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都尉杨奉不和李榷讲道理,他只跟他讲利益。

这是杨奉的聪明之处。

毕竟一个人可以不讲道理,却不能不讲利益。

在李榷的剑捅进皇甫郦的心窝之前,杨奉如是说道:杀了皇甫郦,后果很严重啊!李将军三思而后行!

李榷收剑。他要明白后果究竟如何严重。

杨奉继续说道:皇甫郦是天子的使者。将军杀了他,郭汜攻打将军就有了借口……

李榷冷笑:郭汜不足惧。

杨奉:郭汜是不足惧,但攻打将军者不止郭汜一人。

还有谁?

天下人。

为何是天下人?

将军以为呢?

……

李榷皱起了眉头。

事实上杨奉和皇甫郦说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不可以天下为敌。

但皇甫郦说了,李榷不以为然;杨奉说了,李榷却不能不以为然。

因为杨奉是自己人。

更因为这关乎他的身家性命。

只是李榷仍不能放皇甫郦走。

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能不能放另一个人走有时候很简单,有时候很不简单。

因为李榷需要一个台阶,一个放置他尊严的台阶。

毕竟,他是大将军。敢绑架天子的大将军。不能随随便便没理由放人的。

贾诩给了他台阶。

贾诩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任何时候他知道任何一个人的心理诉求。

他把皇甫郦骂走了。

“骂”在此时充当了李榷的台阶。

李榷满足了。

自尊心得到了满足。

皇甫郦表面上自尊心受损,但毕竟全身而退,所以从另外一个层面上说,他也该满足了。

贾诩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使得当事双方各得其所。这是一个谋士的功力。

而更令人佩服的一点还在于,整个事情他做得滴水不漏。

没有人知道此时的他已悄然反水,身在李营心在汉。

一切的一切,天衣无缝。

天衣无缝的事情继续发生。

贾诩开始神不知鬼不觉地瞒天过海。他一方面对主要由羌人组成的李榷作战部队说,同志们辛苦了。同志们的辛苦不仅我知道,皇上也知道。皇上不仅知道同志们的辛苦,还知道同志们的委屈。出来打仗这么长时间,只有卖命,没有犒赏,这是在为谁卖命呢?……所以,皇上看不下去了,他为你们感动,为你们不值啊……同志们不妨先回去,回到西凉老家去,愿意走的人,皇上将一一犒赏!

便有羌兵离去。

当然这样的离去是隐秘的。起码对李榷来说是这样。李榷只知道队伍在流失,却不知道流失的真正原因。贾诩思想政治工作做得那叫一个好,那叫一个天衣无缝。

与此同时,贾诩又建议献帝封赏李榷,以麻痹其心。

一夜之间,李榷从一个将军变成了大司马。

他喜出望外。

因为自尊心再次得到了满足。

虽然这样的封赏对他来说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可他还是重重犒赏了一个人,一个女巫。

因为这个女巫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一直为李榷作法祈祷,李榷以为她功莫大焉。

于是便赏了,于是,便有人怒了。

骑都尉杨奉。骑都尉杨奉认为他的人生价值被无视了。

特别是,他曾经为李榷立下的汗马功劳。

如果说在这个世界上,为李榷作法祈祷是头等重要的大事的话,那骑都尉杨奉就弄不明白他带兵打仗的意义在哪里了。

为了搞明白这个问题,杨奉悍然反了。

中国往哪里去?

宋果也跟着反了。

作为骑都尉杨奉的同事,宋果也坚持“造反有理,革命无罪”的斗争哲学,相信“富贵险中求”的人生真谛。

只是,他看不到富贵加身的那一天了。

甚至也看不到反旗高举的那一刻。

因为他,死了。

死在李榷的剑下。

李榷以他的滴血剑告诉世人,造反者绝没有好下场。

当然他自己例外。

前面已经说过,李榷是藐视人间道理的。在他看来,所有人间道理只应验于他人,而与他李榷无关,毕竟绑架天子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造反。但李榷不管这些。

李榷是一个对别人严格对自己宽松的人。他只希望“造反者绝没有好下场”这个人间道理的下一个应验者是杨奉。

总之,李榷的愿望只有一个,造反者除他以外全都死翘翘。

杨奉没有死翘翘。

他带兵跑到西安去了。

在经过一番浴血奋战,双方人马各有死伤后,杨奉与李榷分道扬镳。

李榷很伤感。

伤感的不是自己这一方死人了,而是伤感人心。

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了。

李榷不知道自己的明天会怎样,因为他的敌人实在是太多了。

杨奉跑了以后,郭汜又带兵来攻。虽然从整体上说,郭汜不可能将他消灭,但反过来这种情形也成立,他也不能消灭郭汜。

他们势均力敌。

他们两败俱伤。

他们都是没有明天的人。

张济是有明天的人。

张济,这个陕西将军在乱世中的生存术只有四个字:审时度势。

他不主动出击。

也不被动出击。

他只在最需要的时候出击。

什么是最需要的时候?张济以为就是李榷、郭汜两败俱伤的时候。这样的时候需要一种力量、需要一只手来扭转乾坤。

张济就是那一种力量,就是那一只手。

他出击了,并一直护送献帝回洛阳。

这是建安元年的春天。中国往哪里去?没人知道。

献帝也不知道。

献帝只知道,他快饿死了。

整个洛阳,差不多成了一座死城。战乱死了不少人。这一年的大旱又死了不少人。史书上说,当时洛阳的居民,只有几百户人家。就这几百户人家,也不能做到自己养活自己。每天,他们的重要工作就是跑到一棵棵树前,然后扒光它们身子,露出雪白的肚皮——只有树们的肚皮雪白了,这些饥民的肚皮才有保障。

又或者,他们跑到一片片草地上斩草除根。总之,一切为了肚皮。

百官们也一切为了肚皮。他们争先恐后地与民争食,其中有不少官员竟牺牲在争食的现场,令献帝不胜感慨。

当然了,献帝也对自己不胜感慨:洛阳还是那个洛阳,宫殿却不再是过去的宫殿,真正的徒有其表了。每当他看着面呈菜色的百官摇摇晃晃地站在破败不堪差不多是荆棘之地的所谓宫殿里朝贺时,他就忍不住感慨万千:这个王朝快完了吧?历朝历代,哪有如此上朝的?!

一想到自己有可能要做亡国之君,献帝的眼泪就哗哗的,苍天啊,大地啊,姑奶奶啊,我到底还有没有明天,大汉到底还有没有明天?

太尉杨彪坚信,大汉是有明天的。

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曹操。

不错,李榷、郭汜是贼心不死,一直试图做这个王朝的掘墓人,但他们注定掘不成。

因为曹操会是他们的天敌。此时的曹操正在山东兵强马壮,等待着为国效力呢!皇上何不给他这个机会?

献帝眼前一亮,喜上眉梢。

但是很快,他又眼前一黑,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个曹操,一旦进京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呢?

他拿不定主意。

有些险不得不冒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预测未来。

所谓的未来会如何如何,基本上是要经历以后才能知晓。

所以,关于“曹操会不会成为第二个董卓”的问题,任何的猜想都是空想。

但世事如火,主意还是要拿的。所以人生很多时候,所谓“拿定主意”需要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

有些险你不得不冒,即便你贵如帝王。

献帝闭上眼睛,下达了让曹操带兵进京的命令。

人终于来了。

但来的不是曹操。

而是李榷、郭汜他们。

李榷、郭汜相信,人生不到最后一刻,是不能论输赢的。

不错,在此前与张济的战斗中,他们失败了。但那句话是怎么说的?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下一次胜利就行了。

献帝只得再次出逃。

世事的确如火,人人都在火中央。此时的献帝感觉自己就是第二个吕布,“在路上”成了永恒的主题。

吕布的人生是要走过一个又一个人,一座又一座城池,献帝也一样。目的地永远不固定,永远是“下一个”。“下一个”源源不绝。“下一个”构成他全部的人生。

要命的是,献帝的下一个目的地不知道在哪里。反正洛阳是待不下去了,先上路再说。

凄凄惨惨戚戚中,大汉朝的苦命皇帝献帝又开始奔波了。

这次奔波以悲剧开头,却以喜剧结局。

曹操来了。

望眼欲穿地来了。他站在了献帝前面,准备和李榷、郭汜他们进行格斗。

这是在洛阳的城郊,两支武装力量的格斗一触即发。

贾诩却建议李榷、郭汜停止格斗,准备投降。

贾诩一本正经地说:鸡蛋和鸡蛋之间可以格斗,石头和石头之间可以格斗。但是鸡蛋和石头之间不可以格斗。现如今,我们是鸡蛋,曹操是石头。所以……鸡蛋还是投降吧。

李榷、郭汜的脸阴沉下来了。

因为他们不知道,贾诩为什么要出这样一个主意。

不过,他们知道,贾诩这辈子再也不能出主意了。

今夜,他将死去。

今夜,贾诩却没有如李榷、郭汜所愿死去。

他跑了,跑回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