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

“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不仅是我人生最大的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人生事业上的最大渴望和辉煌。”这句话出自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宿双宁之口。

宿双宁,祖籍山东莱州市,1951年11月30日生于南宁,毕业于第一军医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与中国载人航天结下不解之缘。

自1992年起,宿双宁开始参加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后任航天员系统总指挥兼总设计师,负责中国航天员队伍的选拔与训练、航天员系统医监医保和航天员系统总体设计。航天包括的内容很多,而载人航天是当今世界诸多高新技术领域中最复杂、要求最高的科学工程,在整个航天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这项工程十分庞大,有众多系统,宿双宁所参加的工作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作为一名航天医学工程专家,宿双宁最终的人生理想与载人航天工程并不沾边。他出生在一个军人家庭,16岁就到了广西参军,而且还亲临过战场。那时,他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事指挥家。

也许是命中注定,宿双宁与“军事指挥家”擦身而过,而跻身载人航天医学领域,成为一位善思勤奋的骁将。1985年,宿双宁成为了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的医学生理专业的一名硕士研究生。

20世纪80年代,世界医学领域开始兴起脑功能

研究,以通过高等级动物,如灵长类动物猕猴,对由计算机控制的声光类信号的反应展开实验来探讨人类对世界的认识。当时只有美国、日本和中国开展了这项前沿课题。研究进行得非常艰难,因为要掌握猕猴大脑额叶单个神经细胞的电活动,犹如大海捞针。毕业后的宿双宁,被分配到研究所,展开此项研究。

此后的十年间,宿双宁都在研究脑神经功能,方法是根据猴子对计算机提供的各种视觉信号所产生的不同反应,检测猴脑颚叶皮层神经元电活动情况,以研究大脑的认知功能和对各种信号的处理,破解人的工作效率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达到最高效的难题。

也正是因为破解这个难题,宿双宁才接触到载人航天。载人飞行最初的计划是带猴子上天,而宿双宁一直在做有关猴子的研究。于是,他被点了将。后来宿双宁就没再离开过载人航天工程航天员系统。他继续人体代谢的模拟装置和拟人载荷的研究,后来又专门负责航天员的选拔和训练,直到主持整个航天员系统的全面工作。

飞船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能否适合人的生存环境,是通过动物实验,还是采取国际上尚无先例的物理化学实验进行考核?宿双宁和其他科研人员一道进行了反复的讨论和论证,最终决定采用更为科学的拟人载荷系统。于是,宿双宁和他的攻关团队向这项新的研究发起了挑战。从耗氧材料到整个装置的体积和重量的控制,无不涉及。作为带头人,宿双宁以身作则,

付出比其他人更多的努力,跨越了专业上的鸿沟,带领大家进行一次又一次的试验和创新,终于把用于飞行太空的“模拟人”研制成功。

在“神舟”二号、三号和四号飞船的飞行试验中,宿双宁和他的攻关团队研发的“模拟人”,代替航天员完成了考核飞船内环境与生命保障系统的任务,创下了世界载人航天史的奇迹。

载人航天以人为本,选拔和训练合格的航天员是整个系统的重中之重。从方案确立、大纲出台,到组建调整教练员、医监医保队伍,作为主要技术负责人的宿双宁都一一亲历。近20年来,他从未停止过自己在航天医学工程领域征战的脚步。他常说:“这项工作不是哪个人的功劳,而是集体协作攻关的成果。”

举世瞩目的“神舟五号”,实现了中国载人飞行的梦想。对此,宿双宁充满了自豪:“为确保中国第一名跃上太空的航天员安全归来,我们对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都做了更细致和更周全的考虑,所以成功志在必得。”

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从事这个神圣的事业,宿双宁从不懈怠。他常说:“为了这个事业,我决不吝惜自己的白头发再多一把。”

理想和信念化作无穷的精神源泉,心血和汗水成就飞天之梦。展望未来,宿双宁踌躇满志,正踏着坚实的脚步,肩负着祖国人民的期望,带领自己的攻关团队,让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向着更高、更远、更强的目标迈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