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东方的大国?这个,与其说是兵力的盛强,还不如说是文化的优越。
神州大陆之上,古代杂居的异族多着呢!为什么,我国民族,终成为神州大陆的主人翁?原来初民的开化,受地理的影响最大。古代文明的中心,是黄河流域。黄河流域之北,便是蒙古高原。地味较瘠薄,气候亦较寒冷。其民久滞于游牧的境界,不能发生高度的文明。黄河流域之南,便是长江流域。其地味过于腴沃,气候亦太温暖,其人受天惠太觉优厚,于人事未免有所不尽。[1]而且平原较小,在古代,沼泽沮洳(jù rù)之地又特多,交通亦不十分便利。只有黄河流域,气候寒暖适中;地味不过腴,亦不过瘠。懒惰便不能生存;而只要你肯勤劳,亦不怕自然界对你没有酬报,而且平原广大,易于指挥统驭。所以较高的文明,较大的国家,都发生于此,而成为古代文化的中心。
从以前各章所述,伏羲、神农是在今山东的西部、河南的东部的。黄帝、尧、舜,则在今河北、山西的中部。夏朝是从山西迁徙到河南的西部的。商、周两朝,都起于陕西的中部。商朝沿着黄河东进。周朝亦自长安跨据洛阳。所以从泰岱以西,太原、涿鹿以南,丰、镐以东,阳城以北,这黄河流域的中游,便是古代所谓中原之地。我国文化,即以此为中心,而广播于四方。而疆域亦即随之而拓展。今以汉族以外各种民族做纲领,述其开化的次第,便可见得中原文化的广播,和疆域拓展的情形。
古代汉族以外的民族,最强悍的,要算獯鬻(xūn yù),亦称玁狁,就是后世的匈奴,与汉族杂居于黄河流域。自黄帝以至周朝,历代都和他有交涉。因其地居北方,所以古书上多称为狄。到春秋时,狄人还很强盛。后又分为赤狄、白狄,大抵为秦、晋二国所征服。[2]战国时,秦、赵、燕三国,各筑长城以防之。魏有河西、上郡,赵有云中、雁门、代郡,秦有陇西、北地,以与戎界边。[3]此诸郡以内,就都成为中国之地了。
次之则是山戎和濊貉(wèi mò)。[4]其居地,大约在今河北、辽宁、热河三省之交。从燕开五郡[5]而我国的文化,广播于东北。辽宁和热河,大体都入中国的版图。
再次之则是氐、羌。这两族很为接近。大约羌中最进化的一支为氐,居今嘉陵江流域,就是古所谓巴。[6]其余,则蔓延于四川和甘肃一带。秦人开拓今甘肃之地,直到渭水上源。在甘肃境内的羌人,就大都逃到湟水流域。[7]
南方的种族,大别为三:一是后世的苗族,古人称之为黎。[8]古代的三苗,便是君临此族的。此族的根据地,是洞庭流系。战国时,楚国开辟到湖南,[9]这一族,也渐次开化。一是现在的马来人,古人称之为越,亦作粤。此族的居地,在亚洲沿海及地理上,称为亚洲大陆真沿边的南洋群岛。此族在古代,有断发文身和食人的风俗。在历史上,我国古代沿海一带,大抵都有此俗的,所以知其为同族。其在江苏、浙江的,因吴、越的兴起而开化。在福建、两广的,则直到秦并天下后才开辟。[10]山东半岛的莱夷,和淮水流域的淮夷、徐戎,大约亦属此族。[11]莱夷灭于齐。淮夷至秦有天下后,才悉散为人户。[12]一为濮,就是现在的猓猡。此族古代分布之地,亦到今楚、豫之交。所以韦昭《国语注》说:濮是南阳之国。[13]杜预《左氏释例》,则谓其在建宁郡之南。[14]自楚国强后,大抵都为所征服。战国时,楚国的庄蹻(jiǎo),又循牂牁(zāng kē)江而上,直到滇国,[15]都以兵威略属楚。因巴、黔中为秦所夺,归路断绝,[16]即以其众王滇。
我国古代文化的广播,和疆域的拓展,大略如此。古代交通多乘车;即战阵,亦以车战为主力。战国以后,则骑马的渐多;战阵上,亦渐用骑兵和步兵。这因古代交通,只及于平地,而战国时,开拓渐及于山地之故。当时汉族多居平地,所谓夷、蛮、戎、狄,则多居山地。开拓渐及于山地,即是杂居的异族,和我国民族同化的证据。[17]
[1]《汉书·地理志》说:楚国的风俗,“呰窳(zǐ yǔ)而无积聚,不忧冻饿,亦无千金之家”,还有这种意思。
[2]赤狄种类凡六:曰东山皋落氏,在今山西昔阳县。曰廧咎(qiáng gāo)如,在今山西乐平县。曰潞氏,在今山西潞城县。曰甲氏,在今河北鸡泽县。曰留吁,在今山西屯留县。曰铎辰,在今山西长治县。白狄种类凡三:曰鲜虞,即战国时的中山,在今河北定县。曰肥,在今河北藁(gǎo)城县。曰鼓,在今河北晋县。又白狄多居河西,所以晋国使吕相绝秦,说:“白狄及君同州。”(据顾栋高《春秋大事表》)
[3]见第一编第三章。陇西,今甘肃狄道县。北地,今甘肃宁县。
[4]此族或单称“濊”,或单称“貉(mò)”,或连称“濊貉”。濊,亦作“秽”,作“薉(huì)”。貉亦作“貊(mò)”。
[5]见第一编第三章。
[6]汉时的板楯蛮,可参看《后汉书》本传。
[7]《后汉书·羌传》说:秦国兵临渭首,羌人乃逃到河、湟流域。
[8]见第二编第一章。
[9]见第二编第八章。
[10]见第一编第三章。
[11]《左氏》僖公十九年说:宋襄公“使邾文公用鄫(zēng)子于次睢(suī)之社,欲以属东夷”,可见当时的东夷,亦有食人之俗。
[12]见《后汉书·东夷传》。
[13]《郑语》。
[14]《左氏》文公十八年《正义》引。建宁,今湖北石首县。
[15]滇,今云南昆明县。
[16]见第二编第十章。
[17]参看《日知录》“骑”“驿”两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