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已经不知所措的李嫣嫣,李园知道,今日只能到这里了,若是在继续说下去,恐怕适得其反,最后离开之前,才说了句:“嫣嫣,兄长和孩儿的性命现在都交给你了,你素来聪慧过人,应该能想通这其中的利害。”

“这件事,是武侯的计策,若是违背了武侯的意志,我兄妹二人不用等到孩儿的出世,必然横死,若是要逃?这天下虽大,哪里还有我二人的容身之处,这可是秦侯,若是现在为秦所用,万一将来,秦国真的能够一统天下,你我二人依旧有大功,未尝不会继续延续富贵下去,这生路死路,你自己思量吧。”

说完,李园便收好了桌上的帛书,起身离开,留下了李嫣嫣一人在府中百般焦灼。

脑海里,自然也是回**着李园的每一句话。

黄歇因为忙着迁都的事情。

三日未去李嫣嫣的别苑。

几日中,皆是忙到了深夜,才托着筋疲力尽的身体回到令尹府。

迁都虽然定了,但是,黄歇在实施起来,却遇见了不少的麻烦,这是楚王的意志,昭氏,景氏虽然无力抗衡。

但重要的事情总会敷衍为难。

行将起来,有人出工不出力,明里暗里,总会多出许多波折!

有的层面,还非要黄歇亲自出面不可。

这无意大大的分担了他的精力,黄歇自然知道,这其中肯定是有人使袢子。

正在思虑寿春的事情,忽然便抬头看到朱英一脸欣喜的走了进来。

黄歇见到朱英,终于笑了起来,放下手中的书简,道:“这次迁都,多亏了你的计策,说到底,本君还是受了你的恩惠啊。”

朱英闻言,心中暗喜,对梅长苏暗生感激,黄歇邀请自己来,提到了这件事,恐怕就是为了实现对自己的诺言了吧。

顿时稽首道:“朱英为君上分忧,本就是分内之事,岂敢受君上的礼赞。”

黄歇一叹,道:“我门下三千门客,但能为本君分忧者,唯你一人,你受得起,来来,坐下说。”

朱英来到了堂下的左首处,顿时心中也有些激动。

他也很想知道,黄歇是如何安排的。

黄歇看见朱英的模样,顿时猜测到了朱英心中所想的事情,便将手中的两份竹简拿到了朱英的面前,道:“你自己看看吧,这是氏族和宗庙的大臣所推荐的人选,我想听听你的意见。”

朱英看去,两眼骇然。

其中皆是各自上书令尹,事关陈国王都和引水入城的浩大工程。

寿春虽然雄伟,王宫不需立地重修,但是毕竟是陈国的王宫,且空置多年,而且,这一次,楚国是准备要引水入城,肯定是要做一番修整才能重新使用。

而要征召劳力,从寿春城南六十里处开是合渠入城,工程极为浩大,牵连极为广泛,这其中的利益,自然也是不少。

自然惹人眼红。

朱英道:“这是宗庙,氏族给令尹推举的人选,其目的是想前往寿春主持去修渠和修建宫殿之事?令尹是在为难吗?”

黄歇笑了笑,摆了摆手,道:“本君有何为难!修建王宫,乃是大功,引水入城更是关乎社稷,这些人,不通水利,不晓实事,若是本君这么去做,传出去,还说本君巴结于他们,一个个算盘打得好啊。”

朱英笑道:“修建王宫则罢,但若是修建水渠,必然开通航运,这其中之利何其之大,自然让人无法舍弃啊!”

黄歇道:“不错,本君时才在想,答应宗室那边,会得罪氏族,答应氏族又得罪宗室,既然如此,那本君为何不考虑自己的人。”

朱英顿时一愣,看着黄歇若有所笑的神态看向了自己。

一时间,整颗心都快蹦了出来!

黄歇谈吸了一口气,道:“你朱氏一族,都靠你一人,这么多年,你对本君忠心耿耿,本君都记在心里,这一次,修建王宫之事,本君准备交给你去做,这件事,我自会和大王去说,你若以这等功劳,到时足可胜任宫尹,也就名正言顺了。”

朱英闻言,骇然变色。

猜测毕竟是猜测,当黄歇说了出来,那就不一样了。

之前,他想的仅仅是门尹,现在却变成了宫尹,职权上,更胜一步,而且,这换了新的国都,大王入住了新的都城,换宫尹,可换可不换,但若是朱英修建了王宫,又有黄歇提携,自然也是名正言顺,无人可以说闲话了。

朱英感激的跪地的道:“朱英,谢君上!”

千言万语,也就在一个谢上!

黄歇却还接着说道:“你帮本君治理淮北十二县,通晓水利,而此次迁都寿春更是要精通此事,所以,本君已经写好了奏文,准备让大王下旨,封你为左司徒,主管这一次水运大事,也算本君对你朱氏一族的报答。”

如果说宫尹已经让朱英大喜过望。

那这修建王都水运,就是天降大喜,可以惠及一族的大事。

虽说,名义上是王都的,但是楚国的制度,向来都是修建的人来主持,到时给自己的族人行出便利,那岂不会容易万分?

渠是要维护的。

航运也是要人的,哪里建码头,如何来管制,这都是左司徒管制的。

在楚国。

司徒主管的是劳役,兵役等事情。

而左司徒管劳役,右司徒管兵役。

朱英去主持,必须要挂上左司徒的官职,也算楚国中层的实权官吏了。

真要说,这个左司徒的实权是远远大于宫尹的,但是宫尹厉害在大王身边,这后宫妃子都是要巴结的。

也就是说,朱英在外是司徒,在内是宫尹,一举成为朝中重臣。

当然,这都是他朱英辛苦了十六年换来的。

朱英眼眶都红了,连连道:“朱英永远都是令尹的门下人。”

黄歇满意的点点头,道:“好了,你我二人,何须这般,此事不容耽搁,明日我上禀大王之后,你便准备一二,动身去淮东吧。”

朱英心中感激。

好不容易压了激动的情绪后,忽然关切的道:“君上大恩,朱英无以为报,这一次去淮东,不知道何时何日才能再见君上,临别之时,朱英有几句话和君上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