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悟生灭鸿钧成圣()

送走鸿钧、镇元子和鲲鹏之后,天逸便开始专心体悟自己的生灭大道。

鲲鹏和镇元子、鸿钧分开后,便来到了太阳星上,寻找那天逸所说的帝俊和太一两人。没过多久,便找到了抱着混沌中和河图洛书睡在太阳真火之中的两人,见两人没有醒,便在旁边等了起来。

镇元子和鲲鹏、鸿钧分开后,变回了自己当初所在的那座山,布下阵法,做起了自己的道场。将山取名为万寿山,在山上见了一道观,取名为五庄观。随手将山中两颗松树点化,为他们分别取名为清风、明月。又传了两人一些道法,命二人好生修炼,并看护山门,便闭关去炼化参悟地书去了。

鸿钧和镇元子、鲲鹏分别后,便回了自己的老家昆仑山,布下万千凶杀之阵,喜滋滋的去参悟天逸给他的盗版造化玉碟了。

洪荒大地又经过千年,终于又恢复一些生气,出现了一些大神通者。三清、女蜗、伏羲、帝俊、太一、金母元君、红云、冥河、准提、接引、十二祖巫等等一些人。

帝俊和太一,一醒来,就发现了在一旁的鲲鹏,略一思量,就知道这几千年来,便是眼前之人在照顾他二人,便向鲲鹏拜了一拜,道:“多谢前辈的照顾。”

鲲鹏看了他们一眼,道:“帝俊、太一,我与你二人有师徒之缘,特来这里,你二人可愿拜我为师?”

帝俊、太一两人听了鲲鹏的话,心中顿时欣喜,皆向鲲鹏拜了九拜,道:“帝俊、太一,拜见师尊。”

鲲鹏听了,也是大喜,两道灵光打入帝俊和太一两人的天灵。道:“这是给你二人的修炼之法,你二人切记好生修炼,不得偷懒。”

帝俊和太一见一道灵光进入了自己的天灵,顿时无数信息在脑海之中涌现,又听了鲲鹏说的话,这才知道这些信息是修炼之法,心中喜不自禁。连忙答道:“弟子定会勤奋修炼,不落师门脸面。”也难怪他们这样,这亿万年来,他们哪有什么修炼之法,全是凭借本能的修炼。

鲲鹏收了帝俊和太一为徒,便一边指导他二人修炼,一边游历洪荒,秉承天机岛一脉的风格,所过之处,简直寸草不留。看得帝俊和太一是目瞪口呆。鲲鹏见了帝俊和太一的表情,觉得自己该好好教教自己这两个徒弟了,否则,他们在两个师兄面前这样,自己岂不是很丢脸。

便对帝俊和太一教训起来:“你们这是什么表情,这有什么大不了的,何况,我这么做,也是为了师门好,我师尊,也就是你们的师祖,说过,不管什么天材地宝,遇见就要收走,即使自己不用,也可以给以后的徒子徒孙用,就算自己不用,徒子徒孙也用不着,也不能留给别人。知道不?”

帝俊和太一才刚出来没多久,好似一张白纸,听到鲲鹏这么说,顿时也觉得师尊说的有道理,又听说还有一个师祖,寻思着见到师祖,也要孝敬,便也学着鲲鹏的样子做了起来。鲲鹏见人两人如此儒子可教,便将天机岛的厚黑学对二人请囊相授。

鲲鹏在洪荒一路游历,路过昆仑和万寿山时本想去见一下鸿钧和镇元子的,也好将让帝俊和太一见见两位师伯的。可谁知,二人皆还没有出关。又有感于万物生灵没有修炼之法,只凭借本能修炼,就带着帝俊和太一回了自己的老家,北冥,设下道场,传话洪荒:“吾乃鲲鹏,有感于天地生灵没有修炼之法,特在北冥设下道场,开坛讲道,愿来者,皆可来。”说完,就开始讲道。而帝俊和太一,坐在最前排,其他的,都是北冥之地闻讯赶来的生灵。

由于,鲲鹏所传,都是修妖之法,来听道的生灵,都称呼其为“妖师”。

过了五百年,又一道声音传遍洪荒。“吾乃镇元子,将在万寿山五庄观开坛讲道,传那灵气修仙之法,愿来者,皆可来。”

顿时,洪荒之中一些灵气仙根或是彩霞云朵等等轻灵得道的生灵皆向五庄观而去。那些在五庄观听道的修仙之人,因此,称呼镇元子为“地仙之祖”。

天逸自从闭关之后,就进入对生死幻灭的感悟之中。前生种种,今朝幕幕,不断在脑海之中闪现,身化万物的场景,挥斧开天的画面,生命的孕育,万物的幻灭,不断交织,天逸,就在这其中感悟着。将生灭之道不断的完善着。不知过了多久,天逸看见了一种玄之又玄的规则,他知道,这是大道,天道其实只是大道之下的一种层次,与大道相比,天道算什么。突然,从天逸的头顶飞出一本古朴的书,与大道融合在一起,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亿万年,也许是一瞬间。天逸自己也不知过了多久。那本书,又回到了他的体内。但天逸知道,已经不是原来那本代表天道的书了,而是大道的法则。而天逸,也在这时,脱离了大道法则,与大道越来越远,越来越远。天逸醒了过来,给人的感觉,除了认为他是一个帅哥外,看不出有什么特殊。不管是大道之中,还是天道之内,都没有了天逸,他彻底的超脱了。圣人,现在在天逸的眼中看来,是那么的可笑。

昆仑,鸿钧终于一造化玉碟斩去执念,斩三尸成圣。顿时,一股威压遍布洪荒,无数星光洒落,天空中仙乐飘扬,金花灿灿。

洪荒生灵本能的向鸿钧方向朝拜,而这时鸿钧耳边却响起一阵温和的声音:“你不用来天机岛了,你证的乃是无情道,你要立教,也不须尊我为教祖。”

鸿钧听了这话,心中骇然,这才知道自己这圣人,对天逸来说,什么都不是。最后想了想,也想通了,便对洪荒大地上的生灵说道:“吾乃鸿钧,已成浑元圣人,将在紫霄宫开坛讲道,有缘者,皆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