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马占山对哪一列火车上装着给养,什么时候开,什么时候来,哪一座城镇里有粮仓和军火库,日军人多还是人少,都记在一本账上,清楚得很(后面要讲到,他连日军的总结报告都有,还是定期更新版,这些对他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好东西放自己身边都不牢靠,让日军给保管是最省心的事。就一大超市嘛,不用付钱,甭管拿多少都行。

美事啊。

马占山还特别喜欢得了便宜又卖乖。

人家奇怪,你这么东奔西跑的,又没有稳定的武器补给,枪支弹药怎么总不见少?

瞧他怎么说的:到日本商人手里买去,还有,伪军不是现成的吗,临战时他们把枪扔地上,我们把钱搁那里,各取所需,大家都OK。

前面的说法听起来有些不着调,人家日商就算再不“爱国”,也不可能追在后面把枪卖给你吧(何况马占山还居无定所),不过第二种解释倒极有可能。

《我的兄弟叫顺溜》里面的吴大疤癞不经常做这种事吗?

不过也未必,马占山就这么随口一说而已。这位马大帅,你知道他哪一句是真,哪一句是假?没准就是故意放出风来赖伪军的,要知道像程志远那样的,都是从马占山这里反戈一击后出来的,你要说他们会跟马占山做这种交易,似乎也不大可能。

但我只知道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松木听到这句话后,肯定不会再相信伪军的“良心”和“自律精神”了。一伪军上阵,他都得派俩“皇军”给看着,实在看不过来,只好让他们回家。

这里还是由我们自己来搞吧。

而这,也正是马占山想要的。

打游击战嘛,本地人总比外地人难缠,伪军也总是比日军更讨厌。

一方面,是难以找到马占山,另一方面,则是马占山自己常常主动现身。

一出现就杀机毕露。

马占山很懂得用人之长。此地并非江桥,义勇军也不是正规军,阵地上一枪一弹的硬性打法非其所长,他们所擅长的是打一枪就跑,捞一把就走的“好汉打法”。

马大帅交代了:我不管你们怎么打,自己动脑筋想办法去。反正回来后拿鬼子脑袋跟我结账。

这跟《亮剑》里的李云龙倒有异曲同工之妙:不管白猫黑猫,能抓耗子的就是好猫。

于是大家就分头行动,各展其能。

其中表现最出众的是邓文和他手下的一群江湖好汉。

邓文是马占山的老部下,参加过江桥战役,属马家军中的后起之秀。能得到马占山的言传身教,那自然是懂点战术的。别人用围点打援,他用引蛇出洞。

先攻击日军据点。当然在这之前,切断电话线是很有必要的。日军没法喊援兵,人又少,顶不住,只好往外跑。

跑可以,邓文还主动让出了一条道。

路上,伏兵四起。

是役,日军伤亡150多人。

尽管是胜仗,但伏击也是要花点本钱的,子弹不长眼,自己也要损失一些弟兄,所以这个与马占山空手套白狼的要求还是有差距的。

那咱再玩儿一把绝的。

第二回,邓文选了70个人,规定:你们到海伦去打日本人,我要的也差不多是第一回的数字,不过别损失自己人,最好是子弹都不要放。

且慢,兄弟,那海伦城里鬼子可不老少了,你子弹都不舍得发,能搞定吗?没准走都走不脱啊。

或者换句话说,无本万利,世上有这种好事吗?

有啊。

这个世界奇妙就奇妙在,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这70个人不是一般的人,那是70个武林高手,飞檐走壁跟在自家院里散步一样的那种。

他们到海伦不是在白天,而是晚上。

打探到一家商号里面住着一批日军,刚好100出点头,他们就摸了进去,然后一人一刀(有的一个管俩,要用两刀),就把这些鬼子都当菜一样给剁了。

剁完后,又没事人一样走了。

出城,到邓文那里交令。

虽然每次最多也就灭掉百来个,但积少成多,加起来也不是一个小数目。据说关东军在“围剿”马占山期间,平均每月至少需往国内运50个尸袋回去,那些受伤的自然就更不用说了。

包括邓文在内,跑出来袭击日军的,都打着一个统一的旗号:马占山。给松木的印象,就是马占山好像是一个千手观音,哪儿都看不到他,但又无处不在。

对此,我实在没什么好说的,就送一个字:牛,两个字:忒牛。

一时间,马占山究竟在哪里,成了这场“躲猫猫”游戏的关键所在。

大家开动脑筋竞猜一下吧。

高波认为自己最有发言权,因为一天到晚跟着马占山转嘛(自认为的)。他认为马占山是朝老家黑河去了。

松木刚想发表意见,本庄繁先说了,还不是在他的沈阳关东军司令部说的,而是在现场说的。

找不到马占山,不光松木急,本庄繁更急。

江桥之战和包围哈尔滨,已经把这个关东军司令官给彻底弄毛了,因为他知道马占山不是一般的义勇军头领,有他存在,就等于一杆大旗在黑龙江乃至全东北插着,即便不主动出击,对关东军来说也是心腹大患。

本庄繁这厮属于水平不是太高,但却特喜欢自己上场踢两脚的那类人。松木在前面,你在后面遥控指挥一下不就行了,他不这样,没现场感觉嘛。为了找感觉,屁颠屁颠地就坐飞机赶来了。

作为最高领导,当然要体现层次和水平,所以本庄繁一来就背着手,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像煞有介事地作了一番分析判断。

高波说马占山可能往北去了,本庄繁竖个手指摆了一摆,那意思:NO,NO。

中国话翻译是:非也,非也。

事情明摆着嘛,马占山穷途末路,他会一直往北去吗?不可能。

黑河一个小城,他是防不住的,只能钻到大小兴安岭里面去,那种鸟不生蛋的地方,如何生存?

这就把高波先给毙了。

那你说马占山会往哪里去呢?

本庄繁往地图上的吉林省一指:这里。

Why?

不懂了吧,吉林那边有义勇军嘛,马占山肯定是要往西去找他们的,一旦两支部队会师,我们就麻烦了哦。

所以,当务之急是进行堵截,防其西窜。

高,实在是高。

松木言不由衷地拍了两句马屁。

下属这么识趣,本庄繁的兴致更加高涨,进一步指出,马占山目前所处实际位置,应在绥化以北,部队只要顺着这个方向,西面一堵死,东北南三个方向一合围,真是瓮中捉鳖啊。

接下来,一般程序应该是:高波服从松木的指挥,松木听本庄繁的话,堵住马占山“西进之路”。

但实际操作过程根本不是这么回事。

高波是什么人,朝廷派来的近卫部队,官品虽然不高(少将旅团长),但地位高啊,怎么能听你们两个瞎指挥呢。

当下,他招呼也不跟松木打一声,就点起本部骑兵往北去了。

日军的指挥官各个有个性。松木自己也有主意,认为马占山往绥化以东的可能性更大,但他对高波和本庄繁这两个牛人都不愿得罪,毕竟一个是有路子的,一个位居老大。

那怎么办呢?

这兄弟脑子倒也活络,他来了个三全其美,把部队拆三份,朝三个方向去,一样也不少。

恭喜三位,贺喜三位,都猜错了。

马占山压根就没回黑河,更没往吉林去,他是准备沿松花江东进和李杜的吉林自卫军会合的。

一个吉林,一个吉林自卫军,虽然只差三个字,但一个往西,一个往东,南辕北辙,两个概念好吧。

真够丢脸的。

关东军追击马占山

就像观看一部连续剧一样,我已经看到了结尾,所以我能够清楚地知道马占山行军的轨迹,而且用白箭头都标了出来(见218页《关东军追击马占山》图),从一到五,大致是五步,可是如果我不说,这五步确实是犹如穿花蝴蝶,没有任何规律可寻,属于指到哪打哪,也难怪关东军上上下下都摸不着方向了。

事实上,就在三个小子胡蒙瞎掰的时候,马占山早已穿过他们想象的“活动区域”,正走在东行路上。

但这条东行之路注定不会平坦。

就在通过呼海铁路(哈尔滨呼兰区至海伦)时,大部队终于被日军发现。

松木得到情报,马上意识到定位的错误,急令附近的平松旅团第59联队第2大队(两角大队)进行追击。

日军胡乱折腾了将近一个月却仍然一无所获,这次总算找到一点马占山的影子了,当然是紧咬住不放。

两角大队没有马,不过他们有汽车,四个轮子跑起来倒也不慢,终于在巴彦西部的大荒台追上了马占山。

当面锣,对面鼓,咱们交一下手吧。

从数量上来看,早期日军的一个大队如果满额的话,大致可相当于中国的一个团(后来可能就只有一个营了),而且还配以山炮和重炮。随马占山左右的仅几百骑兵,且因一路轻装前进,除了几门迫击炮,没有什么重武器,一时被缠住脱身不得。

时间在一分一秒地延续,从上午一直打到下午,谁也灭不了谁。但马占山很清楚,这场遭遇战拖得越长,对己方越不利。松木的援兵随时可以赶到。

正如他所预料的,此时此刻,在接到松木的命令后,高波骑兵旅团已拨转马头,正打马扬鞭,拼着命往大荒台赶。

要不是他们自作聪明地往北边去,这时候早就该到了。

如果他们赶到,马占山的处境将变得更加困难。

松木交给日军大队长两角业作少佐的任务也是这样:你只要给我拖住马占山,胜利就是我们的。

有了这句话,两角大队就发了狠,一定要建此首功,所以一直跟只苍蝇一样盯在后面,怎么赶都不走。

我们还记得,在江桥战役时,每遇危急关头,或决定胜负的关键时刻,马占山总有奇兵,或埋伏,或包抄,或堵截,往往会使战局发生重大扭转。

这次也不例外。

就在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战斗进入白热化之际,一支700人的骑兵部队突然从呼海路杀了过来,从两角大队侧背。

两角一阵惊喜,一定是高波骑兵旅团。

兄弟撑到现在,总算是把你们给盼来了。

敬礼。

对方回的礼是劈头一刀。

是马占山的部队!

日军大乱。

能不乱吗,千盼万盼,望眼欲穿,来的却是对手的援军。没点心理承受力,根本接受不了啊。

马占山趁势率部进入巴彦。

虽然暂时转危为安,但并未完全脱离险境。

松木后来能做到大将,当然并非笨蛋一个,他终于发现了马占山的意图:既不是往北,也不是往西,而是往东(当然也不是他猜的那个东)。

再次拉网,围追堵截。

在调高波旅团之后,又加派宇都宫师团本身所属的那个骑兵联队(骑兵第18联队)迅速前往助阵。

与松木相比,高波就更不傻了,他都不用松木指挥,给个方位就行,其他我自己搞定。

在从北往南赶的时候,他已经分出骑兵第14联队绕远路追击,准备对马占山进行包抄。

第二天,骑兵第14联队果然已跑到马占山前面去了,马占山还没从巴彦出来,他们已在巴彦南部现身。

巴彦南部有条河,它叫乌河。要包抄马占山,必须渡过这条河。

那就快渡吧,时不我待,让马占山再溜掉就不好了。

马占山没溜,等他们渡河。

在前面,我们曾见识过半渡而击的打法。

这种打法,好是好,但不能重复,实际上,真正善战之人,也从不重复。

说到底,打仗这东西,如果你光会看看兵书,背背理论,套套公式,那就只能学习赵括好榜样了。

所谓用法之妙,存乎一心是也。

半渡而击,毕竟不等于空手套白狼,那也是要有点资本的,起码得有点火力配备吧,马占山现在全是轻装上阵,没有重武器,想“击”缺乏条件。

不过他有替代品:骑兵的冲击力。

第14联队的前锋刚刚离舟登岸,还没来得及跨上马背,马占山已指挥骑兵,挥舞着马刀,旋风一样地冲了过来。

狠着劲砍啊。

日军被打蒙了。

我说,都是近卫师团的一流部队,别哭丧着个脸,拿出点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勇气来嘛。longlongago,我们中国有位将军叫项羽的,就这么干过,还成功了呢。

日兵甲:你倒说得轻巧,典型的站着说话不腰疼,项羽有多少人马,而且他是有备而来,砸个烂锅、毁条破船都在计划之内,不一样。

日兵乙:马占山没打招呼,我们也没准备,马鞍还没摸着呢,怎么打啊。

日兵丙:快给我一条船,让我划回去,准备好了再来……

马占山的骑兵告诉他们:不要想了,有本事游回去吧。

日军除了江岸上被砍死的之外,乌河里淹死的也有不少。

真该在家好好学习一下游泳技术再来的。

对岸的日军骑兵很多,可是只能看着干着急。等他们咋咋呼呼地划着船赶过来,马占山和他的骑兵们又跑得没影了,剩下的工作就只能是给自己人收尸。

吃了亏以后,人的心情难受哇。

第14联队一个劲地找马占山的踪迹,赶上来的高波骑兵旅团和骑兵第18联队也帮着找。

几天之后,马占山终于又在东兴附近出现了。

他必须要过江去和吉林自卫军会合,在沿江这么狭小的范围和地域内,没有办法藏得天衣无缝。

日军大队人马蜂拥而上。

马占山依托大青山竭力殂击。

这一次自然条件帮了他大忙。大青山地势险峻,易守难攻,不比平原,日军的飞机大炮很难发挥应有效力。

马占山深知这一点,所以日军来得再多,他也蹲在山上不挪窝。你来你的,我打我的,反正我哪里也不去,这里最安全。

史料记载,在这次大青山之战中,双方经历四次血战,从7月14日开始,一直打到7月20日结束,一连6个昼夜,不眠不休,而战事激烈程度,“较去年江桥之战,有过之而无不及”。

还有种说法,认为日军在此战中死伤千余人,“遗尸遍野”。这个我倒不是很相信,毕竟这时候马家军的阵地作战能力与江桥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但可以确证的是,马占山带来的枪弹肯定打得差不多了,否则不能与“去年江桥之战”相提并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