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中美建交,英语学习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

1982年林逸秋这一届学子正式毕业。

当所有学生还在为了去机关单位、留校任职而抢破脑袋时,林逸秋、肖明朗、许学全、顾怀洲四人已经拿出全部的积蓄在京城未来最繁华地点租下了一套办公楼,他们给这个公司取名为新世纪,专门进行英语学习,而之前在林逸秋这边做过的学生,大部分都留了下来。

很多人甚至成为了这个公司的骨干,而林逸秋也爽快给了他们干股,当然这都是后话了,目前的他们几个还处于创业初级阶段。

1983年秋,周保国在所有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坎坷的一生。这位老人出生贫瘠又生逢乱世,经历了两个朝代的更迭,最终迎来了新世界的曙光,却又在建国以后,几度深陷囹圄。他这一生为了共和国事业鞠躬尽瘁,立下汗马功劳,临了儿孙满堂,无病无灾没有痛苦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也算是善始善终了。

临走前,林逸秋被喊到了床前,周保国其实已经神志不清了,絮絮叨叨说了很多,周围的亲属哭得嗓子都嘶哑了。

林逸秋没有哭,只是默默陪在老人身边,周保国最后交代他要好好照顾自己,不要辜负他人。

“我要去见老战友了,他们肯定在骂我这个老不死的,怎么拖沓了那么久……你们几个兄弟要守望相助……”

“我知道,爷爷。”

听到林逸秋肯定的回答,周保国满意地笑了。

当晚,老人家就含笑离世了。

林逸秋最终也不知道周保国究竟知不知道他跟刘季年的事情,可能这个问题要等到他终了的时候,才能问个明白了。

1984年,教育部组织了一次英语教学研讨会,地点就设在华东石油学院。前去参加研讨会的当时主管英语教育研究的一位副司长就觉得这个考试非常有意义,就组织大家参观了该考试,随后和众多相关人员讨论了将这个考试推广到全国的可能性。☆

以此为契机,英语的等级考试正式有了雏形,并且开始试着向全国各高校推广。

在教育部的推动下,第一次全国大学生四级考试在1986年正式举行,之后长达多年的英语热潮终于开始。

林逸秋他们所在的新世纪英语培训机构正式迎来了事业的小巅峰。

另一边,刘季年的食品厂也风风火火地创办了起来。林逸秋出面,从张欣(刘叔年前女友)所在的市机械厂低价进了几台大型烘干机,以后所有的橡子都不再需要靠天吃饭了,而且烘干机还可以做些别的副食,比如蔬菜干、水果干、肉干等等。

目前这座分厂有技术指导员,也有老家带来的熟手工人,但还缺货车司机、安保人员和销售人员。

林逸秋叹了口气:“陈枫可以先担任货车司机,援朝去做销售,老家来的工人尽快入职,但人还是太少了……”

刘季年提议:“我去当地人才市场看看?”

林逸秋摇头:“暂时不行,咱们还没有稳定的订单和客流,贸然招人进来,多一张嘴就是多一笔工资,只能咱们自己人先顶上。”

正当林逸秋犯愁的时候,刘伯年给他们送了一批人手过来。

说起来也是巧合,林逸秋之前在火车下拦截下的人贩子,当时的受害者樊秀兰同志的丈夫是一名真正的军人,而且还在前几年退伍了。

退伍以后夫妻二人一直在寻找当年的恩人。一次偶然的机会,两人在京城遇见了刘伯年。樊秀兰的丈夫跟刘伯年居然是老战友,刘伯年还是对方的老班长,于是在刘伯年的牵线下,夫妻二人终于见到了大恩人林逸秋。

樊秀兰夫妇本就准备留在京城发展,退伍以后,她丈夫没有选择转业,林逸秋稍微邀请一番,两人就顺势留了下来。

他们二人正愁没机会回报林逸秋,林逸秋把他们留下以后,又相继介绍了十几个战友过来工作。他们一部分做了工人,一部分做了保安,还有一部分会开车的正好做运输司机。

这样一来,司机和安保人员问题都解决了。但还是缺销售,林逸秋只能自己先顶上了。

目前的状况就是,橡子粉等一系列食品托蒋袁的福在海市和东北三省都挺有名的,但是在京城这块才刚刚打开市场。

发宣传、登广告都是费时费力的办法,哪怕因为知味斋的缘故,东北土特产店铺生意也不错,但偌大的食品厂开在这里,每天只生产的量都卖不掉,堆积在库里怎么行?他们现在急需一笔非常大的订单,最好是源源不断地那种。

林逸秋不得不承认,这一步走得冒进了。

这里可没什么《光明日报》,也没有帮忙写稿子的赵主编。

那有什么办法可以既省时省力又快速提升知名度呢?

食品厂内一时愁云惨淡,大家都没了主意。

这时,刘季年在报纸上看见了一则消息,他立刻意识到这是一个机遇。

于是他赶紧把消息告诉了林逸秋,林逸秋也是个脑子活泛的,当下就觉得这个计划可以一试,他已经想明白的关口,而其他人还云里雾里呢。

广交会?

啥是广交会啊?

广交会全称华夏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市举办,1958年至1978年的二十年间,广交会不断拓宽我国对外贸易渠道,年成交额突破40亿美元,为国家出口创汇和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

刘季年定定地说:“这可能是我们为数不多的机会!”

其他人则忧心忡忡道:“可是咱们国内还没弄明白呢,这就要卖到国外去?人老外能买咱们的账?”

林逸秋是个天生的冒险主义,喜欢挑战未知,自然是站在刘季年那一边:“买不买也得做了才知道。”

既然正副厂长都这么说,那其他人也没有异议了。

1986年下旬,第六十届广交会如期而至。

林逸秋刘季年在广交会开始前半个月就带上刘小昌、陈枫、齐援朝,一行五人来到了广市。

五人中除了林逸秋,其他四人都是第一次坐飞机,下飞机后脸色多多少少都有些苍白。

林逸秋见大家不虞便提议道:“都休息休息吧,我在流花路的宾馆已经开好房间了。”

齐援朝摸着仍有余悸的小心脏:“那玩意儿可老贵了吧?”

林逸秋笑着安抚人心:“不怕,咱有熟人好办事。”

没错,他确实有熟人,还是很熟的……亲人!

一行人很快就坐出租车来到了流花路。

70年代初,由于前来参加广交会的来宾越来越多,于是广交会扩建了新的展馆。广交会流花路展馆1974年3月建成,并于当年春交会开幕时启用,周围所有建筑应运而生,共同组成一整套齐全的设施。

从机场到流花路,一路上林逸秋都在心里默默感慨:“总算是有点21世纪的影子了。”他对此行报了极大的期待。

此时的流花路,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小汽车公交车随处可见,很多地方甚至比京城还要繁华,人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是这是生活的富足给予他们的安逸,刘小昌几人看得目不暇接,眼花缭乱。

等下了车,齐援朝感叹道:“好家伙,这就是广市,这楼咋能修那么高啊。”

“咱们一会儿就住那里。”林逸秋指着一栋六层楼的白色建筑,道:“不过我得先先去拜访一个人才行。”

-----

作者有话要说:

我把自己想的先写,然后把你们点的餐一点点上

☆都来自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