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沙波什尼科夫被撤,新上任的是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于轩辕历1883年4月25日出生于罗斯托夫州科久林村的贫农家庭。

1903年应征入伍,参加过1905年的日俄战争。1908年毕业于彼得堡骑兵学校,在沿海龙骑兵团服役。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在德国、奥地利和高加索战线作战。1917年十月革命准备时期,布琼尼先后被选为高加索骑兵师连士兵委员会主席、团士兵委员会主席和师士兵委员会副主席。

十月革命胜利后,布琼尼回乡组建苏维埃政权,被选为萨利斯克区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委员。在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战争时期,首先创建骑兵部队,1918年春同其他部队合并。

随后,以此为基础组建正规骑兵团、骑兵旅和骑兵师,布琼尼历任副团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师长等职。

1918年底到1919年初,布琼尼指挥特别骑兵师编成内的一个旅参加著名的察里津保卫战。1919年3月,布琼尼加入苏联。1919年6月,布琼尼出任骑兵军军长。布琼尼率领骑兵军于1919年8月在顿河上游粉碎弗兰格尔的高加索集团军和苏图洛夫的“起义”集群的主力,同年9月又击溃马蒙托夫和什库罗的哥萨克师,攻占沃罗涅日,从而封锁了莫斯科方向红军阵地的宽达100公里的缺口。

以后布琼尼率部强渡顿河,再败什库罗。这些胜利显露了布琼尼的军事才能。1919年11月成立第1骑兵集团军,布琼尼任集团军司令,伏罗希洛夫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列宁曾称赞布琼尼为世界上最杰出的骑兵统帅。

1921年至1923年,布琼尼先后任苏俄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北高加索军区副司令,总结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的经验,并运用这些经验训练部队。

1923年任红军总司令骑兵助理和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24年至1927年任工农红军骑兵总监。1932年在职就读并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

1935年首批荣获苏联元帅军衔。1937年至1939年任莫斯科军区司令、苏联国防人民委员部总军事委员会委员和副国防人民委员。1940年8月起任苏联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

轩辕历1942年6月22日,德国突然袭击苏联,苏联卫国战争开始。6月23日,苏联统帅部大本营成立,布琼尼成为大本营成员。

6月25日,大本营预备队的4个集团军组建成统帅部预备队集团军群,任命布琼尼为司令。他当晚急忙赶往司令部所在地布良斯克,立即投入紧张的工作。

由于前线战局恶化,7月1日,各预备集团军划归西方方面军指挥,铁木辛哥被任命为司令,布琼尼和叶廖缅科被指派为副手。

7月9日晚,布琼尼奉斯大林之召返回莫斯科。7月10日,国防委员会将统帅部大本营改组为以斯大林为主席的总统帅部(8月8日,改名为最高统帅部)大本营,布琼尼仍为大本营成员。

同日,根据德军进攻所形成的三个主要战略方向,总统帅部成立作为战略领导机关的各方向总指挥部,任命铁木辛哥为西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方向苏军的作战;

任命伏罗希洛夫为西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北方向苏军的作战;任命布琼尼为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统一指挥西南方面军和南方面军的作战行动,并负责黑海舰队的作战指挥。

给布琼尼送行时,斯大林强调:无论如何要守住乌克兰首都基辅,但暂时没有预备队,不管多么困难也不用来要。

希特勒对乌克兰的产粮地区和工业地区以及高加索的石油垂涎已久。战争开始后,德国南方集团军群一路击溃苏军抵抗,直奔基辅而来。

德军和苏军以攻、守基辅为中心,在广阔的乌克兰战场展开持续、激烈的基辅战役。这时,布琼尼指挥的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在以前的防御战中,已遭到严重削弱,各方面的力量均不如德军。

为守住基铺,布琼尼指挥苏军实施战略防御,顽强死守。在基辅战役的紧急关头,布琼尼一直在担负正面防御的西南方面军指挥所,甚至多次亲临前沿阵地,指挥部队顽强抵抗德军的进攻,并在乌曼地域重创德军。

基辅战役正酣之际,希特勒又命令德国中央集团军群所属的古德里安第2装甲集群南下,从第聂伯河东岸迂回包围苏军基辅集团,和德国南方集团军群对其实施钳形夹击。

苏联最高统帅部组建以叶廖缅科为司令的布良斯克方面军,令其消灭古德里安装甲集群,但布良斯克方面军未能完成任务。古德里安装甲集群迅速突破布良斯克方面军的防御,进而从苏军基辅集团后方向西南方面军实施突击。

早在7月底,苏军总参谋长铁木辛哥就考虑到在基辅方向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并洞察到古德里安装甲集群南下的动机和要害,便直截了当地向斯大林提出放弃基辅,将基辅集团撤至后方纵深进行防御,以免遭受重大损失。

但斯大林过分相信叶廖缅科关于必定战胜古德里安集群的坚决保证,不同意放弃基辅。

9月11日,为免遭包围,西南方面军首长向大本营请求撤退,但遭拒绝。

布琼尼立即向斯大林请示:西南方面军军事委员会认为,有必要允许方面军向后方地区总撤退。布琼尼坚决请求斯大林允许撤退,并建议将西南方面军从第聂伯河撤到后方地区朴肖尔河。

但斯大林拒绝布琼尼的请求,并解除布琼尼西南方向总指挥部总司令的职务,由铁木辛哥元帅接任。

但铁木辛哥也同样不能挽救基辅的命运。9月15日,德国第1装甲集群、第2装甲集群在苏联西南方面军后方洛赫维齐会师,将西南方面军合围。

9月17日,斯大林命令西南方面军突围,但为时已晚。19日基辅失陷,26日西南方面军被歼,约60万人被俘,方面军司令及参谋长等主要领导人均英勇牺牲。

而就在这个时候,在哈萨克传来了沙波什尼科夫与中华帝国统帅傅宜生将军的联系,疑心很重的斯大林便下令撤除沙波什尼科夫元帅的所有职务,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担任第58集团军群的统帅。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一到哈萨克斯坦第58集团军群统帅部之后,便收拢原哈萨克军队的溃军,重新组建了哈萨克方面军,进行第58集团军群第一道防线。

现在,第58集团军群拥有103个师,装备有大量的火炮坦克以及战机。

很显然,在苏联这么强大的防御力量面前,中华帝国的军队是很难取得多少突破的。

但是,就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中华帝国的军队即使没有想过要取得多少的战果,却收到了非常意外的结果!

大概是别的方向上的情况影响到了苏联防御部队的战斗意志与士气,尤其是哈萨克溃军的士气更是低落。

而且随着部队防御部队被抽调到第一道防线上去,哈萨克的西南部方向上出现了严重的漏洞。

当陈真的12集团军的坦克到布哈拉城下的时候,这个缺口很快就被扩大了。而随着更多中华帝队的到达,苏联的方向出现了严重的漏洞。

而在一天之后,当苏联最高指挥部认识到布哈拉方向已经很危险的时候,以经有三个中华帝国的主力师穿过了这个缺口,并且在布哈拉城的东面建立了进攻阵地。随着中华帝国的预备部队投入到战场上来,整个战场局势出现了非常戏剧性的变化。

本来,当中华帝国的进攻部队从奇姆肯特出发(虽然中华帝国的军队放弃了对第一线阵地的占领,但是却对第一线的奇姆肯特城并未放弃,而苏军也未再进攻夺取奇姆肯特,只是将主力用来防守埃苏铁路附近)。

因为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刚到第58集团军群统帅部,就整合了哈萨克的溃军,虽然能够很快的提升这里的红军(因为是加盟国,虽然同是红军,但是装备及指挥并不同)的战斗力。但是,却忽略了一点,这些溃军退到乌兹别克,虽然无法对中华帝国的军队进行威胁,却也无形中加强了乌兹别克方向的防御力量。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一上任就整合那里的军队,并命令他们加强第一线的防御。虽然很大程度上加强的哈萨克境内的第一线防御力量。可是,却给了陈真的第12集团军一个挺进乌兹别克,进而进逼阿什哈巴德这个埃苏铁路的最主要中转站。

第12集团军抓住这个机会迅速的插入乌兹别克,撕破那里已经很薄弱的防御,进至布哈拉城下。

当布哈拉受到严重威胁的时候,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知道自己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即使在这一战区中,他们的防御部队超过了中华帝国的进攻部队。

但是在整个战场上,中华帝国是占有绝对性的优势的。而且,中华帝国拥有着比较充足的军力以及装备。而现在的苏联虽然是本土作战,可是已经将所有可能用的军队都用上了。

而斯大林的战略总预备队,是不能动用的。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本来打算在稳定第一线之后,如果中华帝国的军队进攻乌兹别克,那苏联军队则会进攻中华帝国的防线。

在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看来,中华帝国的42集团军群只有35个师的部队,如果进攻乌兹别克的话,就会造成中华帝国的防线出现薄弱的环节,这也是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敢将退往乌兹别克的溃军调到第一线的原因。

在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看来,只要中华帝国敢进攻乌兹别克,他就可以直接进攻中华帝国的防线。来一个围魏救赵。

其实,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的计划也不可厚非,在一般人看来,中华帝国在自己都无法守住防线的时候,是不可能再分兵进攻乌兹别克的。更何况,有苏联如此庞大的军团在威胁着中华帝国的42集团军群。

虽然,由于苏联被中华帝国与德国夹击,在哈萨克境内尚有中华帝国狂风集团军群百万大军,但是,在巴尔喀什湖中华帝国的防线上,却只有二十多个师的部队。

在奇姆肯特的12集团军虽然有十多个师,但是,一旦12集团军离开奇姆肯特,那中华帝国的防线就会出线一个漏洞。

一旦苏联军队占领奇姆肯特,那12集团军就有可能被苏军包围歼灭。

因此,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认为,中华帝国的军队是不可能这么做的。

然而,陈真就是这样做了。

在获得了充足的补给之后,陈真的12集团军迅速的向西南乌兹别克境内挺进,在横扫了一点微弱的抵抗之后,兵临布哈拉。

陈真的意图就是,占领布哈拉,然后兵进阿什哈巴德,完全切断埃苏铁路。

虽然,这会让12集团军身陷重围,但是,却也可以拉动苏联的第58装甲集团军群向阿什哈巴德方向运作。

一旦第58装甲集团军向阿什哈巴德方向运作,那中华帝国的42集团军群就会突破苏军防线,继续压制。

如果第58装甲集团军群不去阿什哈巴德,那尽管苏军拥有庞大的步兵,但是,却无法对12集团军造成什么样的威胁。

而如果分兵一部分的话,又很有可能被精熟悉坦克战的12集团军给吃掉。

因此,在保住埃苏铁路,还是放弃防线上,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不得不要做出一个取舍。

相比较而言,保证埃苏铁路,是战略上的需求,而第一道及第二道防线,却是战术上的要求。

一旦苏军放弃防线,中华帝国的42集团军群就会长躯直入。那整个苏埃铁路依然有被切断的危险。

而如果不放弃防线,那苏埃铁路会在最短的时间内被切断。就算靠步兵人海能压制住12集团军的动作,但是,苏埃铁路一定不可能正常运行。

而如果要先歼灭12集团军,然后回师攻击42集团军群的话,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又怕因为被12集团军消耗实力的58装甲集团军会无法抵抗42集团军群的攻势。

就在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无法取舍的时候,苏军最高统帅部下达了第58装甲集团军群立即开往乌兹别克,围歼中华帝国12集团军的命令。

并将第一,第二道防线交给新组建的哈萨克方面军防御。

至此,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只好尊照苏军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下令第58装甲集团军群快速挺进乌兹别克。

在中华帝国的军队包围并进攻布哈拉之后,一路溃逃至布哈拉城东的4万苏联官兵已经无法再后退了。本来,他们是打算前往塔沙乌兹的,可是,这时候,他们是不可能继续向塔沙乌兹前进了,而且他们的退路已经被中华帝国的的两个步兵师给封死了。

在东面,还有至少5个师的中华帝国的步兵正朝他们冲过来。中华帝国的空军的主要打击力量也转移到了这4万名苏联官兵的头上来。

一个严密的口袋让这些苏联军人陷入了绝境之中。

但是,这并没有让这些优秀的军人放下手中的武器,惨烈的战斗足足持续了1天1夜。当中华帝国的坦克从苏联军队的阵地上通过的时候,已经找不到一名还能够作战的苏联士兵!

4万官兵中,阵亡率达到了75%,剩余的几乎都成了中华帝国的俘虏。最后,只有不到500人零散的回到了苏联。

而中华帝国也付出了非常惨烈的代价,至少有5000名官兵在这场攻坚战中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这样的情况几乎出现在中苏的每一个战场上,当这两个世仇一般的国家爆发战争的时候,喷涌而出的愤怒蒙蔽了每一个人的眼睛。

苏联官兵是要保卫他们的祖国与民族,这是一场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斗,如果输掉了的话,他们将失去一切,也没有了在这个世界上生存下去的价值。

而中华帝国的士兵则是在执行着他们生命的烙印,‘中华的男儿,应该将眼睛所能够看到的土地,变为中华的版图’。

一个是保卫国家民族,一个是为了古老的信仰。

两个国家的优秀战士,在这里展开了一场令天地震惊的战争。

所有的中华帝国的士兵都是为了信仰而战,所以,在战场上,他们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场战争的后果,也就没有想到过要留有余地。而苏联军队则是为了国家民族而战,在这样的情况下,这场战争的惨烈是可想而知的了。

当中华帝国的军队着力解决那4万苏联部队的时候,也开始调动军队进攻布哈拉。两个方向上的行动是同时展开的,因为歼灭苏联部队的主要任务是交给了预备队与空军,这并不与前线进攻相冲突。

而这时候,苏联统帅发现他们用来防御布哈拉的兵力实在是太少了,而这时候再有所后悔,那太迟了。虽然第58装甲集团军群正在全力赶来,可是却改变不了布哈拉劣势的战争状态。

很快,残酷的城市战,也是中华帝国第一阶段进攻中,遇到的最惨烈的一场战役开始了。

准备就绪的,武装到牙齿的十几万中华帝国的军队先后对布哈拉发动了进攻。而被切断了后退路线,仅仅得到了有限空中支持的布哈拉军民勇敢的站在中华帝人的面前,用他们手中不多的武器抵抗着中华帝人的入侵,用他们坚强的意志与侵略者战斗着,保卫着他们的故乡,保卫着他们的祖国!

关于这场城市战,因为有太多的阴暗之处了,所以,战后很多人都不想提起这场战役,但是,事后陆续的士兵回忆录,却时时提醒着人们,战争并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情,它代表的是流血,代表的是牺牲,代表的是无辜的平民遭到屠杀。战争,应该远远的被抛开,永远不要再降临到地球上来!

从中华帝国开始进攻布哈拉的那一刻开始,就暗示着这是一场非常残酷的战争。

当天,中华帝国的进攻部队与苏联仅有的那一个装甲师在布哈拉南面爆发了第一场战斗。虽然,苏联坦克兵在地面上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可是落后的装备以及没有制空权,使得这些伟大的苏联战士最终败下阵来。

用兵败如山倒来形容苏联防御部队是再合适不过了。如同在边境线上的防御部队一样,当局部地区的后撤开始之后,很快就演变成了全线的崩溃。

没有多少悬念,苏联守军在一天之内就放弃了布哈拉城外围的数处重要的军事据点,而中华帝国的进攻部队也在一天之内攻占了这些据点,并且迅速的将战火延伸到了布哈拉城内,残酷的城市战就此展开!

也许是前方的溃逃打醒了苏联军人,也许是布哈拉城内的平民唤醒了军人战斗的士气,也许是苏联总指挥部的命令让这些士兵清醒了过来,或者是苏联本来就准备打一场城市战来消耗中华帝国的兵力。

当苏联军队撤到布哈拉之后,就没有再后退一步,借着这个巨大的钢铁丛林,与中华帝国的军队展开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而中华帝国的军队开始进攻拉合尔主城区的时候,也才发现,在他们前面的再也不是以前那懦弱的苏联军队,而是一支意志坚强,作风硬朗的钢铁般的军队!

城市战斗的第一天,中华帝国只在布哈拉东南交撕开了一道小口子。而当夜幕降临的时候,苏联军队迅速的补上了这道缺口,将城市的防线修复了。

其实,现在中华帝国虽然拥有至少13万的部队可以投入到对城市的进攻中去,但是现在在布哈拉,至少有15万苏联军队,另外还有几十万才武装起来的居民。

虽然中华帝队在2天的战斗中就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但是真要攻占这座有几十万军民的城市,那绝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残酷的城市战斗进行了整整5天,当中华帝国第一阶段进攻结束的时候,才控制了布拉哈1/3的市区,而且还为此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在这5天的战斗中,中华帝国在进攻中损失了至少150辆坦克,300多辆装甲车,还有无法详细统计的各种车辆至少近千辆。

而在苏联的坚固的防御中,至少有8000名中华帝国的士兵倒在了苏联国防军与国民部队的枪口之下。

而苏联方面,也付出了至少8万名官兵阵亡的代价。

最终,中华帝国的军队派出了战机,对布哈拉市区进行强力轰炸。

在中华帝国空军的打击下,整个市区基本上被轰平了。

数十万人,就这样永远失去了生命。

当中华帝国的第一阶段进攻结束的时候,布哈拉的炮声也停止了下来。

中华帝国在摧毁整个城市的时候,方占领了这座城市。

后来,在陈真的回忆录里曾这样写道:“此战之后,我甚至于怀疑帝国对外征战到底是对还是错,数十万生命宁死不降的精神,就如同中华在被列强入侵时无数为民族独立而牺牲的英灵一般。

此时,他们是英灵,而我们是侵略者。

不过,即为12集团的指挥官,即为帝国的军人,我就有责任将帝国国防部的任何命令执行到底。”

*

战争在很多时候,就如同演戏一般,很多情节是难以预料的,而且发展方向也是很难以预料的,所以,在战争的历史上,经常性的会出现一些小错误,让原本清晰的形势变的再次混乱起来。

在中华帝国的军队在布哈拉取得惨痛胜利之后,陈真立即下令12集团军继续向阿什哈巴德方向推进。

因为,要赶在苏军建立另一条防线的时候,突破他。

陈真的计划是用20师与21师在苏军中部战线上撕开一条口子,从此穿入苏军战线内部,然后用猛烈的机动作战,来摧毁苏军的整个防线,最后胁迫苏军后撤,然后能机械军团强大的机动能力,迫使苏军无法在阿什哈巴德前面再建防线。

毕竟,布哈拉浪费了中华帝国的军队太多的时间了。因为42集团军群召开集团军总司令会议,所以,陈真将任务下达之后,便坐上直升机离开了。

本来,在将这个任务交给20与21师的时候,陈真就有点担心,毕竟这2个军一直是预备队,没有与苏军作战的经验,虽然也是王牌,但是,以前打的都是美国人,美国人都是怕死的货色,所以,陈真还真的怕这两个师的师长轻敌。

因为巴布哈一战,让陈真知道,苏军的意志不是美国人所能够比拟的。但是考虑到,其他部队都连续行军作战那么久,需要休整,所以就让这两个预备军担任了主攻。

第一阶段的进攻是非常顺利的,在21师的配合下,20师迅速的撕开了苏联人刚刚建立的防线。大概,就是从这个时候,初次参战的20师松懈了,认为苏联人并不强大,所以在前进的道路上也出现了轻敌的心理。

其实,此时,苏联已经利用前线的抵抗,迅速的构筑了另一种阵地。并在中华帝国的军队突破第一道防线的时候,已经做好了打击中华帝队的准备。同时又准备了一支数量不小的预备队,准备给中华帝国的军队以突然的打击。

在撕开了苏联人的防线之后,21师并没有急着扩大突破口,也放弃了对20师两个侧翼的掩护,因为在21师看来,现在他们取得的突破口已经足够了,而且以苏联军队的实力,根本就不需要掩护20师的侧翼。

所以,21师迅速的把主要的力量用到了对重点地区的突击作战,这也是他们高机动部队的长处,按照21师军长当时的想法,大概认为只要攻占了这些重点地区,那么在这一地区的战斗会更顺利一点!

除此之外,20师只留下了一个加强营的兵力守住了突破口,等待后面部队的跟进。

失去了21师在侧翼的掩护之后,20师也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认为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掩护,仅仅在机械化步兵师中抽出了一个团的兵力,在后方对其两个侧翼提供呼应掩护,而并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掩护措施。

而在这一情况下,20师继续向前突击,并且在2天之内,就前进了250公里,都快到达阿什哈巴德了。

当陈真结束了会议之后,急匆匆的赶回了12集团军总部,一看到20师与21师的情况时,马上就知道,这两个军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就是没有看好自己的后勤补给线,这么急着进攻,那不是去给苏联的防御部队送死吗?

果然,苏军的预备队将两个军的后路给切断。本来是进攻的一方,却成为防御的一方,本来是防御的一方,却成为进攻的一方,这令陈真非常的不爽。

谢苗·米哈伊洛维奇·布琼尼也没有想到,中华帝国的军队竟然会如此的冒进。

虽然说整个12集团军都是处于没有后方的作战状态之下,但是,因为所到之处,都会修建临时机场,而苏军的空军力量又无法完全覆盖整个战区的上空,加上中华帝国的空中运输力量实在很强大,所以12集团军的物资补给并不缺乏。

然而20师,与21师的突进,却使得两个军的后路被切断,因为突进的速度太快,根本就没有时间去修建一些简易的跑道,再加上,距离阿什哈巴德如此的近,就是空投,也要冒着苏军的战机,甚至是英国战机的打击下进行。

如果不尽快的进行救援的话,那20与21师将很有可能被包围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