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爷爷奶奶很孤独

■孩子来信

东子老师,您好!

我是一个还在上初二的女孩,我生活在一个枯燥乏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第一重要的是吃饭,第二是学习,第三还是吃饭、学习。

您一定觉得我很奇怪吧?可是这就是事实,就是实际存在的。我们老师说中国有些边远山区直到现在还没有通电,她说的时候表情很奇怪,像是怕我们不相信,可我觉得她大可不必这样,因为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

从我记事开始,我便生活在爷爷奶奶的身边,他们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岁的老人了。爷爷奶奶有五个儿子,我爸爸是他们最小的儿子,用奶奶的话说,也是最让他操心的一个儿子。爸爸和妈妈都是公司的职员,他们要努力地赚钱养我,所以没时间照顾我。于是我从小就和爷爷奶奶住在一起。他们对我很好,我也很爱他们,可是他们的想法却和我有很大的不同,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代沟吧!

可能是年龄大了的缘故,爷爷奶奶每天晚上很早就会上床睡觉。他们睡觉了,也要管着我早早睡下,根本就不管我困不困,睡不睡得着。每天只会和我说吃没吃饱呀、写没写作业呀,其余的就什么话也没有了。有的时候我想跟他们说说学校的事情,可是爷爷却说吃饭的时候少说话。我想要和朋友一起出去玩,奶奶又怕我出危险,不准去。所以,我只能在家里待着。家里虽然有电视机,可是似乎只能放新闻,其余的时间爷爷从不打开它。

老师,您说我的人生是不是过得很乏味?我曾经和妈妈说过这些事情,可是她却说我不懂事,有人管还挑三拣四。她还说她和爸爸是在为我的未来打基础,我自己多少也应该付出一点……

可是我现在真的很不开心啊!什么是我的未来,我没有想过,我只知道我现在过得很不快乐。同学们常常谈论哪个歌星出唱片了,哪个演员长得好看,可我却一个也不知道,根本不了解情况。大家都觉得我很无知,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

老师,您说我现在该怎么办呢?我真的好难过啊!在学校的时候想要赶紧放学回家,回到家又觉得太乏味想要去学校。我真的希望时间可以快点过去,我好快快地长大,这样我就可以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不用再待在奶奶家。

离开了这里,或许我可以拥有多彩的人生,就算不是那么的精彩,也至少不会像现在一样,每天似乎都是相同的,只有我偶尔变短的裤子提醒我,我正在长大。我真的希望自己能像“没头脑”(童话故事人物)一样,遇到一个魔法师,把我也一下子变成大人……

■东子给家长的建议

孩子最好由父母带

这是一个典型的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

所谓隔代教育,指的就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照顾孩子的生活,陪伴孩子的成长。

如今隔代教育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其一,一些夫妻离婚后,为了不影响再婚,谁也不肯抚养孩子,最后,孩子的唯一去处便是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那里。其二,有的夫妻双双“下海”经商,深知“鱼”与孩子不能兼得,只好把孩子托付给父母。第三,有的夫妻为了出国深造或是因为两地分居,所以把孩子交给父母照顾。

隔代抚养最大的弊端就是老人思想观念陈旧,接受新生事物较慢,很容易影响孩子创新个性的形成。很多爷爷奶奶对新事物的理解相对滞后,不容易改变几十年来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生活方式,不能很快跟上社会发展和观念更新的步伐。因此,教育孩子时,就不善于运用科学的、有创造性的方式加以引导,对于孩子出现的诸如“破坏行为、尝试行为”等一切具有冒险和创新性的探究行为,总是急着加以阻止。

如今的孩子求知欲高,可塑性强,不甘寂寞,喜欢探究新鲜事物。他们的信息来源主要是网络和电视,可很多爷爷奶奶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不让孩子接触电脑和网络,这样将来孩子的见识势必很短浅,知识面和眼光不够宽广,结果必将跟不上这个时代的发展。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对父母的情感需求,是其他任何感情都不能取代的。即使孩子的爷爷奶奶整天全身心地扑在孩子身上,将自己全部的感情都献给孩子,也是无法取代父母之爱的。孩子缺少血肉相连的父母之爱,极可能因情感缺乏导致人格出现偏差,进而产生诸如心理或行为障碍。

所以,家长要尽可能自己抚养孩子,使孩子在父母的正确引导下,有效利用资源,该学就学,该玩就玩。年轻父母的思想开放,观念更新快,接受的知识信息多,他们所教育出来的孩子比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更容易适应社会。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对孩子的早期教育也同样只有一次,同孩子的亲情建立更是只有在童年时期才能进行,错过了将永远无法弥补。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最需要的是父母给予的亲子之爱。因此,作为父母哪怕工作再忙,也要争取和孩子在一起,培养与孩子的感情,主动担负起对孩子的抚养和教育责任。一味地依赖老人来抚养和教育孩子,既是对老人的不孝顺,也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把孩子培养成人,是社会赋予每一个父母的责任。父母对家庭教育的投入,就是对明天的投资。自己工作再忙、事业再重要,都不能忽视了教育孩子的责任,要担负起主要的教子任务。

祖辈应改进教育方式

孩子长期与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爷爷奶奶自然就成了孩子的家庭教师。他们肩负着教育孩子的责任,履行着教育孩子的义务。他们的主观愿望是好的,通常也都很尽职尽责。然而,由于祖辈生活的时代与孙辈不同,他们所受的教育与当代人也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大多数爷爷奶奶的思想观念都比较僵化,所掌握的知识陈旧,教育理念与时代格格不入,有时甚至相背离。

一项调查发现,在“您是否鼓励孩子在户外奔跑、跳跃、尽情玩耍”的问题上,祖辈与父辈差异极大。经常鼓励的祖辈只有12%,而父辈却有55%。由于祖辈大多对孩子采取“看管式”的教育方式,所以会使孩子的主动交往意识变弱。隔代抚养家庭中的孩子主动找小朋友玩耍的只有9%,而非隔代抚养家庭的孩子则达到34%。

儿童时期恰恰是孩子求知欲强、体力和脑力活动充沛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需要给他们合理的智力刺激和运动量。如果把孩子封闭在小环境内,孩子往往容易养成内向、不爱活动的习惯和生活方式。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不利。

如今,许多把孩子交给父母带养的年轻家长发现,孩子的“坏脾气”让人束手无策,他们与父母关系不和、自闭孤独或是任性顽皮。这都是年轻的父母们,“丢弃”了关心、教养子女的责任所带来的后果。

据有关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通常表现在情绪、社会适应以及习惯等方面的障碍。具体来说,以行为冲动、自闭、忧虑、嫉妒、任性等较多见。而这些问题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与孩子接受的教养方式、父母和祖辈的教育方法有关。如果作为父母实在不能亲自教养子女,那么孩子的爷爷、奶奶就一定要改变旧有的教育方式,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发展。

对成长中的孩子来说,单有祖辈的生活照顾和关爱是不够的,他们更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开导。特别是孩子到了青春期以后,可能开始有自己的心事了,这时更需要家长的引导和帮助。年迈的祖辈往往跟不上孩子的变化速度,有时也不容易察觉孩子的心事。孩子的心事长时间堆积在心里,无法自我调适,就很有可能出现心理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