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聊聊癌症转移这个有意思的话题。

癌症向其他器官转移称为远处转移。而消化系统癌症发生的远处转移,其目的地绝大多数是肝脏。例如,Ⅳ期结肠癌发生的远处转移,约一半的转移目标是肝脏[17]。肝脏也是胃癌、食道癌和胰腺癌等常见的转移部位。

为什么癌症转移会有这么大的器官偏好呢?人体有那么多器官,癌症为何“厚此薄彼”呢?

原因很简单——消化系统中的血液主要流向肝脏。癌细胞进入附近的血管并流向目的地,这样癌症才会转移到其他器官。可见,消化系统的癌细胞会不可避免地流向肝脏。

从消化系统收集的血液经由通向肝脏的大血管进入肝脏,血液中的癌细胞也随之进入,在肝脏中着生并增殖,再次形成肿瘤。

众多消化器官的血液汇集于肝脏,很符合营养吸收的原理。之前提到,食物被各种酶分解,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的黏膜进入血管,再顺着血流抵达肝脏。肝脏将它们转化为可以使用的形式并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这就是肝脏被称为人体的“物流基地”或“化工厂”的原因。

比如,肝脏会将葡萄糖变成适合储存的糖原。此外,人体必需的蛋白质,如白蛋白和纤维蛋白原,也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它们的原料就是你从食物中吸收的各种氨基酸。各种维生素也储存在肝脏中,并在需要时转化为人体可吸收的形式。

考虑到肝脏的“化工厂”地位,这套将原料即刻输送到肝脏的配送系统是非常高效的。

也因此,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出现下降,需要吃夜宵。这被称为“夜宵疗法(Late evening snack,LES)”。

健康人从晚饭后到第二天早上不吃东西也没问题。这段时间的禁食不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因为储存在肝脏中的糖原会根据需要转化为葡萄糖,为人体提供能量。

肝功能下降时,糖原储存量较少,能量容易缺乏,所以患者睡一觉后就会感到饥饿,身体负担很大。据说,肝硬化患者禁食一夜相当于健康人禁食两三天[18]。

肝脏的解毒作用

食物分解产生的废物有时对人体是有害的,而解决这些有毒物质也是肝脏的一项重要工作。

体内代谢产生的典型废物是氨,它是一种氮代谢物。不仅是对人类,氨对所有动物来说都是一种有毒物质。然而当蛋白质(氨基酸)作为能源物质被分解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氨。因此,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并排出体外就很有必要了。

氨可以在肝脏中转化为无害的尿素,这一机制称为“尿素循环”,是一种涉及多种酶的化学反应。氨转化为尿素后,会作为尿液的一部分安全排出。

当肝硬化等严重肝病导致肝功能下降时,氨会在体内异常积累。大脑很容易被氨损伤,血液中氨的增加会导致昏迷,这被称为“肝性脑病”。

先天性尿素循环异常导致的疾病被统称为“尿素循环障碍”。氨在患者体内积累并引发各种问题,例如意识障碍、抽搐和发育障碍等。它是厚生劳动省[7]认证的疑难病之一。

如果你知道这些疾病的病因,就会明白肝脏的解毒功能究竟有多重要。

因此,动物要想利用蛋白质作为能源物质,氨处理系统则必不可少。大部分生活在水中的鱼会将氨直接排出体外。因为氨极易溶于水,可通过周围大量的水将其稀释。陆生动物则需要将氨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哺乳动物学会了将氨转化为尿素,许多鸟类和爬行动物会将氨转化为尿酸。尿酸也是一种含氮化合物,难溶于水。与溶于水被排出的尿素不同,尿酸排泄不需要用水,而是以固体(结晶)的形式排出(随粪便一起)。这对生活在干旱环境中的动物来说非常有利。对于像鸟类这类为了适应飞行要控制体重的动物来说,排泄时不依赖水的尿酸也是个极佳的选择。

为什么会出现黄疸?

你可能听说过肝脏不好的人会出现黄疸。黄疸是指皮肤和结膜表面变黄,这是血液中的胆红素增加时的症状。

那么血液中的胆红素在什么情形下会增加呢?其实之前学到的知识已经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了。

胆红素是老化的红细胞被破坏而产生的物质,是胆汁中所含的成分。对健康人而言,胆红素从肝脏排出,经胆管流入十二指肠,最终变成粪便的一部分,这一点我们前面已经说过了。

那么患有肝脏疾病的人又会怎样呢?肝脏排出胆红素困难,胆红素滞留在肝脏中,过量的胆红素进入血液,引发黄疸。

当然,能引发黄疸的可不止肝病。例如,肝脏功能正常,可胆管被阻塞,胆红素的排泌受到了阻碍,同样会出现黄疸。另外,如果红细胞因血液疾病而被过度破坏,胆红素增加,超过肝脏的代谢能力时,过量的胆红素进入血液,也会引发黄疸。这类疾病统称为“溶血性贫血”。

能引起黄疸的疾病有很多,但原理很简单。如果你了解器官的功能,病因也就不言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