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攀龙见天启说公平是官员最大的能力,不由得皱眉说:“在一般时期做到公平,但遇到特殊事务还是需要临时决断,把公平说成是最大能力是不是太过?”

天启说:“朕只说公平是官员的最大能力,没说公平是官员的唯一能力,毕竟不可预料的特殊事务很少,除非预政处是吃干饭不管事的.当然也有一种情况,那就是主政官员有意把一般事务拖延成特殊事务,这叫挟事自重骗功求赏,对这种人和事要严厉处罚。本书最新免费章节请访问。”

十一月初,监政院经过仔细商讨后同意成立辅政院并由天启下旨宣告全国,随后又宣布要把辅政慕逐步向省、府、县推行下去。官员们虽然早有耳闻,但猛然听到确切消息还是有些感到突然和紧张,毕竟对陌生的东西都会保持警惕是人的天。官员们的紧张情绪还没有得到缓解,突然又得到天启的旨意,要在全国开矿开工场的同时还要办学堂。开矿开工场修路是大家都知道的事,一半的省份都早就开始动手了,但官办学堂还是个新鲜事。

大明立国两百年来,所有读书人一开始都进的是私学,教什么知识都由私塾先生说了算,目的也只有一个就是为了三年一度的科举。当一个人进了学考上了秀才举人,他的老师就换成了取他的考官,因为他有了感情投资的价值,以前的启蒙先生基本上都丢到一边。对这类事大家都习以为常,没有人怪罪学生势利,谁叫先生没用不能给学生的仕途增加助力呢?当然也有不忘本的人,当了官也时常记挂着启蒙先生时痴顾,但毕竟是少数。

现在要办官学,而且据说要让所有人都读书识字,这就让很多人诧异之余期待不已了。大家都知道读书会改变生活,虽说现在读书人不像以前那样有那么多特权,也要像一般人一样交税纳粮,但大家都明白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区别很大,前途也是不同的。

俗话说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别多,在宣布官办学堂没两天,朝廷又宣布要在各县都增加辅助官员,比如说辅助收税的税官,辅助办学的学官,辅助开矿修路等事务的工矿官,这些都要从当地的官吏中选拔,无论以前是几品或者说答应给你几品都不算,全部按八品算,算是一种平等的开始。当然并不是所有辅助官员都从本地选拔,每个县都来了个监督县令的六品县督,他的主要事务就是主持选拔官员和监督县令老老实实做事。

朝廷的告示宣告后不久,各省的总督首先就被召进京学习,他们在监政院中学习了半月,然后各带一批人回省里准备成立省级辅政院。现在中央的人也不多,只在翰林院和闲置官员中选出一批去各省,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培训发掘人才。他们先是把所有举人召集起来详细说明在各级办辅政院的意义,然后根据个人意愿和各府县人员缺口补充到各府县任税官、学官,一路忙下来一直到十一月底才算初步忙完,能不能用是一回事,至少架子算搭齐了。

一般来说有了人就可以做事了,但现在做事还得靠后,先得把这些人的俸禄解决了。从中央派去的人原来都有俸禄,反正年龄限制在那里谁也没有想多要的心,主要需要解决的是各省的举人。各省的举人虽说原来朝廷要供应银米,但那只够填肚子,现在要出来做事而且朝廷说了都给个八品,那相应的待遇就得提高,人不能多做事少拿钱这是都得遵循的原则。因为这个原因,十二月初政务院就接到各处索要银钱的奏疏。

信王和刘宗周、高攀龙等人早就知道有这回事,也早就准备得很充分。他们在接到各省上奏几天后,立即以政务院的名义行文宣布了各地税收的分配比例“一阵已经说过要给各地留下一部分从矿山和工场收取的税收,大家都知道但不清楚具体留多少,所以一直在期待中。

政务院当时没说清楚具体给各地留多少,是因为还没有收到钱。当时各地的开矿和开工场事务还在出售权利中,只有少部分地方刚刚开工没卖几个钱,收税更是无从谈起。加上其中牵扯到大铁公司,要算清如何分配税收比例确实很为难。天启知道后决定让户部和大铁公司各让一部分利益出来,给各地新增加的人员发补贴。

大铁公司本是天启用来替朝廷开路的,现在见各地都动起来了也就觉得没有必要事事冲在前面,不过这里面还有很多的的利益在里面,所以他也不会全部放开。经过跟监政院几人仔细商议,天启决定把出售开矿和开工场权利资格的所得全部转投到修路上去,只留下钱庄收益安抚各股东。在此同时也要求政务院在财政盈余的情况下,把所有商税和可能收获的矿税都拿出来给地方政府留一些。

经过反复商议,最后结果是从矿山、工场、商贸等处收到的税都称为商税,所有收到的商税都分为二十等份。在这二十等份中各县留五等份,府里留三等份,省上留两等份,剩下的十等份全部上交户部♀个规定就意味着大家不能够光坐着不干事,如果哪个县开矿开工场经商等事做得不好,上级会斥责不说自己也没有收益。

政务院在宣布这些措施时,明确规定在各省、府、县留存的税收,一部分用于给新增加的人员发补贴,剩下的用于今后新型农庄的建设,如果有余钱可以拿出来跟大铁公司合作修路,今后公路收费时可以按股分红。

这个规定出来没几天,就被全国的官员们领会清楚了其中的含义。除了农税不算外,其它事务都好可以收税,收到了大家有收益不说还会得到上级表彰,如果因为自己懒或者不懂导致没人做工,那么就收不到税,所有人也只能像原来那样领点只够填肚子的粮米,两相一比较大家自然知道该怎么办。

话说十二月初的一天,天启正在坤宁宫里跟皇后说话解闷,正在说时只见刘三ang和张春英走了进来,身后跟着的宫女各抱了一个小孩子。皇后见她们来了愣了一下说:“皇上你瞧臣妾现在糊涂了,本来有点事叫她们来商议,谁知道说着话就忘记了,她们不进来臣妾还想不起来。”

待春英和三ang见过礼,天启问皇后道:“皇后有什么事需要她们两个做?两个现在都带着一个小娃娃,做什么事也做不好啊。”

三ang上个月也生了个闺女被封为贵人,其他人以为她会不高兴,小孩子满月时都纷纷安慰她惹她笑,谁知道三ang满不在乎还很得意。别人问她为什么她说闺女可以取个好名字,免得像那两个哥哥一样被叫什么瓜。今天皇后叫她和春英一起来,她们就一起来听皇后的吩咐。

皇后见天启问她,于是说道:“三个月前宫里添了四百多小宫女,教了三个月礼仪后现在可以分到各处做事了。她们一来那五百多个愿意出宫的老宫女就可以出去了v美人、冯才人和刘贵人都带有小孩子,臣妾叫他们先来挑几个去帮忙,多两个生人小孩子长大了不怕生。”

天启问:“冯才人呢?怎么她不跟你们一起来挑人?”

三ang说:“思琴姐姐病了,皇后娘娘说怕她的病传给小孩子就叫她安心养病,我们选的时候就替她选两个。如果思琴姐姐到时候不满意,在我们这里换人就可以。”

天启点头说:“你倒大方,不过既然要跟小孩子在一起,这些新来的小宫女就应该去重华宫跟那些懂医术的老宫女学一学,周青周碧还有唐选侍过几月也快生了,其他人今后也用得上,不如多叫一些人去学习医术。”

皇后点头说:“是,那就先问哪些有学医意愿,现在学一些今后出宫前学起来也快。”

天启点了点头对张春英说:“把西瓜给朕抱过来让朕抱抱,看长重了没有。”

张春英转身从宫女手中把儿子抱过来,交给天启手上然后说:“冯才人病了西瓜和南瓜都在臣妾宫中,两个人差不多重,臣妾怕再搞混了就把南瓜留在宫里没带来。”

天启摇头说:“你现在还放不下,哪个是你亲生的有什么关系?反正两个都是朕的儿子,两个都立为太子大家平等,你还有什么看不开的?”

三ang这时候说:“皇上,臣妾虽然读书不多,但也听说过天无二日的话,你这样做不怕以后出事?”

天启说:“怕什么?又不是分不匀,反正大明有南京北京,两兄弟一人守一处刚好。”

皇后笑道:“皇上正年轻,两人孩子也还小,哪里说得到那些事上去?皇上还是说说怎么安置那些出宫的宫女吧,她们都知道皇上说过她们回乡后皇上要封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