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266节老太太的矛盾心理

春节前,荣飞的工作闲了一些,跟家里说南郊的别墅已经完工,魏瑞兰、邢芳带着已放假的甜甜来“验收”,非常惊异于别墅的风格。wWW!QUaNbEn-xIAoShUO!CoM本来荣之贵也要来,临时有事没来。

“怎么搞成这样?”魏瑞兰楼上楼下的“参观”了一回。

“不好吗?”

“好,真好玩。爸爸,我喜欢这儿,我要住这个家。”甜甜指着二楼的一间屋子。

“行。”荣飞摸摸甜甜的小脑袋,那间屋子本就是为甜甜准备的,组合式的儿童床,书桌和书柜,都是为她量身定做,她当然一看就喜欢。

“我最喜欢一楼的厨房了。”邢芳拉着荣飞下楼,小心翼翼地怕踩脏了白色的地毯,“别铺这种地毯了,太不经脏了。”

“没关系,会所建起来,会有专业人士为你收拾的。”

厨房在一楼正门的对面,和餐厅连在一起,整座别墅中唯有厨房的颜色是暖色调。漆成橘黄色的整体橱柜和亮闪闪的不锈钢厨具让邢芳极为喜欢,“在这儿做饭也是一种享受呢。”

“那你今晚就在这儿做饭吧。呀,没有新鲜的蔬菜。不过可以让小逸派人送来”

“你呢,最满意的是哪儿?”

“书房。那是我最下功夫的地方。”

书房在二楼,挨着主卧室。刚才已经看了,一面墙全都装上了书柜,一直顶到天花板。柜子里已经摆了不少的书,都是簇新的,大概是他新买的。

“怕是你没时间读书吧。”丈夫更忙了,给邢芳的感觉就是大事连连,麒麟汽车总算上市了,又和荣氏搞什么手机了。

“总不会一直这样。等我退下来,安静地读读书,写写字,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托人买了几幅画,还没送来。”

魏瑞兰不稀奇长子拥有这样一套“新潮”的别墅。就风格而言,她更喜欢甜井巷的院子。除了那些进口的电器,她并不觉得这套装饰的怪里怪气的别墅有多好。

曾经为之苦恼的房子现在已经变得麻木。纺织小区拆除后,她的租给别人的两间房子(大约40平)也可以换一套楼房。已经在陶氏干了几年的侄子魏信刚曾婉转表达了对那套还在图纸上的房子的渴望。因为大哥魏建国的缘故,信刚和大姑的关系很是一般,来甜井巷的时候很少。而知道魏瑞兰情况的一些住房紧张的朋友则提出购买那套房子的愿望。

人的差别就是这么大,不太需要住房的长子可以随便地获得更为高级的住宅。像眼前这套别墅,过去只在电影电视里见过,如今却真实地站在里面,某种意义上,她也是这套房子的主人。

魏瑞兰是担心长子就此离开甜井巷的大院。两个月前,荣飞还在国外出差时,她就和丈夫讨论过这个问题。出于不同的考虑,俩人的意见倒是完全一致,不同意长子搬出去住。

但是现在在长子面前很难发号司令了。无论从年龄还是成就,长子都完全独立了。买甜井巷的院子未曾与家人商量,买这套别墅她也是后来听说的。长子可以出于亲情将家人捏合在一起,也可能出于清净的愿望搬出去自己住。

但魏瑞兰还是喜欢甜井巷的生活。

“小飞,你是不是想搬这儿?”

“怎么了?妈?”

“我还是想让你住甜井巷。一家人住一起好。”

“行,”荣飞笑笑,“别墅嘛,有时过来住几天,体验个清净。对了。我想接奶奶来住几天。”荣飞说,“要不咱们今年春节来这边过年吧。”

“嗯,怕是太静了些。串个门也不方便。”魏瑞兰答应一声,忽然意识到别墅的温度很高,呆在里面竟有些热,“这儿暖气很好啊。”

“接了麒麟那边的供暖管道。”北阳风俗,长辈要在晚辈的新房落成先住几天,替晚辈挡灾的意思吧。“如果我爸离得开,你们一起过来也好。这儿就是太静了,怕你们不习惯。夏天的时候会好些,到河岸遛弯挺不错。”比起热闹的古井巷,安堡靠近河岸曾经的荒滩地建起的这片高档住宅区安静的有些怕人。

“这儿买点什么也不方便。不好。”喜欢热闹的魏瑞兰总结道,“至于房子,你喜欢就行。年轻人花哨点也正常。我回去问问你爸,你急着要入住吗?”

“也无所谓。以后加班晚了就可以住在这儿了。写点东西安静。小五上班,这儿太远了。”

“有句话我早想说了,小五你就不要上班了嘛。照顾好小飞的生活是要紧。他总是那么忙。他还在意你那几个工资?”魏瑞兰对媳妇说。

“不要。这个我不同意。不是几个工资的问题,”荣飞赶紧说,“千万不要做专职太太,那样对她太残酷了。”

邢芳内心很感激丈夫对她的支持。她喜爱教师的职业,一批批的学生从她班上毕业,那种成就感难以言述。当职业变成了爱好,不再需要看领导的眼色,不需要争取涨工资的指标,对先进和奖励更是无所谓。有几人能达到这种境界?有几个人工作不是为了生存,为了养家糊口?

邢芳在三中过的很是滋润。既有校长对她的尊重和保护,更多的是背后站着个身家巨万的老公。可以帮助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借钱给刚成家的老师。几百元几千元对她就跟别人手里的几块钱一样。加上她为人随和低调,从不摆谱,在学生老师中口碑极好。

总之一句话,她喜欢目前的工作。让她辞掉工作回家专门照顾丈夫心里真的不愿意。

“真不知道你们年轻人的心思”

老太太听说长孙的房子弄好了,迫不急待要来看看,春节前跟着荣飞来住了一周左右。魏瑞兰和邢芳也陪着过来住了一周。

主卧室留给了奶奶,晚上荣飞便陪着奶奶睡。祖孙俩每晚都聊天,人老了总爱回忆往事,话题总是围着荣飞的童年。过去了二十多年的往事依然清晰地记在老人脑海里,反而对于今年发生的事,年逾八旬的奶奶却很多已经模糊了。荣飞感到人的大脑犹如一盘磁带,用多了就效果不好了,所以才出现近事不记记远事的现象。

休息日,荣飞开了车带奶奶在傅家堡转悠。村子的面貌大变,已经改得认不出来了。只有那个标志性的建筑——村东头的文昌庙依然耸立在原处。荣飞对老人说,政府本来要拆掉古庙的,是自己挡住了他们。这样也就挡住了老院的拆迁了。拆掉浸润了自己童年情感的老院子荣飞是舍不得的。

“今年天气暖和了,我会找人将文昌庙返修一新。南郊的庙宇不少,值得保护的却不多,咱村的文昌庙是一定要保留的。”

“还是现在的政策好。”老太太坐在车里看着古庙,“这儿办过私塾,你爷爷就在庙里年过二年书。我嫁到这儿,庙里还有香火。后来成为农业社的仓库。要修好它怕是要花不少钱吧。”

“钱不是问题,奶奶。”

“这几年村里变化大。大家都说是你带来的,地也被占的差不多了。你说,农民没了地,还是农民吗?”

“那当然不是了。你看刚才咱们过来时,那么多的厂子,村里人很多在里面上班,成了工人。比种地挣钱多。”

“我知道比种地强。天下七十二行,就数种地最辛苦。但是,没有庄稼人,吃什么喝什么呀。总是觉着不踏实。”

“奶奶,你想的问题是中央领导考虑的问题。眼下,像傅家堡这样的村子还是极少数。市里的领导,省里的领导,都赞扬咱村的变化呢。今天既然出来了,我就带你到村里转转吧。”

“嗯,转转吧。”

荣飞带老人在静谧无人的村子里溜了一圈,路都是近年修的水泥路,房子也都是新盖的,只有村子的中心,依稀保留着昔日的风貌,最令老人感慨的是村里静悄悄的,连鸡叫狗吠声都听不到。

“咋回事呢?村里见不到几个人。”

“大人们都上班,孩子们没放假。老人们在这么冷的天气,谁出来遛弯呢。”

“还是原来热闹些好。既然回来了,就回老院看看吧。”

荣家老院现在住着本家一个亲戚,荣飞应当叫三伯的,是荣飞没出五服的堂伯。房子长期空着,总不如住人好。三伯盖房子,便借了荣家老院暂住。见荣飞搀着奶奶进来,在家猫冬的三伯急忙将婶子接进正屋,“婶,您怎么大冬天回来了?”看着荣飞,堂伯当然知道荣飞的身份,嚅嗫着不知该称呼什么。

“奶奶在我那儿住着,正好今天休息,陪她出来转转,转着就转回老院了。”荣飞扶着奶奶坐下。家里的摆设一如以往,老人倒也看着亲切。“三伯你没有出去做事吗?”荣飞问道。

“本来在秋生的物业公司,秋天生了场病,一直歇着。”三伯的妻子替他回答。

“哦,什么病啊?要不要紧?”王老太问道。

“糖尿病,浑身无力”

“那是富贵病,得好好养着。”荣飞站起来接过女人端上的茶杯,“得看医生,如果经济上困难,跟我说一声。”

“不,不困难。你两个兄弟都在公司上着班,每个月好几千呢。不缺钱。婶儿,你身体好吧?”

“不行喽,老啦。”

“您老可是有福气的,村里谁不羡慕您?您至少要活一百岁。”

“福气是有点,都是沾我这个孙子的光。一百岁是不想了,现在闭眼也安稳的很。”老人笑笑,“没啥惦记的了。老三,你不要跟小飞客气,家里困难就跟他说一声。”

“真的挺好的。”三伯笑着说,“全是沾了小飞的光。我这是打着胆子,村里说起小飞,都叫荣总呢。”

“那是在工作上,在家里您就是我三伯嘛。”荣飞笑笑。其实他对村里这几户本家印象极差,主要是前世的记忆作怪,一切都根源于奶奶,他们对奶奶不算好,就在自己心里结了个疙瘩。但现在心境平和了许多,或许那就是一个长梦,或许有前生,关键是今生没必要与他们计较了。

“咱荣家人丁少,还是要多走动。现在一条大路平展展的,去城里有公共汽车,多方便。千万不要自家人生分了。小飞,我不管你生意做到多大,不准忘了你是在这个村子长大的。也不准忘了村里的亲戚。”

“那不会。奶奶,你就放心吧。”

“婶儿看您说的。小飞从小就是仁义孩子。这几年给村里修学校,修马路。建了这么多厂子,全村人谁不感激小飞?”

“感激啥。傅家堡是他的根,做生意挣了钱,给村子半点好事是应该的。刚才我在村里转了一圈,变的认不出来啦,静悄悄的瘆得慌。这心里又有些不是滋味。”

“婶儿看你说的,过去村里破破烂烂的,现在多气派啊。你看村子里的新房子,一家比一家高级。对了,据说村里要盖楼呢。就像小飞他们公司那样的高楼。说要腾出地方建活动场所,建公园。”

看三伯望着自己,“这是好事啊。原先我就建议这样做。那时傅春生还当着村长,但有人坚决反对,事情就搁下了。你说的事定下来了?”

“怎么,你不知道?还说要请陶氏建筑给设计呢。事情肯定是定了,先从北头盖起,家家都签了字。”

新盖的房子也拆?”

“北头新房子少。当时质量上也差。如今咱村有钱了,事情就好办了。尤其是大伙儿参观了联投的住宅区,心里都痒痒,觉着还是住楼好。先进,干净。”

“可是农民不同于工人。家里好多东西呢”隔了几年,荣飞又转变为保守派了。不过这事用不着他操心了。

“婶儿您就在这儿吃饭吧?”

“不啦。坐坐就回去。人啊,就是怪,明知道现在越变越好,可心里就是空落落的。或许这院子,将来也留不住了。”老人站起来,准备走了。

荣飞明白奶奶的心境。年纪越长,对生活中一些倾注了感情的东西就越留恋。

“奶奶,这院子是不会拆的。即使村里盖高楼,也不会全拆了盖。一栋楼住几十户上百户,哪里要那么多的高楼呢?村里从北面拆起是对的。南头会保留下来,旧房子拆了翻新,咱这院子又不落后,不会拆的。”

“你又不是村长。”老人笑了。

“村长一定听小飞的。他说了不拆,那就拆不了。”

回新居的路上,老太太说起了娘家王村,“很多年不回去了。王村要是和傅家堡一样就好了。”

“那得慢慢来。会发展过去的。”

“嗯,你以后要照顾照顾你老舅和表叔他们。记住了?”

“记住了。过年我去给老舅拜年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