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都听说过“痄腮”,它是一种会引起腮腺肿大的疾病。
为什么人得了痄腮时脸颊就会肿大呢?
“痄腮”在医学上的正式名是“流行性腮腺炎”,病如其名,这是一种能引起腮腺炎症的传染病。
腮腺是唾液腺之一。唾液腺是分泌唾液的各类器官的总称,除腮腺外,还有下颌下腺和舌下腺。这些唾液腺每天产生1~2升唾液,并通过导管(唾液通道)分泌到口腔中。唾液70%来自下颌下腺,25%来自腮腺。腮腺位于耳朵前下方,就在脸的侧边,所以当腮腺肿大时,看起来就像脸颊鼓了个“大包”。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它会产生类似于感冒的症状,但这个疾病比感冒可怕多了。病毒可以进入血液并传播至全身,引起各种器官的多种炎症。
在流行性腮腺炎患者中,3%~10%的人会患脑膜炎,25%的男性患者会患睾丸炎,5%的女性患者会患卵巢炎,15%~30%的女性患者则会患乳腺炎。特别麻烦的是,4%的人会出现听力损失,每400人中就会有1人出现永久性听力损失[4]。
三对大唾液腺
单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2018年NHK[4]的一部电视剧提及了这种腮腺炎引起的耳聋,并引发热议。这部名为《一半,蓝色》的电视剧中的主角左耳失聪,只有右耳能听到下雨的声音,剧名寓意身体的左边永远是晴天。
值得庆幸的是,现在可以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腮腺炎。日本儿科学会建议,幼儿在1岁时进行第一次接种,在小学入学前一年完成第二次接种。两次疫苗接种可将腮腺炎的发病率降低99%[5]。
唾液的作用
唾液的功能非常多,例如,清洁食物残渣和附着在牙齿上的牙垢的自清洁作用,抑制细菌生长的抗菌作用以及保护黏膜的作用等。
另外,修复牙釉质损伤也是唾液的重要作用。每个人都知道吃太多甜食会蛀牙——引起蛀牙的细菌会分解蔗糖,反应中产生的酸会溶解牙齿表面的牙釉质。这种现象称为“脱矿”。
如果发生暂时性的脱矿,唾液会通过再矿化的功能对其进行修复。但是,如果经常发生脱矿,再矿化的速度就跟不上脱矿的速度,牙齿侵蚀严重,变成蛀牙。换句话说,蛀牙的风险取决于“吃甜食的频率”而不是“吃甜食的总量”。
人工甜味剂(如木糖醇)和非糖类甜味剂(如甜菊糖)不会造成脱矿,因为细菌无法分解它们——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这类食物不会伤害牙齿。
此外,唾液也是一种消化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分解食物中的淀粉。胰腺分泌的胰液中含有胰淀粉酶,未被唾液消化的淀粉随后与胰液混合并被分解。
多说一句,淀粉是由葡萄糖分子像链条一样连接而形成的。淀粉酶打破这个链条并将其分解成由两个或三个葡萄糖分子组成的二糖和三糖。最终,它们在小肠中被分解成单糖而被吸收。唾液就负责这个消化过程的第一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