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第214节协议签署

在召开了纺织厂职工代表大会后日,北阳纺织厂与明华服装的合资协议正式签署。WwW。QUanbEn-xIAoShUo。cOm未来的新公司暂定名为北阳明华纺织有限公司,新公司筹备组同日成立。对于新公司的权力框架,北阳方面和明华服装已经议定,董事长拟由市轻工局局长谭先河兼任,总经理由明华北阳公司总经理苏伟担任,原北阳纺织厂代厂长苗沛霖担任常务副总经理。合资后依然设立党委,党委书记仍由原书记马刚担任。

北阳纺织厂原先的产品主要是面纱和棉布两大系列。原定的将明华北阳公司置入新成立的北阳明华纺织公司的计划在双方充分酝酿讨论后被推翻了。因为明华北阳公司的产品主要是牛仔系列,属成衣制造的范畴。北阳纺织厂希望将明华北阳置入未来的新公司,是出于将收入规模做大的考虑,因合资的过程曲折连环,最终北阳市放弃了控股权,规模对于他们已经没有表面的意义了。

而产品线延长,销售渠道必须新建或者沿用明华服装的渠道资源,将增大负担,最后还是尊重明华服装的意见。因明华北阳公司不再置入合资企业而维持现在的管理格局,明华服装完成合资将纯以现金注入,其实这样更符合北阳纺织厂的利益。

苏伟算是创立明华北阳的元老,这个分公司当初完全是为了程恪的政绩而设立的。在苏伟的领导下成为明华服装最挣钱的分公司之一。产品完全是牛仔系列年的销售收入突破了税后利润各项考核指标在明华服装九个分公司中名列第三。

在研究合资后总经理的人选时,李粤明力主让熟悉北阳情况的苏伟上任,这个提议得到了荣飞的支持。但在确定明华北阳不置入合资公司后,对于明华北阳分公司的人选问题让李粤明黄明福等人颇费踌躇。最终李粤明大胆启用了在深圳总部越来越上手的郑小英,征求苏伟的意见后提上了董事会,荣飞并没有参加,只是在电话里发表了自己赞成的意见。

李粤明如今对明华服装已经颇有心得。一个运行良好的企业一般不会以一把手的更迭而陷入混乱,因为它的管理已经成为常态化。什么是常态化,就是以事务的本来面目办事,每个人都找准了自己的定位。北阳分公司产品市场已经非常稳定,近期并没有大的改变,对一把手的要求不高。北阳公司紧靠联投大本营,各方面都会得到联投的支持,派郑小英出任经理是适宜的。

明华服装高层均知道公司与联投的关系,也知道郑小英与荣飞的友谊,于是这项任命没有阻碍地通过了。

郑小英于11月初来北阳上任了。

在离开北阳七年后再次回到北阳。她的身份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回想自己七年前的心境,内心感慨万千。回到北阳的她首先到荣飞家“谒见”明华的幕后大老板,昔日曾经很平凡的学生。

师生俩深谈了很久。对北阳分公司的管理发展及个人生活安排郑小英均有完整的想法,丈夫保罗仍留在南方,暂时夫妻俩必须分居了。但儿子将跟她来北阳,由她居住在北阳市郊区的父母照看。苏伟离任后,最终会跟着新公司迁入开发区,他在市里的寓所本是明华服装的财产,将留给郑小英。这段过渡期间,荣飞力主她和孩子就住进甜井巷自己的家,院子大了,最怕的就是没人气,奶奶常这样说,所以增添个洋娃娃会让荣家老少非常喜欢。等一切正规,可以将她的父母接过来彼此照顾,也圆了她对父母歉疚的心意。

郑小英答应了。

“当初不是你,我现在的日子真的不知是什么样子。”郑小英感慨地说。回想当初,一晃十年过去了。

“对没有发生的事就不要想了。”初冬的北阳夜间温度已经降至零度以下,荣飞不想与她谈已经完结的事。看她只穿了一身浅灰的职业装,觉得穿着过于单薄了,“嘿,这儿可不是深圳,马上置办冬装吧。我觉得这几年已经将你变成了南方人。”

“南方与北方区别大吗?”

“很大。就历史而言,每一次**,最佳的组合是由南方人领导北方,然后由北向南席卷全国。做企业嘛,南方人的精明超北方十倍,但格局不免限于繁琐而做不大,缺少北方人的果敢。因此,最佳的结合是北方人去南方管理企业。”

“你这是谬论。”

“哈哈,本来就是开玩笑嘛。说正事,北阳纺织厂在了解你的公司后非常想将这颗金蛋抱进怀中。最终被我黄了。听苏伟说,今年预计销售利润将突破日子滋润着呢。老苏有些不想去合资公司,我还给他上了一课。合资公司的高,有没有信心在两三年内将销售规模突破两个亿?规模就是市场啊,这是一个坎,过了这个坎,你的公司在业内就有一定的地位了。他动了心,认为两个亿的目标似乎低了点。合资前北阳纺织厂还将近一个亿呢。”

“地位?”

“是的,地位。”荣飞肯定地说,“就像政治家讲地位一样,企业的地位是市场决定的。我认为,技术地位决定市场地位,市场地位决定企业地位。不同的行业之间也是可以比的,比如明华服装,将来很难和陶氏及麒麟相比,因为它们更关系每个人的生活,更深刻地改变着周围的环境。而明华贸易及双龙国际,就算它再盈利,注定会籍籍无名。对了,你认识于子苏吧?”

“认识,怎么了?你这样说对于总林总他们不公道呢。”隐隐的,郑小英对荣飞轻视明华服装的态度不服气。明华服装已是国内一流的成衣企业,它怎么不关系每个人的生活呢?

“我和你说的是两个概念。于总的个人问题你关心一下,看看能不能帮她物色一个合适的?这话我跟你说过?”

“是,但比较难。于总的个人条件太出色了,寻找配得上她的很难。哎,我对接手北阳公司心里有些怵。李董跟你说了吧?你可得帮我。”

“说了。也没什么,老苏留下的底子蛮好,暂时萧规曹随好了。对于服装厂的业务你比较熟悉了,抓住技术改造和市场扩大这两个主要环节就行,原来的管理班底都在,维持现状不难。难的是在原来的基础上更上一层楼。而企业的特点决定它不进则退,慢进也是退。”

“反正你得帮我。”

“先不要急,熟悉情况后你就会有自己的想法。新做一把手,紧张有压力是正常的,不要急。”

“嗯。明天我想回学院看看,你有时间不?”

“没有。我派人带你去吧,新院长你不认识吧?我让他帮你引见一下。”

“不,我不找领导们,就是悄悄的看看。”

“那你就自己去吧。学院的变化很大,原来的很多建筑都没有了痕迹。”

痕迹仍留在心中。对于郑小英想悄悄回北工看一看的念头,荣飞希望她既是对昔日往事的彻底告别,也是新生活的开始。

北阳方面在程恪的强力协调下,就合资工作计划迅速与明华服装达成了一致并推出了时间表。北阳市的急切态度跃然纸上。10月中旬,双方认可的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进驻北阳纺织厂开始资产债务的清查工作。10月下旬,在审计结束后确认结果后,北阳纺织厂8500万银行债务被联投旗下的陶氏建筑接手。剥离主要的债务后(尚留下2350万的债务由新公司承接),纺织厂的净资产总额(不含土地资源和对设备重做估价无形资产(品牌,市场)作价合资采取增量的办法,明华服装将注入4850万现金作为新公司的改造资金。

11月初,在郑小英来北阳接手北阳公司的时候,明华服装的第一笔资金已划入联合筹备组在工行开设的特别账户,这笔资金将用于在开发区的征地建厂房。但北阳的冬天即将来临,土建工程必须等到明年春季了。

新公司先期的设计论证工作已经展开,等于要在开发区新建一个纺织厂,涉及的工作方方面面,这些更多是论证,调研,计算类的工作都要在这个冬天完成。

在市委市政府的协调下,纺织厂已经在开发区征地新址在傅家堡和安堡之间,这块土地是开发区成立后规划出的工业用地,规划招商三十户企业入驻,目前已经有四家企业正在与开发区洽谈中。正式签署协议的北阳纺织厂是第一家,也是第一家规模超五千万的企业。

联系开发区有关工作的是未来的董事长谭先河。仍担任轻工局长的谭先河曾与王林走的很近,一度时间因胡友荣的缘故有意疏远程恪王林这个圈子,但在程恪上位后通过王林又取得了程恪的信任,至少是表面上取得了信任。纺织厂改制是程恪上任以来抓的第一件大事,各方面给予高度关注和支持是必然的。纺织厂在开发区征地的价格为每亩恰好和麒麟在安堡的地价相同。纺织厂只需要付出130余万元的购地成本。

由于保持原有的产品线,未来的新公司要做的就是设备和技术升级,明华注入的资金是相当充裕的,程恪最关心的不是纺织厂厂址的搬迁和下一步的技术升级,而是留下的那块地的开发及涉及纺织厂70%的职工未来的住房安置问题。

联投接手8500万的银行债务后即取得了北阳纺织厂生产区和纺织新区的土地开发权,计算面积为准备建设一座设施完善的居民小区。纺织厂拆迁户(主要为棚户区居民)将在新的住宅小区建成后按照一比一获得面积的补偿,其余不足部分按照开发商(陶氏建筑)的给出的市价的95%购买。这种后世非常普遍的补偿方式时下还比较少见,方案出台后拆迁户基本满意,倒是纺织厂未涉及搬迁的职工向筹备组提出要求全部拆除,一体搬迁的提议。这些职工都住在原来条件较好的楼房里,所谓的楼房建于七十年代的为多,八十年代的就比较少了,因为厂子效益越来越差,福利房根本建不起了。这些楼房的设计和施工质量都较差,面积最大的不过六十平,配套设施更是不值一提。当一些传言开始在纺织厂流传,居住在楼上的职工(原来都是幸运儿)又患得患失起来,大部分人便希望陶氏将全部土地都拿去,让他们也享受将来的补偿政策。

最终的结果是签署了一份补充协议,如果市政府推动纺织厂西区(楼房区亩土地的开发,陶氏有优先权,而东区的二十一栋住宅楼的居民的补偿优惠略低于首批开发的住户,因为楼房的开发成本高于棚户区。

程恪连续召开了两次常委会听取交通局、建设局对于纺织厂搬迁后的市政规划问题,这个环节不打通,陶氏的商品楼规划就没法做。

纺织厂生产区在建设北路的北端靠西侧,纺织新区(棚户区)在路东,七十年代因住宅紧张,纺织厂将生产区南端腾出来陆续建了二十来栋住宅楼,形成了所谓的楼房区。

纺织厂搬迁后市政建设可做的文章就多起来,难怪那位后来升入政坛中枢的太子党成员对于城市改造的基本经验就是“拆拆看”三个字,不拆真的没法子做文章。

北阳的街道基本是正南正北格局,南北走向三条主干线,中间的解放路,东面的建设路和西面的民主路。再往西就是安河了。但建设北路被北阳纺织厂给挡住了,如果去掉这只拦路虎,建设北路就一直可以向北延伸接上80年代新建的东西向的迎宾大街,北阳的南北交通将得到很大程度的改善。可是纺织厂以北还有个不大不小的企业——北阳液压机床厂,只有彻底将这两个企业搬走,这个打通肠梗阻的方案才好实施。

早在五年前规划局就有这个方案,但因根本不具备操作条件被搁置。

现在可以将液压厂的搬迁提上议事日程了吗?程恪认为可以。液压厂的规模不大,搬迁也容易。在纺织厂示范作用下,原来认为不可逾越的困难将迎刃而解。

在开发区未设立之前,市内企业的搬迁基本不要想,但现在市里拥有了一个国家级的开发区,一些困扰市政建设的障碍便有了解决的希望。

那个小家伙在傅家堡搞企业时是不是已经想到了今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