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达到一般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就需要完成一般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丁谓,北宋人,进士出身,累官至尚书左仆射、门下侍郎、平章事兼太子少师,晋爵晋国公。丁谓的人品不怎么样,在北宋就很受诟病,被称为“五鬼”之一。但是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很强,故而得到宋真宗的信任,被任命为宰相,得以执政。
丁谓的记忆力极好,别人读文章往往需要读很多遍才能记住,而他读一遍即能背诵。任职三司时,堆积的文牍犹如一座小山,官吏们很久都不能解决。丁谓一上任,好似风卷残云,几天之内就全部解决了。对于一些疑难问题,他能拿出中肯、切实的意见,令上级与下属都十分满意。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宋真宗下诏修建玉清昭应宫这一浩大工程。这项工程占地480亩,即32万平方米,包括宏大的宫殿、楼阁、明堂、桥梁、水池等,房屋共计2610间,预计15年建成。当时的士大夫认为,这座宫殿超过了秦始皇的阿房宫,“竭天下之才,伤生民之命”。丁谓接手这项工程后,将它划分成2000余个区,进行综合统筹,只用了8年时间就完成了,工期几乎缩短了一半。那么,丁谓是如何完成这个任务的呢?我们不妨先看看他是怎样修建另一工程的。
宋真宗是个奢华且做作的皇帝,喜欢玩“祥瑞”的把戏,制造老天眷顾他的假象。一次,宫中发生火灾,一夜之间将他的宫殿烧了个精光。好在内侍们救火及时,皇帝的性命才得以保全,而后暂时在一座偏远的离宫办公。为了尽快建成宫殿,宋真宗在离宫召开了御前会议。大臣们讨论了一上午,认为原来的宫殿是五代以来至太祖、太宗朝,经多个皇帝逐渐扩建的,要恢复宫殿原貌,工程量大,不可能一蹴而就,工期短则五年,长则十年。宋真宗一听,顿时大怒,自己在这个小破宫殿里办公五到十年,实在有损皇家威严。他宣布散会,将大臣们都撵了出去,只留下参知政事丁谓、户部和工部的主官,问他们重建宫殿最少需要多长时间。户部和工部的官员将之前开会时说的话又说了一遍,丁谓却禀奏只用三年就能完成。宋真宗大喜,命丁谓全权负责。户部和工部的官员一听这么短的工期,顿时傻了眼,而皇帝早已回了后宫。
丁谓到了工地,发现火灾之后遍地都是断壁残垣,要重建宫殿,首先要将这些残骸清走。重建工程还需要大量的木材和石料,施工则需要大量的新土。要解决这些问题,最大的难题在于运输。如果筹划不当,不要说修建宫殿了,恐怕修整出一个平阔的工地就需要耗费大量人力和物力。眼看夏天就要结束了,在冬天来之前,要是不能先为皇帝建造出几座完整的宫殿供其居住,恐怕会因“欺君之罪”而脑袋搬家。
为了解决问题,丁谓吃住都在工地上。他调查后发现有一条水沟通往汴河,这是皇宫的御河。他顿时灵机一动,和负责的工部官员制订了如下方案。
第一,在工地上挖十条大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用的新土。
第二,将汴河的水引入所挖的大沟里,采用水运的方式,将各地的木料、石材通过水沟运到工地。
第三,完成木材、石料等建筑材料的运输后,排干沟中的水,将烧毁的宫殿废墟回填到沟中,解决废墟外运的问题。
丁谓的这一套连招下来,极大地节省了时间和人力,只用了两年半就基本完成了皇宫的复建。他赢得了宋真宗的敬重,并被视作股肱之臣。
现代管理学中,有一门学科叫“运筹学”。人们通常认为这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开始出现的,将领们需要将大量的物资、军械、弹药运送到作战区域,因而参谋人员们研究出了科学的运筹手段。事实上,运筹学在我国有很悠久的历史,丁谓就是深谙这门学科的大师。
运筹学作为一门解决实际问题的学问,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首先是确立目标,其次是制订方案,再次是建立模型,最后是给出解决方案。丁谓在皇宫复建工程中,首先从根本问题,即废墟处理和土石方运输入手,从而达到一举三得的效果。
运筹学是人们解决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的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不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