淑宁坐在马车里,第二十七次向真珍看去……从刚刚开始,真珍脸上一直带着奇怪的红晕,也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在那里,嘴角含笑。

“真珍姐姐,你怎么了?脸怎么这样红?”淑宁忍不住问道。

真珍有点慌:“没什么,脸很红么?或许是天太热了。”她挥动帕子扇了两扇,“会不会是又要下雨了?怎么这么闷热呢?”

淑宁无语地看着被微风吹起的窗帘,再一次肯定真珍有问题。

不久,端宁的声音在马车外响起:“到将军府了,妹妹,我们直接换马车回去吧,不再进府打搅了。”淑宁应了一声,却发现真珍脸更红了。

匆匆向真珍与崇礼告别,淑宁上了自家马车,正准备走人,却听到崇礼问妹妹道:“妹妹很热么?是中暑了吧?早就叫你别出门了。”

“二哥就会整天管着我,我每回出门你都要跟着,说是要护着我的安全,可方才那马车冲过来的时候,你又在哪里?若不是端宁大哥拼命护住我,我就要受伤了。”

“我不是被人挤远了么?这次是我的不是,绝不会有下一次的。”

然后只听得真珍哼了一声,就往门里去了。淑宁扫了一眼端宁手上的两处小小的擦伤,抬头望着他笑道:“哎呀,我怎么觉得哥哥脸上长着大大的桃花呢?”

端宁捏捏妹妹的鼻子,道:“你眼花了。”然后轻轻把她推进马车,放下帘子,吆喝着车夫走人。淑宁在车中偷笑。我是回到家中的分割线

回到家时,已经是傍晚了。淑宁匆匆赶了春杏去厨房,便和端宁一起到正房给母亲请安。佟氏略皱眉道:“怎么这样晚?今儿林厨子告假,春杏不在。差点没人做饭,幸好阿银来了。主动说要帮忙,不然晚饭怎么办?”

淑宁忘道:“是我错了,下回一定早些回来。阿银姐怎么来了?”佟氏道:“是来借银子的。她家地面摊已经收了,听说她爹为人太老实,别人来问那粉面怎么做。他都一五一十地告诉人家,结果别家面店酒楼都学会了。她家只是小本生意,哪里斗得过人家,只能靠着熟客挣些钱,前些日子生意难做,阿银便索性收了摊。如今她看中一处店面,位置极好,已下了订银,只是本钱不够。便来求我。”

端宁想了想,便说:“她是单来借银子的,还是要求我们入股?若是单借银子倒无妨。但入股就算了吧。”

佟氏点点头:“我也是这样说,便许了她三百两银子。但明说了不许她打着咱家的旗号去买铺子开店。你们阿玛刚当上知府不久。头上还有好几位大人压着,别让人抓住了把柄。”

淑宁问:“不打旗号。单入股也不行么?”佟氏笑道:“你打量着这么容易呢?你阿玛在城中又不是一人独大,还是省事些好,阿银开家小小地面店而已,能挣多少钱?还是算了。”

淑宁想想也是,开个面摊子都会被人套了秘方去,开面店恐怕也只是小打小闹而已。阿银厨艺出众,人也聪明,但在经营管理方面的确不太擅长。

晚饭很丰盛,阿银手艺越发好了,全家人都吃得很开心。阿银拿到银票,虽有些遗憾,还是高高兴兴地告辞走了。

几天后地七姐会,各家小姐都使出浑身解数,做出最精巧的手工来比拼。淑宁的绣屏一共四幅,绣的是梅兰菊竹,因用了些珠儿线,又嵌了各色珠子在上头,也算是别出心裁,很受好评,佟氏在众夫人当中倍觉脸上有光。

然而最终夺魁的,却是真珍。她用极细地铜丝与金色玻璃珠子,做出一个一尺来高的西洋钟模型,与那天给淑宁看的贡品大钟一模一样,连上层小屋的蔓藤与宝石,都用彩色珠子串了出来,窗子也是能打开的,里头也有鸟窝与小鸟。整个模型本身就已经是难得的艺术品了。

有几个早听说真珍不擅女红,就存了轻视之心的女孩子,一看到这金珠西洋钟,都傻了眼。许多人围着看,惊叹不已。淑宁见好友夺魁,也替她高兴,拉着真珍的手说:“做得真好,若你真做美人,倒不如这个好看了。”真珍有点得意地笑了:那当然,串了我三天呢,可累坏了,如今看着她们的样子,倒觉得这几日地辛苦都是值得的。“我是第二天的分割线

第二天,淑宁带着琴到真珍家上课,却看到真珍和温氏都坐在花厅里,那个卞财也在,正商量着什么。真珍招手把淑宁叫过去,请她坐下一起听。

原来卞财因提议真珍做金珠西洋钟,使她在七姐会上夺魁,温氏与真珍都要奖赏他,但卞财却提出了另一个建议,想借用府内点心师傅地两个徒弟,再求一笔本钱,在城里开个茶楼,求她们准许。

真珍悄悄在淑宁耳边说:“他老子是家里的总管,为了以示公平,从来只有打压儿子地,他如今三十多岁了,才混到副管事地职位,定是想着要另找法子出头。”

只听得那卞财对温氏劝说道:“奴才绝没有打着府里的名头去混钱地打算,实是府里开销不小,大人又总想着要为皇上筹备军资,便是收了什么好处,都是给皇上留着。奴才别的本事没有,但在经营上头还有些心得,年轻时也开过酒楼。只是为了回府里侍候,才转卖了。如今奴才已经把城内大大小小的酒家食店摸了个遍,早就胸有成竹了。求二太太放手让奴才试一试。有了宫里御厨的传人坐镇,难道还怕没生意么?”

温氏有些犹豫。象他们这样的人家,通过奴仆做生意也是常事,但广州对他们而言是个陌生地地方,能不能做得来还是个问题。

真珍望着卞财道:“若只给你一笔钱,你不告诉人你是从将军府出来的。当真能做得来生意么?一个茶楼,能赚多少银子?”

卞财忙道:“一定能的,奴才看了好些时日了,本地地富贵人家都爱去茶楼酒楼,喝茶吃饭,又能商量正事。奴才看着十三行一带富人多如牛毛,在那附近开店最好。况且能吃上宫里的点心,那些有钱人岂有不来地?”

真珍冷笑一声:“你还真打算拿宫里的点心去忽悠人?那些点心虽好,做起来却费事。又要用无数好材料,你要真照着宫里的方子做,给你五千两还不够赔的。若不按那方子做,便是骗人了。何况那两个点心学徒。功夫还不到家呢。就算那些客人一时看着新鲜。来光顾你,没几天就忘到脑后了。二娘亏了银子,却找谁诉苦去?”

卞财听得一身冷汗,陪笑道:“既如此,点心不可行,就做酒楼也好,城里几十家酒楼,过半是日进斗金的,开酒楼奴才也熟。”真珍又皱了眉头:“上哪儿找好厨子去?难不成用家里地?少来,这里海鲜水产最多,偏家里的厨子做得那一个难吃,叫人知道了,倒嘲笑咱们家。”

卞财不敢再出声,只是站着不说话。温氏看他这样,倒觉得可怜,便对真珍说道:“算了,他也是为家里着想,好歹帮你夺了个彩头,你何必骂得他这样狠?”又转过头去对卞财说:“你说的也有道理,我瞧着,倒是开茶楼卖些茶水点心好,但我能给的本钱不多,只有一千两,你若能找到熟知本地的人合伙,我就许你去,但先说好,不许你打着咱家的招牌去压人。”

卞财喜出望外,当即应了。淑宁听到这里,有些心动,想到阿银说过的话,便对温氏道:“淑宁在此多句嘴,我们家从前用过的一个本地的厨娘,手艺极好,也很会做点心,两年前辞工在外开了个小食摊,最近收了打算正式开店。她如今订了一个店面,听说就在荔枝湾一带,只是本钱不够,也不大会经营。这位管事不如去问问她,若能合伙就再好不过了。”

真珍听到这里,便问:“她做地点心,就是你平日做的那些么?”淑宁点点头:“有许多是我和她一起想出来的,我会做地,她几乎都会做,她会的,我倒有一多半不会呢。”

真珍便不再言语,卞财瞧着有六七成机会是许了,便磕头谢过两位主子,又谢淑宁。

淑宁在真珍家上完琴课,回到家后向母亲报告了这件事,又道:“上回额娘说阿玛上头压着人,咱家不好出面做生意,但若将军府那边真个与阿银合伙了,咱们跟着入一两股也好,不是为着那点钱,女儿想着,若咱们两家更亲近些就好了。有一件事,额娘大概不知道…”她附在母亲耳边悄悄告诉她那天地马车冲撞事故,然后偷偷笑道:“今儿真珍明里暗里向女儿打听哥哥地事,女儿瞧着,倒有几分意思。”

佟氏有些心动:“真珍是个好姑娘,长得好,脾气也不错。难得的是她能够免选,婚事倒有一半儿能做主。武丹将军素来欣赏你哥哥,门第儿也是配得过地,若真的能成,倒是难得的好亲事。”她想了想,心中已有七八分肯了。

但她还有些顾虑:“但咱家出面的话,也太过显眼了,万一有人发难…”淑宁想了想,说道:“额娘不方便的话,不如以刘姨的名义去做。一来可靠,二来嘛,她平日除了那八两银子的月钱,就没别的入息了,她吃穿都只用公中的,省下钱来给小宝。若额娘叫她多个财源,也让她更好过些。”

佟氏若有所思,摆摆手让女儿出去,她要自己好好想想。到了第二天,便坐了轿子到将军府与温氏商量了半日。

卞财与阿银经阿松和春杏引见,可说是一拍即合。阿银和将军府的点心学徒掌管后厨,卞财则专做经营,用的是阿银订下的铺面。温氏出了一千五百两银子,佟氏以小刘氏的名义出了五百两,加上先前借出的三百两,算是第二大股东,真珍和淑宁也掏了些私房钱入股。真珍只是抱着好玩的心思,但淑宁心下却是冲着赚点外快去的,她虽然不缺钱,但是自为穿越大军中的一员,也该发点小财应个景。她自知不擅经营,也不去发挥现代人的管理理念,对店中运作一概不理,只是坐收分红就好。

妹妹们出了钱,做哥哥的也不好没一点表示。崇思带头,崇礼和端宁都出了点钱,不过两三百两,意思意思,算是对两位女性长辈的支持了。倒是小刘氏,对于突如其来的好处有些喜出望外,心知佟氏是想为她添点私房,心里对她感激到了十分,连大刘氏知道了,也觉得佟氏做得漂亮。

对于佟氏来讲,这一投资,不但可以令自家与武丹家关系更密切,就算丈夫离开广州知府任上或是武丹不再担任广州将军,两家的情谊也不会中断,同时也能为家中增加入息。至于小刘氏私房多了,她毫不担心,那钱总是要经过自己的手才能流到小刘氏手中,她不会从中克扣,但小刘氏也不会有机会坐大,她放心得很。

经过扩建店铺、重新装修、招聘店员、购买用具、研究食谱等一系列准备,这家茶楼直到九月重阳前后才开张,正好赶上一拨商船来粤的高峰,生意极好。

茶楼的名字取作“仙客来”,共分三层,一层大堂摆的俱是二尺见方的小桌,若客人来的人数过多,就两到四张拼在一起。二三层俱是雅间,隔音极好,是专供客人谈生意见朋友用的。大堂的客人可以吃到阿银的粤式点心、粥粉面和各色糖水,但招牌的宫廷点心,却只有包房的贵宾才能享用。虽然卞财保证不会打出将军府的名号,但风声还是传出去了,不过茶楼点心美味,价格合理,环境服务都好,便有许多人心甘情愿地来光顾,不到三个月,就回了本。

到了年关时结账,各大小股东都有了分红。淑宁看到小刘氏含着泪从母亲手里接过一百两银子,低头瞄瞄自己手里的四十两银票和几两碎银,觉得这项投资还算不错。

(某些读者期待已久的开店,但不希望开店的读者也不需要担心,因为开店的不是主角,古代商人做生意也是很精明的啊。红着脸再度伸手要票)