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思科和华为的官司开始,在经历了长达十六年的暗战之后,美国政府终于从幕后走向台前,以国家力量阻击华为。

美国当地时间2019年5月1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行政令,以“科技网络安全”为由,要求美国进入紧急状态,并向美国商务部赋权,允许后者禁止美国公司购买“外国敌人”生产的电信设备、技术。此举被美媒解读为,为禁止美企与华为的业务往来铺平道路。

紧随其后,美国商务部表示,计划将华为及其70个分支机构列入“实体清单”——也就是2016年3月中兴遭受的那份所谓“贸易黑名单”。

外界纷纷猜测,华为也会如同中兴那样,在极限打压面前陷入休克状态,并最终向美国屈服。然而任正非强硬回应,华为不会被华盛顿方面所左右,“我们不会像中兴那样,在美国的要求下改变我们的管理层,也不会接受监督”。

任正非的底气从哪里来?华为心声社区(华为的内部员工论坛)转发华为海思总裁何庭波致员工的一封信,给了大家答案。

原来,华为对于这一天的到来早有备案。何庭波的信中提道:

多年前,还是云淡风轻的季节,公司做出了极限生存的假设,预计有一天,所有美国的先进芯片和技术将不可获得,而华为仍将持续为客户服务。为了这个以为永远不会发生的假设,数千海思儿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为悲壮的长征,为公司的生存打造“备胎”。数千个日夜中,我们星夜兼程,艰苦前行。华为的产品领域是如此广阔,所用技术与器件是如此多元,面对数以千计的科技难题,我们无数次失败过,困惑过,但是从来没有放弃过。

……

今天,是历史的选择,所有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一夜之间全部转正!多年心血,在一夜之间兑现为公司对于客户持续服务的承诺。是的,这些努力,已经连成一片,挽狂澜于既倒,确保了公司大部分产品的战略安全,大部分产品的连续供应!今天,这个至暗的日子,是每一位海思的平凡儿女成为时代英雄的日子!

一家商业公司,居然有勇气跟美国政府叫板,是因为它拥有足够的深谋远虑,在若干年前就开始“备战备荒”,为将来危机做准备。这种大尺度的战略思想的确令人惊叹。但是对于任正非来说,这一宏大战略格局由来已久。

1994年,华为刚刚走过破局点,任正非就说到“三分天下华为有其一”。1995年在《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中,任正非提道:

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工业独立是一句空话。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没有民族的独立……

一个国家拥有的高科技实力,不仅仅能在市场上获得巨大利益,而且是国家综合国力的象征。没有高科技,就像没有军队一样软弱无力。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他们的希望,才可能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

21世纪初,华为遭遇了国际巨头思科的打压。任正非确立了“土地换和平”的基调,避免被群起而攻之,与世界各地友商互惠合作,建立反思科联盟。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后,任正非发表《理解国家,做好自己》的讲话,明确提出“全球化是一场‘绞杀战’”,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竞争强度会极大加强,华为与其他国际巨头迟早会走到刺刀见红的“绞杀战”式残酷竞争的地步。在这篇讲话中,任正非还预言美国看到经济全球化对自身不利,会退向贸易保护主义。

2009年,任正非指出,电子工业既是国家实力的基础,也是工业行业中竞争最充分的行业,因为生产要素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数码和沙子,需求却不能无限增长,华为要“深淘滩,低作堰”。“深淘滩”的意思是以客户为中心,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低作堰”是让利给客户以及价值链上的合作伙伴,建立广泛的利益联盟。在这一年,任正非已经充分预见未来残酷的产业竞争,并制定了应对的战略方针。

2013年他在《最好的防御就是进攻》中表明,华为的目标就是充分学习美国的优秀经验,用最先进的工具做最先进的产品,击败美国垄断的大公司,“把天下打下来,就可以赚更多的钱”。同时,华为已经形成了进一步增强战斗力的战术方法,就是内部的红军蓝军对抗机制,通过不断自我对抗来克服熵增,加速进化。

这篇讲话的最后,任正非豪气地宣称,“不要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我们要的是整个世界,总有一天我们会反攻进入美国”。

宏伟的使命,高超的战略,最终还是要通过战术动作落地,才能成为现实,而且这一过程中也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艰难与曲折,甚至会遭遇重大的挫败与绝望。

华为真正在国际上确立重要地位,是在4G时代发生的。这一方面当然归功于华为自身艰苦卓绝的努力;另一方面也在于中国通信产业在4G时代逐渐争夺到话语权。华为趁势而上,竞争态势越来越有利,并在5G时代获得了领先地位。

因此,要了解华为如何走到今天这一步,需要先从中国如何争夺4G话语权开始讲起。要说4G,又不得不回溯到3G,因为转折的契机在3G时代就已经埋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