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信仰天师道者,其人家世或本身十分之九与滨海地域有关。隋书经籍志道经部谓「三吴及边海之际,信之逾甚」。晋书孙恩传亦言「三吴士庶多从之(孙泰)」。盖边海之际本其教之发源地。三吴区域或以邻接海滨,或以重要都会所在,居南朝政治之中心,为北来信徒若琅邪王氏等所侨聚之地。但隋志仅就南朝言之,其实北朝亦何独不然。兹节取旧史所载魏太武崇道事,条列于后,以证成吾说。魏书壹壹肆释老志云:

世祖时,道士寇谦之,字辅真,南雍州刺史赞之弟,自云寇恂之十三世孙。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

魏书肆贰寇赞传云:

寇赞,字奉国,上谷人,因难徙冯翊万年。父修之,字延期,苻坚东莱太守。(东莱郡,今山东省旧登莱二府之地。)赞弟谦之有道术,世祖敬重之。

案,谦之自附于寇恂之后裔,故称上谷人。魏收亦谓其「自云」,明不足信也。但其父既任东莱太守,即曾居滨海地域。父子俱又以「之」字命名,是其家世遗传,环境薰习,皆与天师道有关,所以「少修张鲁之术」也。

复次,元和姓纂玖去声五十候条云:

寇,上谷昌平恂后,汉执金吾雍奴侯曾孙荣,荣孙孟,魏冯翊太守,徙家冯翊。

罗振玉雪堂金石文字寇臻志跋云:

志称臻汉相威侯之裔,[寇]荣十世之允[胤],荣之子孙前魏因官遂寓冯翊。

寅恪案,寇氏实以前魏时徙居冯翊,所谓因难或因官,其真伪姑不深论,考三国魏志壹伍张既传云:

[张]鲁降,既说太祖拔汉中民数万户以实长安及三辅。

故颇疑寇氏本为米贼之党,魏武帝平张鲁,遂徙其族于冯翊,寇氏自谓徙家冯翊在前魏时,实即后汉建安时,特以其时汉祚已危,魏武已霸主专政,遂混称为前魏时耳。此谦之所以世修张鲁道术之由来欤?(又高僧传壹贰宋伪魏平城释玄高传云:「释玄高姓魏,冯翊万年人也,母寇氏本信外道。」是玄高之母亦谦之之族也,附记于此,以备参考。)

魏书叁伍崔浩传略云:

崔浩,字伯渊,清河人也,白马公玄伯之长子。初,浩父疾笃,浩乃剪爪截发,夜在庭中仰祷斗极,为父请命,求以身代,叩头流血,岁余不息。性不好老庄之书,每读不过数十行,辄弃之。

又魏书释老志云:

始光初[寇谦之]奉其书而献之,时朝野闻之,若存若亡,未全信也。崔浩独异其言,因师事之,受其法术。于是上疏,赞明其事。世祖欣然崇奉天师,显扬新法。

又魏书贰肆崔玄伯传云:

[苻]坚亡,避难于齐、鲁之间,为丁零翟钊及司马昌明叛将张愿所留絷。慕容垂以为吏部郎、尚书左丞、高阳内史。太祖征慕容宝,次于常山。玄伯弃郡,东走海滨。

又魏书叁伍崔浩传云:

浩母卢氏,谌孙女也。

案,玄伯妻为卢谌孙女,即孙恩妹壻卢循之姑母,是崔浩、卢循两人实中表兄弟,其家世相传之信仰,自属天师道无疑。观浩剪爪截发,夜祷斗极,为父请命(参阅梁书肆柒及南史伍拾庾黔娄传),正似后来道家北斗七星延命之术。(今道藏为字号有北斗七星灯仪及北斗本命延寿灯仪等书,此等自为后世撰述,而佛藏密教部亦有北斗七星延命经,及其他类似之经殊多。颇疑此种禳祷之方译出虽晚,要是天竺早已有之,道家之术或仍间接传自西方,特不肯显言之耳。)至其不好老庄之书者,盖天师道之道术与老庄之玄理本自不同,此与浩之信仰天师道,并无冲突也。故浩之所以与谦之之道独有契合,助成其事者,最主要因实在少时所受于其母之家庭教育。况浩父玄伯既避乱于齐鲁之间,后复东走海滨,是浩之父系与滨海地域亦有一段因缘,不仅受母氏外家信仰之渐染而已也。(又浩宗人颐与方士韦文秀诣王屋山造金丹。见魏书叁贰北史贰肆。或亦崔氏本来奉道之旁证。)此点为北朝佛道废兴关键所系,前人似尚无言及之者,特为发其覆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