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五十六章窗户纸

二零三四年十二月十六日,对日第五次核查结束。wWW、QUAbEn-XIAoShUo、cOM

当天下午,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团中国首席代表就向媒体宣称,第五次核查依然没有解决实质问题,即中方提出对可疑设施进行突击检查的要求没有得到批准,连核查常态化都被否决,中国将对此采取必要措施。

这下,事态严重了。

在九月份的第四次核查结束之后,中国国务院常务副总理、兼外长杜蕾就表示,如果第五次核查仍然无法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将针对日本的秘密核武器计划,采取必要的反制措施。

当时,就有西方媒体报道,中国很有可能对日本进行战略禁运。

中国官员再次发出威胁信号,表明中国政fǔ即将采取实质行动。

两天后,在日本谈判代表团单方面退出之后,中日东海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谈判工作宣告破裂。

可以说,这是日本当局在战争爆发前,采取的最不明智的行动。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日本退出资源谈判,主要想借此向中国施压,或者转移中国的注意力,把核查问题化,但是日本过高的估计了东海油气资源对中国的重要也就高估了此举的意义。

必须承认,这是日本在外jiā战场上的一大败笔,或者国外jiā斗争的一大胜利。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关注中日关系的人都认为,中国急需东海油气资源,因此不会跟日本翻脸。

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根据就是,中国在资源谈判上表现得非常理智。

当时,中国甚至做出了一些重大让步,比如按照日本的提议,以双边在中海域周边的实际控制区域面积来划分油气资源。这就意味着,日本至少能获得百分之四十五,而中国只能获得百分之五十五。在此之前,中国的底线是三七开。也就是说,仅此一点,中国就让出了百分之十五的资源。根据中海域已经勘明的油气资源计算,百分之十五份额的经济价值在一千五百亿美元左右。如果算上未勘明,但是理论计算存在的油气资源的话,经济价值在三千亿美元以上。

也许,这些油气资源的经济价值并不大,但是战略价值非常突出。

以中日两国的油气消费来看,价值三千亿美元的石油与天然气,至少能弥补中国在未来十年内的消费增长量、或者是日本在未来十八年内的消费增长量,带动相关产业的经济总规模在五万亿美元左右。

正是如此,才有很多人认为,中国非常重视东海的油气资源。

事实上,这些人忽视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二零三四年七月底,第一座商用聚变核电站在江西的赣州开工,第一期工程预计在二零三五年底竣工,装机容量为五千五百万千瓦,年发电量高达四千亿度,而长江三角洲地区在二零三三年的电力缺口大约为三千四百亿度。也就是说,该电站建成之后,将彻底解决长三角地区的电力供应问题。与之配套进行的,还有从赣州经南京到上海,途经苏州等工业城市的二千千伏超高压骨干电网,一百千伏支线电网则将通往杭州、宁bō、温州等工业区,整个工程也将在二零三五年底竣工。

有此可见,中国即将进入聚变能源时代。

虽然中国不可能一步跨入聚变能源时代,但是石油的战略地位已经大大降低。

比如,二零三四年底,黄瀚林签署了“国务院第十四号令”,对国家能源战略发展做出了明确规划,将在二零三五年审议十八个聚变核电站项目,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建成八座总装机容量在五千万千瓦以上的聚变核电站,争取在二零四五年,使聚变电能占到全国电力消耗的百分之二十五。作为配套项目,在二零四零年之前将建成四横八纵,共十二条两千千伏级超高压骨干输电线,在二零四五年之前建成十六条五千千伏超高压输电线,形成覆盖全国所有大中城市的超高压。

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最快到二零五零年,聚变核能将成为中国的主要能源。

如果出台更多的刺jī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投资,到二零五零年,聚变核能就将超过全国电力消耗的百分之六十五。

事实上,这还是非常保守的估计。

在解决了电力供应的问题之后,还需要解决一些其他问题,比如改变现有的能源消费模式,用电动设备取代化石能源设备。比如,大力推广电动汽车,鼓励民营企业加大对电能储备技术的科研投入。

当然,这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只有一点可以确定,即中国正在设法摆脱对石油、天然气、煤炭等矿物能源的高度依赖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

既然如此,东海油气资源又有什么重要可言呢?

也许在十到二十年之内,电动设备不可能完全取代化石能源设备,比如不可能完全取代内燃机与涡轮发动机,但是中国本身就有足够多的化石能源储备,至少能够确保在战争时期的能源供应。

可以说,在能源问题上,中国表现得非常自信。

比如在二零三四年底,黄瀚林在签署了“国务院第十四号令”之后,又通过水利部公布了一项政策,即从二零四零年开始,中国将逐步减少水电供应,争取在二零五五年之前拆除包括三峡大坝在内的所有水电站。到二零五六年,只保留以农业灌溉为主、以及具有文物价值的水利设施。

表面上,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变的必然步骤。

对于人年均国民产值已经接近三万美元,初步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的中国来说,保护环境成为比经济发展更加重要的事情。事实上,这也是绝大部分国民的要求,也是众多民营企业的生存基础。

看得更深一些,这也是中国在能源领域高度自信的直接表现。

要知道,水电在中国能源中占的比重在百分之十以上,而且前期投资非常巨大,很多水电站都处于最佳状态。拿三峡大坝来说,即便到二零五五年,也只有不到五十年的历史,而其设计寿命在一百年以上。

不管怎么说,日本这次打错了牌。

十二月二十二日,黎平寇离开北京,三天后才返回元首府。

虽然没有对外宣布,但是知情人都清楚,黎平寇肯定去见了傅秀bō,为对日战争的事情做最后决策。

当天,牧浩洋接到了黄峙博的电话,随即赶了过去。

“听说,你已经提jiā了战争计划?”

“这是副本。”牧浩洋早有准备,知道黄峙博会找他,因此带上了计划书。“只规划到战役层面上,战术上的细节部分由参谋部制订。只是元首还没做出决定,成立前线指挥部的事情也没有下文。”

“你制订的计划,我就放心了。”黄峙博笑了笑,没有接住文件,而是说道,“元首那边的事情,你不用心。时机成熟了,他自然会找你。至于前线指挥部,你可以先把人员确定下来,跟老腾商量一下。”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明白黄峙博的意思。

“我找你来,只想听听你对这场战争的看法。”

“看法?”

“军事上的看法。”

“这……”

“跟我还有什么不能说的吗?”

牧浩洋笑了笑,说道:“黄总,我的主要观点是,这场战争必须速战速决,绝对不能打成持久战。”

“想法没错,但是有可能实现吗?”

这下,牧浩洋沉默了。

“你是我一手带出来的,也算得上是我的弟子。你的想法没有错,但是作为最高军事指挥官,必须考虑全面。”黄峙博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二十年前,我也有同样的想法,认为能够速战速决,可是事实恰恰相反。说得直接一点,在你的位置上,不能有任何幻想,只有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才能击败对手。”

“你是说,不可能速战速决?”

“不是军事上不可能,而是政治上不可能。”

“这……”

“首先,这是一场全面战争,我们的目的不仅是击败日本,而是要彻底击败日本,确保在未来数十年之内,日本不再具有威胁。如果不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场战争就没有任何意义。”

牧浩洋点了点头,表示认同黄峙博的观点。

“其次,日本不是一个国,即便国土面积狭,也拥有两亿多人口,全球第四大的经济规模,以及十分完善的工业基础。此外,日本还拥有巨大的战略储备。这些都决定,日本不会迅速战败。”

“至少需要一年。”

“这还叫速战速决吗?”黄峙博笑了笑,说道,“最后,如果打得太狠,日本很有可能向我们妥协,必然导致美国等西方国家介入。真要如此,即便没有发展成世界大战,我们也得不到一分的战争红利。”

“也就是说,得给日本一点希望?”

“可以这么说,你得换个角度考虑问题。”黄峙博停顿了一阵,说道,“对我们来说,这场战争关系到未来数十年的国运,对日本也是如此。日本如此积极的进行战争准备,肯定认为这将是获得独立地位的最佳机会,或者说是摆脱美国控制的最佳机会,也就不会急于向美国求援。”

“因此给日本一些希望,反而对我们有利。”

“明白就好。”

牧浩洋当然明白,而且知道,黄峙博叫他来就是为了这件事。

--如果不是某章的最后一页--

--如果是某章的最后一页--。。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