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免死铁券”,权威的解释是这样的:“中国君主专制时代,皇帝赐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类似于现代普遍流行的勋章,允其世代享有优厚待遇及免死罪的一种特别证件,也叫免死券。因为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圣旨便是法律,所以,铁券也便具有特别的法律效用。”

由于其有“免死功能”,而且通常可免三次死罪,有的还可“世袭”,所以史上不少功臣和重臣,做梦都希望皇帝能给一块。

然而,唐朝却有一个大将,因为立了大功,皇帝赐给他一块免死铁券,他不但不感恩,反而勃然大怒,把铁券摔到地下,然后大吼:“这不是逼老子造反吗?”吼完果真反了!

01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的节度使拥兵自重问题更加严重,尤其是黄河下游一带的节度使。他们手握重兵,割据一方搞独立王国,而且擅自搞世袭制,老子死了儿子接着当节度使,中央居然管不了。

公元779年,唐德宗李适(kuò)继位,这是一位很有理想的皇帝。他的理想之一,就是结束这种不正常局面。

公元781年,成德节度使李宝臣死了,其子李惟岳以为可以像其他人那样“子承父业”,没想到报告打到最高领导那里,遭到唐德宗拒绝。

李惟岳有点儿蒙,为什么别人可以,我不可以?

在这之前,发生过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死后,其侄田悦擅自接班而中央无法过问之事,所以李惟岳有点不明白:别人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他不明白的是,此一时彼一时,如今的皇帝,再也不是从前的皇帝了。他想,既然大老板不给,那就自己去抢!

李惟岳干脆联络魏博节度使田悦、淄青节度使李正己、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起兵谋反,史称“四镇之乱”。

平叛的任务,首先落到幽州卢龙节帅朱滔和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头上。起兵后不久,李正己就病死了,其子李纳接过父亲的“伟大事业”,带领淄青军接着“干革命”,但被官军围困,山南东道节度使梁崇义败于李希烈,拔剑自杀。李惟岳那里也出了问题,部下王武俊杀了李惟岳,然后向中央请降。

唯一没出问题的,就剩下一个田悦了。

02

虽然叛贼没有最终搞定,但唐德宗开始了“论功行赏”,李惟岳原部下王武俊弃暗投明,被授为检校秘书少监,兼御史大夫、恒州刺史、恒冀都团练观察使;左领军郎将张孝忠被任命为易定沧三州节度使;坚守赵州、不与叛军同流合污的赵州刺史康日知,则被任命为深赵都团练观察使。

奉命回镇幽州的朱滔,自恃功劳不小,要求朝廷把深州给他,遭到拒绝,对朝廷怀恨在心。第一个获得封赏的王武俊则贪心不足,认为自己的功劳最大,却连节度使都没当上,更没有得到他梦寐以求的赵、定二州,也对朝廷极其不满。两人的心思被田悦得知,他派人与他们联络:哥儿们心里不痛快,说明朝廷待你们不厚道,在这种单位混,实在没意思,要不也反了吧?

王武俊、朱滔果真反了,率兵去救田悦和李纳。而那时的田悦,快被河东节度使马燧、昭义军节度使李抱真排挤死了,得到王武俊、朱滔的帮助后,又活了过来。

平叛大任,再一次落到了李希烈肩上。没想到,之前很听话、平叛也很卖力的李希烈,见朱滔、田悦、王武俊、李纳四个叛贼都称了王,心里也痒得难受,干脆也自称建兴王、天下都元帅。

朝廷任命的平叛将领不但不去平叛,反而背叛了朝廷,唐德宗实在受不了这种刺激,决定暂时放下其他叛贼,先拿下李希烈。这一次,唐德宗派的是淮西招讨使李勉,以及淮西副招讨使哥舒曜(名将哥舒翰之子)。多次交战,官军都未能占到上风。

公元783年八月,李希烈还把哥舒曜驻守的襄城(位于河南许昌)围了,日夜攻打,李勉急令唐汉臣与刘德信率兵救援,这两人却像两个脓包,李希烈拿根针一挑就破了。

九月,唐德宗命荆襄、江西、沔鄂等道兵马解襄城之围,同时令泾原(相当于今甘肃、宁夏的六盘山以东地区)诸道兵马前去解围。

03

据《旧唐书》,泾原的5万大军是公元783年十月抵达长安的,率队的是泾原节度使姚令言。

据记载,泾原士卒离开原驻地时,基本上都带上了家中子弟,他们大老远拖家带口来替朝廷平叛,希望到长安后能得到朝廷的赏赐,结果却令他们大失所望,直到离开长安的那一天,连一根毛都没得到。

作为国家的最高领导,唐德宗当然不会这么吝啬,也曾下诏命京兆尹王翃犒赏泾原军队,王翃却仅仅请他们吃了一顿饭,而且吃的是和猪狗食差不多的“粝食菜啖”!士兵们的愤怒,无法用文字形容,他们把饭菜倒在地上,扬言:“吾辈弃父母妻子,将死于难,而食不得饱,安能以草命捍白刃耶!国家琼林、大盈,宝货堆积,不取此以自活,何往耶?”

士兵们要去抢国家仓库以“自活”,把姚令言急得跳脚:“咱们到了东都洛阳就有赏赐了,大家再忍忍再忍忍,千万不要鲁莽行事,抢劫国家仓库不是活路,是死路!”愤怒至极的士兵哪里听得进去,姚令言还想再劝,他们干脆用长矛把他架了出去。

姚令言只好急忙向朝廷报告,唐德宗大吃一惊,急忙命人采取补救措施——赏赐彩色丝绸20车。对5万人来说,区区20车彩色丝绸不是赏赐,而是侮辱!他们的怒火不但没有熄灭,反而烧得更旺,像一池汽油里被丢进了一块火炭,嘭的一声冒起冲天大火。唐德宗派去安抚的普王和学士姜公辅刚走出宫门,哗变的士兵就冲开了城门,拥到了丹凤楼下。

唐德宗仓皇出逃后,士兵们开始大肆抢劫,京师的府库成了他们的提款机。事情到了这个地步,这支军队的头头儿姚令言也没有别的选择,只好破罐子破摔,但他却不想出这个注定会遗臭万年的头,就对叛军说,军中要有主帅才行,朱太尉闲居在家,咱们奉他为主帅吧。

姚令言所说的朱太尉名叫朱泚,幽州留守朱滔的哥哥,曾当过幽州节度使,公元781年进封太尉,当时已经因犯事而被罢职,住在长安晋昌里。

得到同意后,姚令言便派人接来朱泚,像迎接皇上那样把他拥入含元殿。早就野心勃勃的朱泚,对这个天下掉下来的“美差”,自然是欣然笑纳,很快在宣政殿自立为帝,国号大秦,年号“应天”。

04

再说唐德宗,泾原军哗变之前,他就“反应迅速”,带着皇妃、太子、诸王逃到了奉天,也就是陕西的乾县。

逃到奉天的唐德宗,仅有宦官霍仙鸣及窦文场护驾,随时有被叛军吃掉的危险,而且朱泚派去的三千骑兵,已经在前往奉天的路上,名义上是去迎接皇上,实际上是想趁机把唐德宗干掉。

当时坚守奉天的,只有左金吾卫大将军浑瑊,他虽然率领数千守军凿地道、烧云梯,打退了数万叛军的围攻,但奉天仍朝不保夕。

朔方节度使李怀光便成了唐德宗抓住的救命稻草。接到勤王命令后,神策军行营节度使李晟也率军赶到奉天,奉天从此“固若金汤”,叛军围攻一个多月也没拿下,朱泚只好率军退回长安。

据《旧唐书》,李怀光本姓茹,渤海国人,靺鞨族,其父茹常当过朔方的将领,因战功赐姓李。

李怀光很小的时候就从军了,武艺高强、强壮勇敢的他,得到当时的朔方节度使郭子仪的器重,因功累迁御史大夫、军都虞候、邠宁节度使,唐德宗即位后任检校刑部尚书,邠、泾、庆三州都将,转朔方节度使,曾“据原首,临泾水,俯瞰通道,吐蕃自是不敢南侵”。

守住了奉天,“赶”跑了叛军,“保”住了皇帝,李怀光的功劳有多大,不言而喻,所以除了加封他为太尉,唐德宗还特地赐给他铁券,赦免他三次死罪。

谁也没想到,这个别人做梦都得不到的玩意儿,惹得李怀光大怒,朝廷派去的使者刚宣读完诏书,他就把铁券扔到地上说:“圣人疑怀光邪?凡人臣反逆,乃赐铁券,今赐怀光,是反必矣!”——圣人这是怀疑我吗?我听说天子怀疑臣子反叛,才赐给铁券,现在圣人把这玩意儿赐给我,不是叫我反叛吗?天子怀疑某人才赐给某人免死铁券,这逻辑也是第一次听说!

几天后,李怀光果然反了,他给在奉天的部下韩游瑰写信,命令他也反了,还与他约定谋反时间,谁知韩游瑰不但没听,还向上面做了汇报,第二天李怀光又派人去催,韩游瑰又向上面报告,几天后李怀光再次派人去催,派去的人干脆被守城门的士兵抓了。

紧接着,李怀光又与朱泚结盟,并且公开宣称:“我现在和朱泚联合,请皇帝大人有多远躲多远!”唐德宗知道后,吓得急忙向梁州(今陕西汉中)逃跑。公元785年秋,逃到河中(今山西永济)的李怀光,被朔方军将领牛名俊砍了脑袋。

唐德宗还不错,下诏立李怀光的一个儿子做李怀光的继承人,还赐给他一处庄园和一处住宅,又命人送还他老子的头,让他安葬。李怀光的妻子则被流放到今湖南常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