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钱德勒有两种非常极端的评价。WWw.QUAbEn-XIAoShUo.CoM

在某些人眼里,钱德勒是肯尼迪之后,最有才干的总统,也是对美国的发展影响最大的总统。在另外一些人眼里,钱德勒则是一位非常失败的总统,而且在担任总统之前就使美国走上了一条注定要失败的道路。

不管怎么评价,都得承认,钱德勒是美国在二十一世纪初,最有影响力的政治家。

作为艾森豪威尔之后,美国首位军人出身的总统,钱德勒在住进白宫之前,就开始影响美国的重大决策。

从某种意义上讲,他才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策划人。

虽然在某些人眼里,第二次朝鲜战争是一场彻底失败的战争,是自越战之后,美国遭遇的最为惨重的失败,如果从战略影响来看,甚至算得上是美国历史上最惨重的失败,但是客观的讲,美国在输掉战争的同时,获得了远远超过战败的好处,从而避免了在更加关键的战场上遭受更加惨痛的失败。

理由很简单:第二次朝鲜战争使美国走出了金融危机的yīn影。

作为当时的总统,林德伯格在回忆录中提到,策划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根本目的,就是结束金融危机。

以当时的情况,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美国将在金融领域遭受更惨重的失败。

也有一些学者指出,如果没有第二次朝鲜战争,肆虐全球的金融危机必然演化成更加严重的经济危机,最终酿成一场不亚于一九二九年的全球大萧条,从而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埋下祸根。即便是反对这一观点的学者也承认,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不是各国政fǔ,而是金融集团。在以国家生存、发展为代价的金融战争中,各国比拼的是耐力,而美国不见得能够坚持到最后。在以美元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崩溃之后,世界大战将无可避免,也只有一场世界大战,才能重塑国际秩序。

也就是说,金融危机得不到解决,世界大战就不可避免。

第二次朝鲜战争解决了金融危机,也就避免了世界大战。准确的说,是把世界大战延迟了数十年。

如果在二零一五年前后爆发世界大战,后果将不堪设想。

暂且不考虑全人类的利益,至少美国不可能从中获得任何好处,因为一场全面毁灭的战争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获得胜利。

让世界大战延迟数十年,等于为美国争取到了第二个机会。

可以说,这也正是第二次朝鲜战争的战略意义。

从这一点上看,钱德勒的目光非常长远,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几名政治家中,有着清醒认识的一个。

此后,钱德勒出任国防部长,为其jīng心勾画的大战略铺平了道路。

东海战争,帮助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构筑了一道坚固的战略防线,也为中国的迅速崛起设置了一道必须逾越的障碍。

虽然战后,日美关系迅速降温,甚至jī发了日本的野心,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利益受到威胁,最有代表的就是日印同盟,但是从根本上讲,即便没有由钱德勒主导的鼓励政策,日本也会渐行渐远。

原因很简单,第二次朝鲜战争已经动摇了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霸权地位。

作为主要受害国之一,日本只有两个选择:一是继续维持与美国的同盟关系,并且依靠美国的援助获得与中国抗衡的力量,削弱中国在西太平洋地区的影响力,获得更加广阔的生存空间;二是与中国同盟,建立中日战略联盟,并且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与中国一同对抗美国。

虽然出现后一种结果的可能非常渺茫,但是不等于不存在。

关键就是,美国肯不肯为日本提供援助,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国肯不肯放开日本的手脚,帮助日本增强军事力量。

显而易见,美国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选择余地。

在钱德勒的大战略中,日本也正是牵制中国的主要砝码,而且是顶替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与中国抗衡的主要力量。

如果中美全面战争无法避免,那么日本就是关键因素。

可以说,在这个问题上,钱德勒也没有做错。

虽然强大的日本,对美国也有威胁,但是首先受到威胁的肯定不是美国。不管中国与日本谁能笑到最后,对美国来说都是好事。原因很简单,两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对抗,结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美国获得的,正是十分宝贵的时间。

按照钱德勒的预测,等到中国摆平了日本、或者日本战胜了中国,美国都已渡过最为艰难的时期。

复苏之后的美国,有足够的能力收拾局面,重掌世界霸权。

当然,在这场西太平洋地区的局部军备竞赛中,钱德勒更看好中国。

受此影响,在他担任国防部长期间,一直主张加强对中国的战略围剿,而至关重要的就是拉拢印度。

以当时的情况,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利用日本。

在钱德勒看来,日本与印度结盟,中国将两面受敌,战略扩张势头必然遭到遏止,美国就能借机巩固其他地区。

最重要的是,美国可以避免在中国的上升期与中国直接对抗。

只是,局势的发展,与钱德勒的预料有很大的出入。

在他看来,至少要到二零四零年,印度才有实力挑战中国,而且有足够的战略威慑力量阻止中国发动大规模战争。在无法击败印度的情况下,中国将别无选择,只能倾尽全力对付日本。

结果可想而知,日本肯定能在美国的支持下打一场翻身仗。

也许,日本不可能彻底击败中国,毕竟日本没有战略打击能力,只能确保在局部战争中取胜。可是,只要日本能够在一场局部战争中击败中国,就能遏止中国的扩张势头,迫使中国转为战略防御。

毫无疑问,这是最理想的结果。

在中国接受了既成事实,即无法挑战美国之后,也就必须接受新的国际身份,放弃挑战美国的所有想法。

对美国来说,这意味着用最小的代价取得了最大的胜利。

别的不说,至少在数十年之内,美国的霸权地位将无人能及,而且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挑战美国。

可惜的是,钱德勒的预料并不准确。

二零二七年的那场战争,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也破坏了他的战略规划,让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更加糟糕的现实。

丧失了战略威胁能力的印度,已经失去了挑战中国的资格。

可以说,就算印度能在经济上取代中国,从而使美国摆脱必须在经济上向中国妥协的被动局面,在政治、外jiā与军事上,印度都不可能取代中国,甚至不可能获得再次对中国构成威胁的能力。

原因很简单,中国绝对不会让印度再次成为有核国家。

最有代表的,当属这几年,中国情报机构在印度策划的刺杀行动。特别是去年,中**事情报局秘密刺杀了印度最重要的核技术专家,使印度的核技术水平倒退二十年,也使该情报机构负责人下课。

在钱德勒看来,如果有必要,中国甚至会主动发动一场战争,彻底消除印度的威胁。

显然,遏止中国的努力已经失败。

钱德勒非常清楚,此时介入与中国有关的战争,都将造成难以预料的后果,甚至有可能成为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但是又不能无限制的让中国扩张下去,必须迟滞中国的扩张势头。

结果就是,美国必须尽可能的利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

正是如此,在钱德勒的主导下,美国的对越态度一bō三折,最终使中国不得不通过战略围剿来对付越南。

在钱德勒的战略规划中,越南属于“消耗品”。

大概是对越南战争记忆犹新,钱德勒丝毫不怀疑越南的实力,即中国只要与越南爆发全面战争,就会遭遇惨败。也许越南的结果会更加糟糕,毕竟战争在越南进行,可是中国的结局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为此,钱德勒有足够的理由,点燃越南的战争野心。

中国采取行动之后,钱德勒等待已久的机会终于成熟了。

越南已经被中国bī到角落,是战是和都得尽快做出选择,拖下去,只会使越南丧失最后的选择权。

对钱德勒来说,他必须尽快采取行动。

原因很简单,没有美国的支持,越南不可能挑战中国,最终只会向中国妥协,成为中国在中南半岛上的盟友。中国轻易拿下越南,意味着钱德勒的战略部署全盘失败,今后再也没有机会阻止中国向外扩张。

事实上,中南半岛上的紧张局势,正是钱德勒期望看到的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他推行的对越政策必然引发的结果,因为中国不可能一直对和平谈判抱最大期望。

四月底,在黎平寇访问金边后,钱德勒前往国会,向外jiā与军事委员会做闭陈述。

在这次闭会议上,钱德勒明确提出,美国应该有限支持越南,阻止越南在南海问题上向中国妥协。

也正是这次闭会议,促成了钱德勒在五月一日访问河内。

从美国国会的态度来看,希望爆发战争的不仅仅是钱德勒,还有那些替利益集团说话的联邦议员。

也就是说,美国的利益集团,才是真正的战争推动者。。.。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