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洞悉生命成长的节奏
- 第1章 父母是孩子成长的配角
- 关注当下,“优质陪伴”
- 关注当下,“优质陪伴”
- 全职妈妈的意义
- 有吸收力的心灵
- 全职妈妈的意义
- 父母只是孩子成长的配角
- 父母只是孩子成长的配角
- 早期教育以感官训练为主
- 妈妈要学会接纳负面情绪
- 察觉无意识
- 妈妈可以有负面情绪
- 母亲角色的超越
- 孩子本身便是父母教子的引路人
- 做母亲需要用心“上岗”
- 父母的权威不在于严肃的面孔
- 父亲给孩子的“优质陪伴”
- 父亲以平等心尊重孩子
- 尊重老人但坚持原则
- 尊重老人但坚持自己的原则
- 允许孩子情绪能量的发泄
- 第2章 成长的烦恼
- “秩序敏感期”来了
- 秩序敏感期的秘密
- 孩子是最热爱秩序的人
- 认同孩子的情绪
- 妈妈离不开孩子的心理
- 在自我和环境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 孩子的“依恋游戏”
- 语言呼唤是孩子的“依恋游戏”
- 让孩子听到回应
- 和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 是谁剥夺了孩子自我成长的权利
- 放手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
- 过度保护会限制孩子的自我能力
- 给孩子自己努力的机会
- “破坏”中隐藏着成长的秘密
- “破坏”中隐藏着成长的秘密
- 引导、限定孩子的“破坏”行为
- 说谎在不同年龄意味着不同的问题
- 教小孩子分清真实和想象
- 父母对孩子的期待、惩罚要适度
- 温和也是一种竞争力
- 人性之美在于温慈
- 点滴之中累积孩子内心的能量
- 以谦逊和慈爱代替权威和严肃
- 儿童的愿望和成人的意志发生冲突
- 适当引导与冷处理
- 一句句“都是为你好”引发的亲子冲突
- 洞悉爱的本质
- 努力避免胜于极力化解
- 第3章 成长的节奏
- 比节俭更重要的是孩子的创造力
- 习惯是一种“养成教育”
- 比节俭更重要的是孩子创造的能力
- “有意思”才会对孩子“有意义”
- “有意思”才会对孩子“有意义”
- 创设环境,协助孩子“工作”
- 少些说教,多些理解
- 少说教,多理解
- 先解决情绪再解决问题
- 亲情培养也有关键期
- 亲情培养也有关键期
- 亲情是孩子一生的财富
- 保留孩子和父母之间的空间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个性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天赋和个性
- 保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
- 缓慢和沉思是正常的儿童心理
- 缓慢和沉思是正常的儿童心理
- 帮助孩子赢得“有效时间”
- 改变对“学习”概念的认识
- 创设使孩子愉悦学习的支持系统
- 从一个新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淘气
- 从自己的家庭去着眼观察孩子的性情
- 差异性教育可能为孩子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 孩子是问路的客人,请多些耐心和技巧
- 孩子是问路的客人,请多些耐心和技巧
- 回答孩子问题的原则和技巧
- 单亲家庭的孩子也能快乐成长
- 家庭结构变化对孩子的影响
- 不在孩子面前诋毁对方
- 母亲快乐孩子才快乐
- 搬家后,关照好孩子的心
- 孩子喜欢安全和熟悉的感觉
- 打好“预防针”,认同孩子的情绪
- 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去贬低批评他的朋友
- 了解孩子,“望闻问切”
- 建立内在规则约束力
- 多参与孩子的活动,拓宽孩子的世界
- 不恰当的帮助阻碍孩子的独立
- 不恰当的帮助阻碍孩子的独立
- 培养孩子无意识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
- 让孩子体会自我努力的快乐
- 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恐惧
- 每个年龄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恐惧
- 弄清孩子恐惧的原因
- 防止孩子恐惧加深的几个原则
- 畏惧由未知引起
- 培养孩子独自睡觉的习惯
- 关注孩子和妈妈的“心理剥离”
- 放弃对孩子的亲密需求
- 试试几个小方法
- 家庭是孩子人际关系的第一演练场
- 家庭是孩子人际关系的第一演练场
- 引导孩子在内省中成长
- 融入群体的基本素质
- 父母不善言谈,如何培养孩子好口才
- 儿童学习语言的无意识
- 创设环境,顺应孩子自我兴趣
- 给孩子充分使用语言的机会
- 别逼孩子成为“讲礼貌”的小大人
- 别逼孩子成为“讲礼貌”的小大人
- 适度提醒,适度奖励
- 藏起一半爱,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 过程决定结果
- 找出孩子受挫的根源
- 藏起一半爱
-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
-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 多用描述语言交流
- 满足孩子倾诉欲,制订相应规则
- 引导孩子正确面对不良情绪
- 允许孩子宣泄不良情绪
- 给孩子示范自我安抚的方法
-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领路人
- 孩子的悦父情结超过恋母情结
- 父亲和孩子更像伙伴和朋友
- 父亲是孩子通往外部世界的领路人
- 第4章 和孩子一起成长
- 从孩子的角度发现并唤起兴趣
- 察觉母亲心态对孩子的投射
- 从孩子的角度发现并唤起兴趣
- 母亲的心塑造着孩子的心
- 电子媒体时代,不要捂住孩子的眼睛
- 电子媒体时代,不要捂住孩子的眼睛
- 转移孩子注意焦点
- 不要空讲“打人不好”的大道理
- 不要空讲“打人不好”的大道理
- 孩子是父母行为的“镜子”
- 接纳孩子“犯错误”
- 犯错是孩子的一种心理需求
- 让孩子在错误中获得“免疫”
- 对错误不要引入“是非道德”批判
- 孩子不必太听话
- 孩子不必太听话
-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 孩子“逆反”是自我意识的觉醒
- 面对青春逆反期,需要调整的是父母
- 家庭会伤人
- 父母的语言对孩子有雕刻作用
- 改变关系相处模式
- 比起电子产品,幼小的孩子更需要感受真实的世界
- 比起电子产品,幼小的孩子更需要感受真实的世界
- 控制孩子看电视、玩ipad的时间
- 以时间、耐心与智慧缓解孩子“入园难”
- 留出充裕的告别时间
- 和老师沟通,有的放矢解决问题
- 为孩子选择玩具的智慧
-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具
- 玩具不是孩子打发时间的“玩伴”
- 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玩具有不同的需求
- 早教班要不要上
- 孩子需要更多的信息刺激
- 你的身边就有早教资源
- 正确认知孩子的“专注力”
- 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
- 影响孩子注意力的因素
- 养成教育培养孩子专注力
-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记忆中的幼儿园
- 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记忆中的幼儿园
- 比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独立
- 别拿成人的道德观压垮了孩子
- “孔融让梨”与“约翰争苹果”
- 幼小孩子的“偷摸”是内心的需要
- 允许孩子有几样私有的东西
- “穷孩子”的自卑来自父母
- 孩子的心和成人的心不一样
- 穷孩子的自卑来自父母
- 孩子更需要饱满的亲情和永久的鼓励
- 第5章 做孩子学习的好助手
- 善用假期,别盲目将孩子托管给“补习班”
- 修补学习“断裂链条”
- 给孩子“三个开放”
- “学习”是个大概念
- “学习”是个大概念
- 提高课堂听讲质量
- 不要固化孩子的兴趣
- 会玩的孩子才会学
- “要我做”和“我要做”
- 保护孩子学习的“天然动机”,会玩的孩子才会学
- 考试焦虑症到底是焦虑什么
- 改变孩子妈妈先改变
- 素质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 帮助孩子缓解“学习焦虑”
- 除掉孩子紧张的焦虑源
- 和孩子一起做做放松游戏吧
- 当孩子不被老师认可时
- 以其所长鼓舞孩子的自信
- 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理解
- 只能赢不能输,了解孩子好胜心背后的心理因素
- 认清好胜心背后的心理因素
- 对孩子输赢做出恰当反应
- 孩子厌学,了解原因后对症下药
- 了解孩子厌学的原因
- 每个人都可以用一把刷子混饭吃
- 成绩不是评价孩子的唯一标准
- 全面认识自己的孩子,成绩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
- 给孩子提供各展其能的舞台
- 阅读是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 阅读是一种习惯和生活方式
- 父母示范与兴趣引导
- 注意阅读的广度和技巧引导
- 后记 因为懂得 所以会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