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0~3岁的时候,更需要妈妈的陪伴。女性适合哺育的身体特征和细腻温柔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妈妈在孩子的这个成长阶段比父亲更重要。母爱给孩子成长提供着最原始的生理满足、安全满足和爱的满足。所以在这个阶段,一般孩子和父亲的关系都是比较疏远的,甚至他还想独占妈妈呢。

3岁以后,他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感兴趣。他开始追逐父亲,是因为他喜欢父亲可能带给他的那个更加丰富的世界。直到5岁之后,父亲的爱可以帮助孩子逐渐剥离和母亲的黏连,以便使孩子可以更独立地成长。一般来说,母亲总是太细腻、太放不开手。父亲角色在孩子成长中的更大作用,就是别让那种强大的、自然的母爱,把孩子的独立能力吞噬掉。

如果父亲不能朝夕相伴就是“缺席”的话,那现在有多少父亲能做到在孩子的成长中不“缺席”呢?解决方法是两方面的,一是作为父亲,要对孩子进行“优质陪伴”。所谓“优质陪伴”就是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在长短,而在于能否利用有限的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把父爱传达给孩子。

长期驻外不能和孩子朝夕相处的父亲,一定要经常通过电话或者电脑和孩子交谈,让孩子感觉到父亲的关注。父亲在孩子不同的年龄段,用不同的方式和孩子保持沟通交流,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有益。

即便是不驻外地的父亲,这里面也有个“角色转换”的问题。有的父亲担负着工作重任,回到家庭和孩子在一起时,仍然不能轻松地呈现自己生活中父亲的角色,一边和孩子玩着一边手机不停,孩子好不容易和父亲在一起,这时他会怕工作把爸爸拖走,心里就容易有不安定感和分离焦虑;还有的父亲虽然也和孩子一起玩,但“角色僵化”,陪伴在孩子身边的,不是那个能够懂得蹲下来和孩子说话或者肆意嬉戏的父亲,传递给孩子的仍然是一个职业经理人、教师、政府公务员的语言或者是面部表情……我认为,一个男人不管他的社会角色是什么,回到家庭,在孩子面前,他就是那个很生活化的、能够给孩子温情和安全的普通父亲。就像数学大师陈省身,虽然是几代数学家的偶像,被认为影响了数学和物理学的走向,可是,对于他的一子一女来说,陈省身永远是那个热爱全世界的美食、喜欢奶酪“越臭越好”、在餐馆里点菜比别人更为拿手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