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当现代主义设计师们努力用他们实用和舒适主导的乌托邦理想来改造社会时,一种新的简化形式和旧的装饰趋势相结合的风尚——现代派或者说现代感的设计正席卷消费界。不同于现代主义包豪斯的庄重,这种爵士时代的轻浮而令人震惊的表现形式被打造成一种国际流行风格,称为装饰艺术风格,这种风格被历史学家贝维斯·希利尔称为“最后的风格”。

装饰艺术风格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称谓,它影响着世界大战期间的建筑、家具、服装以及平面艺术。随着新艺术风格开始衰落,依附于装饰艺术家协会(Société des Artistes Decorateurs)的设计师意识到,中产阶级需要另一种轻快易懂的风格,以替代日益抽象(对许多人来说,难以接近)的现代主义。尽管现代主义哲学盛行,但欧洲公众对装饰的渴望依然存在。

因此,装饰艺术风格并不是倒退,而是对时代需求的回应。例如,时装设计师保罗·波烈(Paul Poiret)虽然对立体主义嗤之以鼻,但他发现立体派的某些优雅视觉特征可以融入到一种奢华的装饰风格中。这种风格也接纳并回应了工业文化的需求,包括对塑料、钢筋混凝土和透紫外线玻璃等新材料的应用。以新艺术、俄国芭蕾、北美和阿兹特克印第安艺术,甚至包豪斯的某些领域为灵感,装饰艺术的图案特征是几何的却并不刻意追求不对称,是直线包围的而不是单纯线性的。而且,随着1922年在卢克索附近发现图坦卡门法老陵墓,装饰艺术将埃及金字塔、太阳和闪电图案以及查尔斯顿的“之”字线完美融合起来,形成一种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它带有现代主义特征,融合了奇妙的历史元素,图案设计混沌却有章法,成为现代高效生活和优雅生活方式的象征。装饰艺术重新强调了传统设计的终结,但与典型的现代主义不同,它对新事物趋之若鹜。

当1925年国际现代装饰和工业艺术博览会开幕时,塞纳河两岸人头攒动,它成为装饰艺术风格的纪念碑,既体现了它的盛大,又体现了它的两极分化。大多数的法国馆,如鲁尔曼(E. J. Ruhlmann)的家具馆,具有浓重的富丽之美,与康斯坦丁·梅尔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具有明显现代主义风格、单坡玻璃屋顶形式的苏联馆,以及勒·柯布西耶的“新精神”馆有着天壤之别。荷兰、英国、奥地利的展馆也显示出对华丽装饰的执迷。随着展览的闭幕,装饰艺术的影响如同其无所不在的光线图案,照遍了全世界。

平面设计也与其他装饰艺术一样,受到了装饰艺术风格的激烈影响。不断演进、未受挑战的装饰艺术图案,不仅为光辉灿烂的机器时代文化提供了一个可接受的隐喻,而且成为消费主义的有效代码。在装饰艺术风格的平面设计中,广告排版设计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方式。1925年展览中标牌和建筑所用的官方字体佩尼奥体(Peignot),成为这个时代排版设计的主要字体。另外,字体铸造厂制造的现代派字体的优雅样板,也为装饰艺术风格大唱赞歌。卡桑德拉(A. M. Cassandre)、保罗·科林(Paul Colin)、让·卡鲁、查尔斯·卢布(Charles Loupot)、莱奥内托·卡皮耶洛(Leonetto Cappiello)那样的广告大师,巧妙地将装饰艺术语言向普罗大众传播。在英国,美国人麦克奈特·考弗(E. McKnight Kauffer)将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的特点注入到了他的广告和书籍封套设计之中。

1929年,巴黎设计师托尔默(A. Tollmer)出版了他的《页面排版》(Mise en Page)一书,将装饰艺术方法融入了排版实践。后来这本书被翻译成英文,取代了前一年扬·奇肖尔德所著的《新文字艺术》,成为广告设计师和印刷商普遍使用的参考书籍。尽管《页面排版》一书中的插图比奇肖尔德书中的更加混乱无序如同一场狂欢,但托尔默的理念实际上同样脱胎于现代主义排版实验。“从今以后,排版艺术不再受束缚……”他写道,“它必须有自己的信念。公众必须从中接收到一种可称之为‘致命柔情’的热烈感受。……为使排版设计更加自由,我们不能执着于水平和垂直的方案,而可以采用一种倾斜和曲线的选择。做到了这一点,我们才算抵达了现代技术,尤其是现代广告技术。”

装饰艺术作为一种脱离意识形态的纯粹风格,可以应用于任何题材或主题。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作品,我们都可以根据其独特的外观辨认出这种风格。它也是无党派的:意大利和德国法西斯分子把它应用到宣传中,法国共产党、西班牙左派和英国社会主义者也是一样。它史诗般的、未来感的视觉语言适用于电器广告,也同样适用于专制政权。

国际设计杂志和年刊通过商品包装、书籍和杂志设计以及商业广告,让装饰艺术风格风靡世界。美国广告商起先在是否应用装饰艺术的现代主义部分方面徘徊不定,但最终还是接受了它罕见的审美品质与流行节拍的结合。据历史学家罗兰·马尔汉德(Roland Marchand)在1926年纽约艺术总监年度展览期间所说,“现代艺术形式是现在的主流……公众似乎需要的是氛围,尤其是奇妙的异乎寻常的氛围”。

然而,并非所有的美国设计都是基于这样的幻想风格。20世纪30年代是工业设计师的时代,他们从空气动力学中获得了新的现代感形式。晚期装饰艺术的辐射状光带和动感线条不仅仅是装饰品,而是流线技术的象征。1939—1940年的纽约世博会见证了流线型时代的揭幕、庆祝和结束。当时世界正处于战争的边缘。面对战时的紧缩政策,装饰艺术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很快就消失了。20世纪60年代,又一轮消费主义扩张开始,装饰艺术风格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回归与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