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0章 负阴抱阳

3.负‘阴’抱阳

古人对于月相的周期变化有着独特的理解。.最快更新访问: 。《管子。宙合》:岁有‘春’夏秋冬,月上下中旬。

沈括《梦溪笔谈》:殊不知一月之中自有消长,望前月行盈度为阳,望后月行缩度‘阴’,两弦行平度,至如‘春’木夏火秋金冬水,一月中亦然。

这就是说,古人把一月之中月相的朔望弦四种月相变化,与一年之中的四季‘阴’阳变化相比拟。

“日兆月”,月光来自太阳光。古人把一至十数区分为生数和成数。九、七、八、六,分别是四、二、三、一生数的成(承)数。所以,人们用天地数的四个成数表示月相的变化。河图的九、七、八、六在四方的逆时针排列,象征着月相的变化。与表示太阳顺行其数也顺增相反,河图在表示月亮逆行同时,其数也由九、七,八、六逆减。

月相的变化是晦朔、上弦、望月、下弦四相。人们能观察到的是上弦月、望月、下弦月,晦朔月是看不到的。上半月,是上弦月开始从西方天空升起的时候,月相由缺而圆。“月行盈度为阳”,故河图用阳数九表示上弦月,阳数七表示望月。升为阳,降为‘阴’。

下半月,月亮是向东方落下的日子,月相由圆而亏,继而变为晦而不见的过程。“月行缩度‘阴’”,故河图以‘阴’数八表示下弦月,‘阴’数六表示晦月。晦极生朔,终而复始,遂有新一周期的月相变化。

河图外层的‘阴’阳数理排列,完全合于月亮的运动和月相变化的客观规律。由此说明河图外层的数理,表示的是每月三十天的太‘阴’历。明确‘女’娲太‘阴’历一个月三十天,一年十二个月就是360天。与伏羲十月太阳历的三百六十日历度一致。它们共同以冬至夏至节为分界,分阳半年和‘阴’半年;同以二至前后的测影、祭天节日的五天时间调节历数。

因而,在不需要置闰的情况下,与太阳回归年的365天保持了一致,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阴’阳合历和河图这一数理图式。

太阳运动形成的四时与一月中的四月相比应。古代先民在河图中,通过生成数之间‘阴’阳合和的数理之象,表达和反映了日月地的运行规律。意在突出日月‘阴’阳合和之理。

在河图的图式中,‘女’娲十二月历在外,伏羲十月太阳历在内,“负‘阴’而抱阳” ,‘阴’阳合和,浑然一体,结构巧妙。《系辞传》曰:“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太阳在上午下午或‘春’秋二分象征‘阴’阳平衡,与月亮的上弦、下弦“两弦行平度”相象。

中午或夏至的太阳最明亮,与望月相象。夜间或冬至太阳隐没或日照时间少而寒冷,与晦月相象。故河图有一与六、二与七、三与八、四与九合,五与十合之说。就是对日月‘阴’阳合历的数理描述。当把十数转换为十天干,天干的五合也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