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大陆的战火并没有影响到远东。

似乎,这里已经被世界选择性的遗忘了一般。然而,可以明确的一点就是,倭国天皇已经下令让倭国居民迁往东南亚了。因为,中华帝国的军队于德国入侵波兰的时候突然出兵占领北海道。

随后中华帝国的舰队封锁了整个倭国海。

早在倭国入侵南洋取得重大胜利的时候,倭国政府就已经下令国民向南洋转移了。时隔一年之后,中华帝国的入侵,并没有遇到多少的抵抗,又或者说,倭国根本就放弃了抵抗。

所有的不愿意离开本土的倭国士兵由山口一统帅,在倭国首都东京打算与中华帝国的军队进行玉碎式的战斗。

用山口一的话说‘要让中华帝国明白大和民族的决心’。

这些由狂热的少壮派军官组成的军队报着与东京一起毁灭的打算进行抵抗。因此对指挥这次对倭作战的傅宜生来说,‘如何减少中华帝人的伤亡’,才是最重要的事。

因为不断的被倭国平民的自杀式攻击搞的中华帝国的军队进展缓慢。也让傅宜生感觉到非常的疲倦。

回到新的前线指挥部的时候,傅宜生的精神已经好了很多,而且在经过了几天的调整之后,他又回到了以前的状态,高效率的执行着自己的指挥任务。

倭国战场的局势虽然混乱,但是中华帝国取得胜利只是时间问题。在这几天之中,中华帝国的军队如入无人之境,在倭国岛上纵横驰骋,几乎就没有遇到过有力的抵抗,而占领区也被迅速的扩大,战争已经开始走向收尾阶段了。

现在,面临的就是东京,这座倭国人最后的据点城市了。

多年的战争,让傅宜生变得冷血了许多许多。为了达到战役或者更大的战略目的,他甚至不惜牺牲数千甚至于数万军队。

可是,前面就是东京了,只要他一声令下,中华帝国十几万大军就会冲入东京,可是,他却不忍心下达这个命令。

并非他不想占领东京,而是他知道,巷战,那就代表着中华帝人会有更大的伤亡。

要知道,这些都是中华帝国的精锐之师,每损失一个,都是不可弥补的。

以后中华帝国对外的战争势必要扩大,让这些精锐之师消耗在倭国矮子的枪口下,傅宜生觉得不值。

本来想让空军将东京毁灭的,可是樱花,他大帅的女人哭着求李峰,让他保留下东京。无可奈何之下,李峰只有给傅宜生一个,只可用步兵攻占东京的命令。

傅宜生觉得李峰有点太过儿女情长,因为一个女人,而让战士们陷入巷战的困境中,这是作为一个将军最不应该做的事。

可是,李峰做了,作为军人,傅宜生只能选择执行命令。

而樱花为了表示自己会尽可能的减少中华帝人的伤亡,而动用这几年在小红帮助下建立的地下势力进行活动。

最主要的活动,就是策反那些防守东京的倭人。

策反倭人的行动进行的很顺得,倭国步兵169团答应放下武器投降。

随后,中华帝队迅速的接替了169团防御的阵地,将控制区扩大了不少。为中华帝队突入中心市区打下一个基础。

在东城,中华帝队的进攻速度大大的超出了预期的估计。仅仅只花了1天时间,负责这一方向上进攻行动的部队就已经攻占了外围防线的重点‘五行桥’。

随后,这里便被建设成了向市区进攻的桥头堡,大量的进攻部队在此集结,战争物资以及人道救援物资也被纷纷的送了过来(人道救援物资是应樱花要求添加的)。

在只用了不到计划一半的时间完成了第一步行动之后,进攻部队在经过了短暂的休息之,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进攻作战。

而在继续西进之后,进攻部队选择了两个方向,一路继续朝西方前进,在通过了商贸大夏之后,就将到倭国东京塔外围,并且分兵北上;

另外一路,向南进攻,到万国馆之后,将沿着环城公路向南进攻,矛头直指市政厅。

虽然从兵力数量上来看,东城的部队并没有足够的实力来保证每一处占领区的安全,但是现在的倭国的军队已经是死板一样的脑袋了。每一个据点都战至最后一人,不后退,也绝不进攻。

所以东城中华帝国的军队在维持进攻的力度上不会存在什么问题。

南城战场上,本来被围困在落雨台的这的这支倭队就已经士气低落,在169团起义之后,该战场上的局势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虽然该地的倭军最高指挥官到现在仍然没有表现出丝毫投降的意思,但是在下面,特别是在下层军官中间,到底要不要打,是打还是投降已经成了争论的焦点,而最为关键的是,大部分的军官都主张投降,没必要再继续耗下去了。原因是,他们愿意接受公主殿下的领导,而且,在公主殿下的领导之下,倭国将与中华帝国绑在同一条战车,将能征服整个世界。

因此,这里的士兵的作战意志并不强。

针对这一情况,傅宜生在心理特种战部队的帮助下,迅速的制订出了一套特殊的行动方案来。在继续围困这支倭队的同时,开展了大规模的心理战。

每天,都有十多架战机在这片战区上洒下数以十万计的传单。

宣扬只有中倭一家,现在倭国公主下嫁给中华帝国的海陆军三军统帅,以中华帝国如此强大的实力,一定可以带领倭国走向世界。

这样的宣传正中倭国士兵的要害。倭国人是非常奇怪的,如果你弱,他就欺负你,如果你强,他马上就会靠近你,而且像狗一样的忠心。

接到这种宣传单的倭军士兵开始自发的放下武器步入投降者的一列。

北城方向,这也是南京攻坚战的主战场,本来,这里布置着倭国的倭国的一个精锐师团,傅宜生以为是一个难吃的骨头,在攻击之前作了多种准备。

可惜,战争的结果却令人非常的惊讶。这一个精锐师团的士兵,曾被倭国人宣传为,‘大和英雄,宁与东京玉碎’之师团,却在中华帝队没有发动进攻之前,嘻嘻哈哈的将手中的武器从防御阵地里扔出来,然后举着手走向中华帝国的军队。

为了防止中华帝队误会他们会在自己身上绑炸弹,而将自己全都脱的一光二尽。

他们投降了,就这么投降了。

用他们的话说,我们是看到中华帝队的士兵才投降的,并没有在没看到对方就投降。

与鬼子交过手的傅宜生及中华帝国的将军们对此都很不解,为什么一向死硬死硬的倭国人,这次竟然会如此呢?

后来,在战后的一本书里有了答案。

以下摘自《搞笑师团》

大阪部队战斗力弱,在倭军中算是有名的,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部队,却还不是一零六师团。如果看伊藤正德的《帝国陆军之最后》或者山岗庄八的《太平洋战史》,地球统一战争中的倭队无一不是死硬死硬的精锐之师。

然而,在陆军混过的老兵,评价起来和历史学家不大一样,至少有一支部队,就以“倭军中第一窝囊废师团”而著称,这就是大阪第四师团。

大阪第四师团,代号“淀”(这个代号可谓独出心裁,其他的倭国陆军师团代号多有尚武精神的象征,比如第二师团是“勇”,第九师团是“武”等等,第四师团这个“淀”字的来源是因为有一条淀川河横穿大阪最繁华的梅田商业区,用这个代号真是既有乡土气息,又带有招财进宝的吉利……)

第四师团属于倭军中的资格最老的师团之一,下辖四个联队,标准甲等配备,其核心为第八联队,因在倭俄战争中屡战屡败,获得“败不怕的八联队”之勇名?

从那儿以后,直到1937年中倭战争全面爆发,虽然中间战事不断,第四师团却一次都没上过前线。

不过,这并不等于第四师团没有表现自己勇敢精神的机会。

昭和八年,第四师团二等兵松井洋二在大阪市中心闯红灯和执勤警察发生冲突,事情越闹越大,最后师团长寺内寿一为了“维护大倭国皇军的尊严”,毅然带兵砸了警察所,史称“大阪Go-Stop事件”,第四师团的“武勇”可见一斑。

昭和十二年,也就是一九三七年,因驻华倭军兵力吃紧,倭国陆军大本营将第四师团调到朝鲜,划归败退的关东军序列。

第四师团的战斗力已经在“Go-Stop事件”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可惜,这种“勇猛无前”的例子只此一例,倒是对第四师团军纪散漫,精神不振的报告屡屡上达天听。

怎样让这支部队焕发战斗精神呢?倭国大本营倒是费了一番心思,结论是指挥官对于一支部队的战斗力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于是调名将山下奉文(绰号“马来之虎”,在新加坡打得英将柏西瓦尔乌江上吊的那个)担任第四师团师团长,从此,该师团主力即开始在“朝鲜的山野中精训”。

名将带队,精训半年,倭国大本营加大了对中华的入侵,因为兵力不足,军部下令驻扎在朝鲜北部的大阪,仙台两师团紧急动员,增援前线。

仙台师团,就是前面提到的代号“勇”的第二师团的确名不虚传,其先遣队新发田第十六联队勇往直前,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战场,当天就投入战斗。给中华帝国的守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而与此相反,第四师团的出动命令虽然下达,却迟迟不动。原因是动员令下达后,师团内的急病患者激增,放眼望去,满营都是因为五花八门原因要求留守的官兵。激动的联队长怒而亲自坐镇医务室,参加诊断。

饶是如此,出动部队的编成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朝鲜北部到达仁川,第二师团走了四天,第四师团却整整走了十八天,而且大量人员掉队。

凑巧的是,第四师团先遣队到达前线的当天,阿正与倭国宣布暂时停战了。

立刻,掉队的第四师团官兵仿佛吃了大力丸一样迅速跟了上来,连留守的官兵也有不少“带病”赶赴前线,一边还在万分懊丧的抱怨居然没有机会打上一仗。

返程的时候,齐装满员,精神饱满的第四师团,成了最威武的部队,因为被中华帝国守军顽强抵抗而致损失惨重,伤兵满营的第二师团和人家简直没法比,只是关东军报道部的上层实在看不过眼,把报纸呈上来的《我无敌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的新闻标题改了一个字,变成了《我无伤皇军第四师团威势归来》,外行看来意思相差不大,当兵的看了,对第四师团的名声肯定是没什么好处。

不过第四师团这一仗没有损失对倭部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因为当时华中地区的倭军正和中华军队第九战区斗得难解难分,急需增援,于是顾不上追究,急调刚刚要撤回台湾的第四师团增援。大阪师团摇身一变,又成了倭军精锐十一军中的一员。

其实,第四师团的名声,中华军队早有所闻,其原因是早在一九三二年长城抗战期间,中华军队就遇到过一支“奇怪的倭军”。

当时,中华军队从突围向关内撤退,在过长城边上的一条公路的时候,疲惫的中华军队忽然发现同一条路上出现了一支装备精良的倭军部队,数量最少一个大队!

因为部队已经十分疲惫,士气低落,这支中华军队发现敌军之后惊惶失措,混乱地离开公路向附近的山区逃离。以当时倭军的士气和作战习惯,中华军队几乎肯定会遭到追击,而以当时中华军队的状态,一个大败仗恐怕是跑不了的。

奇怪的是,很久却没有发现倭军的追兵,中华军队的指挥官惊奇之余派人打探,却见那支倭军如临大敌地布置了警戒哨,但丝毫没有追击的意思,相反,还在公路两侧堂而皇之的烧起饭来!

时间紧迫,绕道的话说不定就会被倭军合围,中华军队横下一条心,硬着头皮横穿公路而走,结果一路平安。

这支倭军部队,就是抽调第三十七联队,第七十联队各一部组成的第四师团南进支队,对于为何没有和中华军队开战,该部队的部队长声称:“没有得到对中华军大部队进行截击的命令。”而这个严格遵守作战纪律的部队,上报情况就略微的慢了一点,等命令到达的时候,中华军队早就没了影子。

消息传到中华军队耳朵里,“大阪的倭国兵不会打仗”这样的说法就流行开来,于是这次第四师团南下,每次参战,中华军队一听是“大阪师团”,往往士气倍增,踊跃突袭逆袭,各部抢着和第四师团交战。

在这种莫名其妙的有力打击下,刚到前线的第四师团猝不及防,确实吃了几个窝囊的败仗。这样的情况甚至牵连了友军,以至于友邻部队向十一军司令部抱怨“有第四师团参战,本来能打赢的仗,因为敌军士气大振,也会打输……”

第十一军看看的确是这道理,自此同样是甲等配置的师团,前线出现的番号就总是第三,第十三这样的师团,而第四师团就专心在后方“待机”了。

中间出了个军司令官不信邪,派第四师团去担任福建剿匪(中华帝国福建的抵抗组织)任务,结果第四师团一进福建,便被伏击,全线溃败,司令官灰头土脸地回了倭国

因此,第四师团,便成为倭国在整个地球统一战争中的笑料军团了。

不过,后世的和民族的历史学家李念中(樱花公主与李峰的重孙子)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老奶奶(樱花)一直都未以第四师团为耻,反而认为,第四师团为和民族留下了血脉,使得和民族能够完全融入中华民族之血缘之中。最终成为中华民族之一员。如若像南洋各处之和民族,这世界将再也没有和民族了。”

李念中曾经出版了一本关于和民族的历史传承以及文华的书,书名为《文明—野蛮—文明》

书中详细记载了倭国从中华帝国皇时代,便开始与中华接触。随后沐浴中华文化,使和民族摆脱了野蛮民族的特性。

然而,因为远隔重洋,中华文明对和民族的影响力不似周边地区,因此,和民族保持着一种野蛮的狂热心态。

随后,西方工业革命的兴起,让和民族放弃了对中华精神文明的崇拜,而转向崇拜西方的机械文明。

这种转变,使得和民族一跃成为当时亚洲第一强大的国家。但是,却也使得和民族的疯狂扩张的达到的顶峰。

随着中华帝国的崛起强大,和民族最终重新回到了崇拜中华文明的行列之中。从野蛮又回到了文明。

最后,李念中在书中写道:“世界上任何一个种族及生命,都是独一无二的奇迹。然而,这个世界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地域性特点会让同一地域的生命很容易相互融合。

这也使得同一地域很容易出现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权。

地球统一战争,中华帝国与德国意大意联手统一了世界,而随着中华帝国文化的宣传与标准的制订,整个地球成为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范围。

因此,这为中华文化的发展,并巩固地球帝国提供了一个文化方面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