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国家,城市中的鸽子是野生的,由于政府规定不得捕杀野生动物,鸽子繁衍也在逐渐增多。由于鸽子不会受到伤害,故它们会随意降落。

美国联合碳化钙公司总部面对这严重的“鸽患”,经过一番考虑后,决定“化祸为福”,借题发挥,使影响扩大。于是,他们便将所有的门窗关闭,不能飞走一只鸽子,并采取一系列行动:首先向动物保护委员会发去通知,请其派员负责处理这件事情;紧接着,通告电台新闻单位,公司大楼开始进行富有情趣的捉鸽。在西方看来,这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所以消息一下子传遍了全国。前后用了3天时间才将鸽子捉完,然后将鸽子喂饱后才放飞。当时的电视、报纸陆续报道此事,联合碳化钙公司也声名鹊起,业务突飞猛进地发展起来。

不做广告而胜过做广告取得发展机遇,是借用媒体的妙处。借用媒体不是件容易事,但是制造出新闻,媒体就会争相报道,经媒体报道后,借用的目的就会达到。

巧妙借助别人的名牌

一些大公司可以创造出自己的品牌,可以花钱为自己的产品做宣传,但是对于资金不足的小公司,往往需要采用别的方法。比如,借助其他公司的名牌商标,销售自己的产品,这无疑是一个好办法。

“佛雷”和“强生”是美国的两家化妆品公司。佛雷化妆品公司是一家老牌企业,不管是从产品包装或产品品质上看,都有其与众不同之处,深受美国黑人的垂青,产品销售量很高,几乎将整个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垄断了。强生化妆品公司是一家刚刚开办的新公司,产品没有知名度,自然不能与佛雷化妆品公司竞争。但是,“强生”公司很聪明,他们的管理层明白,如果能借对方的名牌,来提升自己公司的地位,那也是一件好事。于是,该公司便想出了一个办法,在许多家媒体上做了一则一般人认为很愚蠢的广告,广告词是: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化妆品后,再擦抹一次强生公司的粉,将会取得出乎意料的好效果。

在许多人看来,这就是强生化妆品公司出钱,为佛雷化妆品公司做免费广告,还不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吗?然而“强生”有自己的打算,它是借佛雷化妆品公司的名声,将自己的产品与佛雷名牌产品摆放在一起,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注意,使自己产品的地位得到提高,使社会大众意识到:既然强生化妆品公司的产品能与佛雷化妆品公司的产品相提并论,那么强生化妆品公司的产品则与佛雷化妆品公司的名牌产品相差不大了。

实践证明,经过“强生”的炒作,其公司的粉底产品很快便被大多数黑人接受,销量大增;同时,还使佛雷化妆品公司放松了戒备,让强生化妆品在竞争中很快获胜。

本来,新成立的强生化妆品公司,根本没法与老牌的佛雷化妆品公司竞争。但是,“强生”却借助佛雷之名轻松获胜了。这件事说明:在特定情况下,巧妙借助别人的名牌来提高自己产品的知名度,自己最终也能成为品牌。

善借人才来发展

目前,许多单位重金聘请高级人才是司空见惯的事,一掷千金,少则月薪成千上万,多则月薪几十万。

有句名言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对一个单位何尝不是如此。一个单位如果有一些能征善战、忠心效力的人才,不愁效益上不去。对单位领导者而言,人才就是利润,人才就是效益。这样,一掷千金聘请高才的事情就不难理解了。

为求英才而不惜代价的事例也有很多,比如在美国,资产雄厚的约翰逊已拥有了一批如旅馆、实验机构、自动洗衣店、电影院等不同类型的企业,但他仍然热衷于兼并其他企业。

约翰逊决心跻身于杂志出版界,并计划发展一套在美国有影响的杂志丛刊,但问题是他自己对杂志业务一点也不熟悉,这就需要物色一个懂行的人才帮助他主理这项工作。但这种人才到什么地方才能找得到呢?找到这样的一个人才,自然是他跻身出版界的前提条件,也是摆在他面前的第一个难题。

不久,经朋友介绍,他认识了一位名叫罗宾逊的杂志发行人。

罗宾逊多年以来,一直从事编辑、发行工作,其内容涉及某项日趋发展的领域,但所致力发行的这份杂志未能得到畅销。

尽管杂志销量不大,但罗宾逊的知识很全面,在专业出版界里,是公认的优秀人才,办这份杂志,他自己承担了大部分的工作,加上成本低廉,所以,他的日子还算过得比较宽裕。

这样,一些大的出版商曾多次找过罗宾逊,想把罗宾逊和他的杂志拉过去,但没有一位出版商达到目的。

约翰逊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认为罗宾逊确实是自己所需要的人才,他接连两次找上罗宾逊的家门,可惜的是,他也和别人一样吃了“闭门羹”。

约翰逊是一个不达目的不罢休的人。他打定了主意不管花多大力气也要获得罗宾逊的这份杂志,还要以罗宾逊为核心,办起一套更具影响的专业丛刊。尽管在罗宾逊面前碰了两次钉子,但他仔细分析认为是自己对罗宾逊的心路还不明确,对他缺乏必要的了解。他认为,一个实业家物色自己需要的人才,就要用超乎寻常的耐心去等待、去争取。

经过一段时间的认真观察,约翰逊发现罗宾逊是一个恃才傲物的人。罗宾逊最瞧不起那些大出版商,他说那些大出版商是制造低级杂物的“工厂”。

此外,约翰逊还了解到,独立经营者所具有的那种高度冒险的乐趣,已渐渐失去对罗宾逊的吸引力。而且,罗宾逊不相信局外人,尤其是那些与他的创造性领域不相干的“生意人”,特别是那些毫无创造性目的的出版商。

约翰逊掌握了这些情况以后,第三次找到罗宾逊谈话。一开始,约翰逊就坦率地承认,他对办杂志、出版业务不熟悉,但他需要一个行家里手主持开辟专业出版的新领域,并指出罗宾逊正是这样的一位杰出人才。

接着,约翰逊掏出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说:“自然,在股票和长期利益方面,我们还会赚到更多的钱。但是,我觉得,任何一项协议,就像我希望和你达成的这项协议,都应当有直接的、看得见的好处。”然后,约翰逊停顿了片刻,用期待的目光盯着罗宾逊。见罗宾逊还是没有反应。约翰逊又用强调的口气,向罗宾逊介绍了他的一些同事,特别是他的业务经理,指出这些人完全听从罗宾逊的调遣,并承担罗宾逊所希望摆脱的一切杂务。

听完这些,罗宾逊固执的脑子终于开始松动。于是,他们之问进一步商谈。但他们强调的重点互不相同,罗宾逊坚持做一笔直接的、干净的现款结算交易,不接受带有附加条件的上级公司股票,但约翰逊强调长期保障。他指出,上级公司的股票正在增值,而且股票的利息与他们的利益紧密相关。另外,约翰逊还进一步指出,他需要罗宾逊所具备的充沛的创造力,所以不能让别的工作或别的任何事情削弱他的这种创造力。这不仅是为了他自己公司的需要,更是让罗宾逊充分发挥才华的需要。

罗宾逊最后终于同意了把自己的杂志转让给约翰逊,为期5年,在此期限内,他为约翰逊服务。他得到的现款支付为4万美元,其余部分则为5年内不能转让的股票。

罗宾逊之所以会答应,是因为约翰逊满足了他的主要条件,又可以摆脱那些乏味的工作,以全身心投入他的创造工作,另外他有了足够的资金,也摆脱了苦恼。

约翰逊也因此得到了另一种值钱的资产——一个难得的人才,而付出的代价还在他愿意付出的数额之内,这真是两全其美。

杭州万向节总厂厂长鲁冠球从7人小厂起家,迅猛发展为集农、工、贸于一体,年赢利逾千万元的集团企业,并于1990年成为乡镇企业中独占鳌头的国家一级企业。鲁冠球也因此先后荣获“全国十佳农民企业家”、第二届“全国优秀企业家”称号,并荣获首届“中国经济改革人才金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