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素质教育,我们首先想到的是科技实验、读写水平以及音乐、美术、体育等“特长课”,仿佛只有它们才能最直接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其实,一些传统意义上认为需要“死记硬背”的东西,如语文、地理、政治等同样也在素质教育中占有非常关键的位置。
素质教育是“动手和动脑的教育”。据报载,有一名美籍华人的孩子,在美国洛杉矶的一所学校读初中。有一次历史课上,老师为了激起孩子们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要求每个学生回家后制作一份自己家的家谱。这位美籍华人的孩子,非常认真地给在国内的爷爷、奶奶、外祖父、外祖母等一大群人打电话,充分了解了自己的家族人员情况,并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一份令美国老师称赞不已的家谱。
同样,在语文课上,老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场景来亲身体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境;上政治课的时候,老师可以把当前的一些社会热点拿出来让同学们讨论,比如可以结合经济学原理谈谈明年的房地产行情。教育的关键是其本身要有创意,老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开动脑筋的同时创造动手环境,并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给予客观的评价。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兰塞姆·罗杰斯曾经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一种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原理。也就是说老师要尊重和理解学生,以鼓励的方式让他们达到成功的目的。老师还应该因材施教,眉毛胡子一把抓是教育的大忌。
在哈佛大学的一节公开课上,比尔老师怀里抱着一只鸡走进教室,同学们都感到非常奇怪,他们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的老师,比尔老师把鸡放在宽大的讲桌上,然后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小米,将米撒在鸡的面前让它啄食。可是,鸡此时惊慌失措怎么也不肯啄食,比尔老师见它不吃,就使劲按住鸡,把它的脑袋摁在小米上,强迫鸡去吃。这样一来,这只鸡吓坏了,咕咕地叫着拼命后退,仍然不肯吃。此时同学们惊呆了,不知道老师到底在做什么,只见比尔老师看鸡还是不吃米,就用双手掰开这只鸡的嘴,将小米使劲地往里塞,鸡拼命挣扎,死也不肯吃。随后,比尔老师松开手,向后退了几步。只见这只鸡抖了抖身上的羽毛,稍稍平静了一会儿,才慢慢靠近米粒,继而悠悠地啄起食来。
看到这种情况,比尔老师深情地说:“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也看到了,强迫鸡吃米的时候鸡被吓跑了,而松开手后鸡反倒吃起了米。这也是哈佛对你们的教育,我不会规定你们选修什么课程,那是你们自己的事,哈佛给予你们的是一片宽松和自由的天地。希望在座的各位同学能像你们的师哥师姐一样,通过在哈佛的学习,创造出自己辉煌的业绩。”顿时,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所以,当今的素质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为前提,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让其充分发展个性、激发兴趣。我们要秉持动手中有思考,思考中有行动的教育理念,给孩子们施展自我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