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均 [朝代]南朝

“与”,给。朱元思,作者的友人。“书”,书信。题目表明本文是作者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文题简洁明了,让读者一目了然。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没有一丝儿风,烟雾也完全消散了,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乘着小船)随着江流漂**,有时面向东,有时面向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天下独一无二。

水都是浅青色,千丈之深的地方也能一望到底,游动的鱼儿和细小的石子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要快,汹涌的大浪就像奔腾的骏马。

夹着江水的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透出一派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各自凭着自己的地势争相向上,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远处伸展,由此而形成无数的山峰。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冷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蝉不断地叫着,猿持续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俗事政务的人也会流连忘返。横斜的树枝在上面交错遮蔽,挡住了天空,虽在白昼,林间仍显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绘者:李燕玲

富春江的美景犹如徐徐展开的画卷,因此作品的中心图画了一个画卷,图内以“山水”构建主体,暗示主要内容。

本文的结构清晰,按“总—分”布局,由此我将作品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总写。这个部分总写了富春江奇特秀丽的景色。

第二部分:分写。其一是“异水”的特点。作者从水清、水急两方面突出了富春江水之“异”的特点。先抓住其“缥碧”,写出了其晶莹清澈的静态美,“游鱼细石,直视无碍”突出了水的清澈透明;再以比喻、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以箭、马做比喻,夸张地勾勒出急湍猛浪的动态美。

第三部分:分写。其二是“奇山”的情态。这个部分从态、声、情、光四个维度来描写山之奇。声的方面,从听觉角度,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了山间泉流、鸟鸣、蝉叫、猿啼的声响,合奏出一支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以声音衬托出山林的寂静。光的方面,从视觉角度写山林之密,在结构上照应上文的“寒树”,以景结情,令人回味无穷。

本文的逻辑结构是比较好把握的,因此绘制时需要把思考的重点放在用词的准确性上,尽量做到词性统一、内容对应。这篇文章的描写多,形象性好,所以小图标的使用比较多,除了简明的表达,同一内容尽量用相同的图来表现,以提升内容的关联性,这些都可以很好地提高记忆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