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西部片(The Western Film)是美国独创和独有的电影类型,以19世纪美国西部开发时期为背景,表现西部开发过程中拓荒者的生活、各种势力之间的斗争、白人驱赶和屠杀印第安人的血腥活动等。它再现了美国的文化历史,并帮助塑造了美国自身的形象。

一、美国西部片的发展阶段

西部片并非是好莱坞20世纪30年代的创造,法国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在《西部片,或典型的美国电影》(1953)一文中开宗明义第一句写:“西部片是大抵与电影同时问世的唯一的类型电影,而且近半个世纪以来经久不衰,充满活力。”[1]1903年爱迪生公司埃德温·鲍特拍摄的《火车大劫案》包含了西部片的基本元素:左轮手枪射击、抢劫火车、策马追击、头戴宽沿帽。出演该片的演员G. M.安德森成为第一个西部牛仔明星。

1. 30年代西部片

美国建国是一个不断开发西部的过程,修建太平洋铁路是美国西部开发的大事,在西部片中表现。西部片在30年代成熟,并达到繁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西部片《壮志千秋》(Cimarron, 1931)为经典西部片赢得唯一的奥斯卡最佳影片奖。1939年约翰·福特完成了标志西部片成熟的《关山飞渡》(Stagecoach),确立了经典西部片的重要地位。

2. 40年代西部片

西部片一向表现美国牛仔的阳刚气质,在40年代,**因素被引进西部片。但它们没有成为西部片类型的标志元素。这一时期的西部片代表作品有《匪徒》(The Outlaw,导演:霍华德·休斯, 1943)、《太阳浴血记》(Duel in the Sun,导演:金·维多, 1946)等。

3. 50年代西部片二度繁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给美国带来了荣誉和骄傲,西部片再次繁荣。出品了《红河谷》(Red River,导演:霍华德·霍克斯, 1948)、《搜索者》(The Searchers,导演:约翰·福特, 1956)等优秀西部片。

50年代工业化给西部社会带来了很大变化,出现了心理西部片,表现传统牛仔英雄对社会变化的迷茫和不适应。他们在处理社区问题时无能为力,孤军奋战。代表作品是《正午》(High Noon,导演:弗雷德·齐纳曼, 1952)。

4. 60年代西部片

60年代美国社会法律与秩序越来越完善,排斥牛仔英雄的原始个人主义价值观,经典西部片走向衰落。传统的牛仔英雄变为无法无天的匪徒,一系列西部片的主人公兼有英雄与坏蛋、文明与野蛮、善性与罪恶的特征。

西部片是在美国西部拓荒、文明开化完成后对美国西部拓荒史的追溯,以电影形式建立西部拓荒的神话。西部拓荒体现了美国开拓进取、朝气蓬勃的立国精神,同时也暴露了弱肉强食、白人掠夺土地、屠杀印第安人的血腥史。

二、西部片的电影特征

1.故事题材的传奇性

西部片主要取材于西部开拓的神话传奇和真实故事,这些传说中的人物和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是1830—1915年。西部片表现西部开拓中的社会冲突,英雄参与冲突,并解决冲突。解决冲突的方式通常是影片**的枪战,英雄完成使命后继续浪迹天涯、除暴安良。

2.西部片的人物模式

西部片又称牛仔片,主要包括四类人物。

牛仔英雄是经典西部片的主角和正面形象,英雄好汉包括主持正义的牛仔、为民除害的警长。标志是头戴宽沿帽,使用左轮手枪。

反面人物是横行一方的歹徒恶棍、北美印第安人。在传统西部片中,印第安人被描写成凶恶可怕的生番、野蛮人,如《关山飞渡》中的印第安人,《正午》中的四个歹徒等。

文明淑女是来自东部文明世界纽约的女教师或者新奥尔良的新娘,代表文明、善良和温情。她们作为英雄好汉的主要伴侣和陪衬,并能够驯化西部牛仔英雄的桀骜不驯。

群众人物是英雄好汉的支持者,或者是中间人物,胆小怕事、意志薄弱。他们属于沉默的大多数,具有向善的本性。

3.西部环境与道具

西部片展示壮丽的西部景象,外景有连绵不断的喀斯特地貌、永恒的荒原、荒凉的小镇、沉寂的街道。内景有简陋的酒馆旅店、孤立的村舍和狭窄的警长办公室。

西部片的固定道具主要有枪、马、马车、火车、电报。西部片一般不表现流血,枪战中强调牛仔拔枪射击的速度。

西部片道具

4.水平构图与连续性剪辑

西部片在画面构图上强调水平线构图,原野追踪和枪战大量使用横向的摇动和移动。彩色片的色彩凝重饱和,使用黄色基调,突出油画效果,以便表现西部荒凉的喀斯特地貌。广角镜头强化西部的空间感,深化文明与蛮荒的对立。

西部片严格遵守好莱坞经典叙事的剪辑原则“连续性剪辑法则”,决不使用苏联电影剪辑的蒙太奇手法,以此创造时空一体、自然流畅的叙事魅力。例如《关山飞渡》的袭击驿马车、《正午》的正午时钟段落,都采取了连续剪辑手法。

美国具有代表性的十大西部片排序通常有:《关山飞渡》(Stagecoach, 1939)、《正午》(High Noon, 1952)、《红河谷》(Red River, 1948)、《西部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the West, 1968)、《搜索者》(The Searchers, 1956)、《日落黄沙》(The Wild Bunch, 1969)、《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 1990)、《原野奇侠》(Shane, 1952)、《亲爱的克莱门汀》(My Darling Clementine, 1946)和《好坏丑》(The Good, The Bad and The Ugly, 1966)。

三、传统西部片

1.西部片的黄金搭档福特与韦恩

约翰·福特(John Ford, 1894—1973)是美国西部片大导演,好莱坞的创建者之一,一生执导了125部影片,共拍摄西部片60余部, 4次获得奥斯卡奖。《关山飞渡》是福特的西部片代表作,也是美国西部片最经典的作品。

约翰·韦恩(John Wayne, 1907—1979)是美国最受欢迎的电影明星之一,一生曾出演过153部电影,除了11次做配角外,全部都是主演,是电影史上领衔最多的明星,绰号公爵(Duke)。在其50年演艺生涯中,获得很多荣誉,其中包括一个奥斯卡奖,一个金球奖。韦恩深入人心的银幕角色是西部牛仔形象, 1939年福特起用他扮演《关山飞渡》的主角牛仔雷戈,使他一夜成为电影巨星。

约翰·福特

约翰·韦恩

福特与韦恩是西部片的黄金搭档,合作拍摄了一系列彪炳史册的西部片。如《关山飞渡》(1939)、《骑兵与小姐》(1949)、《蓬门今始为君开》(1952)、《搜索者》(1956)和《双虎屠龙》(1962)等。

2.《关山飞渡》

《关山飞渡》是西部片的经典作品,由约翰·福特导演,约翰·韦恩主演,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最佳音乐金像奖。影片表现一辆去西部的驿马车在旅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驿马车情节取自莫泊桑的著名中篇小说《羊脂球》。故事描述8个不同身份的人物共同乘一辆马车前往劳司堡,由于其中一名是妓女达拉斯,引起其他乘客的议论。途中遇到越狱出来报仇的雷戈加入了他们的旅程,在快到达目的地时,驿马车遇上了印第安人的围攻,几经艰险之后终于获得骑兵队营救。

影片开端以亚利桑那大峡谷为故事的远景,确立了故事的环境和历史背景的内容。大峡谷展示了西部片的地理环境特点,成为西部片类型的经典模式。亚利桑那州位于美国的西南方,它是美国原住民印第安人的主要居住地,美国最有名的大峡谷Grand Canyon位于亚利桑那州的西北部,总面积达1100多平方公里,在1000万年前被今日的科罗拉多河侵蚀冲刷而形成。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这一大片隆起的高原,最深处达1500米,地形险峻,大峡谷两岸是红色巨岩断层,岩层嶙峋。

科罗拉多大峡谷

影片开端展示的峡谷、骑手、军营、报务室、电报,小镇,有效地表现了影片的环境、历史时间、威胁边疆小镇的印第安人和恶棍兄弟。本片把印第安人视为西部文明的威胁,印第安人袭击驿马车是影片最紧张的段落。

雷戈是被追捕的逃犯,又是维护社会秩序的英雄,一个未驯化的牛仔拯救了驿马车,表现了影片价值判断的模糊性。在战胜印第安人的袭击后,雷戈向杀害父兄的普拉曼兄弟复仇。他的复仇体现了西部英雄的个性和复杂性,既为个人复仇,又为社会清除了一个毒瘤。

西部片的牛仔英雄都精于枪战,谁的速度快,谁就能赢得胜利。影片虚写大街枪战,只用了一个雷戈倒地开枪的低角度镜头,然后切入焦急的达拉斯。雷戈铲除了地方霸王,恢复了小镇的秩序。影片结尾,警长网开一面,释放雷戈,让他和达拉斯跨越边境回到雷戈的牧场。他们一个是非法英雄,一个是从良妓女,在荒原世界建立自己的乌托邦家园,表明西部片正义与邪恶界限的模糊以及评价的多重标准。

《关山飞渡》剧照

3.《正午》

《正午》(High Noon, 1952)由弗雷德·齐纳曼导演,影片描写一名小镇警长在无法得到小镇人的支持下,只身对抗4个前来报仇的歹徒。主演加里·库柏获得奥斯卡最佳男演员奖。

杀人犯弗兰克获赦,将在正午到达小镇, 3个歹徒来到火车站等候。刚刚举行婚礼的警长曾在5年前抓捕弗兰克,他不顾当天就要离开警长职位的状况,决定迎敌。

影片的一大特点是故事时间与放映时间一致,银幕内外时间都是85分钟,即描述上午10∶35至正午12∶00中的活动。在歹徒到来之前,影片描述警长寻求帮助的过程。自私胆小、麻木不仁的小镇群众拒绝帮助警长抵抗恶徒,影片揭示了社会良心的混乱和西部英雄的无可奈何。

影片**即是正午时刻,火车到站,杀人犯弗兰克来到小镇与同伙会合。警长为民除恶,小镇人冷漠围观,暴露了人性的自私和麻木,西部英雄走过昔日的辉煌,成为悲剧英雄。在消灭歹徒后,警长愤然扯下警徽,带着妻子离去。由于故事时间限制在正午时刻,根据时钟,镜头定时切换,枪战剪辑特别简练,影片也因此获奥斯卡最佳剪辑奖。

《正午》剧照

4.《搜索者》

《搜索者》由约翰·福特导演,约翰·韦恩主演。参加南北战争的伊森回到家乡,发现他的哥哥一家都被印第安人杀害,侄女黛比被抢走。伊森与哥哥的养子马丁从西部的大峡谷到加拿大平原,长途跋涉进行搜索和复仇。

影片较之30年代西部片的重大变化是人物关系的复杂性。伊森是一个白人至上主义者,面对养子马丁的1/8印第安血统和侄女黛比被印第安人同化,他经历了从仇恨到接受的过程。马丁同情印第安人,黛比受到印第安教育,印第安人从单纯的野人、魔鬼变为具有情感的人。杀人不眨眼的印第安酋长“刀疤”抚养白人女孩,他的两个儿子被白人杀害,形成他对白人的复仇。

西部片都有白人和印第安人的种族冲突,早期西部片一味把印第安人当作该杀的恶魔,从不反思白人对原住民印第安人的屠杀和掠夺。50年代的影片开始反思白人和印第安人的关系,表现印第安人的痛苦,理解“刀疤”的立场。影片通过伊森进入印第安人帐篷区,表现印第安人的生活环境,印第安妇女是一群贫穷、朴实的普通人,与白人妇女没有区别。谈判段落运用平行反打镜头,让印第安人和白人平起平坐,并且倾听印第安人被白人杀害、母亲失子的痛苦,表现导演对白人的反思和对印第安人的同情。

《搜索者》剧照:反思与同情

《搜索者》剧照:开门与关门

由约翰·韦恩饰演的伊森是典型的西部牛仔,浪迹天涯,独立特行,有顽固的种族主义思想,但偏执的性格下面又有温情,在对待黛比的行为上表现出他是一个性格复杂的发展型人物。影片再次以亚利桑那大峡谷为故事发生的背景,视觉形象雄伟壮观,开端结尾的镜头从门廊的角度拍摄远景中的大峡谷,形成文明观照自然的景深,表明西部传说已是逝去的神话。首尾开门与关门的对照形成接纳与拒斥的矛盾,文明欢迎伊森回家,伊森拒斥文明,仍旧回到荒野,他是文明社会的局外人。

四、为印第安人文化正名的《与狼共舞》

《与狼共舞》(Dance with Wolves, 1990)的导演与主演都是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 1955— ),影片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最佳摄影、最佳剪辑、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7项大奖。

1.一部土著人的历史

剧情讲述19世纪60年代一个白人中尉邓巴驻守西部边疆,成为苏族印第安人的朋友,与苏族抚养成人的白人姑娘结合。美国政府军队将邓巴视为叛徒,暴力相向。邓巴从政府军押解中逃出,加入苏族人阵营,坚持自己的名字叫“与狼共舞”。影片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考察文化、历史、种族与和平的主题,为印第安人文化正名,第一次正面暴露美国白人对印第安人的灭绝和围剿,对西部片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影片是一部大型史诗式西部片,长达3小时,耗资1800万美元,动用了3500头野牛、300匹马、130名技术人员、400名群众演员。导演认为,他所要表现的是印第安人在那个时代的遭遇,是一部土著人的历史。他坚持在影片1/3的篇幅打上苏族印第安语字幕,成为美国电影史上第一部配有印第安语字幕的影片,引起人们的强烈兴趣和关注。

2.颠覆传统西部片的结构模式

西部片的传统模式是开端描写西部社区的秩序和家庭的和谐,然后这种秩序受到外来者的侵入,秩序被破坏。最后经过斗争,又恢复新的秩序与和谐。外来者的侵入和破坏,通常是印第安人和社区内的土匪歹徒。《与狼共舞》颠覆了这个模式的内容,西部社区的和谐是印第安人的和睦相处,外来侵入者是白人军队的搜捕和围剿。白人不仅破坏了印第安人的自然和谐,而且还把印第安人赶尽杀绝,这是19世纪真实的历史史实,本片显示了震撼人心的力量。

影片描写了白人中尉和印第安人的沟通,印第安人的善良友好改变了邓巴对印第安人的看法。影片也要借此矫正对印第安人的污名化,这是对西部片传统的一个颠覆,邓巴与印第安人跨越种族的友谊,表现了西部边疆在白人入侵前的和谐与和睦。

《与狼共舞》剧照:种族沟通

3.围猎野牛

欧洲人到达美洲时,北美野牛多达6000万头,是平原上的印第安人经济的主要支柱和食物来源,此后西进的白人为了剿杀印第安人,大肆屠杀北美野牛,并以此为乐。到1900年前后,北美野牛已趋于绝迹。影片中,邓巴把看到野牛的信息报告苏族人,全族行动围猎野牛。这是影片中激动人心的史诗场面。

《与狼共舞》剧照:围猎野牛

4.消亡的印第安文化

影片中一只孤狼成为邓巴生活中的伙伴,人与兽和谐相处,印第安人为邓巴起名“与狼共舞”,寓意明显。邓巴被白人军队视为叛徒,遭到毒打,他所结交的狼也被白人打死。白人的残暴与印第安人的友善形成鲜明的对比,邓巴从此与自己的白人身份决裂,认同苏族人身份,用印第安语说话。邓巴受到白人军队追捕,为了不连累苏族人,他带着妻子离开了印第安人。在白人军队的追杀下,印第安文化消亡,西部边疆成为永远的神话。

在辽阔平原上世代繁衍的印第安人,在美国的西部开拓中成了白人眼中的野蛮人而受到歧视和屠杀。原有的250万印第安人被屠杀到各部落总和不足24万人。影片片尾的字幕,“13年后,最后一批苏族人归顺白人”说明了苏族人的最后命运,但对于13年间苏族人的命运没有交代。据记载,那是一段反抗与屠杀的血腥史,整个印第安部落与美军共作战千余次,直至灭亡。

《与狼共舞》剧照:身份认同

五、小结

西部片是美国电影的独创,传统西部片以白人牛仔为英雄,印第安人是野蛮人,为反角。《关山飞渡》和《搜索者》均如此。当代西部片《与狼共舞》则歌颂印第安文化,白人军队是入侵者,为反角。

传统西部片维护文明社会的秩序,破坏社会文明秩序的是野蛮的印第安人,《关山飞渡》是代表作。《与狼共舞》利用这个结构框架改变它的内容,表现印第安人和谐的自然秩序被白人打破,并遭受灭族的悲惨命运。民族和平、种族和谐是《与狼共舞》的主题和反思。

思考题

1.美国西部片的含义与特点是什么?

2.西部片的电影特征是什么?

3.西部片的发展过程有哪些变化?

4.怎样看待美国西部开拓与种族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