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快时代,每个人都希望高效率地做事,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惜时如金高效率地学习。快节奏主宰了我们的生活,我们才会觉得“慢”成为生活的一种障碍。

其实,如果这个世界真正能慢下来,未必不是人类的一件幸事。

这样说并不是说慢性子、磨蹭就是好事情,而是希望当父母为孩子的这个问题着急的时候,能够走出对事情判断的自我观察点,而能够从一个更宽泛的视角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

我不清楚你的孩子慢的具体情况。一般来说,自己做事快的人,总是感觉别人做事慢。所以,在你对孩子问题的观察和判断上,你可以先觉察一下自己的生活节奏。如果你在生活和工作中是一个节奏很快的人,以你做参照来判断孩子做事的快慢的话,可能会不自觉地夸大孩子问题的存在。

孩子基本上生活在一个以大人的需求为主的环境里,快节奏高效能,是成年人世界的需求,但不一定适合孩子成长的节奏。所以,心理学专家认为,父母的生活节奏太快,并要求孩子也适应这种快节奏,会对孩子成长的健康的心理构成妨碍。每个人在自己的活动中都有一种节奏,它是人的一种内在特征。当其他人的活动节奏和我们接近时,我们就高兴;当我们被迫去适应他人的节奏时,就会感到不舒服。孩子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是被大人主导的,成人的理解才是儿童成长的真正力量,过多地导入成年人的生活因素,就会破坏孩子“内在纪律的秩序”,可能会使孩子出现过于急躁或者过于懒散。其实,缓慢和沉思正是儿童正常心理的体现,儿童能够审慎地、有条不紊地行动,是源于他有一种内在纪律的约束,他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行动,而不受他人的意志支配,成为外界环境影响的牺牲者。你的孩子身上,也许有一种很强大的内在秩序力量,让她能够坚持自己的自然成长节奏,抵制着妈妈快节奏的影响呢。

我们成人有一条“最大效益法则”,注意的往往是他自己行为的外在目的。这就使得我们经常运用最直接的方法,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达到自己的目的。所以,我们经常看到孩子在做一些似乎没有成效或者挺幼稚的事情的时候,就会着急上火,会忍不住以成人的能力去代替孩子在一瞬间把这个事情做完,而且做得很完美。比如,孩子在系鞋带,孩子在用他的小手指一点一点地缠绕着,妈妈在旁边急了:“怎么这么半天还没系好?就这么简单嘛!”忍不住蹲下来三下两下给孩子系好了。不尊重孩子的努力,等于剥夺了孩子可能成功的成就感。如果妈妈能做到静静地看着孩子缓慢而有序地“工作”,并表现出尊重而欣赏的态度:“系鞋带对手指是个不小的挑战呢。”那对孩子该是一种多么有益的影响啊!

成人总是潜意识地阻止儿童进行那些缓慢和看似笨拙的活动,但孩子天生对于琐碎的或微小无用的东西满怀着热情,看似磨磨蹭蹭的过程,却饱含着他的全部精力和热情。

经常有这样的情景:小孩子在慢腾腾地穿衣服、洗脸,或者做着他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大人让他快点,他也“不听话”,大人不耐烦了就迅速地代替他做完了。结果孩子又哭又闹地生气,因为成人的节奏阻碍了他的“工作”完成,发脾气是孩子需要以自己的节奏“工作”的本能不被理解的痛苦反抗。

如果孩子顺从地、任由成人的“快节奏”进入他的生活,他可能会压抑下自己做事的热情和活力,慢慢地变得“懒散”。当父母感觉孩子的动作缓慢时,总是忍不住要去进行干预,用自己帮助的行为代替孩子自己的活动。这种看似的“帮助”实际上是代替,剥夺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求得成长的机会。孩子潜意识里就继续不听话地“慢”下去,等待着父母快节奏的“帮助”。所以,我们成人对节奏的观念,在孩子的世界中应该有个重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