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肿瘤,说明患者的身体长期暴露在某些致瘤因素中,并且免疫系统出了问题,不要仅仅想着把这个肿瘤切掉,或者用药物杀掉——这两种方法都不能把癌细胞杀干净,当务之急是找到属于这个患者的损伤因素,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发现肿瘤,第一时间就要切吗?
我有个朋友,经常出现腹痛、大便干燥的情况,有的时候大便不成形,偶尔还有大便中带血的症状,而且这些症状持续了很多年。
有一次单位体检,她把情况讲给了体检医生,医生告诉她去消化科做结肠镜检查。一周后,结果出来了,她被诊断为结肠癌。全家都急了,到处找人帮她安排手术。
她打电话给我,想咨询患肿瘤后的营养补给问题。
我问她:“你准备什么时候手术?做多大的手术?在哪个医院做?”
因为手术前、手术后、康复期的营养方案是不同的,而且医院的级别以及医院的优劣势对康复也很重要。
她说:“三天前拿到检查结果,已经确诊了,明天就手术。”她不能让肿瘤在身上多待一天。
我说:“你别着急,一般来讲,从细胞变异到出现肿瘤细胞,再到肿瘤细胞长大,整个过程需要10~30年,所以肿瘤在你身上已经好几年了,只不过这次让你发现了罢了。你应该静下心来,好好想想这个问题为什么在你身上发生,你现在的营养状态是不是适合马上手术。你的术前化验单我还没有看到,不太了解你现在的营养状态是否可以迎接手术。你找的医院是消化科专长医院吗?这点很重要。你要找一个在治疗消化系统肿瘤方面很有特长的医院,找个经常做这方面手术的人。你再等几天,多做些准备。”
一听说让她再等几天,她又急了:“不行,我睡不着,我要把肿瘤赶紧拿下来。我已经办了住院手续,明天就手术。”
手术后还没等身体康复,她又立即去化疗,三个疗程下来,人变得虚弱无力,连走路的力气都没有了。我告诉她要停一停,先把自己养好,再进行下一步的化疗。她说:“不行,我再坚持一下,挺过这段时间就好了。医生说我的肿瘤旁边的淋巴结已经有转移,这次化疗要把规定的流程做完,这样才能把残余的癌细胞都杀死。”
我说:“你的身体这么虚弱,先养养自己,让抵抗力提升一些。即便带着肿瘤生存也没有关系,人与肿瘤可以共生很多年,你要做到的是一边养自己,一边经常监测肿瘤的发展趋势。”
但是,她不同意。
之后是一连串的化疗和放疗。一年半之后,她走了,终年49岁。
肿瘤细胞是自己身体中长出来的,不像细菌那样,是从外界进入身体的。对于外界来的侵略分子,当我们自身的防御力量不足的时候,可以请外援(抗生素)来临时帮助打仗。而肿瘤的发生是自己体内的细胞变异及免疫系统功能低下的结果,此时,仅仅依靠药物的力量绝对是错误的选择。
化疗是一把“双刃剑”
不管怎样,用抗生素去杀灭侵入身体中的有害细菌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下策,这种对某种坏分子进行有针对性对抗的方法叫作对抗疗法。肿瘤的化疗就属于这种对抗疗法。
抗癌药种类繁多,按其作用机理分为四类。
·影响核酸合成类,如氟尿嘧啶、甲氨蝶呤、羟基脲、巯基嘌呤和阿糖胞苷等。
·影响蛋白质合成类,如长春新碱、门冬酰胺酶等。
·直接破坏DNA类,如氮芥、白消安、博来霉素、丝裂霉素、正丙胺和环磷酰胺等。
·嵌入DNA中干扰模板作用类,如阿霉素、普卡霉素、米托胍腙、柔红霉素等。
看看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我们就知道了,这是用药物来影响细胞的形成和成熟过程,通过药物影响核酸合成、蛋白质合成来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那么,请问你自己的其他细胞难道不要核苷酸合成,不要蛋白质合成?药物直接破坏DNA或者嵌入DNA中干扰模板作用,请问,目前世界的科技水平能达到抗癌药物准确无误地切入癌细胞的DNA模板中而不影响其他正常细胞的DNA模板吗?
我不是说抗癌药一点用没有,只是想说,很多患者对药物功效的想象与它的现实作用有很大差距。
肿瘤是怎么形成的,咱们再回顾一下前面说过的。
由于多种不良的环境因素在身体中长期作用,造成细胞的DNA编码错误,其中某一个细胞出现了失控,不断地复制自己,成为肿瘤,这个过程中你自己的免疫系统没有很好地执行对内稳定的功能,防御系统形同虚设,身体中的武装警察部队没有战斗力。
现在发现了肿瘤,如果这些不良刺激依然存在,身体的免疫力依然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又是手术又是化疗再加放疗,身体内部环境会大乱。本来肿瘤的发生就与免疫逃逸有关,现在赶紧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可是,几乎所有的化疗患者都面临白细胞减少的问题。白细胞是我们体内的战士,如果它们不断地被杀死,那么人体的免疫能力会怎样?之后的结局不言而喻,癌细胞产生的变异更多,更为猖獗,而身体免疫系统没有力量去剿灭它们。
结果是,肿瘤还在,人没了。
用营养重建免疫力
你可能会问,这个时候免疫力还能恢复吗?
讲一个故事吧。
我们医院的临床营养科医疗团队由临床医生、护士和营养师组成。其中有一位博士,从心内科调到我们临床营养科,她刚到我们科3个月,有一天心事重重地来上班,原来她母亲得了肿瘤。
她妈妈50多岁,东北人,有一阵经常肚子疼,她从东北来到北京,想检查一下身体,顺便看看外孙子。
检查的结果让她很难过,是卵巢肿瘤晚期,腹腔里已经有多处转移灶,腹痛是因为肿瘤压迫了肠管,造成不全梗阻所致。此时只能是手术,不可能把肿瘤全部除掉,切掉了一段被肿瘤细胞压迫坏死的肠道,然后把前后两端肠管接起来。
我们科室的医生、护士、营养师都跑到病房去看望她的母亲。患者很瘦,脸色白白的,一副贫血的面容,好在她天性乐观,心态很好。我们一起商量了一下,确定了后面的营养治疗思路。
第一,让患者肠道的伤口尽快长好,充分利用肠道的功能。
第二,当患者的营养状态好转之后去化疗。换句话说,如果营养状态上不去,就先暂停化疗。
在大家的指导、鼓励之下,这位博士的母亲努力补充营养,恢复得非常好,在身体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完成了全部化疗过程。
现在,已经是手术后的第6个年头了,这位患者还活着,而且很健康,每天家里家外地忙。
那究竟如何进行营养支持或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