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刚开学, 七宝就拿到了乒乓球比赛的奖项,给了大家一个大惊喜。没过多久, 苗苗也带给大家另一个大惊喜:她的一篇作文被一家杂志发表了。当天晚饭过后,在众人的目光中,七宝大声朗读了姐姐的作文。
“一座村庄里,不仅居住着人,也居住着猪、鸡、牛、羊这些家畜,它们是村民们最宝贵的财产,也像是亲密的家人和朋友。
鸡是一个村庄的灵魂。岁月安稳,才有“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的闲适景致;人世萧条, 农村便处处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凄惨画面。
清晨时分,天还没亮, 黯淡的星光笼罩田野。村庄的树和房屋像是沉浸在一潭寂静的水里。这时, 一只大公鸡用嘹亮的啼鸣,率先打破村庄的沉寂。
远远近近的房屋里, 所有的公鸡开始应和,打鸣声此起彼伏。整座村庄在鸡鸣声中醒来。村里人开始起床做饭、下地干活儿。
公鸡并非天生会打鸣。成年公鸡的叫声洪亮而流畅,像一支擦得锃亮的小号吹出的曲调。而刚刚长大的小公鸡, 则需要跟着它们的父辈学习一段时间,才能掌握打鸣的技巧。
所有的学习都需要很大的勇气, 小公鸡学打鸣也是这样。
初冬时节的一个清晨,某只羽毛刚长全的小公鸡,按捺不住急燥的性子, 率先在黑暗中发出一声嘶哑的鸣叫,声音颤悠悠的, 叫到一半,嘎然而止,仿佛它自己都在为难听的声音而脸红。
整座鸡舍都笼罩在一片尴尬的沉默中。母鸡们偶尔咯咯叫两声,仿佛在嘲笑它的不自量力。但,这个冒失鬼并未就此放弃。片刻后,它又伸着脖子,犹犹豫豫地发出另一声长鸣,同样怪腔怪调的,活像刚学二胡的人拉出来的曲子。
每个小公鸡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经历类似的尴尬时刻。但是没关系,等它们闹得差不多了,便有一只成年大公鸡,气定神闲地扬起脖子,作出完美的示范。那流畅有力的叫声,才算真正奏响了清晨的乐章……”
等她念完,大家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叶子君说:“写得真好!苗苗,你的观察好仔细啊!”
七宝忙点头道:“是的姐姐,你写得真好!你写得惟妙惟肖的,我仿佛亲眼看见了似的!”
苗苗有些羞涩地说:“大妈帮我改了的。”
“我可没怎么改动,”佳慧忙说:“基本都是你写的,我就改了两个词语而已!”
奶奶欣慰极了,说:“苗,你大妈已经写了好几本书,你这才刚十岁,就也开始发表文章了?哎呀不得了了,怎么咱家尽出女状元!快,她爸妈爷奶知道不?快给他们打电话!”
冯小河立刻奉命给姑爹和文佳都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个喜讯。姑爹自然乐开了花。让大家这周末都到家里去吃饭,好好庆祝他家的大才女第一次发表文章,同时还要庆祝他家的小才女得冠军。
到了周末,冯小河大清早就把孩子和老人送过去了。九十月间天气热,桥边的槐树下坐着好些人,正一边聊天一边择菜趁凉,姑姑抱着果宝也在其中。大家看到奶奶外婆等人,都站起来亲热地打招呼。
果宝已经快满一岁了,长成了一个憨憨的胖小子,会扶着墙或桌子走两步,但还不会喊人。他小人儿眼睛还挺尖,从人群中一眼就看到两个姐姐,“腾”地从木台上站了起来,扶着旁边的树兴奋地大喊:“啊!”
“老弟!”两个姐姐小跑着过来逗他玩,七宝抱着果宝说:“叫姐姐!”
果宝便大声道:“啊啊!”
苗苗给他擦了擦口水,说:“来,姐姐抱!”
小家伙长得壮实,浑身是劲儿。两个姐姐抱了一会儿就抱不动了,便把他放到地上,一人牵着他的一只小手,说:“弟,走两步!走两步给姐瞧瞧!”
果宝紧紧拽着她们的手指,表情十分凝重,等在地上站定之后,他才慢慢地迈出一只小粗腿,掷地有声地踩到地上,站稳后,又挪动另一只小粗腿,同样掷地有声地踩在地上。
他的两个姐姐立刻奉上彩虹屁:“哇,果宝会走路啦,走得真棒!再走两步!”
果宝便仰头朝她们呵呵地笑,笑得口水都流出来了。
“你看他还生怕把自己摔着了!”奶奶笑道:“那么一点点孩子,还晓得照顾好自己!”
两个姐姐牵着他走了一会儿路,又抱着亲他的小脸和小肚子,亲得果宝咯吱乱笑。冯小河在旁笑道:“果果,来,给大爷抱抱!”
果宝看他伸出两只手来抱自己,忙挥着胳膊说:“啊啊啊,啊!”
“有了姐姐,哪还会要你抱?”姑姑笑道:“就只喜欢跟孩子们玩,一看到村里大孩子放学回了家,这家伙眼睛都亮了,就拿他那根小短指头朝外指,啊啊啊地叫着,生怕别人不晓得他想到外面玩!”
果果半岁之前,能吃会睡,带起来还比较轻松。最近学走路,天天都想在外面逛,把姑姑都累瘦了。好在农村地方宽敞,出去玩的时候,各家的婶婶孃孃们见了小胖子,都会接到手上逗一逗,姑姑这才不至于太辛苦。但有了孩子,家里的猪却是顾不上的,因此今年家里的猪是出钱请人喂的。
冯小河把人送到就去厂里了。趁着两个女孩带着果宝在树下玩,姑姑赶紧回家准备饭菜。文佳已经赶早买了牛肉和孩子们爱吃的基尾虾,等中午姑爹从厂里回来,便亲自烧了一桌丰盛的饭菜。稍后年轻人们都从镇上回来后,一桌人坐在桌边,举起饮料共同祝贺苗苗和七宝。
林芬抱着果宝说:“小老弟,快长大!长大跟两个姐姐一样有出息!”
到了饭桌上,果宝的眼睛便只顾得上饭菜,见他妈挟了一筷子菜,以为要喂自己,赶紧张开小嘴巴等着。不料那筷子中途拐了弯,朝姐姐碗里送去,他便着急道:“啊!啊妈妈!”
那个馋样儿把大家都逗笑了。苗苗忙道:“妈妈,先给弟弟吃,我会自己挟菜!”
林芬依旧把丸子放进她碗里,说:“今天是我两个女儿的庆祝宴,让你老弟等着!”
她又给七宝也挟了几筷子菜,姑姑和佳慧则忙着照顾果宝和老人们。大家热热闹闹地吃着饭,议论起孩子们将来到市里读初中的事情来。苗苗下半年已经上五年级了,再有两年便要小升初,小学在镇里读,初中林芬还是更想让她转去市里。
“啊?那姐姐不是要跟我分开了?”七宝嘟嘴道:“我不要!”
“没关系啦,我还要读六年级呢,”苗苗笑嘻嘻地哄妹子,“而且等你小学毕业,就能到市里跟我一起读初中啦。”
对于外出读书,她不再像小时候那么排斥了,相反,现在她对外面的世界很有些向往。平安市有很大的图书馆、很多的书店,还有博物馆、青少年活动中心……,总之是跟茏山镇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在市里读书的话,周末你就可以到青少年活动中心去打球了。”冯小河也说:“那里有个教练更厉害,你上次比赛还见到过,就那个贺教练。”
“那又怎么样?”奶奶笑呵呵地打趣道:“那么厉害的教练,徒弟还不是没打过七宝!”
大家都哄笑起来。聊了半天,佳慧又问起果宝的一岁生日宴筹备得怎么样了。按茏山镇的规矩,孩子们过一岁和十二岁生日都是要大办的。姑姑家已经联系了专业的宴席班子,到时一应事体都是他们负责。
“你姑爹问了一下,人家不仅能帮咱们拟菜单、买菜做菜,连备菜和洗碗的人手都是齐全的。”姑姑道:“一个宴席班子六七个人,两个大师傅只管炒菜,其他人有的负责择菜切菜,有的负责收碗洗碗。东家不用操一点心,只管出钱就行。甚至连桌椅板凳和碗碟都是别人到时候拖过来。我们只把地方打扫好就行了。”
佳慧以前也曾经打算让姑爹做这样一个流水席的承包团队。但后来香菇厂忙起来后,姑爹专心种起了香菇,倒把他做流水席的老本行丢下了。想不到,茏山镇如今已经有了这样的承包团队。
“这样挺好!”外婆忙道:“家里又是孩子又是公司,再要办宴席,哪里忙得过来?能请人把宴席办好,哪怕出些钱也愿意!”
“可不是!”姑姑道:“我一想到家里要请客,头都是大的。文佳和芬儿的公司里天天事情不断,总不能让他们都请假吧?结果士贵一打听,说人家全包,我顿时心里轻松了一大截!”
一周后,果宝的一岁生日宴如期举行。虽说请了人,奶奶和外婆到底也不太放心,大清早就让冯小河把她们送过去。到姑姑家后,就见彩棚已经搭好了,棚下支着几套桌椅板凳。后院里,几个人正在忙碌,炸丸子、蒸肉糕、剁排骨、卤菜等等,见冯小河过来,都笑着招呼道:“哟,冯厂长,今儿怎么有空过来?”
冯小河不认识那几人,但也知道必是茏山镇别村的村民。他赶紧掏出香烟,挨个敬了一圈,给他们道了辛苦。大师傅把烟夹到耳朵上,寒喧几句便说:“冯厂长,你们什么时候也把香菇基地建到我们村去嘛!让我们也跟着挣几个钱!”
冯小河忙笑道:“好滴好滴!有机会一定去!”
他聊了几句,厂里有事便先走了。卤菜的师傅又感叹道:“石桥南村这边,我还是几年前来过,现在变化好大,到处都是菇棚和花棚,村里人也都发了财!啥时候你们也去教教我们怎么种花种香菇嘛!”
“这容易!”姑姑在旁边笑道:“等这两天忙过了,你把我们这边花棚的姚师傅请去讲课,人家老师傅,什么都懂,讲得可好了!”
“就算我们来请,人家也末必肯去,”旁边择菜的女人笑道:“教会师傅饿死徒弟,等我们学会了种花,不是抢了人家的市场?”
奶奶听了,忍不住在旁插嘴道:“姚师傅不是这样的人!人家可热心了,这村里的花棚,花草有了毛病,都是请姚师傅过来看的。什么抢不抢市场的,在咱们这里可没有这个事。你只要把花种好了,我孙媳妇保管能帮你卖出去。她就是干那个的,那叫什么来着?对对对,电商!她那个花是卖给全国的老百姓的!”
几个择菜的女人纷纷找姑姑要了姚师傅的电话,准备等忙完这几天,便到花棚里去拜访姚师傅。香菇基地暂时没办法建到自己村里,但如果家里能像石桥南村这样,种地的同时种几棚花草,平时再干些零活儿,一年上头,便能轻轻松松挣个万把块钱零用。能挣钱的事情,谁能不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