭。整场活动从筹备到结束,足忙了三四天。
当然过程中佳慧也少不了跟拍照片,过后她把董事们跟殷教授和市领导的合影洗出来,装进框子,挂在老厂区的会客室墙上。挂好后她端详着,预感到这面墙上的照片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