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宋朝事实》卷二十。
(53) 《玉海》卷七十五。
(54) 李濂:《汴京遗迹志》。
(55) 《玉海》卷六十八。
(56) 《玉海》卷一百。
(57) 《玉海》卷六十八。
(58) 李濂:《汴京遗迹志》。
(59) 僧文莹:《玉壶清话》。
(60) 《宋朝事实》卷七。
(61) 《宋朝事实》卷七。
(62) 李濂:《汴京遗迹志》。
(63) 《宋史·地理志》。
(64) 李濂:《汴京遗迹志》。
(65) 同上。
(66) 李濂:《汴京遗迹志》。
(67) 同上。
(68) 《汴京遗迹志》载曾肇重《修御史台记》。
(69) 《汴京遗迹志》载陈绎《新修东府西府记》。
(70) 《汴京遗迹志》载曾肇《重修御史台记》。
(71) 《宋朝燕翼诒谋录》。
(72) 《历代帝王宅京记》引宋敏求《东京记》。
(73) 李心传:《朝野杂记》,《汴京遗迹志》引。
(74) 《宋会要》。
(75) 《沐京遗迹志》引,龚明之《中吴纪闻》。
(76) 《宋会要》。
(77) 《玉海》卷一百。
(78) 李心传:《朝野杂记》,《汴京遗迹志》引。
(79) 《汴京遗迹志》,苏轼《上清储祥宫碑》。
(80) 《通鉴辑览》。
(81) 《宋史·地理志》。
(82) 同上。
(83) 《宋史·地理志》。
(84) 同上。
(85) 《汴京遗迹志》僧祖秀《阳华宫记》。
(86) 《汴京遗迹志》徽宗御制《艮岳记略》。
(87) 《玉海》卷百七十二。
(88) 《玉海》卷百七十一。
(89) 《宋朝事实》卷十二。
(90) 《通鉴辑览》。
(9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92) 李濂:《汴京遗迹志》。
(93) 《汴京遗迹志》僧祖秀《阳华宫记》。《汴京遗迹志》徽宗御制《艮岳记略》。
(94) 《宋会要·食货》。
(95)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96) 同上。
(97) 同上。
(98) 蔡绦:《铁山丛谈》卷四。
(99) 《宋朝事实》卷十三。
(100) 《温国文正公集·论财利疏》。
(10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02) 费著:《蜀锦谱》。
(103) 李濂:《汴京遗迹志》。
(104) 同上。
(105) 杨廷宝:《汴郑古建筑游览纪录》,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106) 《宋会要》。
(107) 杨廷宝:《汴郑古建筑游览纪录》,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108) 李濂:《汴京遗迹志》。
(109) 叶梦得:《石林诗话》。
(110) 《宋朝燕翼诒谋录》。
(111)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112) 同上。
(113) 正定龙兴寺大悲阁现已被拆改。——杨鸿勋注
(114)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115) 《宋朝事实》卷七。
(116) 《宋史纪事本末》。
(117) 《通鉴辑览》。
(118) 同上。
(119) 《玉海》卷百五十八。
(120) 同上。
(121) 《宋史·地理志》。
(122) 同上。
(123) 《玉海》卷百五十八。
(124) 《宋史·地理志》。
(125) 李格非:《洛阳名园记》。
(126) 《辽史·营卫志》。
(127) 《辽史·韩延徽传》。
(128) 《通鉴·后晋记》。
(129) 王家琦:《辽赋税考》,见《东北集刊》第一期。
(130) 《历代帝王宅京记》引胡峤记。
(131) 同上。
(132) 《五代史·四夷附录》。
(133) 《辽史·太祖本纪》。
(134) 《五代史·四夷附录》。
(135) 《历代帝王宅京记》引胡峤记。
(136) 《辽史·地理志》。
(137) 同上。
(138) 同上。
(139) 《历代帝王宅京记》引胡峤记。
(140) 《辽史·地理志》。
(141) 奉宽:《燕京故城考》,见《燕京学报》第五期。
(142) 同上。
(143) 同上。
(144) 关承琳:《西郊乡土记》。
(145) 《日下旧闻考》。
(146) 《日下旧闻考》。
(147) 《金史·世宗本纪》。
(148) 《金史·太祖本纪》。
(149) 《历代帝王宅京记》。
(150) 同上。
(151) 同上。
(152) 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行程录》。
(153) 《大金国志》。
(154) 《金史·熙宋本纪》。
(155) 《大金国志》。
(156) 《金史·海陵王纪》。
(157) 《金史·地理志》。
(158) 同上。
(159) 《金史·海陵王纪》。
(160) 范成大:《揽辔录》。
(161) 同上。
(162) 《金史·地理志》。
(163) 范成大:《揽辔录》。
(164) 楼钥:《北行日录》。
(165) 《大金国志》。
(166) 同上。
(167) 范成大:《揽辔录》。
(168) 《大金国志》。
(169) 同上。
(170) 《日下旧闻考》。
(171) 《大金国志》。
(172) 《辽史·地理志》。
(173) 《日下旧闻考》。
(174) 《金图经》。
(175) 范成大:《揽辔录》。
(176) 《金国南迁录》。
(177) 奉宽:《燕京故城考》,见《燕京学报》第五期。
(178) 《金史·世宗本纪》。
(179) 同上。
(180) 梁思成:《赵县安济桥》,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一期。
(181) 《金史·章宗本纪》。
(182) 《大金国志》。
(183) 同上。
(184) 《辽文汇·妙行大师行状碑》《金史·食货志》。
(185) 《行在所录》。
(186) 《咸淳临安志》。
(187) 《行在所录》。
(188) 《南宋古迹考》。
(189) 《宋史·高宗本纪》。
(190) 《宋史·舆服志》。
(191) 《宋史·舆服志》。
(192) 《玉海》卷百六十。
(193) 《历代帝王宅京记》。
(194) 《南宋古迹考》。
(195) 同上。
(196) 《南宋古迹考》。
(197) 《咸淳临安志》。
(198) 《梦粱录》。
(199) 同上。
(200) 《南宋古迹考》。
(201) 《玉海》卷百六十。
(202) 《行在所录》。
(203) 《玉海》卷百六十。
(204) 陈随应:《南渡行宫记》。
(205) 《宋史·舆服志》。
(206) 陈随应:《南渡行宫记》。
(207) 同上。
(208) 《宋会要》。
(209) 《乾淳起居注》。
(210) 《南宋古迹考》。
(211) 《乾淳起居注》。
(212) 《南宋古迹考》。
(213) 同上。
(214) 《哲匠录》,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15)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见《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16) 同上。
(217) 同上。
(218) 光绪《苏州府志》卷四十四。
(219) 陈仲箎:《宋永思陵之初步研究》。
(220) 同上。
(221) 陈仲箎:《宋永思陵之初步研究》。
(222)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23) 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辽观音阁山门考》,《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二期。
(224) 见莫宗江《榆次永寿寺雨华宫》,《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二期。——陈明达注
(225)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26) 见杜仙洲《义县奉国寺调查报告》,《文物》1961年第2期。——陈明达注
(227) 伊东忠太调查。
(228) 见《记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建筑》,《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二期,《梁思成文集》(二)。——陈明达注
(229)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30) 现已发现此殿建于金大会十五年(1137年)。——陈明达注
(23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山西朔县崇福寺弥陀殿,建于金皇统三年(1143年),亦用此种结构。——陈明达注
(232)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33) 1978年摩尼殿大修时于阑额斗拱等构件上多处发现有皇祐四年(1052年)题记,证明建于此年。——陈明达注
(234) 梁思成、林徽因:《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三期。
(235) 鱼沼飞梁可惜在“文革”前被拆除,而用汉白玉新作了一个仿制品。——杨鸿勋注
(236) 梁思成:《宝坻广济寺三大士殿》,《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
(237) 见《文物参考资料》1957年第10期祁英涛《河北新城开善寺大殿》。——陈明达注
(238) 刘敦桢测绘,未刊稿。
(239)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40)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41) 见陈明达《应县木塔》,文物出版社1966年第一版。——陈明达注
(242)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43)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44) 同上。
(245)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246)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47)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248)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49) 刘敦桢、梁思成:《大同古建筑调查报告》,《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三、四期。
(250)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251)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发现福州华林寺大殿建于五代钱弘俶十八年(964年),余姚保国寺大殿建于宋大中祥符六年(1013年),早于三清殿一百年至二百年。——陈明达注
(253) 梁思成:《曲阜孔庙建筑及其修葺计划》,《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一期。
(254)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55)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56) 杨廷宝:《汴郑古建筑游览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57)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58) 刘敦桢:《苏州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
(259) 刘敦桢:《苏州云岩寺塔》,《文物参考资料》1954年第七期,考定此塔建于五代钱弘俶十三年(960年)。——陈明达注
(260)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61)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262)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263) 王世襄:《四川南溪李庄宋墓》,《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一期。
(264) 见莫宗江《宜宾旧州坝白塔宋墓》,《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期。——陈明达注
(265) 杨廷宝:《汴郑古建筑游览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三期。龙非了:《开封之铁塔》,《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三卷第四期。
(266)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267)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68)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69)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270)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271) 刘敦桢:《河北省西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四期。
(272) 刘敦桢测绘,未刊稿。
(273) Siren, O., History Of Early Chinese Art, Vol.Ⅳ.
(274) 梁思成:《杭州六和塔重修计划》,《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二期。
(275) 刘敦桢:《河南省北部古建筑调查记》,《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六卷第四期。
(276) 同上。
(277)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78) 梁思成:《正定调查纪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四卷第二期。
(279) Ecke, G.,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Stone Built Ting Pagoda. Monumenta Sirica.Vol Ⅰ. Fase 2.
(280) 林钊:《泉州开元寺石塔》,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一期。——陈明达注
(281) Boersechmann.E., Chinesische Architektur.
(282) 梁思成测绘,未刊稿。
(283) 梁思成:《赵县安济桥》,《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五卷第一期。
(284) 王世襄:《四川南溪李庄宋墓》,《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七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