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在《当代哲学经典》中选编“宗教哲学”一卷的作品,我想尽可能把当代最富声望的哲学家有关宗教的代表性观点表达出来,并尽可能兼顾宗教哲学的论题范围。
哲学家论述宗教,往往是从其自己的哲学观点出发的。从本卷选编的这些文章中能强烈感受到这一点。怀特海从“过程哲学”出发论述了他的“新宗教改革”的愿景。罗素从实证主义和分析哲学的角度与新托马斯主义哲学家考普斯顿就神的存在的证明问题展开争论。然而,同为分析哲学家的维特根斯坦则从日常语言分析的角度阐述宗教经验不可用命题语言表达,但对人的生活具有指导意义。海德格尔从生存论的现象学角度论证神学与哲学的区别。德里达从解构主义的角度论证单纯理性限度内的宗教的两个来源。怀特海、罗素、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德里达可谓20世纪开辟西方哲学新潮流的“大师级”哲学家,他们有关宗教的哲学观点理应受到我们重视。本卷还收录了哈贝马斯、卢曼、汤因比、施特劳斯、洛维特、蒂利希、布伯、希克和普兰丁格等论述宗教的著作。他们虽还有社会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神学家等其他的身份,但也都是活跃在哲学舞台上的举足轻重的人物。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探讨宗教哲学的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神学家论述宗教,喜欢把哲学融合到他自己热衷的神学教义中去,为他们建立的神学体系服务。蒂利希把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融合到他的神学思想中去,建立了存在主义的系统神学。他主张,存在的勇气根植于上帝,上帝始终出现在人们怀疑、焦虑、以为上帝遁形的时候。潘能伯格把人类学与历史问题结合起来,吸纳黑格尔的历史观撰写他的系统神学,是继蒂利希之后的最有影响的系统神学家之一。在本卷选编的他的文章中可以看到,他肯定了现代人类学有关身体和心灵不可分的观点,从而重新思考了有关“末世论”的问题,“灵魂不死”转化为“对不死的盼望”。
洛维特是一位杰出的思想史家,他对从笛卡尔到尼采的欧洲思想史发展有独到的眼光。他在“尼采的敌基督教登山训众”一文中揭示了对基督教信仰进行启蒙后的欧洲社会面临的伦理困境。利科是一位诠释学大师,他诠释了尼采和弗洛伊德对基督教进行的无神论批判的特色和意义,并探讨在这种批判之后还有哪种信仰可以继续存留和建构“生存的努力的伦理学”的可能性。
布伯、希克、汉斯·昆和普兰丁格都可谓关心“对话”的哲学家和神学家,但他们有关“对话”的侧重点很不相同。犹太思想家布伯关心的是神—人对话,在此选择了他的《我与你》中的部分章节,表现他有关“对话神学”的中心思想。希克关心各个宗教之间的对话,他从当代宗教多元的现实出发,寻求各派宗教间的包容和共存。汉斯·昆认为各大宗教在伦理问题上有进行对话和达成共识的共同点;他倡导全球伦理,并以伦理为标准寻求真正的宗教的真谛。普兰丁格则致力于宗教与科学的对话,他企图从现代逻辑的角度对上帝的存在作出新的证明。尽管他提出的证明很精致和复杂,得到了他在神学界的一些同行的称道,但还有一些学者发现他的论证依然有明显漏洞,至多是“概率论论证”的一个翻版。
在本卷的最后一部分收入了当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有关宗教的基本观点的论著。汤因比考察了宗教的历史演变,他的有关从“自我中心”向“超越中心”转化的宗教观值得关注。施特劳斯在“《创世记》释义”中诠释了《创世记》的政治意义。哈贝马斯反思近代启蒙理性在政教关系和道德问题上的失误,寻求把宗教引入公共领域的对话平台,发挥宗教在道德意识培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在此,我觉得有必要指出“宗教哲学”与“宗教学”之间的区别。“宗教哲学”顾名思义是有关宗教的哲学,而“宗教学”的含义要广得多。从广义上说,宗教学应该包括宗教社会学、宗教心理学、宗教伦理学、宗教人类学、宗教哲学等。考虑到这部经典的总的名称是《当代哲学经典》,因此在本卷中主要收入的是有关宗教哲学的作品。尽管如此,宗教哲学的涵盖面也很广。按照西方学者传统的编法,宗教哲学需要包括如下问题:上帝是否存在和能否证明?上帝的属性和其与人的关系如何?违背自然律的奇迹是否可能?“灵魂”是否不死?为什么在一个慈爱和全能的上帝主宰的世界上还存在恶?什么是宗教经验,它们的来源如何?信仰与理性是否对立,能否协调?宗教语言有何特点?对于一部不足30万字数的文选来说,不可能把这些议题都包括进去。于是,我把选题的范围压缩在宗教观的问题上,力图找出对当代中国和西方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的宗教观的文章,并兼顾他们对宗教与政治、道德和文化的关系的看法。
显然,光看这些文章对理解西方的宗教哲学是远远不够的。好在国内已经翻译了不少西方宗教哲学方面的著作。我在此只想提到如下三部选编的作品:(1)刘小枫主编的《20世纪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中下三卷,上海三联书店1991年版),该书以介绍当代欧陆宗教哲学为主;(2)迈尔威利·斯图沃德编的《当代西方宗教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该书以介绍当代英美宗教哲学为主;(3)胡景钟、张庆熊主编的《西方宗教哲学文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该书选择了从古希腊到当代的西方重要思想家有关宗教哲学的观点。我建议对本书感到不满足的读者去找这三部文选读一读,以开阔眼界和进而寻找新的资源。
本选编中的人物介绍和文本简介大部分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博士后成静撰写。
张庆熊
2013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