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商业企划书, 沈珏挑出了一些在文创行业颇有名气的私募基金,以及在最近几个月有所动作、想要往文化产业走的一些投资商,把材料投递到他们邮箱。

商业界流行社交往来、资源搭桥互换, 也讲究人情信誉背书。同样分量的企划书, 经由推荐人之手递交上去,和海投邮箱收进来的,往往会面临不同的待遇。

沈珏晓得这道理。他作为一个大学生,能进到金城房产的投资部实习, 靠的主要是亲戚关系。但月满书屋显然没有这样的人脉可用,虽说与林州大学与林州博物馆的学者教授们相处都不错,可那与募资这一块, 相差仍是太远了。

年前时间不多, 人人归心似箭,没有余裕再联络走动,姑且也只能先通过海投的方式来投递。

想到书店不期然的际遇,他也找到【好好吃饭】的官网, 给他们发送了一份企划书。

这份企划书的内容与通用版本不同,沈珏针对好好吃饭的经营特色,给他们做了一套定制方案。一部分是挑选出来的书目, 是能够被放在好好吃饭的堂食书架上, 被食客轻松阅读的书籍;另一部分则是可以跟随好好吃饭的制成品一起给出的印刷物料,购买食材的人,能够通过这些内容,了解到更多样的烹饪方式, 以及美食背后相关的故事。

邮件发出去, 大部分杳无音信, 有一小部分礼貌地回复他, 希望有进一步的接触。沈珏对月满书屋当前的窘境坦白相告,表示想要争取年前面谈的机会,倒也有两、三个商谈能够快速推进。

有一位投资顾问笑说:“收到的企划书虽然多,好的项目却总是很快就被人抢走。你希望尽快,殊不知我们也一样。”

距离过年只剩下一个周,距离租期结束,还有一个月。林州市里,过节的气氛满溢,提早还乡的人不在少数,街面上的车马行人都显得疏落。沈珏却仍在四处奔波,他心知在这时候,越忙越好,能多见一个人都是多一分机会。

褚何如改签了车票,勤勤恳恳地每日上工,同时也绞尽脑汁,帮忙出馊主意。此前沈珏让他一个个电联月满书屋的老熟客,他做得拖拖拉拉,现下终于绷紧神经,在三天里打着新年祝福的口径,把人全都问候了一遍。

医院旁边这间店面,能留住的概率很低。假设投资款不能及时到来,那么他们自己也得有稳定资金流的对策。

因此,褚何如想到年后第一件事,是办一场图书特卖会。将特卖会当成告别派对来开,打出广告,准备食物,贩售情怀,邀请过去十年间,所有与月满书屋一路同行的老朋友,拿医院店面这边囤积的书本进行一场大促销,快速回拢前期投入的本金。

低价抛售,难免有一定程度的折损。但这种方式,能为他们节省下大量的时间成本,为月满书屋的继续运营,安装一道保险阀。

他能自主提出、主动落地这个想法,沈珏格外欣慰。

“这个活动做得好,以后升你做店长。”沈老板老成地拍了拍褚何如。

褚何如不忿:“去你的吧。”

他也不晓得自己怎么能想到这种花里胡哨的促销活动的。可能是耳濡目染,看多了沈珏拿着文化产品冷静估值喊价的操作,他也被影响到了。

这也是为了书店好,他宽慰自己道。

这一周,沈珏飞了两个城市,与三家投资人进行了面谈,网络会议打了四五个。进度推进比较顺利,其中有一两家对月满书屋表现出相当热情的合作意愿。

只是合同走款,终究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正规的私募基金,在敲定了项目以后,还要走一道“投决会”的流程,由各位股东票决出最终决策方案。各位投资经理临行前,都说会保证尽快推进;但至于有多快,那就不好说了。

闲来无事,查看邮箱,【好好吃饭】一直没有回应。除了系统给出的“已投递至对方邮箱”的提醒以外,连个已读回执都没有。

也是,跨行跨得实在太远。餐饮业在年前又是最忙的时候,没有回应,也是意料中事。

沈珏一笑置之。

那天在书店里,被那两个人盯着看,说不定也是他自己的错觉。

心绪起伏间,五天过去,明儿就是小年夜。月满书屋两旁,水果店和茶叶店都拉上了卷闸门,挂好门口的对联和红彩纸,双双回家过年去了。

月满书屋还开着。

过年的时候,医院冷清,但仍然是有人的。有不方便回家的病人,还有趁着过年长假动手术的病人。城市里还有事故在接续发生,也有人会因为突然来袭的病痛而倒下。无论何时,医院都得亮着灯,留人值守在岗位上。

所以月满书屋也开着门,陪在这些人的身边。沈珏的计划是,到除夕的下午再关店。

有人推开店门,他抬眼去看,见到一位穿着休闲西装,外面裹着长大衣的白领女士。她进了店门,目标明确,见到沈珏,眼前一亮,径直走过来。

“早。”沈珏冲她问好。

女士也向他问好。她眼角发红,不知是熬夜工作得太晚,还是乘了红眼航班,状态不好,情绪也就显得沉倦。

她沉默着,从随身的皮包里,拿出来一个沉重的牛皮纸袋,放在沈珏面前。又找了一会儿,拿出来自己的名片递给沈珏。

【好好吃饭】四个圆滚滚的可爱字体,赫然在目。

女士自我介绍:“我是好好吃饭集团的法务经理。你们还在找资金援助吗?希望我来得没有太迟。”

既是金主,那可能就得聊一会儿了。沈珏搬了张椅子出来,请她坐下,又给她打了杯热咖啡。

女士捧着杯子,轻嗅了一下杯沿蒸腾起来的热气,轻笑了一下。

她说:“我已经了解到月满书屋面临的情况了。你们面临困难,我理解。可是实事求是地说,协议签署、股权变更、到正式打款……即使我们用最快的速度来走完流程,在行政手续上,也必须等待大约半个月左右的时间。”

沈珏点点头,示意她继续说。

女士又笑了笑,这是她面对客户时的职业反应,没有什么真心在里面:“可是,林总一定要我们想办法。这件事是他们几个高管私底下聊的,进展得太仓促,没有见过创始人,不该这样草率地做决定。但林总很坚持,希望你能理解我们的好意。”

沈珏又点头。这位法务经理将这些相对敏感的内部消息讲给他,又先提出内部的纠葛和老板的让利,是一种比较基本的谈判技巧。让对方心生亲近和愧疚,接下来的事情,就会比较好推荐。

好好吃饭是怎么想的,沈珏不清楚。但这位法务经理本人,明显并不信任月满书屋。

到了这里,女士终于道明来意:“所以,我们经过讨论,定下来一个方案。”

她打开牛皮纸袋,拿出来一份文件。洁白的A4纸顶端,赫然是四个大字,《借款协议》。

“我们走一套迂回的流程。”女士介绍道,“需要签署两份协议,一份借款协议——好好吃饭将在本月月底之前,也就是除夕夜之前,向月满书屋借出两百万元的款项。”

“另一份则是债转股协议。”女士变戏法似的,又从牛皮纸袋里抖落出另一份更厚的协议,“好好吃饭有权将这两百万元的债务免除,转变为月满书屋百分之十的股份。”

褚何如从后仓走出来,手上抱着书,耳中就听到这一套弯弯绕绕的复杂操作,不由拧起了眉。

沈珏垂眸,扫了一眼桌上摊开的文件:“所以,你今天过来月满书屋的意思是……”

女士简短道:“你有任何关于合同的问题,都可以在这里向我提出。我人到这里,就是为了完成这一步的文书工作,好让财务在除夕前,把两百万打到你们的账户里头。”

褚何如走过来,惊疑不定:“两百万的债务,那有点太吓人了吧?我们是想做书店,但不想背债啊……”

女士浅浅地翻了一个白眼,显然是不想搭理他。

林柚平时做事,都是提前规划谋篇、谨慎打算的风格。这一回突然出声要投一个名不见传、营收状况也堪忧的小书店,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但凡有点眼力见的人,就该知道赶在几天之间,想好走款方向、给出全套文书材料有多难得。不领情算了,她可没兴致给这两个小鬼一一解释其中的辛苦善意。

沈珏不怎么做声。他把两份协议全都仔细审阅了一遍,提出了几处细节上的要求,都从书店的基本经营诉求出发,有理有据。女士拿出笔记本,现场调整好了协议,又给沈珏看了一次。

“我这里有打印机。”最后沈珏道,“我帮你连下WIFI,我直接签。”

他的态度平静,与走进街边店里,买了一杯咖啡无异。

吃惊的不仅是褚何如,白领女士也震惊了。

一个真敢借,一个也真敢收。两百万的借款,在合同中写的是5%的年复利,归还期只到半年而已。

若是双方互利互信,这份借款协议,当然就只是后续股权投资的一个前置步骤而已,其中写的数字,无非是最坏情况下的保底措施,没必要太放在眼里。

但若是他们想要拿这份协议来做文章,压死月满书屋这样小小一根幼苗,还有沈珏与褚何如这两个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其实也是轻而易举。

她提醒沈珏:“这份债转股协议中,有排他条款。当你签下名字,落下公章以后,你们就不能再和其他的资方接触了。”

原本是基于同理心,想提醒一下他,慎重行事,仔细看看合同,再好好考虑一下。却不想沈珏直接道:“你说得对。没必要再和他们聊下去了。”

笔和公章到位,几分钟间,沈珏签完了一式N份的两套协议,将它们递回给白领女士。

修改后的合同签署完毕,重新被放回到她的包中。过程荒诞,结果却是理想的。年前最后一件大工作即将完成,女士的心情也不免跟着轻松。

咖啡喝完,她将一次性杯子随手掷入旁边的垃圾桶中:“哎,小沈店长。方便说吗?你和我们林总,是不是朋友?”

“还是说,亲戚关系?”她琢磨了一会儿,马上否定了自己的答案,“也不会啊,林总不是那样的人。”

沈珏起身,为她推开书屋的玻璃门。

“我们……以前可能是朋友。”他笑笑,含糊不清地带过了这个问题。

女士挟着包,踩入书屋外的冷风中。她咀嚼着沈珏最后的话,百思不得其解。

以前什么以前?沈珏的背景,他们都做过调查了。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毕业生,出生在林州,读书在北海,与好好吃饭毫无瓜葛。他甚至连江城都没去过,更别说和林柚碰面了。

小年夜午后,这位法务经理传消息给沈珏,给他发去一张公司转账的截图。大额汇款需要时间,他们紧赶慢赶,卡在小年夜办完所有流程,总算能赶上林柚给出的最终期限。

除夕早晨九点正,月满书屋的账户里,转进来一笔两百万的巨款,原本的余额挂在几个零的后面,变作了零星的映衬。

总算可以放心了。

沈珏给褚何如打电话:“放假吧。”

而后,他自己拾掇出来一箱新书,暂锁上店门,往外面走。

辞旧换新的日子,月满书屋当然也为附近的书客们,准备了新春礼物。

作者有话说:

12点以后可能有2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