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植业

(一)种植业发展概况

宁夏种植业历史悠久,六千多年前,宁南山区已开始有了原始农业。秦汉时期,宁夏平原已开始引黄河水灌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由于封建政权的残酷统治,种植业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采取大力发展农业的政策,种植业发展迅速,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广泛开展科学种田,科技兴农,加强对农业的支持和投入,使得种植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宁夏引黄灌区被列入国家级“两高一优”农业示范区,是全国四大自流灌区和七大商品粮基地之一。2012年,宁夏种植业产值241.9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2.7%。

1.主要粮食作物及其分布

2012年粮食播种面积82.83×104hm2。粮食作物在宁夏种植业中居首要地位,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64.7%。因自然条件的显著差异和作物品种特性的不同,宁夏粮食作物具有不同的地理分布。北部平原有黄河灌溉之利,水、土、光、热条件俱佳,加之农业耕作历史悠久,集约化程度较高,粮食生产水平很高,是我国西部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之一,主要作物有水稻、小麦、玉米等。南部山区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生态环境脆弱,耕作粗放,是全国粮食作物产量最低的地区之一,主要作物有小麦、玉米、马铃薯等。

(1)小麦

小麦是宁夏种植面积最大,产量居第二的粮食作物。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和南部的半干旱丘陵区及阴湿区。2012年全区小麦种植面积17.9×104hm2。其中,引黄灌区小麦种植面积6.7×104hm2。以春小麦为主,各市县都有种植;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彭阳、泾源、隆德等县,盐池南部、原州区,同心、西吉也有少量种植。小麦种植单产较高的有中宁、永宁、青铜峡、灵武等市县,较低的有西吉、盐池、原州区等。

(2)水稻

水稻是宁夏传统的优势粮食作物,是宁夏“塞上江南”的标志性产品,集中分布于引黄灌区各市县,尤以青铜峡灌区南部和卫宁灌区最多,单位面积产量高。南部山区仅隆德、泾源有少量种植。2012年,全区水稻种植面积8.43×104hm2。宁夏大米品质优良,有“珍珠米”之称,深受区内外消费者的青睐。

(3)玉米

玉米既是高产粮食作物,又是重要的饲料,已成为宁夏第一大粮食作物及主要饲料作物。近年来,宁夏种植业正向粮食、饲料、经济作物三元结构发展,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特别是灌区小麦、玉米套种和山区地膜覆盖种植玉米发展更快。2012年,玉米播种面积24.59×104hm2,产量191.18×104t,占宁夏粮食总产量的51.0%。

(4)小杂粮

糜子、谷子、荞麦、大豆、豌豆是宁夏优势杂粮作物。糜子抗旱耐瘠薄,适应性强,生长期短,是南部山区主要的“以秋补夏”秋粮作物。大豆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多与小麦、玉米间作套种。豌豆分布在原州区和西吉、隆德、海原、同心等县。荞麦集中分布于盐池,其次为原州区、彭阳、西吉等地。谷子主要分布于同心、盐池、原州区、彭阳等地。今后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顺应气候特点,发挥区域优势,适度扩大小杂粮种植面积,提高播种水平。

2.主要经济作物及其分布

宁夏种植业中,经济作物比例较低,种类不多,主要有蔬菜、瓜果、油料、中药材等。此外,还有少量地方特色作物。2012年,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8.44×104hm2,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37.8%。引黄灌区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瓜果、油料、枸杞等。南部山区以油料、瓜果、中药材为主。

(1)蔬菜、瓜果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宁夏蔬菜、瓜果种植迅速扩大,2012年播种面积19.3×104hm2,蔬菜产量465.8×104t,瓜果产量168.8×104t。宁夏蔬菜、瓜果主要有黄瓜、西红柿、茄子、辣椒、大白菜、西瓜、甜瓜、葡萄等。目前,宁夏各地蔬菜发展极不平衡,灌区和山区差异巨大。今后灌区主要是集中连片发展反季节蔬菜,利用周边市场形成规模效益。山区受经济条件限制以发展大路蔬菜为主,设施蔬菜为辅。扬黄灌区、井窖灌区气候条件有利于西瓜、甜瓜的种植。

(2)油料

油料作物是宁夏具有传统优势的经济作物,2012年,油料播种面积8.84×104hm2,总产量18×104t,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18.2%。但是,宁夏油料作物生产水平较低,平均亩产136kg。目前,宁夏油料尚不能自给,人均低于全国水平。过去南部山区曾被誉为宁夏的“油盆”,油料播种面积占该区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73.6%以上,占宁夏油料作物播种面积的73.7%,产量占宁夏油料作物总产量的56.6%。宁夏油料作物以胡麻和向日葵为主,胡麻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向日葵主要分布在惠农、平罗、原州、盐池、中宁等县(区)、市。此外,宁夏油料作物还有苏子、大麻籽、油菜籽等。

(3)药材

宁夏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2012年药材种植面积1.08×104hm2,占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的2.2%。甘草是宁夏著名特产之一,被誉为“黄宝”,具有色红、皮细、体重、质地坚实等特点。目前,在制药及食品工业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宁夏生产的甘草膏、甘草露已进入国际市场。宁夏甘草集中分布在中部沙漠草原地区,尤以盐池县为多。宁夏野生甘草被大量采挖,资源锐减,破坏严重,亟待保护。

根据宁夏地理环境特征和道地中药材资源分布规律,《宁夏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报告中,明确提出全力打造隆德、盐池、同心、彭阳4个中药材产业发展大县。其中,隆德县重点发展黄芪、秦艽、柴胡、板蓝根为主栽品种的中药材种植。盐池县立足建设具有盛名的“中国甘草之乡”,扩大金银花、大黄、黄芪等药材的种植。同心县重点发展甘草、银柴胡种植,同时以板蓝根、黄芪、黄芩为优选品种,以独活、党参、生地等为搭配品种。彭阳县则充分发挥区域土壤类型多,气候差异大,地理位置优越等优势,重点建设黄土丘陵区多样化中药种质资源库和中药材种苗繁育基地。

(二)种植业区域特征

宁夏山川自然条件和生产水平差距很大。川区位于宁夏北部,是古老的引黄自流灌溉区,受黄河水利设施之惠,银川平原沃野千里,自古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人称“自古黄河富宁夏”,主产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条件优越,是自治区的商品粮、糖生产基地。山区位于宁夏南部,自然条件严酷,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发展生产的条件较差。

1.粮食及经济作物区域特征

(1)宁夏平原灌区

宁夏平原灌区是宁夏的主要商品粮基地,粮食作物以小麦、水稻为主。20世纪五六十年代,糜、谷、高粱、大豆及夏杂粮较多。七八十年代玉米扩大,其他夏秋杂粮减少。可分为4个亚区,即银北小麦、玉米、胡麻区,银南(含银川)小麦、水稻、大豆区,卫宁小麦、水稻、玉米区,西干渠饲料、向日葵、瓜果区。

(2)盐同干旱区

盐同干旱区秋作物面积大于夏作物,以抗旱性强的糜、谷、马铃薯、大麻等作物占优势。分为3个亚区,分别为盐灵糜、谷、荞麦区,盐同北部糜、谷、春冬麦区,盐同南部糜、谷、冬麦区。

(3)西海固彭半干旱区

西海固彭半干旱区是宁南山区的主要粮油产地,分7个亚区,分别为清水河川小麦、糜、谷、胡麻区,清水河东北糜、谷、小麦区,清水河东冬麦、春麦区,茹河川塬地冬麦、玉米、胡麻区,清水河西春麦、糜区,葫芦河春冬麦、糜、胡麻区,祖厉河麦、糜、胡麻区。

(4)六盘山阴湿区

六盘山阴湿区的作物种类以适应凉爽湿润气候的作物为主。粮油生产较稳而产量不高,夏粮面积大于秋粮,分为2个亚区,即东南部冬麦、蚕豆区及西北部冬麦、春麦、莜麦、胡麻区。

2.蔬菜、瓜果类区域特征

(1)宁夏平原灌区

宁夏平原灌区土地肥沃,排灌便利,城镇及工矿集中,是宁夏蔬菜、瓜果主要产地,分为3个亚区,分别为城郊区、银北区、卫宁区。城郊区包括银川平原各县市城郊,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种类多,栽培面积大。银北区土地较广,是白菜、辣椒、西瓜、籽瓜的主要产区。卫宁区光热资源丰富,蔬菜上市早,是辣椒、西瓜的主要产区。

(2)西海固彭半干旱区及六盘山阴湿区

西海固彭半干旱区及六盘山阴湿区包括西吉、海原、固原、原州、泾源、隆德及盐池、同心南部。除城郊外,蔬菜多零星种植,商品菜较少,以耐旱、耐寒及喜温菜的早熟种为主。

(3)盐同干旱区

盐同干旱区包括盐池及同心大部、海原县北部及中卫、中宁、青铜峡、灵武、吴忠5市县的旱地,蔬菜以耐旱的甘蓝、南瓜为主。

(4)扬黄灌区

扬黄灌区包括灵盐台地扬水灌区和固海扬黄灌区,光热较好,以耐旱性强的叶菜、果菜及瓜菜为主。

二、畜牧业

宁夏发展畜牧业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种黎牧畜”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畜牧为天下饶”,“中卫山羊”、“宁夏滩羊”驰名中外,是全国十大牧区之一。全区草场面积233.1×104hm2,其中,天然草场217.8×104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44.86%;人工草场面积约7.5×104hm2;其他草场面积7.8×104hm2。河套灌区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现代化农业示范区,在生产大量粮食的同时也提供丰富的饲料资源。

(一)畜牧业发展概况

畜牧业既是宁夏传统的民族产业,又是重要的支柱产业,畜牧业发展和产业化水平较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宁夏相继建设了卫宁青瘦肉型猪基地、盐同灵及贺兰山东麓绒山羊基地、盐池县牧区示范工程等14个畜牧业商品生产基地,促进了畜牧业由小农经济向专业化、集约化、商品化方向发展。目前,以灵武涝河桥、平罗宝丰镇、银川纳家户、西吉单家集清真牛羊肉批发市场及同心皮毛绒流通实验区、中卫宣和禽蛋市场、中宁生猪运销网络为主体的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畜产品市场体系和多元化的市场结构,已培育出“夏进”乳品,“涝河桥”、“穆和春”、“金福来”清真牛羊肉,“雄鹰”皮草等一批国内外知名品牌。

2012年,宁夏肉类总产量26.5×104t,牛奶产量103.5×104t,禽蛋产量6.2×104t。全区成年奶牛年均单产达6700kg,居全国第四位。育肥肉牛出栏胴体重约210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档肉牛生产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滩羊主产区70%以上规模养羊场(园区)实现了“两年三产”,小群饲养户基本实现了“一年两产”。种鸡生产销售能力超过1×108羽。

宁夏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较高。2012年,宁夏全区畜牧业总产值105.5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例达到27.3%。全区人均牧业收入为1630元,占农民人均家庭经营收入的26.4%,畜牧业已成为农民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

(二)畜牧业区域特征

根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自然地理特征和畜牧业发展方向,全区划分为以下7个畜牧业功能区。

贺兰山林地浅山控牧区:本区属于贺兰山林管局管辖范围,以保护为主,控制放牧,保护林木和珍贵生物物种。其中,浅山草场因地制宜适当放牧,自然保护区缓冲地带季节性控制放牧,缓冲带以外常年控制放牧,核心区严禁放牧。

贺兰山东麓滩羊、奶牛良种基地区:包括贺兰山东麓洪积平原的10个乡、7个区属农场。

灌区畜牧业综合发展区:包括引黄灌区11个市县的灌区和贺兰山东麓洪积平原灌区(平罗县东部除外),畜牧业集约化、社会化、商品化、专业化程度高,以猪、蛋鸡、肉鸡、奶牛、肉牛等食草家畜养殖为主。

平罗东部台地羊、驼区:以适应当地自然条件的滩羊、山羊、骆驼养殖为主,同时发展皮、毛绒、肉等产品。

盐同香山半荒漠裘皮羊区:包括盐池、同心、灵武、沙坡头、海原北部、原州东北部。以耐干旱风沙的裘皮羊养殖为主,同时发展裘皮、毛绒、羊肉商品生产。

西海固黄土丘陵细毛羊、兔、蜂区:包括彭阳、原州、海原、西吉大部、隆德西部,以细毛羊养殖为主,同时发展皮肉兼用兔、养蜂业和其他家畜养殖业。

六盘山阴湿山地养牛区:包括泾源、隆德东部、西吉、海原、原州部分地区,以养殖肉役兼用牛为主,是宁夏重要的商品牛生产基地。

三、特色农业产业

特色农业是农业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具有独特的资源条件、明显的区域特征、特殊的产品品质,具有一定生产传统和产业基础,经过扶持和培育能够尽快形成适度规模,在国内、国际市场产生一定影响,带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农业产业。宁夏土地、光能资源丰富,气温日较差大,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全区人均有效灌溉面积居全国第二位,经济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为宁夏发展特色农业提供了先天优势。

(一)肉羊产业

宁夏羊肉具有品种、品牌、民族、市场和价格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宁夏滩羊肉质细嫩、无膻味、营养丰富,为绿色食品。已建成灵武涝河桥、平罗宝丰、永宁纳家户、西吉单家集等西北地区较大的清真羊肉专业市场。2012年,羊肉产量8.5×104t,占宁夏肉类总产量的32.1%。现已形成北部引黄灌区饲养羊区和中南部生态养羊区,还建成了盐同灵及贺兰山东麓绒山羊基地及永宁、中卫、西吉3个国家级秸秆养羊示范区。优势区域布局如下。

1.河西肉羊核心区

包括石嘴山、银川、吴忠3个市的8个县(市、区),即惠农、平罗、贺兰、永宁、青铜峡、利通区、中宁县、沙坡头区的黄河以西地区。

2.黄河东南岸肉羊补给区

包括石嘴山、吴忠2个市的5个县(市、区),即平罗、灵武、利通、中宁、沙坡头区灌区乡镇。

3.中南部山区生态养羊区

包括石嘴山、吴忠、固原3个市的14个县(市、区)。

(二)奶产业

宁夏具备发展奶产业的良好条件,奶牛主产区位于自然条件优越、饲草料资源丰富的引黄灌区。该区域劳动力充裕,回族群众素有饲养奶牛的传统和经验,有利于发展奶业“清真”的品牌特色。鲜奶在资源、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夏进”牌液态奶和“北塔”奶粉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市场份额。引黄灌区奶产业分布在利通、青铜峡、中卫、中宁、银川、永宁、贺兰、灵武、平罗、惠农等市、县(区),以利通、灵武、永宁、银川等市、县(区)为中心区。

(三)枸杞

枸杞是宁夏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宁夏人工栽培已有千余年历史,被誉为“红宝”,是宁夏特产之一,药用及保健价值高。目前已形成中宁、银川、惠农、固原4个规模生产基地,80%的集中产区均实现了无公害生产。贺兰山东麓、卫宁灌区及清水河流域是3个枸杞主产区。贺兰山东麓产区位于银川市、永宁、贺兰县、石嘴山市、惠农、平罗等7个县(区);卫宁灌区包括中卫沙坡头区、中宁县;清水河流域产区位于原州、海原、同心3个县(区)。

(四)葡萄酒产业

宁夏具有独特的种植酿酒葡萄的自然资源优势,是全国优质的无公害葡萄生产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和冲积平原地处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是西北新开发的最大的酿酒葡萄基地。该区气候、地形、土壤和灌溉条件为生产优质酿酒葡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我国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最佳生态区之一。宁夏“御马”牌葡萄酒和“西夏王”牌干红、干白葡萄酒在国内外市场享有很高的声誉,干红葡萄酒是国家首批绿色食品。2012年,宁夏葡萄种植面积达3.4×104hm2,其中酿酒葡萄近3×104hm2,已建成葡萄酒加工企业52家,生产能力17.9×104t,葡萄及葡萄酒产值达到20亿元。目前已形成以银川、石嘴山、青铜峡、红寺堡和宁夏农垦为主体的贺兰山东麓葡萄产业带。

(五)宁夏硒砂瓜

“宁夏硒砂瓜”出产自宁夏中卫市。因其采用压砂栽培技术种植,富含硒、锌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被誉为“中部干旱带的精华,石头缝长出的西瓜珍品”,在当地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压砂田是在年降水量不足200mm的地区,利用河湖沉积或沟壑冲积产生的卵石、砾和粗细砂混合体,在土壤表面铺设10~15cm左右的覆盖层,以蓄水保墒,保持水土,为干旱地区作物种植创造较好的环境条件(图3-9)。压砂田按有无灌溉条件分为旱砂地和水砂地,宁夏砂田主要是旱砂田,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人民与干旱作斗争的智慧结晶。

图3-9 宁夏压砂地(左)和压砂地种植的硒砂瓜(右)

宁夏砂田主要分布在中部干旱带,包括中卫的香山地区、中宁的丘陵山地、海原北部的黄土丘陵地区,属温带荒漠地区,≥10°积温为2600℃~3200℃,年降水量220~300mm,干燥度为2.1~3.4,旱灾十分频繁。“三年两头旱,十年九不收”,旱作农业极不稳定。

压砂田起始于清康熙初年,当时甘肃大荒,“赤地千里,四野无青”。但田鼠洞口砂石覆盖处仍见绿色禾苗生长结实,群众由此得到启示,试着铺砂种地,并不断改进,遂发展成举世称奇的压砂。从康熙初年开创压砂田起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但发展十分缓慢,直到最近十多年来,宁夏压砂田才有了较快的发展。2002年以来,压砂田的发展进入了有组织、有计划的大发展阶段。截至2007年,宁夏压砂田已发展到6.67×104hm2,总产值达6.4亿元。其中,中卫市香山乡、常乐镇、永康镇、文昌镇、宣和镇、兴仁镇砂田面积约3.73×104hm2,人均占有砂田0.43hm2,其中香山乡砂田面积最大,达1.4×104hm2,人均占有砂田1.33hm2;兴仁镇砂田面积次之,为0.8×104hm2,人均占有砂田0.39hm2。中宁县鸣沙镇、白马乡、喊叫水乡、恩和镇、舟塔乡砂田累计面积2.2×104hm2,人均占有砂田0.243hm2。海原县关桥乡、高崖乡等7个乡(镇)砂田累计面积0.73×104hm2,人均占有砂田0.12hm2。

压砂田的科学性在于把极为有限的降水资源转化为发展高效农业的宝贵资源,是一项科学、实用、可就地取材的保护性耕作措施。同时,压砂地由于早春地温高,西瓜出苗早,昼夜温差大,长出的西瓜含糖量高,品质好,沙甜爽口,又是绿色有机食品,深受全国各地消费者的喜爱,每年有95%以上的西瓜销往北京、石家庄、济南、郑州、上海、杭州、武汉、南昌、长沙、深圳、广州、贵阳、重庆、桂林、成都、昆明、兰州、西宁等大中城市。随着市场的开拓,硒砂瓜已走出国门,远销国外。环香山地区也因此成为宁夏压砂瓜产业的重要基地。

(六)马铃薯

宁夏是国内主要的马铃薯淀粉生产基地,占全国产量的1/3。主产区宁南山区的气候、土壤适于马铃薯生长,相对于其他作物稳产高产、经济效益好,具有显著的比较优势。宁南山区天然隔离条件好,传毒媒虫少,环境污染相对轻,具备生产绿色无污染和无公害食品的要求,为马铃薯及其制品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有利条件。

(七)脱水蔬菜

宁夏脱水蔬菜产业发展具备优越的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青红椒、番茄、芹菜已成为宁夏脱水蔬菜的特色主导产品。因人均耕地较多,劳动力便宜,加上能源优势,使脱水蔬菜产品具有成本优势和价格比较优势,已成为宁夏重要的创汇产业,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惠农、平罗两县主产番茄、甘蓝、梅豆、菠菜、芹菜等,原州、彭阳两县主产青红椒、胡萝卜,是主要的脱水蔬菜原料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