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是个小心谨慎的人,虽然他心中认同**星和刘宗周的话,但是他觉得饭应该一口一口地吃事情应该一件一件地做。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现在皇帝已经把权都放给东林书院中人了,现在的朝廷中东林党人的地位比皇帝刚继位时还要高人数也还要多,俗话说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人心不足蛇吞象,假如现在还要想利用皇帝或者蒙蔽皇帝,到时候惹得皇帝不高兴或者起疑心了,收拾一群土匪不容易但收拾一群书生还是容易的,何必自讨没趣呢。

两年前天启跟高攀龙就针对东林党的事作过谈话,大家有些话虽然没有说得很直白但也是心照不宣,高攀龙想着就算要做些什么事也要跟皇帝说开了做,免得人在背后说自己不地道。不过刘宗周的话有一定道理,把什么都建立在个人的威信上确实不妥,就像是在沙地上建房屋一样根基不牢c要把真话都说出来估计皇帝也不会高兴得了,谁喜欢被人质疑和利用呢?东林党在任免官员这事上也有自己的既得利益,要他们把权力交出来恐怕也不会高兴。

在官员的任免一事上,以前要选择官员还假装要廷推一下,其实就是私下交易的公开呈现,被东林党人斥责为掩耳盗铃,甚至有偏激的人说还不如汉灵帝明码实价卖官直接。但是当天启把官员的任免监督权都叫给东林党后,他们自认是君子觉得是在任人唯贤任命官员就很随意,这时候再没有人讽刺现在的制度有什么不妥,但在非东林人士眼中恐怕还不如廷推那么得人心,至少表面上廷推给了每个人机会让人感觉到一点公平的味道。

刘宗周跟高攀龙以前就认识,现在在一起共事更是明白高攀龙的格和思想,他见高攀龙还在犹豫于是说:“我们先自己做个打算,等一切都稳妥了要实行时先给皇上呈上待批准,这样一来高大人当不会有什么顾忌了吧?开始赵大人说到王安石和张居正,依我看来王安石和张居正两人都可算是忠心耿耿的忠臣,他们会改革是因为他们都是宰辅都得到了皇帝的信任,后来他们的制度会被抛弃也是因为他们只得到皇帝的信任所以才会人亡政息。”

高攀龙说:“王安石和张居正的改革确实是成也皇帝败也皇帝,但既要得到皇帝的信任又要得到其他人的信任恐怕不容易,假如真有这样的事大家都会争着去做,也就轮不到王安石和张居正什么事了。他们的改革思想都是为了富国强民,但是要达到国富民强的效果必须要一定的时间才能看到和感受到其好处,而其坏处当时就会让很多人感觉到,所以才会被大多数人反对♀就是未见其利先见其害害在利先的原因,刘大人有什么办法可以做到面面俱到呢?”

刘宗周说:“这在于一个见识,今天下午赵大人跟我针对杨涟杨大人的奏报作了些分析,觉得可以在这几点上下工夫,假如真能做得好我们不但能得到皇上的支持,也能得到商家的拥护和百姓的支持。”

高攀龙一听顿时来了兴趣,说道:“原来刘大人和赵大人都已经有了结果,既然如此就说来听听,真说得对我亲自去向皇上讨旨意。”

刘宗周说:“开始已经说过要改革就会遇到未见利先见害的情况,比如说杨大人提的哪个用女子代替男子做工的想法,这想法本身是好的但目前却做不了c这样做了大明的劳动力不说增加一倍至少会增加一半,问题是这事涉及到组织问题、律法问题、风气问题等方方面面,周边环境和人为措施跟不上事情就办不成。可以这么说吧,就女子代替男子做工一事上不说十年二十年,至少三五年之内不要去考虑。”

高攀龙说:“你说的这事我也想过而且白天我们也谈过,刘大人现在又提起是不是找到原因了?”

刘宗周说:“是的,我认为其原因就是意愿二字,只要人们有意愿朝廷不需要使多大劲就会发动起人,如果百姓没有意愿就算叫人用鞭子去抽百姓做起事来也会出工不出力。而要获得百姓的意愿就必须主动出击知道百姓的需要,还要多跟他们交流和多向他们宣传,事先就掌握好百姓的喜好做起事来才会胸有成竹。”

**星听了点头道:“刘大人说意愿这话我很是认可,江湖中人常说一句话叫‘为朋友两肋插刀’,以此来表明自己重情义。但是如果插他两刀的人不是别人而正是他朋友,为朋友两肋插刀就成了为利益插朋友两刀,那这时候朋友间就没有情义了。都是把刀插在人身上,为什么会出现不同的结局呢?还是因为刘大人说的意愿两字,为朋友挡刀是意愿挨两刀无所谓还能增加友情,被朋友插两刀那就伤友情了。”

高攀龙想了想说:“今天我们感到为难的有三件事,第一件是府县分工的事,第二件是找人代表百姓的事,第三件本来没有后来议出来的就是各地的监政官太清闲的事。其它跟宫里有关的事我们不多操心,事关军务的也不去犯忌讳,就说说这三件事该怎么办吧。”

刘宗周说:“府县分工就是让州里和县里分管农业和工业,如此一来就不用那么多人相当于府县的配合,节约人力也节约时间还能加强管理々业方面前两年在皇上的亲自关注下已经规定得很死,没有人会在农田上面获得更多的利益,这时候让县里专管是遵循就近原则,既方便收税粮也方便百姓有事找人帮助。工业上的事是利润最高的,因为现在开矿开工场还属于朝廷在鼓励,很多有钱人都在工业上大展拳脚获取利益,由州里来管方便县与县之间的协调。”

高攀龙笑道:“这话白天也说过,问题是哪些工业该州里管哪些该县里管还没个区分,总不能一两个人的小匠铺也要州里管吧?说是管理只是说税收和规模还有品种方面作些规定和监督,并不是说要把全州的所有工场和矿山都搬到一块。在交通不便的情况下州里怎么及时到县里甚至山上行使管理权呢?”

刘宗周说:“开始我也没想明白,后来赵大人告诉我干脆在府县分工的同时再加一个省,就是县、府、省三级分工,分别管农业、工业和商业,这样一来不但府县分工的事解决了还解决了新修公路没多少人交钱过的事。县里管农业、州里管工业、省里管商业,真要这样做就成了分层管理而且是配合得非常圆满的分工。”

高攀龙眯上眼睛想了想说:“你们商议的这办法我无法肯定也无法否定,但我可以支持这样做,先找个地方试点然后逐步推广,最重要的是像刘大人说的那样要百姓、商人、大户、官员等各色人等有意愿。我现在有些奇怪的是这些都是些好办法,怎么会跟东林书院的宗旨有关?难道说这样做会分皇上的权还是得到商人和百姓的支持?两位可要知道做这些事离不开官员,而官员做任何事都是代表皇上的。”

**星笑了下说:“高老弟成天在京中坐着恐怕不知道现在的现状,皇上用一个大铁公司把南北几家大商户都拉拢在一起,但是其他商户对这些占了好处的商家可是有意见得很。假如由各省的省府来管理全省的商业,那么这些没有在大铁公司得到好处的人肯定会趋之若鹜到来京十三省的巡抚和总督有一多半是我东林书院的人,他们掌握全国的商业管理也可以保护大明的商业,皇上秉承了太祖的传统不喜商人限制利润,我记得高老弟是赞同商业兴盛的。”

高攀龙说:“皇帝看似什么都不想管,但是对军人和商人还有百姓这三者是很上心的,我们真要这么做恐怕瞒不过皇上,到时候皇上问起来又怎么说?”

刘宗周说:“我觉得这并不是什么谋而是阳谋,可以先上书说让各省省府管理各省的商业,如果皇上有气魄完全可以把所有商人都统管到大铁公司名下,如果皇上不想多事我们这样做也算是个补充。说实在话我也觉得两成利润封顶对商人有些不公平,这种不公平假如不对我们也可以弥补皇上的过失。当然我们并不是要跟皇上过不去或者作对,只是想在为大明的安西想的同时完成顾先生等几位先生的愿望。”

高攀龙想了想说:“这事就这么说好,明天先给信王说一声看信王是什么意思,下一个问题就是寻找代表的事,你们可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

**星说:“一个办法一个字,就是选!代表百姓的人应该是一个百姓满意的人,这个代表不能是谁去指派而必须是百姓自己选择,就像开始刘大人说的那样要有意愿。”

刘宗周也说道:“这种选还不能像朝廷选官廷推那样走过场,必须是百姓真心选择,不是真心选择的人没有资格做百姓的代表。我记得博学院中那几个泰西人说过,他们在好多年前就有个什么五百人大会,这五百人都是民众选出来而不是由官员指派的。”

高攀龙笑道:“我作一个推断,假如真是选代表这事做成了,下一步是不是该选官了?现在官员的任免和监督都是我们说了算,真要在任免所有官员时都要人投票,是不是也会影响办事效率?再说了按钱一本钱先生的意思要公天下以选辅臣,现在朝廷没有内阁所谓辅臣要算是信王和叶向高等人,难道还要对信王说让他让位置选人来做不成?”

刘宗周想了想说:“高大人这话也不是没道理,不过真到那时候选官还是选辅臣都不是不可能,真到那时候信王也可以参加选举,以信王的能力和威望可能还是会当选的。”

高攀龙问:“第一次选举可能还是信王当选,但假如过两年有人比信王更得人心,到时候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