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老年患者其他心身疾病的种类及定义;

了解老年患者心身疾病的心理护理技巧。

能力目标:能对老年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正确分析;

能为患有不同心身疾病的老年患者实施有效心理护理措施。

一、老年消化性溃疡与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方先生,68岁,一年前老伴由于脑出血突然去世,一年来老方一直处以抑郁状态,整日愁眉不展,情绪低落,每日喝酒1斤左右,吸烟1包。近日老方自觉头晕、乏力,胃部不适,嗳气、反酸、流涎、恶心、呕吐等症状。今日,突然剧烈腹痛无法忍受,来医院就诊,诊断为:胃溃疡伴消化道穿孔,立即给予手术治疗。

思考:

1.老年消化道溃疡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2.针对老方现在的心理状况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消化性溃疡的定义

消化性溃疡是主要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周期发作,中上腹节律性疼痛。消化性溃疡多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也可发生于与胃酸、胃蛋白酶接触的其他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的吻合口等。而老年消化性溃疡疼痛不典型,疼痛部位模糊,难以定位,呈不规则放射。超过13%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以消化道出血、穿孔、贫血等并发症来就诊。

二、临床表现

近年来,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病率明显增高。老年人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者较多,疼痛多无规律,厌食、恶心、呕吐、体重下降、贫血等症状较突出,需与恶性肿瘤鉴别。老年人要提高积极防治消化性溃疡病的意识。老年患者中以胃溃疡较多见,约有35%为无痛型。高位溃疡时疼痛可向背部及剑突下放射,有的患者还可向胸部放射,易与心绞痛混淆。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发症较多,愈合难,复发率高。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常见并发症如下:

1.上消化道出血:是老年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最主要的死因。据统计,7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为80%。消化道出血发生率及出血量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死亡率高。有研究证实,老年人消化性溃疡患者出现消化道出血后的死亡率≥25%,是年轻患者的4~10倍。

2.穿孔:发生率为16%~28%,占第2位。由于老年人反应迟钝和腹壁肌肉薄弱,腹膜炎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的首发症状多为突然衰竭,而超过50%的患者在消化道穿孔前未出现消化性溃疡的表现,因此这些因素常使患者延误就医,影响诊断和治疗。

3.幽门梗阻:患者多有长期消化性溃疡的病史,是由于幽门区溃疡本身炎症水肿或幽门区附近溃疡刺激幽门括约肌反射性**所致。据调查,发展中国家消化性溃疡引起的幽门梗阻的发生率高于西方国家。患者常表现为有上腹疼痛及饱胀感、呕吐、上腹膨隆、体重下降、酸平衡失调等,严重者出现恶病质。

4.癌变:由于胃黏膜反复破损异常增生易发生癌变,老年胃溃疡有2%~6%的患者会发生癌变,故对老年胃溃疡患者应定期检查。若经规范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加重,大便隐血化验持续阳性,消瘦明显,体重下降,提示有癌变可能。因此,应定期进行胃镜检查,取病理活检鉴别恶性病变。

三、影响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1.家庭因素:幽门螺旋菌(Heilico-l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关系密切,HP在本病的发病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有数据显示,胃溃疡患者HP的检出率为60%~75%,十二指肠溃疡患者HP的检出率高达85%~100%,流行病学研究表明,HP感染有“家庭聚集”现象,家庭成员中分离到HP多为同一菌株,提示HP在家庭内人与人之间传播。因此消化性溃疡的家庭集中发病现象可能主要是由于家庭内HP交叉感染所导致。

2.胃黏膜萎缩易发生溃疡:老年人胃动脉硬化,血流逐渐减少,导致胃黏膜萎缩,黏膜细胞更新速度减慢,从而导致抗溃疡形成能力下降,促进消化性溃疡的发生。

3.胃酸分泌增多:老年人胃肠功能减退,胃蠕动减慢,食物易积聚在胃内,不易消化,导致胃酸分泌增加,促使溃疡形成。

4.肺功能减弱:老年人常患有肺部疾病,肺功能受损。由于长期处于缺氧状态,二氧化碳又排出不畅,使胃壁血管过度收缩,胃酸分泌增加,导致溃疡并发生。

5.药物刺激:老年人患有多种疾病,需长期服用大量口服药物,特别是非甾体抗炎药(NSAIDs)包括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吲哚美辛、萘普生、布洛芬、尼美舒利等,可直接刺激胃黏膜使胃酸分泌增加,损伤黏膜形成溃疡,为消化性溃疡的致病因素之一。此外NSAIDs还能增加老年人消化性溃疡并发症的发生,增加老年人消化性溃疡的死亡率。因此,对于有溃疡病的老年人应谨慎使用NSAIDs,以免加重消化性溃疡症状。

6.其他因素:①吸烟:由于吸烟影响溃疡愈合、促进溃疡复发和增加溃疡并发症,因此吸烟者的发生率比不吸烟者高。②饮食:长期饮酒、浓茶、咖啡和某些饮料能刺激胃酸分泌,易产生消化不良症状,但尚无充分证据表明长期饮用会增加溃疡发生的几率。③病毒感染:少部分溃疡病患者在溃疡边缘可检出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而离溃疡较远的组织中则未查到,这些患者无全身性HSV-Ⅰ型感染或免疫缺陷,提示HSV-Ⅰ型局部感染可能与“消化性溃疡”的形成有关。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应激和情绪因素:急性应激可引起应激性溃疡。临床研究表明由于长期精神紧张、生活压力大、过度疲劳、焦虑、紧张、剧烈的情绪变化、不良社会事件等应激因素影响,导致胃十二指肠运动、分泌、功能异常,使胃酸分泌增加,易发生消化性溃疡。心理因素对消化性溃疡特别是十二指肠溃疡(DU)的发生有明显影响。在遭受异常应激因素刺激后,治愈的DU容易复发或恶化。但心理分析未能发现消化性溃疡患者有何特殊个性。

2.个性特点:在心理因素中,性格是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具有明显的性格缺陷,属于内向性格,有强烈的依赖愿望、责任心强,情绪不稳定、矛盾心理较激烈、常有压抑感、神经质,容易被激怒,但又得不到发泄。

小实验

紧张情绪与溃疡病

Brady用猴子做实验:将两只猴子A和B分别关进笼子里,每个猴子面前各有一个开关。每隔20秒钟使它们受到一次电击,如果A猴在开始电击前,按下开关,就能切断电源,两只猴子都能避免电击一次。而B猴的开关没有此作用。结果发现,A猴为了避免电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随时准备按压开关,压力过大,导致胃酸分泌过多,使胃肠道受到严重损害;而B猴由于开关无效,只有依赖A猴才能避免电击,没有过重的心理负担,精神比较放松,虽然也遭受电击,但安然无事。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病人

1.了解患者发病的诱因及病因及发病的症状。

2.了解患者现在的心理状态,及社会、家庭支持系统是否完善。

3.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如生命体征,有无消瘦、贫血等。

二、对症护理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患者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有无腹痛、腹膜刺激征等。对于出血活动期的患者,应注意观察呕血和黑便的次数、量、性质等,记录出血量及24小时出入量。如果患者的脉搏细数、出冷汗、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腹部突然疼痛加剧,或发现出血量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多时,均应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急救措施。

2.疼痛护理

帮助患者认识疾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机制,减少疼痛诱发因素的。注意观察疼痛的性质、部位、特点,与进食和服药的关系,并根据疼痛的特点教会患者缓解疼痛的方法。如胃溃疡表现为空腹痛,指导患者在疼痛时进食碱性食物;也可采用局部热敷以减轻疼痛。鼓励病人适当活动,劳逸结合,避免餐后激烈活动。

3.饮食护理

指导患者选择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避免食入过冷、过热、过酸、过咸及粗糙、辛辣食物。规律进食,定时定量,以少食多餐为宜,每天进食4~5次,避免零食和夜间进食,以免影响胃液分泌的正常规律。进食时细嚼慢咽,食少渣食物,如面条、鸡蛋、稀饭等,避免暴饮暴食。戒烟酒、浓茶、咖啡,少喝可口可乐等刺激性饮料,以免诱发溃疡病。保证食品卫生,避免引起肠道感染。

4.用药指导

嘱患者根据医嘱服药,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时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由于老年人记忆力差,自理缺陷,护理人员要协助病人服药到口,以免漏服或错服。服药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抗酸药物宜在饭后1小时和睡前服用,片剂应嚼服。避免与奶制品、酸性食物及饮料同服。

(2)抗胆碱药物有口干、视力模糊、心跳过速、尿潴留等副反应,有青光眼及前列腺肥大的患者忌用。

(3)HP阳性者要在饭后服用抗生素,避免胃肠道反应;禁用或慎用对胃黏膜有损害性的药物,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激素等。

(4)质子泵抑制剂如洛赛克,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服药期间注意观察有无头晕等不良反应。泮托拉唑偶尔可引起头痛和腹泻。

(5)硫糖铝片宜在餐前1小时服用,注意观察便秘、口干、眩晕、嗜睡等不良反应。不能与多酶片同服,以免降低疗效。

5.并发症护理

(1)上消化道出血:由于老年人胃部及十二指肠血管硬化,破裂出血后不易止血,因而可突然发生大出血。一旦发生上消化道大出血,嘱病人平卧头偏向一侧,立即清除口鼻腔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误吸,立即通知医生,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留取交叉配血,并采取各种止血措施,使用止血剂及冰盐水洗胃等。同时应给予心理护理,安慰患者,避免患者出现紧张情绪,影响病情变化。给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引起肺水肿,记录出入液量。

(2)穿孔:老年消化性溃疡并发穿孔的几率仅次于上消化道出血。急性穿孔一经发现应迅速做好输血、补液及外科手术准备。准备工作有条不紊,避免引起患者的恐慌。

(3)幽门梗阻:严重梗阻时需禁食,给胃肠减压,观察胃液的颜色、量、性质,做好记录。补充静脉高营养,注意输液速度,严格记录24小时出入量。做好基础护理工作,防止护理并发症的发生。

三、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老年人由于全身各系统生理功能减退,反应迟钝,而且由于疾病导致上腹部不适,长期吃药,医疗花费较多等原因,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多表现为情绪激动,精神紧张,烦躁不安、消极、悲观、多愁善感、焦虑等方面的不良心理反应。长期心理应激会给大脑皮层造成不良刺激,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以增强胃粘膜的损害因素,影响溃疡愈合,使病情加重。

2.心理护理措施

护理人员应面带微笑、亲切热情、态度和蔼,主动与患者交流,耐心听取患者对病情的叙述,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有针对性地进行疏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应耐心的、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其讲解疾病的有关知识及防治原则,鼓励病友之间相互沟通,帮助其认知疾病,同时积极争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使患者消除顾虑,减轻负担,保持积极乐观的情绪,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教会患者放松技巧,并尽可能满足病人的合理需求,对少数有焦虑、紧张、失眠等症状的病人可适当使用少量镇静催眠药物如安定等。同时,鼓励患者家属积极参与护理工作,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与关爱,使患者保持心情愉快。保持生活习惯规律、适当室外活动,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四、健康指导

生活环境应肃静、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注意保持乐观、稳定的情绪,有规律的生活,保证充足睡眠。严格按照饮食原则进食,冬季饮食宜食用藕、木耳、生姜、羊肉等,并注意进食黄绿色蔬菜,如绿豆芽、胡萝卜、菠菜、油菜等。改变不良的运动习惯,积极锻炼身体,可打太极拳、慢跑、做球类运动等,以增强机体免疫力。坚持按疗程服药,积极治疗其他疾病,避免复发。指导家属随时观察病情发展,当疼痛加重,药物不能缓解时,应及时来院复查。尽可能每半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防发生癌变。

拓展训练

李某,男性,61岁,农民。6个月前小儿子结婚要买房子,老李家境不富裕,每日借酒消愁,拼命干活挣钱。于10天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疼痛,但可忍受,想到看病还要花钱,就没去医院看病,疼痛缓解后,也没在意,仍旧每天下地干活,正常进食。1天前腹痛剧烈,来市里医院就诊,诊断为消化道穿孔,手术治疗。由于病程较长,老李感染非常重,术后在ICU住了1周,转出后见到老伴就问花了多少钱,当知道已经花了5万元时,老李情绪非常激动,立即表示要出院回家,转回当地医院治疗,经过老伴和儿子的劝说,终于同意继续治疗,但每日都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家里人也拿他没办法。

思考:

1.老李出现了哪些心理问题,原因是什么?

2.如何对老李进行对症护理及心理护理?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露晓.老年人心理问题诊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cscph.com/hyzq/alfx/xielaobanlv/

4.孙颖心,齐芳.老年人心理护理,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4

5.寻医问药网,http://jib.xywy.com/so_ill_3460.html

二、老年支气管哮喘与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张女士,72岁,主诉,反复喘息半月余,咳嗽,咳痰1周,加重3天。患者与15天前吸入冷空气出现喘息、气急、无咳嗽咳痰、无胸痛咯血,未系统治疗。3天前患者喘息加重,咳黄白色痰,自觉胸闷,呼吸困难明显,三凹征,端坐呼吸,来院就诊,给予沐舒坦、甲强龙等药物治疗喘息较前缓解。既往有吸烟史40年。

思考:

1.张女士的诊断是什么?

2.如何对此类病人进行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支气管哮喘定义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等多种炎性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慢性气道炎性反应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出现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或清晨发作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缓解或治疗后缓解。

60岁以上的哮喘患者可统称为“老年支气管哮喘”患者。分为早发性老年哮喘和晚发性老年哮喘。患者60岁以前发病迁延至老年,称为早发性老年哮喘;患者60岁以后新发生哮喘,称为晚发性老年哮喘。据研究报道,目前老年人是继青少年之后第2大哮喘高发人群,老年哮喘严重影响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甚至会导致患者猝死。全球约有3亿哮喘患者,而我国患病人数约为1500万,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的患病率及死亡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二、临床表现

哮喘的临床表现可以因年龄而改变。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哮喘发病率的增加,老年支气管哮喘的救治已成为临床医学关注的主要问题。由于老年人的组织器官功能逐渐衰退,对症状反应迟缓,感觉不灵敏,容易忽视轻中度的呼吸困难,常延误治疗,或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年龄也是影响哮喘预后重要因素,因为老年人基础肺功能的降低以及伴有的慢性心肺疾病,都对平喘药物的选择及疗效有重要的影响。与年轻人比较,老年哮喘的死亡率显著增加2~3倍。

1.临床表现:发作前有先兆症状如打喷嚏、流涕、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如不及时处理,可因支气管阻塞加重而出现哮喘,表现为呼气延长、发作性喘息、胸闷及胸部紧缩,尤其是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严重者可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咯大量白色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可自行或应用药物后缓解,部分患者在缓解数小时后可再次发作,导致哮喘持续状态。症状不典型的患者有长期的慢性咳嗽咳痰病史,数年后才发生明确的哮喘症状,虽有通气功能障碍,但易被误诊为慢性支气管炎加重;另有部分患者表现为顽固咳嗽,对止咳药疗效不佳而对支气管舒张剂反应良好。

2.并发症:发作时可并发肺不张、气胸、纵隔气肿;长期反复发作者可合并呼吸道感染或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气肿及肺心病等。

三、影响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哮喘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其遗传度70%~80%,因此遗传是重要的危险因素。亲属患病率高于群体患病率,亲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如父母双方均为易患病者,其子女也是易患病者的可能性远高于其他人群,因此,应避免选择高危人为配偶。血型与哮喘发病也有一定相关性,A型血的人比O型血的人患哮喘和过敏性鼻炎的概率高。

2.环境因素: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干燥、高热都可以损害纤毛功能和呼吸道黏膜血液循环,使局部屏障功能下降而易继发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汽车尾气增多,大气污染严重、雾霾等天气等,有害气体刺激黏膜,诱发哮喘及炎症。

3.过敏因素:内源或外源性抗原可以引起迟发或速发型变态反应,使支气管**并导致组织损害和炎症。尤其是支气管哮喘,过敏因素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引起过敏最常见的食物是鱼类、虾蟹、蛋类、牛奶等。如尘蛹、花粉、真菌、动物毛屑等也可诱发哮喘,应避免过敏源的刺激。

4.呼吸道感染因素:反复病毒感染损伤气道上皮细胞,导致气道高反应而诱发支气管哮喘。

5.药物因素: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老年人使用受体阻断剂,这些药物会导致支气管**,诱发哮喘的发作。另外一些消炎药物的使用也会导致很强的支气管**,是常见的一种诱发因素。

6.其他因素:长期吸烟、剧烈运动以及胃食管反流也是诱发哮喘的重要因素。

(二)心理社会因素

社会心理因素与哮喘关系密切,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社会心理因素在哮喘的发作当中占到了重要的地位。心理因素会诱发哮喘的发作,同时还会影响到哮喘患者的控制水平。近年来大量心理调查发现哮喘患者多处于不良心理状态,在情绪、人格、社会适应方面普遍存在问题。

1.情绪和生活事件:哮喘病人情绪不稳定,容易受应激因素影响,易出现情绪紧张、激动、焦虑、恐惧、愤怒等。有学者研究发现,负性情绪能增加哮喘患者的气道阻力,发生呼吸困难,诱发或加重哮喘。哮喘患者在家庭、工作和生活方面的不良事件也可以影响哮喘发病,如亲人死亡、子女不孝顺、家庭不和睦、退居二线以及意外事故、生活受挫等。生活事件的计量与哮喘发生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

2.人格特点:哮喘患者的性格趋于内向,依赖性较强,遇事畏缩,被动服从,懦弱、缺乏自信,有悲观倾向。研究发现哮喘患者信任度、危机感均低于健康人。

3.社会支持:社会支持系统不健全的哮喘患者,由于缺少来自家庭和社区对其在精神和物质上的帮助与支持,可以产生无助感、孤独感、消极等心理问题,对疾病治疗产生负面影响。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病人

1.了解患者的患病及治疗经过,评估与哮喘有关的病因和诱因。

2.评估患者的心理社会状况。

3.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如生命体征、精神状态、皮肤、黏膜、胸部听诊、实验室及相关检查。

二、对症护理

1.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心律、心率、呼吸频率及形态、血氧饱和度以及血压的变化,观察患者的痰液量、颜色、性状、记录24小时 出入量。加强巡视,注意观察患者是有无急性发作的前兆症状出现,如咳嗽频繁、打喷嚏、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加重等,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如患者出现三凹征加重、呼吸困难时,提示有呼吸衰竭,应立即通知医生给予处理。

2.一般护理

保持病房温湿度适宜,室内不可摆放花草,定期空气通风,保持病室清洁,避免刺激性气体。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减少探视,避免不必要的打扰,保证充足睡眠。加强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应遵医嘱给予低流量吸氧,吸氧浓度不超过40%,吸入的氧气应尽量有一定的温度和湿度,可以避免气道干燥和寒冷气流的刺激而加重哮喘发作。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一般30~40滴/min,注意配伍禁忌。

3.饮食护理

饮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均衡丰富的食物为主,应多食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每日应多饮水,避免辛辣、腥膻、生冷、油腻的食物,如辣椒、韭菜、虾蟹、鱼、蛋、酒等。保持大便通畅,适当服用蜂蜜及香蕉、茄子、芹菜等含有粗纤维的食物。

4.哮喘发作期护理

哮喘持续发作并伴有呼吸衰竭时需立即建立人工气道,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改善通气。保持呼吸道通畅,气管插管固定完好,及时清除口鼻腔及气道内的分泌物。进行肺部听诊,评估呼吸状态有无改善。专人看护,做好病情记录。应用呼吸机治疗者,定期检查管道连接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及血气分析调节呼吸机参数。

三、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1)紧张和恐惧:患者在哮喘初次发作时,由于起病突然,症状明显,由于极度呼吸困难而不能平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睡眠、饮食及正常的沟通交流;而且,患者自身对本疾病没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往往产生紧张和恐惧。由于夜间迷走神经兴奋,哮喘常在夜间发作或加重,患者在夜间精神紧张,心理负担过重,入睡困难。部分患者当看到引起过敏哮喘的某些物质时,由于条件反射、心理作用,常表现为过度紧张、恐惧,反而容易诱发哮喘发作。哮喘持续发作时,症状不能及时缓解,呼吸困难明显,患者有濒死感,患者表现出烦躁和恐惧。

(2)担忧和焦虑:多见于哮喘缓解期的患者,由于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不能正确认识疾病,过分担心疾病的发展及预后。而在出院后,又非常担心发病时不能得到及时救治。患者常表现为整日愁眉不展、顾虑重重、抑郁寡欢,对治疗缺乏信心,延误治疗,影响疾病的康复。

(3)依赖:由于平喘药是患者哮喘发作时的必备药品,许多患者对它有很强的依赖性,如果发现药物未带在身上,就会感到很惊慌,反而会诱发哮喘发作。同时,患者由于对疾病的恐慌,表现出对亲人及医护人员过分地依赖,在需求的不到满足时,便会转换为哮喘发作。

2.心理护理措施

(1)做好宣教:由于老年患者生理、心理的特殊性,应加强宣教,护士要主动热情,耐心细致地为患者及家属讲解老年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现状及治疗护理知识,取得患者的信任,消除顾虑,增强其治疗信心。为患者提供舒适环境,避免接触过敏源,确保足够的营养和休息,保持乐观心情。

(2)心理康复:给予心理、精神治疗,采用暗示性语言和放松疗法,使患者感到舒缓、松弛、安适,减轻患者的紧张、恐惧和焦虑情绪对疾病的刺激,减少哮喘发作。也可以应用药物、针灸、演示等方式增强治疗效果。使用激励、支持的语言给予关怀、抚慰、安抚,改善其负性情绪。指导患者进行自我心理疏导,建议患者记录每次哮喘发作的时间、程度、地点、当时的心理状态、有无其他不良事件发生等,以找出诱发哮喘发作的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加以预防,减少复发。

小故事

靠自己

小蜗牛问妈妈: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负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的支撑,只能爬,又爬不快。所以需要这个壳的保护!

小蜗牛:毛虫妹妹没有骨头,也爬不快,为什么她却不用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毛虫妹妹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啊。

小蜗牛:可是蚯蚓弟弟也没骨头爬不快,也不会变成蝴蝶,他什么不背这个又硬又重的壳呢?

妈妈: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 大地会保护他啊。

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

蜗牛妈妈安慰他:所以我们有壳啊!我们不靠天,也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温馨提示:有多少残酷,你就该有多少坚强,有多少努力,你就会有多少光芒。哮喘病人只有靠自己的信念、意志力,调整情绪,避免不良因素刺激,保持心情愉快,才能减少哮喘发作的概率。

四、健康指导

根据医嘱正确用药,提高用药依从性,定期复诊。积极预防哮喘发作,避免接触过敏源及非特异性刺激物。指导老年哮喘患者做好自救,随身携带止喘气雾剂,一旦有哮喘发作先兆时,应立即吸入。改变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规律,营养饮食,适当锻炼,禁烟酒。避免冷空气刺激,注意保暖,防止发生呼吸道感染。

拓展训练

张老太,74岁,儿孙满堂。患有支气管哮喘15年,5天前由于感冒,导致哮喘急性发作,来院就诊。住院后,给予抗炎、化痰、激素平喘治疗后,病情未明显好转,夜间频繁哮喘发作,张老太被疾病折磨的身心疲惫。这两天儿女亲属频繁地来探望她,就连远在国外的大女儿一家也回来照顾她。近日家属发现张老太情绪低落,不言不语。而且只要到晚上张老太就特别紧张,不睡觉,不关灯,而且每隔一会就让家属去叫护士来看她,不停问护士自己的情况。

思考:

1.张老太在住院期间出现了什么心理问题?

2.如何对她进行心理疏导?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中国老年网,http://www.chelder.com.cn/

3.杨凤池,崔光成.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

4.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cscph.com/hyzq/alfx/xielaobanlv/

三、老年原发性青光眼与心理护理

病历分析

孙某某,男,76岁。因右眼反复胀痛伴同侧头痛、视力下降,近日加重,3天后来院就诊。眼科检查:左眼视力:0.5,右眼视力:0.1。右眼睫状充血,角膜轻度水肿,前房浅,周边前房为1/4CT,房水无异常,瞳孔散大约6mm,对光反射消失,晶体混浊膨胀,余窥不清;左眼角膜透明,前房浅,周边前房为1/4CT,瞳孔圆,光敏,晶体混浊,眼底无明显异常。IOP:左眼18mmHg,右眼57mmHg。诊断: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右眼急性发作期,左眼临床前期);2.双眼老年性白内障。

思考:

1.老年青光眼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2.孙某某入院后会有哪些心理变化,如何进行心理护理?

基本知识准备

一、老年原发性青光眼的定义

青光眼是一组以视神经萎缩和视野缺损为特征的疾病,位居全球第二大致盲眼病。原发性青光眼随年龄增长与发病率呈正相关,而我国人口老龄化严重,老年青光眼患者呈增加趋势。老年性原发性青光眼是老年人常见的一种眼科心身疾病,由于病理性高眼压导致视盘灌注不良,并发视功能障碍的疾病,分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两种类型。

二、临床表现

1.闭角型青光眼是一种以眼压急剧升高并伴随相应症状的眼病,发病急,多见于女性,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表现为眼部剧痛伴有偏头痛,视力急剧下降、常有恶心、呕吐及周身不适等症状。检查发现眼睑水肿、结膜充血水肿、瞳孔散大,光反射迟钝或消失,眼压明显升高。

2.开角型青光眼起病缓慢,早期多数患者无症状,由于眼压不稳定,仅有少数患者出现轻微眼胀、虹视、雾视、头痛,晚期视功能进行性损害导致失明。

三、影响因素

(一)生物环境因素

1.遗传因素:青光眼有明显家族遗传性,有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占整个发病人群的20%以上,发病率是无家族史的数倍。

2.不良生活习惯:如饮食不健康,常吃辛辣食物,嗜烟酒、失眠、长期便秘等因素可导致青光眼的发生。

3.视力改变:临床发现,老年人常伴有近视、远视、老花眼,因此老年人发病率比较高。远视者多伴有闭角型青光眼,而1/3的近视者可患有开角型青光眼。

4.其他因素:临床调查发现,眼部解剖结构发生变化如前房变浅、眼轴短、晶体变厚、等因素均可导致眼压升高。另外高血压、血糖升高等因素也与眼压升高有密切关系,以上因素均可导致青光眼形成。

(二)心理社会因素

1.应激因素:应激事件是诱发青光眼发病的因素之一。心理应激可发生血压升高,心率、呼吸增快,瞳孔扩大、肌肉僵直、皮质醇激素分泌增多等生理变化,这些变化都会导致眼压升高。据调查显示,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眼压升高多是在发病前有不良生活事件的刺激,如疾病、家庭矛盾、退休、经济困难及周围环境改变等。而低眼压性青光眼常由寒冷、情绪应激所激发,约超过50%的患者是以长期心理紧张为主要诱因。持续应激使正常眼的眼压升高,而对于易患人群或青光眼患者来说,轻微的应激就会导致眼压升高,发生青光眼或使病情加重。

2.个性特征:大量临床研究证明,由于性格类型导致同一应激引起的反应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别。多数学者认为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个性内向、情绪不稳定,受暗示性强、神经质,A型性格明显。当发生应激事件后,情绪容易波动,常有情绪低落、急躁易怒、焦虑沮丧、失眠等,使眼压持续升高,导致青光眼。开角型青光眼病人与正常人个性无明显区别。

3.情绪:情绪的变化可以使眼压急剧升高,易导致青光眼。据调查,约80%的青光眼急性发作与情绪突然变化有关。焦虑、抑郁、恐惧、精神紧张、过度兴奋、入睡困难等均为影响因素。情绪波动可引起血管神经调节异常,血管舒张收缩功能紊乱,房水生成过多或排出不畅,眼压升高,最终导致青光眼发作。

工作任务分解与实施

一、评估病人

1.了解患者的患病及治疗经过,评估导致青光眼发作的诱发因素。

2.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变化。

3.评估患者的身体状态如精神状态、生命体征、眼部情况(眼压、视野、眼底)及相关检查。

二、对症护理

1.保持环境安静,心情舒畅,劳逸结合、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做有氧运动,如慢跑、做操等。保证充足睡眠,避免情绪波动、劳累等。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感染。注意保护眼睛,阅读时保证光线充足,减轻视觉疲劳,避免用眼过度,宜枕高一点的枕头睡眠。因在黑暗环境中,可使瞳孔扩大,容易诱发闭角型青光眼的发作,因此要慎戴墨镜。

2.注意补充营养,饮食宜清淡,少吃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大便通畅,戒烟限酒,忌喝浓茶。每餐间隔时间不宜过长,可少食多餐,以免因饥饿使头部血液集中,眼睛充血,导致眼压升高。急性发作时,应卧床休息,半流食。

3.限制饮水量,一次饮水量以不超过500毫升为宜,避免短时间内大量饮水,导致房水产生增多,眼压升高,诱发青光眼的发作。

4.滴眼药操作规范,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及不良反应。1%~4%毛果芸香碱滴眼液可引起眉弓疼痛、视物发暗,甚至在高浓度频繁使用时出现头痛、胃肠道反应,点药后应压迫内囊区数分钟,出现上述症状,及时停药。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0.25%~0.5%噻吗洛尔滴眼液时,要注意观察心率变化,可使心率减慢,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心跳过缓、支气管哮喘者禁用。

5.控制血压,观察患者病人是否有头晕、恶心、呕吐的症状,评估其性质。注意安全,避免病人处于黑暗环境中诱发青光眼急性发作或因视力下降而发生跌倒摔伤。

三、心理护理

1.心理特点

青光眼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医疗费用高,致盲率高,这些都给青光眼患者带来沉重的经济、心理压力,思想负担过重。特别是患者失明后,难以适应生活习惯的改变。而那些拒绝接受的患者,情绪变化更明显,脾气暴躁、愤愤不平、怨天尤人,从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及身体健康。个别老年患者担心视力受损后无人照顾,出现悲观、孤独情绪。

为了防止失明,多数患者选择手术治疗,然而手术对于患者的心理刺激是显而易见的,手术前患者常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焦虑、担忧情绪,害怕手术过程,担心手术后的效果。由于眼科手术时患者意识清楚,在特殊环境中,感受整个手术过程,从而加重患者恐惧、紧张情绪。术后症状得到缓解,心理状况较稳定。但临床研究发现,个别具有A型性格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出现焦虑情绪的概率明显增加。因此,在临**对老年青光眼患者同时进行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

2.心理护理措施

(1)创造良好的住院环境,使患者感到精神舒畅。护士要热情、耐心诚恳的与患者沟通,多加关爱,让患者倍感亲切与温暖,取得患者的好感与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增加老年患者的安全感。

(2)进行健康宣教,使患者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做好解释工作,加强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告知患者任何情绪激动均可诱发青光眼并加重病情,帮助患者消除紧张恐惧的情绪,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给予心理上的支持,同时争取家属及社会的理解与关爱,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念,消除各种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用积极的态度配合医生进行治疗,提高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促进康复。

(3)由于剧烈的情绪变化会干扰手术的顺利进行,影响术后恢复,需特别关注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增强其适应能力。评估引起情绪变化的原因,鼓励他们与家属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培养兴趣爱好,转移注意力,指导他们运用放松疗法舒缓情绪,保持情绪稳定。

小故事

乐观者和悲观者

从前,有一对夫妇养育了两个儿子,大儿子以卖煤为生,小儿子则卖雨伞。每到下雨,母亲就唉声叹气说大儿子的煤要卖不出去了,天晴时,母亲又惆怅抱怨小儿子的伞没人要。但父亲则和母亲恰恰相反,下雨天,他为小儿子高兴,天晴时,他为大儿子叫好。

温馨提示 : 性格决定命运,态度决定未来,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虽然失明很残酷、很可怕,如能积极面对,学会感恩,生活将赐予你灿烂阳光,终将战胜一切!

四、健康指导

1.保持愉快的情绪。发怒、激动和紧张是发病的诱因。必须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心情保持稳定,心胸开朗。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而诱发眼压升高。衣服要宽大舒适,领口不要太紧,以保证眼部血液回流通畅。

2.坚持体育锻炼,可加快血液流动,减少眼底淤血,房水循环通畅,眼压下降。但不宜做倒立动作,以免使眼压升高。防止眼部外伤,注意保护视力,不在光线过强或过暗的环境下读书看报。

3.生活规律,不熬夜,保证睡眠质量,老年人睡前要洗脚、喝牛奶,以促进入睡,必要时服少量安眠药。老年人要“饭吃八分饱”,避免暴饮暴食。莲心、小麦片、核桃肉等具有养心安神功效,青光眼患者可以适当多食。

4.积极治疗高血压。老年人尽量每年测量一次眼压,特别高血压病人。定期检查及复诊,如出现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滴眼后眼压升高的情况,应注意发生开角型青光眼的可能,应立即就诊,以免延误治疗。

拓展训练

李女士,63岁,女儿在外打工,一年回来一次,独居,无正式工作,平日生活拮据。两个月前出现右眼视物不清,近日加重,3天前来医院就诊后,确诊为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询问医生后得知,需住院至少1周,花费手术费用5000~7000元。这几日张大妈发现李女士情绪非常低落,精神恍惚,丢三落四,经常独自默默掉泪。张大妈问她怎么了,她只是简单地讲述了看病的经过,需要住院手术治疗,问她为什么还不做手术时,李女士沉默不语,只是不断摇头、叹气,反复询问才慢慢地说“等一等再说吧!”

思考:

1.分析李女士现在的心理状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绪变化?

2.如何对李女士进行心理疏导,怎样帮助她解决问题?

推荐阅读

1.高云鹏.老年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陈露晓.老年人心理问题诊断.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3.中国老年心理健康网,http://cscph.com/hyzq/alfx/xielaobanlv/

4.39老人健康,http://oldman.39.net/

5.杨凤池,崔光成.医学心理学.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