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生活与活动的年代,相对于政治领域的斗争与经济思想领域的争议,教育领域的阶级斗争刚提上日程,在整个社会生活中并不突出,因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影响的范围相当有限,重要的是它奠定了无产阶级教育观的理论基础,堪称人类教育思想史上的丰碑。
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无产阶级革命的进展和工人运动以及民族独立运动的蓬勃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迅速扩大。当代美国未来学者、《第三次浪潮》一书作者托夫勒(A. Toffler)虽不赞成马克思主义,但也实事求是地承认:“马克思是个了不起的天才。他的思想像赋格曲那样谨严、复杂……连看不起马克思的人,不管他们是否意识到了,实际上也受过他的影响,就像我们受过牛顿、达尔文、弗洛伊德的影响一样,他们塑造了我们的世界观。”甚至断言:“在今天的世界上,对马克思一无所知,就等于半个文盲。”[78]这表明马克思主义的影响已经超出工人运动、社会主义运动的范围,成为人类的精神财富。
如果说马克思和恩格斯把社会主义教育思想从空想变成科学,那么在20世纪,随着无产阶级政权在一批国家诞生,也就有条件实现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并在社会主义教育实践中发展与丰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
马克思和恩格斯以资本主义教育为主要考察对象,在批判资本主义教育的过程中揭示了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列宁不但考察了帝国主义阶段资本主义教育的新特点,而且在十月革命后致力于把社会主义教育的理论变成社会主义教育的活生生的实践,着重解决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过程中的一系列原则问题,随后,苏联率先进行了社会主义时期教育改革的尝试;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则着重考察具有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的道路。通过他们的创造性理论工作,揭示了资本主义教育的本质,资本主义教育固有的和不可克服的矛盾,社会主义教育代替资本主义教育的历史必然性,社会主义教育和资本主义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社会主义教育和共产主义教育的联系与区别,社会主义教育自身发展进程中的若干基本原则、政策界限,以及资本主义前教育的一般特点,等等。
如果说在以往漫长岁月中,由于教育在整个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尚不突出,不要求马克思和恩格斯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的研究,那么,随着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中应用的天地将越来越广阔。随着社会主义教育经验的积累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发展与成熟,很难说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在以后不会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一个独立组成部分。
在当代,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教育思想不仅在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地受到重视,即使在资本主义国家,也成为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考察的对象。唯其如此,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在教育史上的地位再也不容忽视了。
有象征意义的是,英国著名教育史学家博伊德(W. Boyd)曾于1921年著有《西方教育史》一书,该书在他生前先后有六版问世;他逝世后由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教授埃德蒙·金(Edmund kind)修改和补充,作为第七版于1964年付梓。在第7版前言中提到:该书以前各版,虽提及共产主义之父马克思,但仅仅提到而已,忽视了“他是一位对社会学的创见有贡献的人”。正是在感到以往“在西方社会中,马克思主义基本上被忽视了,特别就教育而言更是如此”,而“我们现在要想找到不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的社会理论和教育理论是不可能的”,[79]故在新版《西方教育史》中肯定了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英国教育史学家拉斯克(Robert R. Rusk)和斯科特兰(James Scotland)合著了一本西方教育史经典著作,即《伟大教育家的学说》。在该书1979年第五版中新列了“20世纪教育家”一章,其中就有“马克思”一节。斯科特兰在该书的“前言”中这样指出:在20世纪中,马克思“对教育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一些教育专家”。[80]
[1]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华东师范大学辑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第54页。
[2] 恩格斯:《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1891年10月14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413页。
[3] 马克思:《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46页。
[4] 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71页。
[5] 卡诺(R. E. Canot,1801—1888),法兰西第二共和国临时政府教育部部长。
[6]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115页。
[7] 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114页。
[8] 马克思:《法兰西内战》,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肓》,第251页。
[9] 俾斯麦(Otto von Bismarck-Schonhausen,1815—1898),德国政治家,曾任普鲁士王国首相(1862—1890)和德意志帝国宰相(1871—1890)。
[10] 恩格斯:《恩格斯致奥古斯特·倍倍尔(1885年10月28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96页。
[11] 恩格斯:《恩格斯致卡尔·考茨基(1891年10月14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413页。
[12] 恩格斯:《暴力在历史中的作用》,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47页。
[13] 恩格斯:《德国的革命和反革命》,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120页。
[14] 马克思:《马克恩致劳拉·马克思(1866年8月28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68页。
[15] 恩格斯:《恩格斯致海尔曼·恩格斯(1877年1月9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75页。
[16] 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68年1月23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69页。
[17] 马克思:《马克思致莱昂·菲力普斯(1861年5月6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65页。
[18] 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英国哲学家。
[19] 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英文版导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0页。
[20] 恩格斯:《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03页。
[21] 斯密(Adam Smith,1723—1790),英国经济学家。
[22] 李嘉图(David Ricardo,1772—1823),英国经济学家。
[23]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页。
[24]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6页。
[25]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7页。
[26]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56页。
[2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译本),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29~230页。
[28] 恩格斯:《反杜林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88页。
[29] 格律恩(Karl Gru·n,1817—1887),德国小资产阶级政论家。
[30]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86页。
[31] 恩格斯:《反杜林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95页。
[32] 荣克(Alexander Jung,1799—1884),德国政论家,接近“青年德意志”文学团体。恩格斯把他主编的报纸赞扬赫尔巴特,视为“暮气沉沉和无味的浮夸”一例。
[33] 恩格斯:《评亚历山大·荣克的〈德国现代文学讲义〉》,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532页。
[34] 罗生克兰茨著有《作为系统的教育学》(1848),1894年布雷克特把该书英文译本更名《教育哲学》,为第一本题为“教育哲学”的著作。
[35] 恩格斯:《法兰克福关于波兰问题的辩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407页。
[36] 霍夫曼(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1818—1892),德国有机化学家。
[37] 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549页。
[38] 恩格斯:《恩格斯致卡菲埃罗(1871年7月1—3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年版,第242页。
[39] 恩格斯:《恩格斯致弗·阿·左尔格(1874年9月12—17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20页。
[40] 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1851年8月10日左右)》,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2页。
[41] 马克思:《马克思致恩格斯(1851年8月10日左右)》,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第320~321页。
[42] 马克思:《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07页。
[43] 参见马克思:《政治冷淡主义》,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60~262页。
[44] 参见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民主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63~265页。
[45] 参见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70~272页。
[46] 恩格斯:《反杜林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01~305页。
[47] 《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46页。
[48] 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56页。
[49] 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58页。
[50] 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169页。
[51]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7~68页。
[52]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5页。
[53] 《卡·马克思关于现代社会中的普及教育的发言记录》,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46页。
[54] 掌握一定劳动经验、技能、技术的劳动者同一定生产手段,特别是生产工具的结合。
[55] 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联系,如协作与分工。
[56] 马克思:《马克思致R(1843年9月)》,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年版,第416页。
[57] 马克思:《马克思致纽文胡斯(1881年2月22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第153、154~155页。
[58] 恩格斯:《恩格斯致马克思(1876年5月28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18页。
[59] 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87页。
[60]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译本),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29~230页。
[61]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20页。
[62]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37页。
[63]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84页。
[64] 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30页。
[65] 恩格斯:《共产主义信条草案》,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第373页。
[66]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70页。
[67]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104页。
[68]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35页。
[69] 恩格斯:《反杜林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33页。
[70] 恩格斯:《反杜林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第647页。
[71]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12页。
[72] 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第112~113页。
[73]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42页。
[74] 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选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第370页。
[75] 参见恩格斯:《恩格斯致敏娜·卡尔洛夫娜·哥尔布诺娃(1880年8月5日)》,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383页。
[76] 马克思:《临时中央委员会就若干问题给代表的指示》,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07页。
[77]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法文版中译本),选自《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第232~234页。
[78] 阿尔温·托夫勒:《预测与前提》,粟米旺等译,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4年版,第199页。
[79] 威廉·博伊德、埃德蒙·金:《西方教育史》,任宝祥、吴元训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4、382、383页。
[80] 罗伯特·R. 拉斯克、詹姆斯·斯科特兰:《伟大教育家的学说》,朱镜人、单中惠译,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前言”,第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