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上天入地的生活

某个暑假徐小雅曾很好奇的问我:“小磊哥,煤矿到底是怎样一种存在?”

经不住她的软磨硬泡,我只好整理下思路,试着用她能理解的语言来描述煤矿生活。

我们那儿的工作人员在外界被人统称为煤矿工人,这还是好听的称呼,难听一点的就是俗称的“煤黑子”,顾名思义,应该不难理解的,但就像部队有好多兵种一样,根据岗位分工不同,煤矿也分好多工种。

从管理结构上来说,分管理干部和一线职工两种。

管理干部从上到下就是矿长、副矿长、科长、副科长、各区区长、副区长、班组长、科室业务员、各类技术员,一级管理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监管,各有分工。

一线职工根据从业种类不同又划为采煤工、掘进工、辅助工三大类。顾名思义采煤工才是真正的挖煤工,其他的都是为采煤服务的,像开拓井下巷道的,可以说是为采煤工开路的,皮带运输工、机车司机等不是帮采煤工拉煤的就是为采煤工开车的,后面有机会再一一介绍。

因为煤矿行业是高危行业,大多数职工从事的都是特种作业,所以大部分工种都是特殊工种,要经过有资质部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的,如井下皮带机司机、主副井提升机司机、绞车司机、电瓶车司机、电气作业工、防爆检查工、瓦检员、安全检查员、综采机司机、综掘机司机、变配电工等,都是特殊工种,像从事普通采煤作业的采煤工、搬运工等都只是普通工种,但也要培训合格上岗的。

各人员和工种分在不同的部门各司其职。

煤矿采取纵向管理:矿领导管理各科室、各科室管理各区、区负责各自管辖内的各工种从事分管工作。科室根据分工不同分为生产技术科、安全检查科、通防科、地质科、企业管理科、财务科、机电科、综合管理办公室等,当然还有工会,俗称职工之家。区有综采区、综掘区、综采车间、运输区、供电区、机修车间等。

因为刚进企业还在实习期,所以我被分到基层也就是区里做见习技术员。

我是采矿工程的,本该到综采区实习,结果却是被分到了运输区,唉,不说了,还不是老妈的功劳!

这下可苦了专业不对口的我,一入单位门门黑,以前学的宏观的东西现在一门也用不上,全部需要从头学起。

搞了一个月我才弄明白,我们区负责的是机械运输管理和维护,也就是皮带和机车运输,皮带任何时候都是用来运煤的,机车根据车厢的不同有时运人、有时运送物料。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垂深超过五十米或长度超过两千米,必须采用机械运送人员。

《煤矿安全规程》是什么?这么说吧,就像基督教徒奉之为至宝的《圣经》一样,《煤矿安全规程》就是煤矿职工的《圣经》。

《煤矿安全规程》字字血写成,每一条规定都是血的教训换来的,是煤矿工作的安全指南,在煤矿,几乎每个职工人手一本,我入矿第一天学习的,就是这本书。看着很枯燥,可是字字珠玑没有一句废话,很实用。

我每一天的工作是这样开始的:早上六点半起床,从住宿的小县城坐班车到单位,随轰杂的人群在餐厅匆忙吃过简单的早餐,七点整到区里参加每早的班前准备会议。其实班前准备会议一天有三次,早班、中班、晚班各一次。煤矿工作三班倒,也就是三个时间段大家轮流上岗,早班就是上午八点至下午十六点,中班是下午十四点至晚上十一点,晚班是晚上十一点至次日早上八点,三班首尾相连,保证作业的连续性。因为工作性质,我上的是固定的早班。

见习技术员的工作,就是到管理辖区现场学习工作流程。

班前准备会议简称班前会,一般由区长和副区长主持召开,通常会先传达一些矿区的新制度政策,紧接着就说自己区里的事情,有点新闻联播的味道。这些事情主要是由副区长主持的,先简单介绍一下上一个班的运转情况,然后安排这个班需要做的工作和注意事项,最后安排安全工作,安全工作是重点戏,一般占整个会议的三分之一时间,主要是区长在讲,具体安排工作的事都是前面副区长们根据分工各自进行过了。

十分钟的会议结束,大家伙说笑着便去做到现场的准备工作,需要领取材料的到仓库开票领取,不需要携带东西的就直径去更衣楼换工作衣去现场。

更衣楼与洗浴中心在同一座楼,洗浴中心在西半楼,更衣室便全部布置在东半楼,更衣洗澡很方便的。

都说煤矿工人很脏,其实煤矿工人一天至少洗一次澡,应该比谁都干净。

但尴尬的是,一天要换两次衣服,被嘲笑比女人换衣服还勤:去现场之前要换上工作服,下班洗完澡后要换回自己的便装,不可少的程序。

换作衣并不仅仅是因为工作现场脏差的问题,更因为矿井五大灾害之一的“瓦斯”太难伺候,如果有人不小心穿着化纤衣服到了现场,而现场又积聚一定浓度的瓦斯,这种情况下如果有一点火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瓦斯爆炸——你见过煤气爆炸没有?就是那么回事,甚至比那还严重,那将是矿毁人亡的灾难性重大事故!

而化纤衣服摩擦容易产生火花——把隐患细节考虑如此周到,可见煤矿安全工作已经做到如何细的程度!

穿上牛仔式的深灰色作衣。脚蹬黑色胶靴,也就是款式有点过时的长筒雨靴;头戴黑色安全帽,就像款式老土的机车头盔,甚至比那还难看,但却能保护你的头部不会四处碰壁而免受头破血流之苦;然后脖子里很讲究的围一条纯棉毛巾,必要时用来捂鼻子的;用腰带穿上自救器,以防万一拆开来自动生氧的东西,看上去就和我们以前笨重的铁罐头盒没什么两样;当然还有矿灯,俗称矿工的眼睛,因为矿工的工作场所大多是在地下**百米的地下深处,黑洞洞的洞穴里没有灯就等于睁眼瞎。

整装完毕,就可以入“井”了。进入工作现场的通道就像一口圆筒的深井,所以这入口就被叫做井口,工作现场一般叫做井下,井下洞穴式的通道就叫做井巷或者巷道。

通常一个巷道短则五六百米,长则四五千米,井下巷道四通八达、纵横交错,不熟悉的人很容易迷路的,何况在地下近千米的深处,本就很容易丧失方向感,我们以前电影里播放的《地道战》里的地道,哪怕拿他们最精彩的一条地道和这儿随便一条巷道比,也是弱爆了。

以前人类认为最大的能力就是上天入地,至今“天”我还没有上过,但我可以自豪的说,“地”我已经入过了——如果深入地下九百米还不叫入地的话,我还真不知道什么叫入地了!

亲身体验过煤矿井下现场的人都会对所谓的地下古墓失去兴致,井下幽深宽旷的巷道哪一条不比墓道整齐、深邃?井下哪一个机电设备硐室不比墓室宽大、坚固?虽然煤矿行业忌讳说死人,说墓穴,可是这工程的浩大是通常墓穴无法比拟的也是不争的事实!

进入工作现场要先在副井乘坐罐笼,提人运料的井口叫做副井,提升煤炭的井口叫做主井。因为煤矿主体工作是产煤的,所以运煤的通道叫做主要井口应该就是主副井名称的由来吧?不要问我有何依据,这点没人告诉过我,我是猜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