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绸乡府

比如海宁硖石的紫薇绸,是用梅雨之水缫丝而成有天然的浅碧色。故称天水;都说杭嘉湖是鱼米之乡,可实际上它还是丝绸之府。那里的养蚕人家数不胜数,每到清明时节桑叶成了商品,集市便成了叶市,叶市大开,桑叶的价格就随市而定。

读初中时我们到农村劳动,蚕桑女给一匾一匾的蚕宝宝喂桑叶的情景,给我留下了很深印象。应该说我们小时候都养过蚕宝宝,每当看到它吐丝结茧的时候,就意识到它的生命行将结束,这时候难免有点沮丧。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宝宝以它短暂的一生,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叶市之后就是茧市,一个个白花花的茧子,要加工之后才能成为丝棉,所以比起茧市,丝市就热闹多了。尤其在南浔、乌青、新市、菱湖等市镇,交易更是频繁。然而丝市热闹未尽,紧接着就是经年不衰的丝织成品贸易了。丝绸之府名不虚传,比如德清新市的丝绸,是将丝绞成缕再织的一种绸,经久耐用。l;b女n海宁硖石的紫薇绸,是用梅雨之水缫丝而成,有天然的浅碧色,故称天水碧。比如归安双林镇的特产包头绢和包头绉,是妇女们的心爱之物。

不久前我读过日本考古学家醍醐钦治着的《丝绸之路》。这是他在20世纪末探访丝绸之路写下的一本游记。其中他说:通过丝绸之路所传来的化,如今已经完全融合于日本人的生活中,可见通过丝绸之路贸易产生的效果有许多是令人惊异的。

我知道丝绸之路的称呼最早出现在德国地理学家李希特霍芬在1877年所着的地理书《中国》一书中,他以属于中国特产的丝绸交易为象征写下了丝绸之路,从此传诵于世。丝绸之路确切些是指把中国、印度、埃及、巴比伦等世界上最古老的明国家连接起来进行化交流的路。通过这条路,从东方把丝绸、翡翠、造纸术、陶器、香料、印刷术等送到了西方各国;再从西方把金银、葡萄、玻璃、医药品等以及众多的明与化传回东方。

从前杭嘉湖丝绸属海上丝绸之路这一线,其航线从东海直达朝鲜、日本。公元20世纪初,这一地带最大的丝商是南浔的刘镛,他的资产达二千万银两。比他次之的是张竹斋,他的资产也有一千二百万银两,被称为二狮。

如今丝绸之府的产品质量更优,深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而当地的蚕桑女依然每年养蚕,因为她们的生命是与蚕宝宝连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