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份的时候, 文琳给家里打来电话,说自己挑好了一套小房子, 八十二平,很紧凑的两室一厅一厨一卫。姑爹便朝厂里请了假,带着姑姑过去了一趟。三人去看了楼盘,也很满意,
当场便交了定金。
房子离学校不算远,房价大概九十万元出头。姑爹回来后,便和姑姑把自己攒的老本全部取了出来。真是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前几年他们给文佳又买房又装修, 多年积蓄本来已经花得差不多了,没想到就是这两年功夫,姑姑这个攒钱能手又攒下了二十多万元。文佳和林芬商量了, 也拿出钱来, 一共给妹子凑了四十万元。佳慧和冯小河各借了十五万,——要是说直接给姑爹姑姑钱, 他们肯定不会要,双方便还是照规矩打了借条。冯小河还反复跟姑爹说不要着急,随便什么时候还钱都可以。
一共七十万块钱交给文琳, 文琳付完首付,剩余部分办了贷款, 每月需要还款一千七,要还二十年房贷。对她目前的收入来说,支出这笔钱完全没问题。
文琳办完手续后, 自己也非常开心,专门打电话给家里, 郑重谢过了两个哥哥嫂嫂。因为买房,她也感觉到了压力。从过年回去之后,除了上班,她开始做些小饰品,放到网上卖。她手巧,摸索了一段时间,看到汉服时兴起来了,又专门做起了绒花簪子和串珠簪子。
家里大嫂就是做网店的,不懂的地方尽可以问她。渐渐的网店每月也能接些单,多的时候,挣的钱竟然能把房贷保住。农村长大的女孩又十分俭省,饭在学校食堂吃,住的是集体宿舍,上班不到两年,就攒了七八万块钱了。
现在文琳的目标是攒一笔钱,等交房了自己装修。为了买房,爸爸妈妈已经倾其所有,还欠了哥嫂那么多钱。虽然她爸一再说这些钱不用她来操心,但文琳还是希望能靠自己的努力,让父母的负担轻松一点。
姑爹和姑姑给小女儿买完房,虽然欠了债,心情却异常畅快。勤扒苦做了大半辈子,不就是为了孩子们能轻松些么?如今小河两口子事业红火,文佳和林芬也开了公司,连最小的文琳也有了工作买了房,做父母的便自认为人生大事办得差不多了。
两人在家里盘算,姑爹去香菇厂上班,一年能挣十来万,姑姑在家种地养花草,也能挣几万块钱,家里没什么大的开支,再辛苦几年,便能把小何和佳慧的钱还清,到那时真正轻松了,他们也要学城里人,到各处风景名胜地去转一转、看一看。
转眼便到了五月,漫水桥边,小院的绣球花和月季花都开了,石墙边大朵大朵的绣球花密密实实地挤在一起,几乎快看不到绿叶。粉色的白色的紫色的蓝色的花球相互错落着,各自争奇斗妍、招蜂引蝶。小院里红龙月季的藤蔓爬满了花拱门,每根藤条上都缀满红色花朵。小路边各色太阳花开得星星点点,半坡上的映山红也是火红的一大片。
而在菜园边,经过几年的生长,木槿花真正长成了厚实茂密的绿墙,绿叶间也开满了娇艳的紫红花朵。小溪旁,去年扦插的月季和绣球也都成活了,各种色彩的花朵一直蔓延到了溪水里。楼房边栽的那棵粉龙月季,更是开得粉嘟嘟一大片,硕大的花朵淹没了二楼的阳台栏杆。
尽管在这里住了几年,所有景致都该司空见惯,佳慧仍时常被五月的繁花所震撼。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当然不能白白放过。她用相机拍摄了很多照片和视频素材。朝露中的、夕照中的、雨中的、阳光下的……,一连好几期,公主号的推文内容都是小院的花草,网友们还纷纷留言,让她多多地拍、多多地发,这个小院子他们永远都不会看腻。
也就是这几期内容,被多家平台转载,吸引来更多的流量。很多人把这个小院称为自己的“梦中情院”,佳慧公主号的粉丝数量也终于突破了百万。
“五一”到来前,张书记给佳慧和冯小河都打了电话,说村里正在筹备槐花宴,到时请他俩都来,把老人和孩子也都带过来玩等等。此等大事,当然要凑个热闹。佳慧公司里的员工也有好几个是石桥南村人,因此这一天公司只留媛媛和小路值守,其他人都放假回村,参加宴会去了。
五月二号这天,大清早冯小河就开着车,带着佳慧和老人孩子,前往石桥南村。车过新桥,停在停车场上,几个人步行前往宴会举办地点。沿途就见旁边老槐上,开满了雪白的槐花,一串串垂下来,清香四溢。树下新做了防腐木的平台,围着树做成一圈长凳,宽宽绰绰的,人在树下纳凉,坐着躺下都行。
村庄里现在很干净,水泥小路扫得通亮,路旁边种着些月月菊和虞美人,开满了红的紫的花朵。有的人家也像佳慧那样,垒了半人高的石墙,墙根种些花草,墙上也搁几盆花,种着些仙人掌、长寿花或太阳花,在春日阳光下五彩缤纷。路边墙跟下,间或搭着小棚,棚上铺着整齐的稻草,棚下摆着磨盘、风车、犁耙等物,旁边还有小牌子写着字,是对农具的介绍。
奶奶和外婆一路看过来,也不由啧啧称奇,都觉得几月没来,石桥南村比以前更齐整了。看到路边摆的旧农具,两位老人更是又笑又叹,都回忆起年轻时候干农活的经历来。
槐花宴就在村部近旁的一棵老槐树下,那地方地势平坦,新修了水泥场,竖起两个篮球架,村里人以后跳广场舞、打篮球都在这里。现在球场上错落摆放着十来张大圆桌。桌子的成色形状各不相同,一看就是从不同村民家抬来的。
张书记正在树下招呼村民,远远看到他们,忙笑容满面地迎过来,大家乱纷纷地相互打招呼。七宝一去就找到了苗苗姐,两人迅速跟村里其他孩子一起跑没影了。外婆和奶奶也很快被宋三婆拉走,跟村里老人们到树下聊天去了。冯小河跟张书记、李老师和姚师傅也聊起了天,佳慧便拿着相机四处拍照。
现场竟还有市电视台的记者,也扛着摄像机到处拍摄。稍远些的地方,摆着两个油桶做的简易灶,一个锅里蒸着东西,一个锅里姑爹正在大烹大炒。灶旁边摆着长条案板,上面搁了几堆叠碗盘,村里的几个女人正在切肉摆盘。几个男人用托盘端着凉菜,来来回回运送到饭桌上,每走到人多的地方,必会拖长声音,中气十足大喝一声:“招呼烫!”
佳慧每到一处,都有村民跟她热情地打招呼。她拍了姑爹炒菜、余四叔添火、几个孃孃切菜,又去了旁边老樟树下。这边也围坐着一圈人,正在边聊天边包饺子,姑姑和燕子都在其中。饺子馅准备了好几种,有槐花鸡蛋的、槐花肉馅的,怕有人不爱吃槐花馅,又还准备了韭菜肉馅的。
佳慧刚走过去,一位看着面熟的嫂子便说:“小罗总,你们那个电脑培训班……电商培训班啥时候再搞?我提前报个名哈!”
佳慧记得她也在培训班上过几天课,便笑道:“村里现在有人想学吗?上次坚持到最后的才几个人啊。”
“这回我肯定好好学!”那嫂子道:“上回没学完,我肠子都悔青了!”
自从燕子等人到电商中心上班后,石桥村的男男女女没有不羡慕的。听说一个月五千块钱工资呢,五千哪!还坐在屋里不吹风不淋雨!这种好事到哪儿找去?
年纪大的婆婆孃孃们晓得那工作是要懂电脑的,心里羡慕嘴上说说也就罢了,好几个跟她们一起报名培训、后来又退出的年轻媳妇却是悔不当初!要是自己也上完了培训课,现在去拿工资的岂不是变成她了?因此人人都巴望着电商培训班再办一期,这回肯定不偷懒了,也要跟燕子似的勤学苦练。
“好啊,”佳慧拍了两张照片,说:“你们要是愿意学的话,农忙过后我再开一期,到时让燕子和媛媛来教你们。”
燕子忙谦虚,说自己不会教,其他人却纷纷笑道:“小罗总说你行,你肯定行!到时候你可得细细地教,莫要藏着掖着咧。”
等饺子包完下了锅,菜也都陆续上了桌,村干部们便纷纷招呼大家坐。佳慧等人坐中间那一桌,同桌的还有姚师傅两口子,李老师两口子。入座之前大家都十分谦让,相互推攘了半天。张书记便声如洪钟地喊道:“都不要推,听我安排!小罗总,李老师,你两个今天是一定要坐首席的!我们村能有现在的模样儿,你俩功不可没!”
旁边村民也纷纷起哄,佳慧和李老师忙谦逊几句,李老手摆手说:“书记,这个首席必须你来坐!我们张张嘴出个主意,有什么难的?难的是你这个当家人!能找上头要来钱,村里才能把建设搞好!”
村民们又纷纷叫好拍手,张书记架着他往首席走,说:“李老师,你听我的!今天我是服务员!莫推了,快坐,再耽搁下去菜都要凉了!小罗总,来坐!”
李老师架不住苦劝,只好拉佳慧坐了首席,张书记又安排其他人的座次。冯小河、奶奶外婆都坐佳慧旁边,李老师那边则坐了李师母、姚师傅夫妇。张书记和村里的李会计叨陪末座。还余了两个位置,是留给正在拍摄现场的记者们的。
等大家都坐好了,张书记便讲了几句话,感谢村民们一年多来对村庄建设的支持,重点提名李老师和佳慧,特别点名冯厂长和姚总,希望大家都向他们看齐,齐心协力让村子变得越来越美、越来越富、越来越和谐等等,最后举杯道:“我宣布,第一届槐花宴正式开始!今天话不多说,大家尽情吃好喝好!”
大家便都鼓掌叫好,各自端起杯,喝起了酒水饮料。桌上的菜十分丰盛,主菜当然是槐花,蒸槐花、槐花炒鸡蛋、槐花煎饼、槐花饺子等摆了半桌子。其余菜品,也都是本地常吃的春季时令野菜,比如野笋炒肉、凉拌蕨苔等,当然也少不了熏肠、熏肉和肉糕肉丸,更有一大钵土鸡炖菌子,上面浮着一层金黄的鸡油,热气腾腾、鲜香四溢。
大家边吃边聊天,过了一会儿,便有许多村民到他们这一桌来敬酒。桌上的人也端着杯子四处回敬。期间张书记被两位记者拉去采访,又要采访佳慧和李老师。佳慧忙摆手,让李老师过去了。李老师不愧是老师,从容放下筷子,到不远处对着镜头讲了许久。记者们又采访了好几位村民,其中还包括姑爹和七宝。结束后张书记把两位记者拉过来,和他们一桌吃起了饭。
当晚电视上就播出了这条新闻,不仅介绍了槐花宴,还介绍了石桥南村近几年的发展变化。全家人都围在电视前观看,七宝对电视上的自己非常满意,点头说:“他们很有眼光!”
第二第三天,便有好几拨市区的人开车过来,到石桥南村游玩。他们四处闲逛,拍了很多照片,还点名要吃槐花宴。就这样,一场独特的宴会,让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慢慢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