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要准确进行特色定位,首先必须开展科学调研,目的是弄清楚特色建设的内外部环境和学校发展的基础,为定位提供科学依据。
调研环节一般分为调研设计、调研实施、调研结论整理三阶段。调研设计阶段要明确调研的目的、对象、调研主体,调研实施阶段要明确工具与方法及其注意事项,调研结论整理阶段要运用多种分析模型进行特色建设现状分析。以下就每个阶段的关键问题进行分析。
(一)确定调研类型
一般来说,学校特色现状的调研主体分两大类,一是校外专业人员开展外部调研;二是学校管理者开展内部调研;这两类人员进行调研各有优劣。
1.校外专业人员外部调研
是指非学校和学校上级管理部门的第三方专业人员运用科学方法分析判断学校特色建设的阶段及水平,分析学校特色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为设计学校特色建设方案提供基础的一个外部参与过程。
专业人员受过专业训练,了解教育发展方向,在学校发展的宏观环境的分析方面优势突出;与学校教职员工、家长间没有利害关系,能够运用多种方法获得较为全面的情况,可以设计较为科学的问卷,可以有效运用文献法,可以通过访谈、座谈、现场观察等方法获得较为真实的学校特色现状存在的问题。
不足之处在于校外人员不容易深入了解学校内部的相互关系,对学校潜在的文化不能轻易地了解。对此缺陷可以采取多次深入学校,互动参与学校各项活动的方式加以弥补。
2.学校管理者开展内部调研
是由校长带领规划小组运用一定的方法,自我反思学校特色建设的现状,判断学校特色建设的阶段及水平,分析学校特色建设中的问题,从而为设计学校特色建设方案提供基础的一个内部管理过程。
学校特色规划小组非常了解学校实际情况,能够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内部环境作深层、透彻的把握。但不足是由于存在利害关系,访谈对象不愿表达真实想法,调研者容易看到的只是现象而不是现象背后的实质问题。对此缺陷,学校可以采取匿名问卷调查来弥补其不足。
为使学校能将特色建设的真实面貌展示出来,确保特色调研的客观性与有效性,我们主张学校内部调研和外部调研相结合。内部调研敞开胸怀,能够更加真实而生动,外部调研可以帮助学校有效克服“当局者迷”的尴尬,突破了自我认识的局限性,能客观、深入地剖析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
(二)设计调研框架
1.宏观环境调研,分析把握当前教育大趋势
学校特色建设需要我们跳出学校看学校,走出教育看教育,因此需要进行学校特色建设的宏观环境调研,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调研。调研对象主要是行政领导、专家、文献等。
2.中观环境调研,分析认清学校所处地区(社区)情况
中观环境是指学校所在地区的人文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等因素,也指学校所在社区的基本环境,兄弟资源单位的基本情况,这些一方面既对学校的育人提出相应的要求,会影响到如何设计学校特色定位;另一方面也会为特色建设寻求资源支持。调研对象主要是行政领导、专家、社区成员、家长等。
3.微观环境调研,分析摸准学校基础及学校特色建设现状
学校内部的微观环境可以按照时间的维度分为历史环境、现实环境。历史环境主要指学校的历史,过去发生的情境。现实环境是指学校所处的当下基础,包括学校的软硬件条件。调研对象主要是学校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行政领导等。
学校内部微观环境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提问来了解情况:①我们学校的特色现状是什么样?这里的我们既包括校长更包括每一个教师,通过这种追问唤醒学校的每一个主体对学校特色建设的认知;②为什么会这样?通过对学校特色现状的认识深入唤醒每一个主体对学校特色建设的思考;③对于学校特色的现状,我们的感觉如何?这一步的目的主要是唤醒感受,让学校的每一个成员都来反思学校特色建设的目的,它的价值何在?它可以往哪个方向发展?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研了解学校各类成员代表对学校特色建设的建议和希望。同样通过三步追问来获取信息:我们的学校特色还可以怎样建设?我们的学校特色可以从什么地方开始建设?可以采取什么措施?
这种内部调研是集大家的智慧来确定学校特色建设的需求;唤醒每一个成员作为学校特色建设的主体行为。因此,学校特色调研的过程是学校优势的寻找过程,是学校资源的发现过程,也是聚拢学校凝聚力的过程。
(三)选择调研方法
实施过程中需要获取有效的调研信息,其中,有效的方法和工具有助于获取丰富的信息。
1.文本分析法
无论是内部调研还是外部调研都可以收集学校发展规划、最近三年的相关工作计划与总结、有关制度或实施细则等文本资料。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既可以发现管理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观察焦点、访谈提纲和问卷题项,又可以为学校特色的设计奠定基础。但由于内部调研容易“不识庐山真面目”,一般来讲,外部调研首先要通过文本分析法了解学校基本信息。
2.现场观察法
现场观察法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对学校特定活动或行为表现进行考察而搜集研究资料的一种方法。外部研究者进入学校现场之后,对教师的工作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同人群的人际互动、组织内的沟通及学校文化等多个方面进行自然观察。在观察中,研究者一方面以“学校成员”的身份体验教师学生所处的情境;另一方面还以“外部旁观者”的身份审视这个情境,思考和解释所观察到的现象。
3.访谈法
外部研究者对学校校长、副校长、中层管理干部、教研组长、教师、学生及家长等不同利益相关群体进行访谈。在方式上以个别访谈为主,结合使用集体访谈。访谈对象的选取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访谈围绕有关学校特色的形成、表现、问题及改进等内容展开。访谈提纲多为半结构性,为研究者进行深度访谈和追问提供了自由空间。
学校特色调研运用访谈法时,首先需要研制访谈提纲。由于校长、副校长、中层干部、骨干教师在学校特色建设中的角色、作用各不相同,其思考与关注的问题也有差异,因此访谈提纲的设计也有一定的区别。
访谈法还可以进行小组座谈,它同时对几个人提问。对于教师代表、学生代表、家长代表、中层干部的特色调研可以采取小组座谈法进行。运用小组座谈法可以了解学校在特色建设中的优势、存在的主要问题、学校特色建设的建议、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等信息;如果后续想进行问卷调查,通过小组座谈可以获取编制问卷的信息。
4.问卷法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校各类主体对学校特色的认识,无论是内部调研还是外部调研,研究者在访谈的基础上都可以通过目的性抽样对各类主体进行问卷调查。
运用问卷调查,要进行理论研究,要研究对象的结构与指标体系,根据指标体系编制问卷。
(四)运用思维工具做好调研分析
通过以上方法调查汇总上来的资料可以借助一些思维思考工具进行分类整理,筛选关键信息。在特色调研中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SWOT分析法和PEST分析法。
SWOT分析法是指全面分析学校发展的内部优势与劣势、外部机遇与威胁,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形成战略决策。即内部的优势(strengths)与劣势(weakness)、外部的机遇(opportunities)与威胁(threats)的基本判断。首先,要做出学校发展的SWOT清单。其次,构建SWOT发展战略类型图。这需要将优势和劣势分别与机遇和威胁进行配对,最后建构一个坐标系,把学校的优势和劣势与机会或威胁的配对分别放在相应的象限,形成不同的发展策略,即SO(开拓型)战略、WO(扭转型)战略、ST(觅机型)战略和WT(防护型)战略。这就为学校规划未来的发展提供了可选择的战略类型,这个分析对基于学校特色发展的学校战略规划的形成至关重要。
PEST分析法主要是指对宏观环境的分析,P是政治(politics),E是经济(economy),S是社会(society),T是技术(technology)。主要用于学校发展的外部环境,尤其是对宏观环境调研获得信息的分析。
案例5.1 北京市回民学校运用PEST分析、SWOT分析法诊断学校特色发展现状[1]
北京市回民学校在进行特色定位时,首先就学校所处的环境进行PEST分析,新西城合并以来,新西城的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给学校带来前所未有的文化资源,如以天坛、先农坛为代表的宫廷文化,以琉璃厂和会馆为代表的士文化,以天桥为代表的老北京平民文化,以牛街为代表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大栅栏老字号为代表的儒商文化等,学校应尽力对接资源,增强学校文化和区域文化的融合。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座谈、查找资料、专家咨询等方式对学校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立项调研学校特色发展的现状与前景。调研内容包括学校办学总目标与核心价值理念、学校办学传统和历史特色、区划调整背景下学校发展优劣势分析、区域民族文化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共存方式、各部门分解目标与任务(队伍、教学、德育、科研、后勤、信息化、校办)等。最后运用SWOT分析法全面诊断学校特色的发展现状。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维度分析每个要素,建构SWOT矩阵,逐一交叉分析,从而寻求最佳的对策,做好学校特色定位。
通过全体教师多次运用SWOT工具分析学校发展状况,寻找学校发展基因,学校特色定位发展民族教育特色,建设融合文化。
案例分析:北京市回民学校特色定位基于合理可行的科学调研,选择了多样的调研方法,用问卷调查、座谈、查找资料、专家咨询等方法进行三类调研:对学校依存的宏观环境:国家教育政策、民族政策、社会发展的热点;中观环境:西城区合并政策对学校发展带来的影响;微观环境:学校的优势不足等信息,把握了学校特色建设的基本现状。首先,运用PEST分析法分析了学校依存的外部宏观环境;其次,运用SWOT思维分析工具对调研信息进行透彻的分析,从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四个维度分析每个要素,建构SWOT矩阵,逐一交叉分析,把握学校发展的机遇,分析面临的挑战,从而寻求最佳的对策,做好学校特色定位,为最终确定学校发展的特色方向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
[1] 张瑞海.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理论、实践与政策研究[M].北京: 北京出版社,2014:153-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