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缺氧,就要为其提供额外的氧气。在空气中,氮气占78.1%,氧气占20.9%,稀有气体为0.93%,二氧化碳只占0.04%。我们平时吸入体内的,就是这些成分组成的混合气体。所以当我们提到“缺氧”时,其实是指空气中那20.9%的部分。

那么,要怎么把氧气输送给缺氧的人呢?

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使用氧气瓶。氧气瓶可搬运,固定在病**可在移动中为患者持续供氧。瓶内的氧气被高压充入,所以钢瓶很重(根据尺寸不同,重量从几公斤到数十公斤都有),会放在专用的立架上,并使用推车搬运。

不过,氧气瓶的容量是有限的。医院里需要氧气的患者很多,光靠氧气瓶无法完全满足需求,而且每次用完还要换气瓶,效率很低,所以给患者提供氧气还有另一种方式,就是设置气体管路。在病床旁或手术室的墙壁上,会有医疗气体的专用供气口,只要插上输气管就可以方便地获得氧气。

氧气厂会定期用卡车或槽车把液态氧送到医院,补充医院在户外安装的大型液氧罐。氧气会被遍布医院的气体管路送到需要的患者那里[74],[75]。

不同来源的氧气可以使用鼻导管、氧气面罩等各种器材提供给患者使用。有些病人也可以使用人工呼吸机等设备。总之,供氧的方式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酌情选择。

人工呼吸机诞生于1838年,刚问世的呼吸机与现今的模样截然不同。当时需要将患者脖子以下的部位都放入机器中,再调降机内气压来扩张胸腔,实现患者的呼吸,这就是负压式呼吸机。

铁肺

从原理来看,负压式呼吸机比较接近人体呼吸系统的运作方式。呼吸并不是把空气从口腔灌进身体,而是通过呼吸肌扩大胸腔的空间,让空气自然地流入肺里。早期的负压式呼吸机是纯手动的,20世纪20年代,电动的负压式呼吸机问世。自此,它便以“铁肺”之名广为人知。

铁肺

20世纪30年代后,“铁肺”得到广泛普及,其原因是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大流行。脊髓灰质炎病毒常会侵犯中枢神经,引发严重的神经障碍,造成下半身及呼吸肌麻痹。呼吸肌麻痹的患者无法自主呼吸,需要在“铁肺”中待1~2周进行治疗,等待恢复。在小儿麻痹症大流行时期,医院内成排的“铁肺”为大量病患提供治疗。

医院现今使用的正压式呼吸机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是一种将导管插入气管中,从内部扩张肺部的人工呼吸机。

现在的人工呼吸机逐步小型化,可以在医院轻松搬动。有需要的患者也可以用租赁的方式在家使用。

再说句题外话,由于疫苗的普及,全球小儿麻痹症患者的数量剧减。虽然此病尚未根绝,但是从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公布小儿麻痹症根除计划以来,患者已减少99%以上。在日本,儿童会定期接种包含小儿麻痹症疫苗的四联疫苗,如今几乎没有人会因罹患小儿麻痹症而使用呼吸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