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千面,一切的事情都会不一样。

世界就是这么奇妙,如果那天没有遇见千面,那么他和她就不会认识,后面的事情也就不会发生,很难说这到底好还是不好,但是世界也就是这么残酷,无论以后会怎样,以前都无法改变了。

那一年他刚十八,高考的失利让他不得不重新耗费一年的时间来准备。一切都刚刚展开,却很快就关闭。世界在他的眼中一切都是灰色的。

开始的时候,情绪是沮丧的:周围很多人开始大学生活,而自己却不得不再次忍受一次高三的煎熬。为了进入大学做准备的十二年不得不多增加一年变成十三年。

但是并没有什么时间,高三是个忙碌而不能思考的时间段,高四更是如此。老师们对于众多的失败者们用“化悲愤为力量”之类的话语鼓励着。于是,学生们又一次投入了紧张的生活中,在炎热的夏天里。

这样完全封闭的寄宿学校,每天的生活却并不是只有学习。小小的校园中央是小小的篮球半场。在这样的空间里,篮球是唯一的娱乐活动。每天下午下课之后的自由时间,通常会有一小段篮球比赛。

娱乐活动的匮乏使得学生们经常会在宿舍楼和教学楼的走廊上观看篮球赛。这通常是他的表演时间。虽然并不能赢得所有的比赛,但是个人技巧的娴熟使得他成为了篮球场上的明星。

有时,走读的千面也会留下来打上一两场球,这时候,赢面就很大了。

他和千面早就认识,初中的时候他们是同学,现在复读虽然不在一个班,也算是有缘分。

记得初中的时候,他还没有这么高,在篮球队里并不出众。当然,这可能是班上的篮球队太强的缘故。

能够轻松称霸整个学校的篮球队自然是很强。不过,开始并不是这样,在初次的学校联赛上,他们以两分之差败给了当时的冠军。他依然记得后来千面暴跳如雷的带着所有人训练。实际上,所有的人那时都憋着一股劲。

这一股劲化成了最凶猛的力量,让他们在后来的联赛里所向披靡。特别是决赛,那样酣畅淋漓的的比赛,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忘记的。

那时的甜美回忆让人怎么都无法忘记。那时候,美好的一切都刚刚开始。他和女孩被叫做“土豆蜗牛”。

那个瘦弱的女孩,喜欢所有的薯类食品,薯条、薯片、土豆泥以及所有以土豆为原料的菜。事情被女生们传开,她的外号也就变成了“土豆”。而他,因为在一次体育测验中跑出了奇差的百米成绩而被唤作了“蜗牛”。而他们在一起,“土豆蜗牛”也就自然变成了合称。

实际上,开始的时候他并不喜欢“蜗牛”这样的外号。在中国那是一种略带贬义的象征,虽然在朋友们中的口中,那样的贬义并不存在。但是这样的外号显然没有一些其他的有气势,比如“千面”。

复读的生活是枯燥的,实际上过去十二年所有的学习生活都是,那些枯燥的课本并不能激起人多少求知欲。所有的灌输只是为了考试,这些考试,大的小的,从单元考试,到期中期末,然后是升学。十二年,整整十二年,都只是为了最后的一次大考。

而现在,面对暂时的失利,他只能继续奋斗。

实际上,他曾经很愤青,面对教育制度他曾经很抵触,但是只有真正到了面对的时候,人才能知道自己的勇气是怎样的。除非有足够的勇气去藐视,或者有足够强的能力去改变,人们才能无视制度给自己带来的影响。

而到了最后,他惧怕了,这是一种本能的恐慌,渺茫的前途让他只能顺应这样的制度,在制度下作出自己的努力。

于是,在高三最后的岁月里,他像所有的同龄人一样忙乱。

可惜,太迟了,最后一点时间的努力怎么能够和三年的努力相比?于是,他取得了多努力一年的机会。

在这样的一年里,所需要负担的,不仅仅是学习上的劳累,更多的是担忧和压力。一次这样的失败给人带来的心理打击是巨大的。脆弱的神经已经经不起任何一丁点折磨,如同一只惊弓之鸟。

于是,与其花费时间在思考和回忆上,还不如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到忙碌的学习中。这样的麻木是一种慰藉。

只是在一些间隙的时间里,会突然冒出一些镜头。那些画面多是初中的片段,篮球在空中划出完美的弧线,开联欢会时众人的欢笑……但是最多的还是一个女生的笑脸。

那是一个冬末的夜晚,这一年的春节较早,以至二月初就已经开学了,等到情人节已经开学快一个星期了。虽说是西方的节日,中国人的热情还是很高的,特别是在年轻人当中。实际上,人们只是需要这么一个时间来表达一些东西,或者仅仅是为了获得一些休息而已,节日向来如此,每一天都没有什么不一样,不一样的是人的心情。情人节是这样,圣诞节是这样,春节也是这样。

这么一想,如果我们把每天都当作节日来过,把每一天都当作感恩节、情人节、父亲节、母亲节……那么,这些节日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但是,人往往不能够做到这些。这是通病,就如同平时我们都不会注重身体的健康,无度的劳累和挥霍,只有在积劳成疾的时候才会感到健康的重要。

可惜,逝去的一切都很难挽回。

这些都是浅显的道理,一旦说起,人人都明白,只是没有人能够做到。不光是惰性,也因为生活的无奈。

所以我们还是只能这样生活,在情人节买玫瑰,在母亲节买康乃馨,在春节的时候封上红包。在平时,忙碌并痛苦。

而也许就是因为现实的痛苦和忙碌,才让我们能更珍视这样的节日。也只有在各种的节日里才能将某一方面的情感无尽的释放。

在那个节日里,蜗牛买了一支玫瑰。红玫瑰。

川流不息的街道霓虹闪烁,蜗牛站在街边。看着一对对搂着走过的大学生,他感到温暖。等了很久,直到土豆喊他。土豆就站在身后,散开的长发,甜美的微笑。

时间在这里变慢,所有的声音都消失了。

这张笑脸一直定在脑海里,成为永远的记忆。

应该说那是最美好的时光。

这么多年,“土豆蜗牛”一直是他们俩的合称,但他们却并不像外人看的那样。

因为家人都在大学工作,实际上他们在很小的时候就认识。如果这么说起来,也算青梅竹马。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蜗牛模糊记得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时候,他还只有五岁。

父亲带着年幼的蜗牛去拜访朋友。父亲朋友的家里有一个小女孩,大人们让他们自己玩。女孩带着蜗牛在她的房间里玩过家家。蜗牛不太有兴趣。他一向认为,这样的游戏对男人没什么吸引力。他在房间里四处乱看,发现了墙角玩具堆里的模型车,和布娃娃们放在一处。他很喜欢,决定要拿来看看。

他站起身。那女孩很愤怒,她认为,在过家家的时候不应该到处乱跑,于是她起身想要追赶他。但是她忘记了那些摆在地上的塑料小碗小碟,其中一只塑料勺子扎在了脚上,一软便倒了下去,撞在了床头上。女孩哭了起来,大人们应声而来。

之后很久,那个女孩都没有在出现过,这一段记忆也就模糊了。他像所有适龄儿童一样开始了学校的生活。小学里,他经历了对于他一生都具有很大影响的事情,但是,无论如何他还是过来了。待到初中,他又一次遇到了她。

开始,他并不知道那就是她。直到有一次在她撩起的额发下看见了额角上细小的疤痕,儿时的回忆这才浮现在脑海里。

他在电话里向她说起这件事,她也才惊讶地发现他们原来在幼时就已经见过。

那时候他们每天晚上都会打上很长时间的电话,有时甚至是几个小时。

这样的时光是美好的,却也是煎熬的。

蜗牛不停的对土豆付出,土豆不是没有回报,但是却一直很含糊。每次暧昧不清,总在关键的一步退后;但当蜗牛开始沮丧的时候,她却又开始放出一点讯号。关系就在这样的来来回回中拉锯似的维持了很多年。

这样耗费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终于,关系走到了最后。面对分离,人们需要能够树立信心的东西。

可惜,蜗牛没有。

高中毕业的时候,她隐隐意识到将要发生一些变化。

应该说高中三年还是很幸运的,学习成绩处于中游的她因为自身的条件获得了较好的人缘,特别是男人缘——并不是说这就有多好,但是当后面有一堆人追求的时候,可以选择的余地就大了许多。

当这种时候,如果自己喜欢的人不在众多的追求者之中,那将是一件极其郁闷的事情。她很幸运,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发生。

那个男生是出众的,良好的成绩让他成为老师们的宠儿,风趣的谈吐得到了男生们的认同,儒雅的气质博得了女生们的欢心。

面对这样的男生有几个女生会不动心?特别是在他追自己的时候。

于是,这样的组合出现了。这样的组合几乎让所有人羡慕,琼瑶剧太虚幻,而这就是现实中看得见的典范。

活脱脱一对璧人出双入对,真是羡煞旁人。

她不是没有忧虑,面对这样优秀的男生,她没有太多的自信。

在他和女生们交谈的时候,她能感觉到自己心中的妒火。不止如此,他几乎是有求必应,无论是对男生还是女生,甚至会因为答应了别人的事情而把她排在后面。在她看来,这是他的缺点。

她不是那种会使小性子的女生,面对这些事情,她没有什么话说,常常是自己在那里生闷气,等到见到他却又什么都忘记了。这样一次一次,她经历了一个个轮回,他却什么都不知道。

高考的失利让她很沮丧,特别是在他成功的时候。

他的成功是无需担心的,全校前几位的排名在这样的一所中学里虽然不至于保证北大清华,但是被一所重点大学录取还是轻而易举的。

不要想象什么分离的海誓山盟,那是不存在的东西,根本不存在什么离别的场景。实际上因为忙于复习应付高考,他们已经很久没有好好说过话了。

最后一次见面是在学校办的志愿填报的咨询会上。她去的很迟,会场里乱哄哄的,这个时候人心浮躁,并没有多少人注意到她。

咨询会很快开始,老师们根据经验分析今年的形势,对学生们的志愿填报作出指导。会很快结束,老师们被涌上去的学生们围住。

她想要和他说一句话,却已在整个年级汹涌的人海里失去了追踪。找了很久,终于发现他被一群女生团团围住,相谈甚欢。

她离开了会场,走在回家的路上,她突然很悲伤,高中的时代就这么结束,大学和以后的生活都充满了未知和不受控制。

突然,她听到了这一年的第一声蝉鸣。法国梧桐斑驳的树荫里,她抬起脸,想要寻找那声音,而眼泪,就这么无声无息的滑落。

她决定要去复读,上大专并不能让她满意。她觉得自己的人生不应该这样。

家里人也同意了她的想法,对于复读地点的选择家里人却很郑重。经过一番选择,家里人决定要送她去合肥复读。

对于这些她很惊讶,要去一个别的城市读书花费肯定需要不少,她觉得这样很不好。本来,上高中的时候不觉得,如果上了大学,学费什么的也不觉得有什么,可是复读就有点不太好意思了。总感觉是让家里多花费了一笔钱,心里带着愧疚。

父亲跟着到复读学校。铺床的时候,她坐在另一张**,看着父亲有些佝偻的身影,突然很感伤。

父亲已经五十岁,几乎算得上是跟着新中国一块成长起来,经历了文革和太多的运动。他们那一辈人是痛苦的,在刚刚需要长身体的时候,经过了自然灾害,物质的匮乏使他们并不能享受太多的童年;在应该学习的时候,碰上了文革,学习成为不可能的事情;之后,在国家情况都好转起来,准备在工作上大干一场的时候,碰到了经济情况的变化,企业纷纷改制和破产,人们纷纷下岗。

这样的一辈人几乎可以说是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牺牲品。父辈的梦想只能放在了子一辈的身上。

她觉得自己很不争气,十几年的时间并不能让父亲骄傲一回。

饭是在学校边上的一家小饭店吃的。

这是一家很简单的饭店,淡黄色的桌子被多年积累的油迹覆盖,暗色的裂纹布满整个桌面。

她点的菜,不是很多,父亲一直让她多点两道菜,她却不再点了。

吃饭的时候很安静。父亲一向话不多。

父亲将一切打点好后离开。走之前,父亲又塞了些钱给她。“省着点花。”父亲说。

她点了点头没有说话。

复读的生活是忙碌的,如果说第一次学习的时候还充满趣味的话,之后几次的复习就有了温故知新的乐趣。但是面对高考,每个人经历的复习次数都在几十遍之上,这样一来,复习就完全没有了什么快感,剩下的只有机械的重复劳动。

于是,在这样的前提下,她的复读生活本就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事情。准确的说,她是这么认为的。

每天很早就需要起床,洗漱之后就要上早自习,之后有短暂的时间吃早饭,然后就要开始整个一上午的课程。复读学校的课程和高中不同,一整个上午都是同一种课。这样实际上很枯燥,但是为了一年以后的再次高考,她觉得值得。

中午的时候,因为食堂不够大,学生们大多打了饭在教室里吃。一般这个时候,学生们三两个聚在一起,因为有吃着饭看书的习惯,她通常是最后一个吃完的。一次,菲中午留在学校吃饭,吃完后看着她还有一半的饭盒说道:“天,你简直吃得比蜗牛还慢。”

蜗牛吃得慢吗?不知道。这外号却就这么出来了,很快传遍了整个班级。

复读学校封闭管理,所以他每个星期只有周末才能回家。

实际上,他的家离得很近,在这里家是指那套房子。年轻的房子。

当然,中国的房子都很年轻,除了一些古迹。虽然有些房子看上去很古旧,样式和颜色都显得很落后,但是,如果翻出他们的建造记录就会发现,它们的历史都不会超过三十年。

所以这里的年轻其实并不是指房子,而是说人,那房子是在他还更年轻的时候住的,和家里人一起。

那时候,他的父亲是大学讲师,而母亲是国有企业里的文员。这样的家庭是幸福的。每天早晨,他跟着他的父亲坐班车去大学,晚上的时候他就自己坐车回家。父亲或是母亲回来的时候会把晚饭做好,一家人其乐融融。

周末的时候,他会跟着母亲去外婆家。有的时候父亲也会去,但是大部分的时间里他都待在图书馆里。

这样的日子虽然很平淡,但是也很实在。

可惜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能够维持多久。一天放学,父亲竟在学校门口等待。他被接到了父亲的办公室。之后等到下班,父亲也并没有带他回家,而是把他带到了一个新的房子。

他没有多问,父亲也没有多说。后来他知道,父母离婚了。

父亲在大学里申请了一套住房,母亲也回到外婆家去住,童年的房子就这么空了下来。他还是在大学的附属学校里上学,每个周末会到外婆家里待上两天。

这样,又过了很多年。等到高二结束的那个暑假,母亲突然说要把那房子重新装修一番。他推开门,并没有想象中的灰尘扑面而来。房间里很整齐,灰尘也并不厚,壁橱里的杯子和碟子都很干净,保温瓶里残余的水甚至还有着一点温度。

在这一瞬间,他明白了,母亲是经常回来的。

把所有的东西搬走,房子被重新装修。坐在拉家具的卡车上,蜗牛抱着童年时曾用过的闹钟,突然感伤起来。这么多年过去,他还是怀念那样的时光。一家人在一起,虽然那个时候家里条件不好。

可是,谁都知道,我们怀念的都是回不去的。

都说在家里年龄比较小的会比较受宠,她却一点都没有感觉到。虽说上面还有个哥哥,但是她却一直没有感觉到被家人宠爱。

上学的时候,每每和同学说起自己有个哥哥,同学总是会露出一脸的羡慕。所有的人都认为在这样的家庭结构里,妹妹必然是受宠爱的对象。不说被宠成个公主,掌上明珠总算得上的。

可是,每次面对这样的羡慕,她就很尴尬,甚至有些委屈:在家里并没有这样的情况。

家里其实并没有太重男轻女,物质上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她就是有这种感觉,似乎父母喜欢哥哥要超过她。

在家里,哥哥是父母的宠儿,他自从诞生就被寄予厚望。亲戚朋友们来访的时候经常会说到哥哥长大了会很有出息之类的。事实也确实如此。记得小时候,哥哥每年总能拿回三好学生之类的荣誉。每当哥哥从学校里拿回奖状的时候,家里人总是会大加赞赏。

她没有这样的经历。她的学习一直很稳定,在中游的位置前后几名的波动。这样的情况虽然不算坏,但是却没有机会拿到奖状,无论是三好学生还是突出进步。

回顾这么多年,她唯一拿到的奖状是优秀学生干部。那一年她在班级里做生活委员,虽然并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作为,却还是得到了这个荣誉。

学期末的时候,拿着这张奖状回家,她很兴奋的给父母看。她的哥哥却在这时拖着鲜血淋漓的右脚破门而入。母亲立马就慌了神,忙着给哥哥包扎去了。奖状就这么放下了。

这是她唯一一次拿到的奖状,却没有为她赢得一次赞赏。

在沉闷的复读生活里,人们需要为自己找一点乐子。比如,在晚上的时候逃到学校外面上网。说起来,这样很不好,蜗牛也知道,但是他还是会跟着他们跑出去。在晚上逃出一个封闭的寄宿制学校,做起来当然要比说困难得多。

翻出围墙或者从天台跳到临近居民楼的楼顶。但是,时间长了围墙那经常会有校长或老师蹲守,在晚上想要爬到上两层住着女生的宿舍楼顶更是不可能。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第三条路,第三个逃出校园的方法。

这样的方法很简单,也很危险。宿舍楼的一边是外面的街道,落水管从挑檐一直延伸到散水坡。于是,如果顺着落水管爬下去,就能很容易的到达校外。

但是这样的事情并不好,不是说跑出学校,而是说长时间憋屈在狭小的充满烟雾的空间里对着十四英寸的显示器。所以他其实不常去。

相对这样有损健康的活动,他更喜欢一些积极向上的运动。篮球,这项运动持续了很多年直到现在。周末的时候他还是常常在大学的篮球场上打篮球。

这些年,篮球成为了他唯一的擅长,自从初中开始,它就没有被放下。初中那样的生活是幸福的,在那样的班级里和那些精于篮球的同学在一起是幸福的。特别是最后的那个联赛。准确的说,让他爱上篮球就是因为那次联赛,如果说之前打球是因为对球星的崇拜和为了吸引眼球的话,在那次联赛之后,动机就完全转变了。那样的一场场比赛不光让看的人觉得是一种享受,对于打球的人也同样如此。

高中不是一个很有趣的阶段,也可能是因为他的初中过于精彩。初中的一班人各奔东西,没有了与之相配的搭档,他常常在大学的篮球场上和大学校队一起运动。

这形成了一种习惯,没有了篮球似乎他已经不能继续他的生活,即便是在复读这段时间里。

他想到了要在复读学校里进行篮球比赛。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不光学校太小,更主要因为复读学校的性质,它注定是一个充满了为成功而努力的失败者的地方。在这样的学校里很难像普通高中那样进行学生活动,当然,现在普通高中的活动也不多。

结果不是很难想象,比赛并没有被组织起来。响应的人不多。下课的时候随便打打是一回事,打联赛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蜗牛只能继续在每天下课的时候随便打几个半场。他很享受这样的时间,常常一个人尽情的发挥,他依然是场上的明星,甚至比以前更耀眼。

场边围观的人还是那么多,女生的尖叫和男生的鼓掌叫好混杂在一起,成为兴奋的催化剂。

他已经习惯了这些,记得初中的时候就是这样。场边充满了尖叫的女生,甚至会在比赛时穿上啦啦队服,花枝招展。后来他在球场边看到了安静的土豆,所有的尖叫都变成了哑音。

他深吸一口气,面前是复读学校的篮球框,启动,加速,三步上篮,动作连贯熟悉,他闭上眼睛,享受这一切。

等到再落到地上,他睁开眼睛向左边一瞥看见了宿舍楼上的她。

周围的尖叫声响成一片,他却只看见她漠然的表情。

安徽不是个教育发达的省份,说起来可能有人不同意,但是,如果加上一个定语,反对的人就会少了很多。

安徽不是个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

数得出的大学不多。算来算去,本科的大学不会超过二十所。这个数字太小,甚至比一些城市的数字还要小。

每个省都会照顾自己,学校的名额自然会侧重于自己。这样,教育落后的省份反而得不到好的教育。

安徽就是这么个情况。每年的录取比例在全国都是出了名的。这样的竞争早已使教育失去了它的本质。考上大学不再是接受继续教育,而是炫耀的资本。

她记得哥哥考上大学的时候家里是请了客的。在饭店大办了一场,亲戚朋友都到了场,如同婚宴一般。她在那里虽然只是一个坐客,偶尔也要接受一下亲戚朋友们的祝福。无非是说哥哥的今天会成为她的明天,几年之后会喝上她考上大学的喜宴。

可惜,她和哥哥从来就不同。她的哥哥从小就很皮,还没有上学的时候在那一片就出了名。记忆里,经常会有被打破脑袋的儿童跟在家长的身后敲开家门。那时候,家长们教育孩子经常拿他做反面教材。后来哥哥上了学,成绩一直很好,教育的说辞就变了一个样,家长们经常会对自己的孩子说:“你天天玩跟人家一块玩,成绩怎么不如人家呢?”之类的话。哥哥已经变成了又会玩又会学习的代名词。

她不一样,她一向很平庸,成绩中游,姿色也平平。哥哥上高中的时候,她还在上初中,那时候她去哥哥的学校看过他打篮球比赛。场边给哥哥加油的女生身材高挑,艳丽动人,如同天鹅一般美丽。天鹅们热情的招呼她,因为她是他的妹妹。站在那的一瞬间,她感觉自己像一只丑小鸭。

自那以后,她的身上起了些变化,眉目之间并没有什么大的变动,五官却显得日渐漂亮起来,而身材也出落得日愈成熟。何须女大十八变,还未到十八她就已经由一只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

只可惜她的成绩依然还是那个样子,一直很稳定的处在中等水平。这样的成绩很让家里人担心,大学是要淘汰掉一大批人的,一个中游水平的成绩并不能保证一个让人心满意足学校的录取通知书。

实际上,什么样的成绩都没有把握能保证一个理想的大学。她记得哥哥在高三时候的努力。在高二末的时候,哥哥已经开始把全部的精力放到了学习上,没有小说,没有流行音乐,没有篮球……对于那个时期,她记得最清楚的就是哥哥每天深夜伏案的背影。

这些努力都是值得的,哥哥取得了好的成绩。高考结束的那个暑假,哥哥把所有放下的重新拾起,那时他才是真正快乐的。

哥哥考上了大学,可是她没有。复读一年换取后面的生活她认为值得,想到哥哥高三时伏案的背影她暗下决心。在复读班里她应该算得上刻苦,每天的生活只有学习而已。

学校中央是一个篮球半场,每天下午下课后总是会有人在那里打篮球,边上也总是会有很多人围观,女生的尖叫和男生的喝彩时常会响起。她很少会看,对于这些,她没有什么兴趣,以前偶尔看也只是因为哥哥喜欢,更何况现在是一个该放下一些东西的时候。

她拿起书,准备去上晚自习,站在宿舍楼的走廊里,叫好声突然响了起来。依然是篮球,她瞥见一个男生带球上篮。动作流畅。落地后,那个男生看向了这边,只是一瞬间,那男生的眼神让她想起了哥哥。

那是高三期间哥哥惟一一次碰篮球,那是寒假的一天,春节刚刚过去,高中只剩下最后一个学期。整个寒假哥哥并没有像往常那样只能跟着全家人走亲访友,时间都在书桌前度过。那一天哥哥突然说想要出去溜溜,于是她和哥哥就出门随便走走。不知不觉到了安理的篮球场,哥哥顺手捞起场边的一个篮球开始投篮。篮球的命中率并不高,这不是他的水平。她站在场边看着,看着麻木的表情。

有那么两三秒的时间,她和那个男生对视着。之后,篮球比赛继续开始,而她也转身下楼去上自习。

复读的生活一直很难熬,除了复习,还有大大小小的周考月考。虽说这些都是对一段时间学习效果的检查,但是不断袭来的考试让人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的高度紧张状态。或者说是一直让精神处于兴奋状态。这是老师的话。原话不记得了,大致意思是说考试需要让精神调整到兴奋状态,只有兴奋状态才能最大使用脑细胞,才能最大发挥自己的实力。而调整的最好方法就是一直不停的考试。

这个方法的理论依据不知道是不是正确,但是复读学校确实把这条理论运用的很好。不停的考试让学生们的大脑一直处在兴奋状态,正面的效果是不是明显不太清楚,但是反面效果却是显著的。那就是疲劳。

这样的日子一直持续到寒假,春节的来临才让他有了一个喘息的机会。虽然暂时没有了周考和月考,最后的考试还是在的,走亲访友在这个时候变成了浪费时间的行为,大部分的时间他还是在复习。

那一天他觉得自己应该出去放松一下,想到千面,于是打了个电话喊出来一起吃饭。

在男人街的小有天,很简单的点了两个菜,还有一瓶饮料。

千面环顾四周说:“蜗牛,我已经有一阵子没来过这地方了。”

蜗牛笑了:“我没来的时间应该更久。”他把饮料倒满杯接着说,“自从初中结束我就没来过。”

“一眨眼高中都结束了啊。”千面也笑了。

他们便谈到了初中的那个年代,那时候每个上补习班的晚上他们会在这里解决他们的晚饭,不光是他们,因为众多的补习地点都分布在这一片,这座城市很多人都是这么做的。话题一旦勾起来就收不住,他们说到初中时的篮球队,还有篮球队那班人,然后话题就不可避免的引向了土豆。

那是他生命中的痛。如同被割开的伤口,鲜血淙淙的流出来,用胶布盖上它也依然在那,但是再次揭开却会让伤口变得更大。

蜗牛说,其实女人一直让我们受伤。

千面说,哪里,让我们受伤的是我们自己而已。

蜗牛听了点了点头。

场面沉默着。

几秒之后千面说,对了,你现在有心仪的对象不?

蜗牛笑了,哪里有这个功夫啊。

千面说,我看你们班那个谁不错啊。

别那个谁了,蜗牛皱了皱眉头,一听她说话我就受不了,都多大了还装纯,一说话就发嗲,上次我经过听到她跟我们班那个谁说‘讨厌啦,人家还小了啦。’那声让我起鸡皮疙瘩。

千面狂笑。蜗牛也狂笑。

等笑停了千面说,对了,我们班有一女的和你外号一样。

也叫‘蜗牛’?

是啊。千面笑。有兴趣见见不?

蜗牛想了想说,行啊,哪个女的?

千面说,你应该没见过,不过我觉得不错。

你觉得不错你还不下手?

我是那种人吗?我心有所属了。

少来。蜗牛说,别是别人不搭理你吧?

切!我是品德高尚,要不然不是我吹,我早就阅女无数了。

你最多也就是被无数女人拒绝。蜗牛说。

不跟你胡扯,你要有意向什么时候有空让你们见见面。

行,什么时候吃个饭就是。

整个时间他们就这么一直胡扯下去,等到吃完饭已经过了九点。看着千面坐上公共汽车,蜗牛深吸一口气,冬日夜晚寒气逼人,他想到那班曾经的同学和逝去的时光,心里五味杂陈。

长久的住宿生活几乎如同与世隔绝的苦修,有时候她会觉得这样的生活和犯人也没什么差别。这个时候她通常会明白,自己处在学习的倦怠期。于是她会放纵自己,把课本和教辅都扔到一边,完全把学习和考试抛到脑后,只买一些杂志或是小说来看。在这样的情况下持续一两天之后,她的倦怠期就会度过,而之后重新投入学习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自从寒假之后,她就没有回过家,就要临近的高考让她更加紧张。但是即使是这样,她的倦怠期也依然是如期而至。

这是一个早晨,当醒来的时候她觉得很烦躁,一点学习的欲望都没有。于是她明白自己到了倦怠期。她决定除了上课和完成作业什么都不复习,就连上自习也将会是看一本杂志。于是,上午下课的时候,她让菲中午帮她带一本杂志。

菲说让千面带吧,他老带都熟了。

对哦,蜗牛说,他人呢?

刚才还在呢。菲说着环顾一周,教室里果然没有千面的影子。可能去别的班找同学了吧。

他还有同学在这呢?

有啊!菲说。我啊!

除了你呢?蜗牛笑了。

有!菲说,多了去了。初中高中都有,去年高考情况不好嘛!复读的人多啊!

那倒是。蜗牛说。

千面在这个时候走进教室。

千面,菲喊道。

有事?千面微笑着走了过来。

坐。菲说。蜗牛让你中午帮她带本杂志。

是吗?千面一脸诧异。他过来找我了?我刚才去找他他没说啊。

蜗牛一脸茫然。菲大笑指着蜗牛说,不是你那个同学,是她!

千面笑了,原来是这样。

蜗牛说,怎么回事啊?

菲对她说,他有一同学外号也叫蜗牛,在别的班。

蜗牛笑了,是吗?

千面说,就是经常打篮球的那个。

我很少看篮球。蜗牛说。

不喜欢啊?千面淡淡的说。

不是。蜗牛说,男生打篮球还是比较有魅力的,只是现在复读没太多心思。

千面笑了,要带什么杂志?

《瑞丽》吧。蜗牛说。

好嘞,下午给你。千面说着走开了。

他那个同学外号也叫蜗牛?

是啊。菲说,其实那个男孩还不错。

是吗?蜗牛说。

有空介绍给你吧。菲说。

没什么兴趣。

你有目标了?菲问。

没有,不过现在复读没空说这个。

也是。菲笑了。

高考之前的两个多星期都没有上课,学校放假让学生在家里复习。这段时间是他十几年来最繁忙的一段时间。已经失败了一次,他已经不能再输一次。面对这样的情形,他不得不抓紧一切时间来做最后的突击。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这是从小就一直听到的教诲。

这样紧张的日子一直持续到高考结束,这样才开始了另外一种紧张。实际上,报学校并不比考试简单。

忙完了一切等待通知书的日子很难熬,每天只有上网和打球而已。千面常常在网上,似乎他除了这件事就没什么好做。

有的时候看见千面的彩色头像,蜗牛想要问他一些事情。关于那个女孩。

在复读学校的最后时间,千面曾经让他们一起出去吃过饭。那一天是个周末,菲和那个女孩出去逛街。千面和蜗牛去上网。事后千面告诉他,本来是准备四个人在饭店会合吃饭的。但是,他的手机在去饭店的路上响了起来。电话是炮王打来的。炮王是蜗牛高中时的同学,高考的时候考的一塌糊涂,但是家里有钱就去了新西兰读大学,时不时的会跑回国来祸害一下以前的一班狐朋狗友。

接了这个电话蜗牛就决定去和炮王喝酒,只是和千面打了个招呼。虽然那天千面一个劲的挽留,但是面对一个回国的同学,他觉得和千面吃饭的事情还是推迟一些比较好。

后来他才知道,那天是千面的安排——如果他当时知道,他一定是不会错过的。

所以错过了这个机会之后,他现在经常想要点击千面的彩色头像询问那个女孩的电话之类的。可是,却始终没有开口。

也许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艳遇,只是惊艳的一瞥,就再也不会出现。

千面的彩色头像开始晃动了。去打球不?

好的。蜗牛回复道。

点上一支烟,深吸一口吐出一个烟圈,看着那暗灰色的圆环慢慢消失在空气里。

高考之后的志愿填报是作出重大抉择的时刻,这比高考要复杂的多。高考只是单纯的需要考试,不是对就是错。填报志愿就不一样,需要考虑的因素太多,但是能不能被录取就需要考虑很多,而录取了能不能去上就需要考虑的更多了。

为了填写这么复杂的东西,她和家人去合肥参加省里的高考志愿咨询会。那天的天气不错,天很蓝,云很白。咨询会是在国展中心,虽然每个人还需要五元购买入场券,但是在咨询之后她的心情还是不错的。

还算不错的成绩让她会有一个本科可以上。这样她已经很开心了,虽然不如哥哥的学校好,但是也毕竟是个本科了。一年的光阴和努力,她觉得这样的付出是值得的。

和家里人在街上随便逛了逛吃了个饭,下午坐上长途车回去。累了一天,一上车她就靠在座椅上睡着了,出城的时候大巴颠簸了一下,她迷迷糊糊的醒了。

已经出城了吗?她问。

嗯。父亲说。接着睡吧。

她揉了揉眼睛。耗费了一年时间,她终于要开始梦想中的大学生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